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amaica 牙买加 |
|||||
|
|||||
国家格言:Out of Many, One People (英文:来自多元,一个民族) |
|||||
国歌:牙买加,我们热爱的家园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金斯敦 | ||||
最大城市 | 金斯敦 | ||||
面积
|
|||||
时区 | UTC -5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英语 | ||||
人口 | |||||
主要节日 | 国庆日:8月2日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GDP(PPP) | 116 亿美元(列第136位) | ||||
人均GDP(PPP) | 4,300 美元(列第114位) | ||||
中央银行 | 牙买加银行 | ||||
货币单位 | 牙买加元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jm | ||||
国际电话区号 | +1-876 | ||||
原本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494年哥伦布来到牙买加,1509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1655年被英国占领。在1866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2年8月6日牙买加宣告独立,目前是英联邦的成員國之一。
目录 |
[编辑] 政治
2002年10月選舉結果,執政黨在60個國會眾議員席位中已贏得34席,繼續執政,牙買加勞工黨則贏得26席。
牙買加主要政黨有人民國家黨、牙買加勞工黨、國家民主運動黨。目前人民國家黨為執政黨,牙買加勞工黨是主要在野黨。
牙買加國會分參、眾兩院:參議院( SENATE ):議員共21人,是總督依總理及反對黨領袖提名(分別為13及8人)任命之。 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議員共60名,目前執政黨佔50席,反對黨佔10席,是直接民選,任期5年[1]。
[编辑] 行政区划
牙买加划分为3郡,下设14教区。
- 米德尔塞克斯郡,位于中部,包括以下5个教区:
- 克拉伦登(Clarendon)
- 曼彻斯特(Manchester)
- 圣安娜(Saint Ann)
- 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 圣玛丽(Saint Mary)
- 康沃尔郡,位于西部,包括以下5个教区:
- 汉诺威(Hanover)
- 圣伊丽莎白(Saint Elizabeth)
- 圣詹姆斯(Saint James)
- 特里洛尼(Trelawny)
- 西摩兰(Westmoreland)
[编辑] 历史
牙買加本島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便已成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牙買加一名即是源自阿拉瓦克語Xaymaca,意為「水和樹木之地」。
1494年哥伦布來到此地,1509年西班牙宣稱牙買加為其殖民地,改名聖地亞哥(Santiago)。西班牙對當地的土著居民實行奴隸政策,導致在不久之後,島上的阿拉瓦克人即因戰爭、疾病和奴役而滅絕。為補充勞動力,西班牙自1517年開始從非洲向牙買加販奴,導致黑人逐漸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1538年,西班牙人建立西班牙城,作為牙買加首府。
從16世紀後期開始,牙買加多次遭到來自法國、英格蘭、荷蘭等國的海盜襲擊。1655年5月,一支由威廉·賓和羅伯特·維納布爾斯聯合率領的英國艦隊佔領了牙買加。他們立刻邀請海盜來到島上最大港口羅亞爾港,協助防守西班牙人可能的反撲。在1657年和1658年間,西班牙人數次從古巴出發反撲,均以失敗告終。
1670年,按照馬德里條約,西班牙正式將牙買加等地割讓給英國,英國人立刻將這個島作為其海盜行為的基地,在1692年羅亞爾港被地震毀滅之前,一度成為加勒比海海盜的「首都」。此後,英國人修建了金斯敦城,逐漸將其建設成為牙買加的中心城市。
在之後的150年時間中,牙買加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蔗糖、郎姆酒和咖啡產地。為了維持數量眾多的種植園,英國於1672年成立皇家非洲公司,從西非,尤其是獅子山大量販運黑奴。由於受到殘酷的對待,黑奴起義此起彼伏,甚至一度在山區建立起了一些獨立的聚落,被稱為馬隆人。1831年,薩繆爾·夏普領導黑奴舉行聖誕節起義,雖然起義10天內即告失敗,但是引起了英國國內廣泛關注。對此事的調查被認為是大英帝國在1834年8月1日宣佈廢除奴隸制度的原因之一。之後,牙買加的奴隸們雖然獲得了少量的自由,但生活境遇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在1865年又一次大規模的起義後,1866年英國宣佈將牙買加變為直轄殖民地。在19世紀末,牙買加的蔗糖業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香蕉種植業。1872年,金斯敦正式成為牙買加首府。
在此後的數十年中,牙買加的經濟逐漸繁榮,但是社會和文化發展卻始終受到殖民當局的壓制。特別是在大蕭條時期,本地各階層均對凋敝的社會情況非常不滿。1938年,全島工人舉行起義。之後,殖民當局被迫給與當地一些自治權利。1944年,首次舉行了普選。
1958年,牙買加加入了西印度聯邦,但是在1961年,選民否決了聯盟條約,導致了牙買加的退出。
1962年8月6日牙買加宣告獨立,獨立後便宣布加盟大英國協。
2006年3月30日,牙買加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理波西亞·米勒在首都金斯敦宣誓就職。
[编辑] 地理
[编辑] 经济
[编辑] 人口
[编辑] 文化
[编辑] 其它主题
美洲 | |
---|---|
北美洲 |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國 |
中美洲 | 伯利兹 - 哥斯達黎加 - 萨尔瓦多 - 危地馬拉 - 洪都拉斯 - 尼加拉瓜 - 巴拿马 |
加勒比海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巴哈马 - 巴巴多斯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格林纳达 - 海地 - 牙买加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南美洲 | 阿根廷 - 玻利維亞 - 巴西 - 智利 - 哥倫比亞 - 厄瓜多 - 圭亚那 - 秘魯 - 巴拉圭 - 蘇利南 - 乌拉圭 - 委內瑞拉 |
海外屬地與 其他特殊政區 |
安圭拉(英) - 阿魯巴(荷) - 英屬維京群島(英) - 百慕大群岛(英) - 開曼群島(英) - 福克蘭群島(英) - 法屬圭亞那(法) - 格陵蘭(丹麥) - 瓜德罗普(法) - 馬提尼克(法) - 法屬聖馬丁 (法) - 聖巴托洛繆島(法) - 蒙特塞拉特(英) - 纳瓦萨岛(美)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法) - 荷属安的列斯(荷) - 波多黎各(美) - 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英)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英) - 美属维尔京群岛(美) - 英属南极领地(英)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亞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列表 |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澳大利亚 | 巴哈马 | 孟加拉 | 巴巴多斯 | 伯利兹 | 波札那 | 文莱 | 喀麦隆 | 加拿大 | 塞浦路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圭亚那 | 印度 | 牙买加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莱索托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耳他 | 毛里求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瑙魯 | 新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所罗门群岛 | 南非 | 斯里蘭卡 | 斯威士兰 | 坦桑尼亚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乌干达 | 英国 | 瓦努阿图 | 赞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