马尔代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ދިވެހިރާއްޖޭގެ ޖުމުހޫރިއްޔާ 马尔代夫共和国 |
|||||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马累 | ||||
最大城市 | 马累 | ||||
面积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迪维希语 | ||||
人口 | |||||
主要节日 | 1965年7月26日(独立日)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卢菲亚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MV | ||||
国际电话区号 | 960 | ||||
马尔代夫共和国位於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由一系列的珊瑚礁組成。
目录 |
[编辑] 歷史
馬爾代夫的早期歷史已經不太清楚。根據馬爾代夫當地的傳說,馬爾代夫的第一位蘇丹本來是一位叫Koimale的僧伽羅族王子。他與他的妻子─當時斯裡蘭卡國王的女兒─流落到這個環礁湖,並決定留下來。
多個世紀以來,阿拉伯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國的水手不斷來到馬爾代夫,並使當地發展起來。
中國元朝旅行家汪大淵曾訪問北溜國[1],北溜國就是马累 (Malé)的对音。同时期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在此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明朝文獻中,馬爾代夫被稱為溜山國。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曾到溜山國。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在所著的《瀛涯勝覽》有專條紀述[2]。
Mopla pirates from the Malabar Coast--present-day Kerala state in India--harassed the islands.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Portuguese subjugated and ruled the islands for 15 years (1558-1573) before being driven away by the warrior-patriot and later Sultan, Muhammad Thakurufaanu Al-Azam.
由1153年至1968年,马尔代夫都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蘇丹國,馬爾代夫自1887年開始淪為英國的保護地,直到1965年7月25日為止。1953年曾經成立過一個短暫的共和政府,但很快又把管治權交回給蘇丹。
1965年獨立以後,蘇丹繼續執政,直到三年之後皇室被廢。1968年11月11日,共和政府正式取代蘇丹制,並改名馬爾代夫共和國。旅遊業和捕魚業一直是這些群島的經濟支柱。
[编辑] 行政區劃
馬爾地夫總共由26組天然礁石群組成。這些礁石群被分成20個行政區,分別如下:
- 北蒂拉杜马蒂 Thiladhunmathi Uthuru (Haa-Alif)
- 南蒂拉杜马蒂 Thiladhunmathi Dhekunu (Haa-Dhaalu)
- 北米拉杜马杜卢 Miladhunmadulu Uthuru (Shaviyani)
- 南米拉杜马杜卢 Miladhunmadulu Dhekunu (Noonu)
- 北马洛斯马杜卢 Maalhosmadulu Uthuru (Raa)
- 南马洛斯马杜卢Maalhosmadulu Dhekunu (Baa)
- 法迪福卢 Faadhippolhu (Lhaviyani)
- 瑪律 Malé Atoll (Kaafu)
- 北阿里 Ari Atoll Uthuru (Alif-Alif)
- 南阿里 Ari Atoll Dheknu (Alif-Dhaal)
- 费利杜 Felidhé Atoll (Vaavu)
- 穆拉库 Mulaku Atoll (Meemu)
- 北尼兰杜 Nilandhé Atoll Uthuru (Faafu)
- 南尼兰杜 Nilandhé Atoll Dhekunu (Dhaalu)
- 科卢马杜卢 Kolhumadulu (Thaa)
- 哈杜马蒂 Hadhdhunmathi (Laamu)
- 北苏瓦迪瓦 Huvadhu Atoll Uthuru (Gaafu-Alif)
- 南苏瓦迪瓦 Huvadhu Atoll Dhekunu (Gaafu-Dhaalu)
- 福阿穆拉库 Fua Mulaku (Ñaviyani)
- 阿杜 Addu (Seenu)
[编辑] 政治
現任總統加尧姆是一個在位近三十年的獨裁總統,他打壓反對黨,曾於2006年11月11日反對黨大遊行之前非法逮捕反對黨人士。2007年9月29日,兩名懷疑遜尼派的恐怖分子在首都馬累的中央公園外,因投擲土製炸彈,導致8名華人、2名英國人和2名美國人受傷,而被拘捕。
[编辑] 地理
馬爾代夫是一个岛国,包含了26個環礁約1190多座珊瑚岛,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約有200座島有人居住,其中有許多島嶼被開闢為觀光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
馬爾地夫有80%的陸地海拔不到一米。由於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已有許多島嶼遭到海水氾濫和海岸侵蝕,造成極大威脅。
[编辑] 交通
馬爾地夫境內無鐵路,設有馬累國際機場。
马尔代夫的傳統交通工具俗稱多尼船(Dhonis),常做為島嶼飯店間充當接駁船隻使用。
[编辑] 流行文化
在香港動畫《麥兜故事》中,馬爾代夫被称为「椰林樹影,水清沙幼,藍天白雲,是位於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此後,這句話變為馬爾代夫的代名词,並成为流行语。
[编辑] 外部連結
- Template:Dv / (英文) 馬爾地夫新聞部
- Google 馬爾地夫衛星地圖
- 嚴重氣候問題造成國家撤離
[编辑] 参考文献
- ^ (元)汪大渊著《岛夷誌略·北溜》,蘇繼廎校釋 1981年, 2000年 中华书局,ISBN 7-10102028-7
- ^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 《溜山传》
亚洲 | |
---|---|
东亚及北亚/东北亚 | |
东南亚 | |
南亚 | |
中亚 | |
西亚/西南亚 | |
备注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欧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列表 |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澳大利亚 | 巴哈马 | 孟加拉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波札那 | 文莱 | 喀麦隆 | 加拿大 | 塞浦路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圭亚那 | 印度 | 牙买加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莱索托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耳他 | 毛里求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瑙魯 | 新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所罗门群岛 | 南非 | 斯里蘭卡 | 斯威士兰 | 坦桑尼亚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乌干达 | 英国 | 瓦努阿图 | 赞比亚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孟加拉国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斯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