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
|
|||||
国家格言:無 | |||||
国歌:《祖國,祖國,祖國》(《Bilady, Bilady, Bilady》)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開羅 | ||||
最大城市 | 開羅 | ||||
面积
|
|||||
地理最高点 | 凱瑟琳山:海拔2,629公尺 | ||||
海岸线总长 | 2,450zh-hans:千米; zh-hant:公里; | ||||
时区 | UTC+2 夏時制:UTC+3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語 | ||||
人口 | |||||
民族 | 埃及人、柏柏人、貝都因人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半總統制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GDP(PPP) | 894.77億美元(2005年估計) PPP-3,052.55億美元(2005年估計) |
||||
人均GDP(PPP) | 1,265美元(2005年估計) PPP-4,200美元(2005年估計) |
||||
HDI | 0.702(中,2006年) | ||||
中央银行 | 埃及中央銀行 | ||||
货币单位 | 埃及鎊(EGP) | ||||
国家资料 | |||||
国家象征 | 國花:睡蓮 | ||||
国家代码 | EGY | ||||
国际域名缩写 | .eg | ||||
国际电话区号 | +20 | ||||
zh-hans: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zh-hant: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listen 文件— 播放),简称埃及 (阿拉伯语:مصر,拉丁字母转写为:Misr 或 Masr,阿拉伯语意为辽阔的国家,《諸蕃志》譯作蜜徐籬),是东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7471.8万。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理上该国地跨二洲即亚洲和非洲,西奈半岛位于西南亚(西亚),而该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非地区。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为逊尼派,另外还有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目录 |
[编辑] 歷史
埃及的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32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前11-前7世紀先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被英國軍隊占領。1914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逼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71年9月改國名為“zh-hans: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zh-hant: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编辑] 地理
埃及面積有1,001,450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外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緣位置:在陸路上,它連接亞、非兩洲;在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歷史紀錄以來,埃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現時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這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佔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使農作物受害。
[编辑] 文化
埃及目前共有七項世界遺產,包括六項文化遺產,一項自然遺產:
- 阿布米奈(文化遺產,1979年)
-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文化遺產,1979年)
- 開羅伊斯蘭老城(文化遺產,1979年)
- 孟菲斯及其墓地——從吉薩到代赫舒爾的埃及金字塔區(文化遺產,1979年)
- 從阿布辛拜勒神廟到菲萊神殿的努比亞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
- 聖凱瑟琳修道院(文化遺產,2002年)
- 鯨魚谷(自然遺產,2005年)
[编辑] 旅遊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相關鏈接
|
||||||
---|---|---|---|---|---|---|
|
||||||
參見境外领和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列表. |
古埃及 | ||
---|---|---|
地理 | 埃及 - 上埃及 - 下埃及 - 努比亞 - 尼罗河 - 尼羅河三角洲 - 撒哈拉沙漠 - 蘇伊士灣 - 亚喀巴湾 - 西奈半島 - 西奈山 - 凱瑟琳山 - 帝王谷 - 王后谷 | ![]() |
城市 | 亞歷山卓 - 吉薩 - 孟斐斯 - 底比斯 - 阿布拉瓦須 - 阿布西爾 - 塞加拉 - 代赫舒爾 - 利斯特 - 美杜姆 - 哈瓦拉 - 拉罕 - 塞易斯 - 康翁波 - 菲莱岛 - 布巴斯提斯 - 赫里奥波里斯 | |
文化 | 古埃及學 - 法老 - 古埃及语言(古埃及文字) - 圣书体文字(埃及象形文字) - 世俗体文字 - 祭祀体文字 - 古埃及文學 - 古埃及藝術 - 卡诺卜坛 - 生命之符(安克) - 亡靈書 - 巫沙布提俑 - 古埃及的猫 -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 | |
建築 | 埃及金字塔 - 方尖碑 - 埃及神庙 - 狮身人面像 - 亚历山卓灯塔 - 亚历山大图书馆 - 帝王谷陵墓群 - 王后谷陵墓群 - 阿布辛拜勒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 卡納克神廟 - 羅塞塔石碑 - 胡夫葬船 - 曼农巨像 | |
科技 | 古埃及數學 - 古埃及幾何學 - 古埃及医學 - 古埃及曆法 - 埃及金字塔建築技術 - 木乃伊製作技術 - 草紙製作技術 | |
宗教 | 古埃及神祇 - 九柱主神 | |
历史 | 前王朝 - 早王朝 - 古王國 - 第一中間期 - 中王國 - 第二中間期 - 新王國 - 第三中間期 - 古埃及後期 | |
列表 | 古埃及歷史年表(古埃及王朝列表) - 古埃及法老列表 - 古埃及神祇列表 |
阿拉伯世界 | |||||
---|---|---|---|---|---|
|
|
||||
*参见巴勒斯坦问题;**参见西撒哈拉问题。 另见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厄立特里亚、乍得、以色列。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 ![]() |
---|---|
阿尔及利亚 • 巴林 • 科摩罗 • 吉布提 • 埃及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利比亚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阿曼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索马里 • 苏丹 • 叙利亚 • zh-hans:突尼斯;zh-hant:突尼西亞;zh-hk:突尼西亞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IOR-ARC) | ||
---|---|---|
現會員國 | 澳大利亚 - 印度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阿曼 - 新加坡 - 南非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坦桑尼亚 - 也门 - 孟加拉国 - 伊朗 - 泰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
觀察員國 | 中国 - 埃及 - 法国 - 日本 - 英国 | |
國際組織觀察員 | 环印度洋旅游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