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22世纪 |
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2030年代 |
年份: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纪年: | 丙戌年(狗年);民國九十五年;日本平成十八年;朝鲜主体九十五年 |
2006年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相关内容 |
社會:国家领导人 - 公路 - 鐵路 科技:天文 - 科技 文化娛樂:电影 - 文学 - 音乐 - 体育 地區:台灣 - 香港 - 中国 其他: 类别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
公zh-hans:历;zh-hant:曆 | 2006 MMVI |
罗马历 | 2759 |
亚美尼亚历 | 1455 ԹՎ ՌՆԾԵ |
巴哈伊历 | 162 – 163 |
佛曆 | 2550 |
中国农历 | 4642/4702-12-2 (乙酉年十二月初二日) — 至 —
4643/4703-11-12(丙戌年十一月十二日) |
科普特历 | 1722 – 1723 |
埃塞俄比亚历 | 1998 – 1999 |
希伯来历 | 5766 – 5767 |
印度历 | |
- Vikram Samvat | 2061 – 2062 |
- Shaka Samvat | 1928 – 1929 |
- Kali Yuga | 5107 – 5108 |
全新世纪年 | 12006 |
伊朗历 | 1384 – 1385 |
伊斯兰历 | 1426 – 1427 |
日本纪年 | 平成 18 (平成18年) |
- Imperial Year | 皇纪 2666 (皇紀2666年) |
- Jōmon Era | 12006 |
儒略历 | 2051 |
朝鲜历 | 4339 |
泰國曆 | 2549 |
2006年是一個平年,它的第一天從星期日開始。2006年又是:
目录 |
[编辑] 大事記
[编辑] 1月
- 1月1日:全世界閏1秒。
- 1月1日:日本東京三菱銀行和UFJ銀行合併,成立三菱東京UFJ銀行。
-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消农业税。
- 1月4日:以色列總理阿里埃勒·沙龙因腦溢血被送醫急救。
- 1月4日: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天然氣價格問題簽署協議。
- 1月10日: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關於「複製培養胚胎幹細胞核心技術」的論文被證實為伪造。
- 1月11日:新視野1號發射。
- 1月13日:駐阿富汗美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展開突襲轟炸行動,目標是蓋達組織的第二號恐怖份子札瓦希里,至少造成18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婦女和5名兒童。
- 1月16日:賴比瑞亞新總統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宣誓就職,成為非洲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
- 1月18日:日本日經指數暴跌,東京證券交易所在下午宣佈提早結束交易,為該所56年來第二次採取這種緊急措施。
- 1月23日:加拿大國會大選變天,保守黨終結自由黨的13年政權。
- 1月25日:中華民國新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
- 1月25日:網際網路搜索引擎領導品牌Google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推出google.cn新網址,其對搜索結果經過審查,使之符合中華人民共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
- 1月26日: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哈馬斯获胜,總理庫賴宣佈內閣總辭。
- 1月28日:波蘭南部一展覽大廳屋頂因積雪而坍塌,造成至少66人死亡,140多人受傷。
[编辑] 2月
- 2月2日: 丹麥《日德蘭郵報》之前刊登描繪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軒然大波,敘利亞、沙特阿拉伯召回駐丹麥大使。
- 2月3日:一艘載有1414名乘客和海員的萨拉姆98号客輪,在沙特阿拉伯杜巴開往埃及薩法加期間,於離洪加達70公里處之红海海面沉沒。目前已找到300多名生還者和近200多具浮屍。
- 2月5日:2006年哥斯达黎加总统大选举行。
- 2月6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首次会议在日内瓦开幕。
- 2月7日:一支联合考察队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印尼巴布亚省热带雨林中发现了数十种新物种,當中還包括先前認為已絕種的樹袋鼠。
- 2月9日:英国卫生部门宣布,英国发现了第三例可能因输血而感染新型“克雅氏症”的病例。
- 2月9日:厄瓜多因邊界問題召回其駐哥倫比亞大使。
- 2月10日:2006年冬季奥运开幕。
- 2月11日:H5N1禽流感病毒入侵歐盟,義大利、希臘證實野天鵝感染致死。
- 2月11日:美国冒险家史蒂夫·福塞特驾驶“环球飞行者”号飞机在英国南部安全降落。他在3天多时间里环球飞行约4.25万公里,创造了不间断飞行最远距离的世界新纪录。
- 2月12日:美國東北地區遭到有史以來最大風雪侵襲,紐約市降雪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 2月13日:慈幼會來華百周年(DB100)
- 2月14日:香港舉行慈幼會百週年傳頌承慶典, 特首曾蔭權亦有到場參與。
- 2月15日: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調查雅虎、微軟、Google和思科等電腦與網路公司幫助中國封鎖信息的問題。
- 2月16日:菲律賓南部因連日豪雨,發生嚴重土石流災情。
- 2月18日:殼牌石油公司的九名工作人員在奈及利亞被綁架。一個武裝組織日前表示,將對外國的石油利益展開「全面戰爭」。
- 2月24日:為因應政變傳聞與反政府示威,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 2月25日:爱尔兰都柏林因北爱尔兰天主教徒欲阻挠新教徒的游行,而发生了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骚乱。
- 2月27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正式宣布“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與“國家統一綱領”的適用。
[编辑] 3月
- 3月1日:日本交通部門在仙台市首次公開實地測試了一輛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電力列車。最快速度達到了每小時366公里
- 3月3日: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A組預賽在日本東京巨蛋開打,首戰由南韓隊出戰中華隊。
- 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就東海油氣田問題在北京展開談判。
- 3月10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的火星偵察軌道器抵達火星,進入環火星軌道。
- 3月14日:委內瑞拉總統宣布採用新國旗。
- 3月14日:南韓總理李海瓚因「高爾夫球醜聞」向盧武鉉總統提出辭職。
- 3月1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設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 3月15日:位於英國,全世界最大的基因庫「開張」,開始逐步收集50萬人的DNA樣本及其他醫學數據。
- 3月16日:美國與伊拉克聯軍對伊國首都巴格達北邊一百廿五公里處薩馬拉的武裝反抗勢力據點發動大規模空襲。
- 3月16日:二十五萬法國學生在全國八十個城鎮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政府通過「首次僱用合約法」(CPE)威脅青年工作權,示威並演變成暴力衝突。
- 3月17日:台灣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先生請辭, 由林蔚山先生接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 3月20日: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冠軍戰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最後由日本隊以10比6擊敗古巴隊,奪得冠軍。
- 3月20日:卢卡申科第三次当选白俄罗斯总统,美國和歐盟拒絕承認白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果。
- 3月21日:巴基斯坦首次出现H5N1禽流感病毒。巴基斯坦西北部两农场的鸡只被检测出感染了该病毒,两农场已因此被封。
- 3月23日:歐盟批准對中國、越南輸出的皮鞋徵收反傾銷稅。
- 3月25日:多達五十萬名抗議人士走上美國洛杉磯街頭,要求當局特赦非法移民,同時反對國會立法緊縮美國的移民政策。
- 3月28日:法國出現數十年來最大的全國性罷工抗議,至少有上百萬民眾在各地示威,以敦促政府放棄首次僱用合約法。
- 3月29日:2006年以色列國會選舉結果揭曉,代總理歐默特領導的「前進黨」贏得最多席次,將籌組新政府。
- 3月29日:非洲、土耳其和俄羅斯部分地區可見日全食現象。
- 3月3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臺灣)農委會以“準備不足”為由,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的熊貓來台。
[编辑] 4月
- 4月4日:在國會選舉中獲勝的泰國總理塔克辛晚上與泰王見面後,宣佈應國王的要求而下臺。
- 4月7日:台灣液晶顯示器龍頭企業友達光電,宣佈合併廣輝電子,合併後的新友達,面板全球市場占率達到22%,超過南韓三星及樂金電子,成為世界第一。
- 4月11日:義大利前總理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間偏左「團結」聯盟擊敗現任總理貝魯斯柯尼領導的中間偏右「自由之家」聯盟,贏得本次國會改選。
- 4月16日:中國外匯存底截止到3月底已經達到875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外匯存底國。
- 4月23日:紐西蘭、澳洲、斐濟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向索羅門群島派兵和警察幫助平息選舉引起的騷亂。
- 4月26日:歐洲議會公佈一項調查報告,證明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美國中央情報局已經在歐洲上空進行了超過一千次沒有公開的飛行,綁架「恐怖分子」並可能施以酷刑,美國方面承認飛行和綁架,但否認酷刑。
- 4月27日:自由塔在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原址動工,新建築群將含有九一一事件紀念館。
- 4月27日: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遭到一艘不明国籍武装船只袭击,四名渔民死亡,三名渔民受伤,渔船上财产被洗劫一空。有报道说是菲律宾军方所为,菲律宾总统已令军方调查此事。
- 4月28日:美國「自由之家」發表去年全球新聞自由度評比報告,台灣新聞自由度名列第三十五名,首度與日本並列亞洲第一。中國被評為「不自由」國家,排名為一百七十七名。
[编辑] 5月
- 5月1日,澳門勞動節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
- 5月3日:美國陪審團決議將參與策劃九一一事件的被告穆薩維判處無期徒刑,且無獲釋機會。
- 5月11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佈《2006年世界競爭力黃皮書》,美國排名第一,香港排名第二,台灣排名第18位;中國排名第19位,其升幅位列參與排名的61個經濟體之首。
- 5月12日:南韓檢方以詐欺、挪用公款與違反生命倫理法等罪名,起訴因捏造幹細胞研究而震驚科學界的科學家黃禹錫。
- 5月14日:日本東京的交通博物館閉館。
- 5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佈恢復和利比亞的完全外交關係,並將其從資助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刪除。
- 5月17日:羅馬諾·普羅迪正式接替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就任義大利總理。
- 5月20日:中國三峽大壩完工。
- 5月21日:蒙特尼哥羅共和國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繼續留在塞爾維亞與蒙特尼哥羅內,結果為55.5%公民贊成獨立。
- 5月23日:第一棟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遺址重建的大樓落成啟用。
- 5月23日:世界衛生大會中美國、加拿大、蒙古、日本與澳洲等國發言,讚賞台灣提前實施「國際衛生條例」(IHR),並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台灣納入全球禽流感防疫體系。
- 5月26日:歐洲最大火車站——柏林中央車站正式啟用。
- 5月27日:印尼中爪哇發生芮氏規模6.2的大地震。而稍早曾經瀕臨大爆發邊緣的印尼梅拉比火山,受地震影響也再度噴發高達3.5公里。
[编辑] 6月
- 6月1日:南韓執政黨「開放的我們黨」在五三一地方選舉中慘敗,在16席廣域團體首長中僅贏得全羅北道地區一席,最大在野黨大國黨則贏得包括首爾特別市在內的12席。
- 6月2日:中國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080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106處。
- 6月3日:zh-hans:黑山共和國; zh-hant:蒙特尼哥羅;正式宣布独立。
- 6月9日:第十八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慕尼黑開幕。
- 6月12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應香港科技大學之邀請抵達香港,展開一連六天的訪問行程。
- 6月15日:比爾·蓋茲宣佈將在未來兩年內淡出公司的日常營運事務,全心投入慈善事業,並立即辭去微軟首席軟體設計師的職務。
- 6月16日:全球最長的雙孔公路隧道—台灣雪山隧道正式通車,象徵蔣渭水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 6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發表電視演說,以向全民報告的方式回應由立法院啟動的罷免總統程序,並重申不會向立法院答辯。
- 6月27日:中華民國立法院,對總統陳水扁罷免案進行表決,出席立法委員133人,贊成119人、反對0人、無效14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次罷免民選總統案,未達過關門檻。
- 6月28日:2006年以加冲突——以色列军队为营救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绑架的一名士兵而在加沙地带展开名为“夏雨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编辑] 7月
- 7月1日:青藏鐵路第二期順利通車,首班列車分別從格爾木和拉薩開出。
- 7月5日:北韓凌晨發射了6枚飛彈,其中包括五枚中短程飛彈,以及一枚大浦洞-2遠程飛彈,全部落在日本海,日本政府對此表示嚴重抗議,並發動經濟制裁,禁止北韓船隻在未來半年內進入日本港口。
- 7月9日:義大利以互射十二碼5:3擊敗法國,奪得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 7月9日:中國女子網球組合鄭潔/晏紫繼澳洲網球公開賽後,在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女雙決賽中擊敗西班牙及阿根廷組合,奪得冠軍,是中國在溫網的首個冠軍。另外,瑞士的費達拿在男單決賽擊敗西班牙選手拿度後,創出溫網男單四連冠。
- 7月9日:一架乘載200人的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A-310客機,在西伯利亞降落時失事,造成至少150人死亡。
- 7月10日:車臣游擊隊領袖巴薩耶夫被俄軍擊斃。
- 7月11日:印度孟買發生火車連續爆炸案,造成超過200人死亡。
- 7月12日:2006年以黎衝突—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越界擄獲兩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隨即大舉轟擊黎南設施和真主黨目標,並搜尋被俘的士兵。
- 7月13日: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軍隊對貝魯特國際機場及黎南地區持續進行空襲行動,造成約40人死亡,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宣布派遣特使前往調停。
- 7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譴責及制裁北韓日前試射飛彈的決議案,並要求北韓立刻停止其彈道飛彈研發計畫,北韓駐聯合國大使則表示該國拒絕此項決議,將繼續進行飛彈試射。
- 7月15日:第4屆世界合唱比賽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開幕。
- 7月17日:印尼爪哇島西南部外海發生地震,下午3時19分(UTC+7),芮氏規模7.7,西爪哇海岸出現兩米高的小型海嘯。
- 7月20日:世界跳躍日舉行。
- 7月22日: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地面部隊大舉進軍黎巴嫩南部,佔據一座主要村莊,並與伊斯蘭教什葉派激進組織「真主黨」爆發激戰。
- 7月24日: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巴西和印度的部長級會談,因未能就關鍵的農業補貼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達到一致,決定中止已持續近五年之久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
- 7月25日: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一枚炸彈擊中聯合國駐黎巴嫩的觀察員據點,四名國籍為中國、奧地利、加拿大和芬蘭的聯合國觀察員殉難,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和中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
- 7月26日:美國第一批量的全球鷹無人機生產完成最後一架。
- 7月30日: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一枚炸彈擊中黎巴嫩南部小鎮迦南中的一座民居,造成50多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兒童。世界各地首腦紛紛表示譴責這次事件。
[编辑] 8月
- 8月1日: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楚因腸胃出血入院手術,權力暫時交给他的弟弟勞爾。
- 8月2日至6日:香港立法會經過四日爭議性的辯論後,於6日凌晨二時許三讀通過《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草案》,較早前由吳靄儀動議新訂的「日落條款」條文遭否決後,一眾泛民主派議員集體離場抗議。
- 8月7日:2006年以黎衝突—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證實,以色列戰機當天對黎巴嫩南部邊境地區的侯拉村發動空襲,造成40多名平民死亡。
- 8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印尼首都雅加達郊外一名16歲少年因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而死亡。該國感染禽流感病死人數已增至43人,超過了越南的42人,成為全球死於禽流感人數最多的國家
- 8月10日:颱風桑美登陸中國浙江省蒼南縣,是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烈的颱風。共造成460人死亡,1350人受傷,50人失蹤,六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38億元人民幣。
- 8月10日:英國警方宣佈破獲一樁恐怖攻擊陰謀,共逮捕21人,其意圖使用密藏在手提行李內的液態炸藥炸毀往來英、美的民航機。面對恐怖威脅,英國規定乘客不准攜帶任何手提行李上飛機。美國也升高飛安警戒,禁止乘客攜帶液狀物登機。
- 8月12日:斯里蘭卡軍方表示東部戰略要地亭可馬利港的海軍基地凌晨遭到猛虎組織炮火襲擊。軍方表示,共有27名軍方人員死亡,80人受傷,叛軍則估計有150多人喪生。
- 8月14日:2006年以黎衝突—停火協議於上午8點整(UTC+3)生效。
- 8月16日:在日本和俄羅斯存在爭議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附近水域,一艘日本漁船遭俄羅斯邊防警備廳警艇槍擊並扣留,其中一名漁民被打死。
- 8月19日: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凌晨公然破壞聯合國停火決議,派兵突襲黎巴嫩東部城市巴貝克一「真主黨」游擊隊的據點,雙方發生激戰,造成真主黨游擊隊3人死亡,以色列方面則有1死2傷。
- 8月22日:普科弗航空612號班機墜毀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茲克市附近地區。航機上160名乘客和10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 8月24日:國際天文學大會做出改變行星定義的決議,冥王星因而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從此改為有「八大行星」。
[编辑] 9月
- 9月1日:香港的新教育制度三三四制的第一批學生升上中學。
- 9月3日:歐洲太空總署發射的SMART-1號太空探測器成功撞擊月球,完成了持續16個月的任務。
- 9月3日:美國前世界網球球王阿格西因傷於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三輪賽事中落敗,無緣晉級第四輪,正式結束了長達21年的職業生涯。
- 9月5日:墨西哥最高選舉法院7位法官一致裁定7月舉行的大選不存在舞弊,保守派的執政黨候選人費利佩·卡爾德隆當選總統,使兩個月來的舞弊指控落幕。
- 9月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宣佈,美國執法人員已查獲15個貨櫃,裝有13萬5千多雙從中國走私進口的假耐吉(Nike)鞋,共起訴6名涉案者。
- 9月7日:台灣原中正國際機場正式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 9月10日: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zh-hans:迈克尔·舒马赫; zh-hk:米高·舒密加;宣布將在本賽季結束後退役。
- 9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以90.6%成員國同意通過了一項計劃,增加中國及韓國、墨西哥和土耳其四個新興經濟體的投票權比重,以更能反映他們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
- 9月18日: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卸载完成。
- 9月19日:泰國皇家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泰國總理他信宣佈曼谷進入緊急狀態,並宣佈解除陸軍司令職務。
- 9月20日:匈牙利總理玖爾恰尼承認在選舉中向選民說謊,引發反政府抗議,要求總理下台。
- 9月22日:德國磁浮試驗線碰撞事故。
-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社保基金挪用案遭革職查辦。
- 9月26日:安倍晋三就任第90届日本首相。
- 9月27日:喬治亞政府以間諜罪名起訴四名俄羅斯軍官,指控他們長期於喬治亞從事間諜活動;俄國政府稱這是「嚴重挑釁」。
- 9月28日:泰國新曼谷國際機場於當地時間凌晨3時開幕,取代有80多年歷史的曼谷廊曼國際機場。
- 9月28日:中国最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获得电流超过200千安、时间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编辑] 10月
- 10月1日:泰國軍事執政團宣布任命素拉育為臨時政府總理。
- 10月6日:俄羅斯將兩百名居住於俄國境內的喬治亞人驅逐出境,同時加緊查緝其他合法跟非法居留的喬治亞人。
- 10月6日:Google以16億5000萬美元收購YouTube。
- 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訪中國,為兩國中斷領導人互訪五年來的首次。
- 10月9日:北韓在咸鏡北道進行地下核試驗,為第八個公開宣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世界各國紛表譴責。
- 10月1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委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擔任下任聯合國秘書長。
- 10月14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通過《聯合國安理會1718號決議》,對日前進行核試爆的北韓進行制裁;北韓對此決議則回應「視同宣戰」。
- 10月16日:斯里蘭卡叛軍「塔米爾之虎」在該國東北部地區朝政府軍車隊發動自殺式炸彈攻擊,造成至少103人死亡、150人受傷;斯里蘭卡政府軍旋即以派遣戰機轟炸叛軍據點作為回應。
- 10月17日:美國人口正式突破三億大關。
- 10月19日:美國zh-hans: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zh-hant:道瓊工業指數;收盤首次突破12,000點,創下歷史新高。
- 10月19日: 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7 正式版發怖(英文版本)
- 10月22日:蘇丹政府因不滿聯合國特使普隆克發表批評其處理達夫人道危機作為的言論,下令普隆克必須於三日內離境。
- 10月22日:巴拿馬就擴建巴拿馬運河舉行公投,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擴建,擴建計劃獲得通過。計劃在運河的兩端各修建一個三級提升的船閘和配套設施,船閘的寬度擴大到55zh-hans:米; zh-hant:公尺;,長度到427zh-hans:米; zh-hant:公尺;。
- 10月25日:來自全球63個科研機構的百餘名科學家宣佈,他們經過4年多努力,終於破譯了蜜蜂的全基因組。
- 10月25日: Mozilla Firefox 2.0 官方版發布。
- 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同時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此次工行上市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 10月29日:現任巴西總統盧拉·達·席爾瓦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獲勝,連任成功。
- 10月30日:Windows Media Player 11正式版發佈(英文版本)
[编辑] 11月
- 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 11月5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被依違反人道等罪名判處死刑。
- 11月6日:埃莫马利·拉赫莫诺夫在大选中获得胜利,再次当选塔吉克斯坦总统。
- 11月7日:尼泊尔共产党 (毛派)和尼泊尔政府达成协议,放弃武装斗争,加入政府。
- 11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委内瑞拉与危地马拉经47轮投票相持不下后,双方同意由巴拿马出任代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席次。
- 11月8日:Windows Vista提供給製造商
- 11月9日: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 11月9日: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取代共和党成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
- 11月12日:中文維基百科成為第12個突破10萬條目數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
- 11月13日:喬治亞南奧塞梯地區總統科科伊季宣佈公投結果,大多數選民都支持南奧塞梯獨立。
- 11月15日:日本北海道以北的俄屬千島群島海域發生芮氏規模8.1強震,日本對周邊區域發佈海嘯警報及注意報。
- 11月17日:Windows Media Player 11發佈(繁體/簡體中文版)
- 11月17日:Windows Vista提供給MSDN訂戶
- 11月18日:Sony PlayStation 3 發行。
- 11月19日: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領袖會議結束,《河內宣言》呼籲全球貿易自由化、處理北韓核問題及完成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
- 11月21日:尼泊爾政府與毛派叛軍正式簽署協定,結束長達十多年的內戰。
- 11月27日:加拿大國會以266票同意16票反對通過了總理哈珀的「魁北克是加拿大國中之國」動議,在統一的加拿大聯邦為前提下,承認魁北克省為加聯邦內的國家。
- 11月30日:南非正式成為全球第五個、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 11月30日:Windows Vista及Microsoft Office 2007提供大量授權。
[编辑] 12月
- 12月1日: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
- 12月4日:2006年世界電信展在香港開展。
- 12月5日:斐濟發生軍事政變,原斐濟總統恩加拉塞遭解職及軟禁,軍方宣稱取得政權。
- 12月6日,澳門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涉及貪污被捕,是回歸以來被被捕的最高級官員。
- 12月9日: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市議員選舉,台北市長由郝龍斌當選,高雄市長由陳菊當選。
- 12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首個有關zh-hans:殘疾人; zh-hant:身心障礙者;的國際公約-《zh-hans:殘疾人; zh-hant: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保障全球6.5億身心障礙者享有完整平等的人權、基本自由及人格尊嚴。
- 12月14日:潘基文宣誓就任第八任聯合國秘書長。
- 12月15日:第十五屆亞洲運動會閉幕,獎牌榜前三名為中國、南韓、日本。
- 12月15日:一個由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和日本6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遺憾宣佈,白鰭豚可能已經滅絕。
- 12月15日:日本參議院正式通過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是戰後日本首次恢復設立部級的國防最高指揮單位。
- 12月17日:「你」(指網路使用者的用戶分享風潮)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出為2006年年度風雲人物。
- 12月18日: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二回合談判在北京展開。
- 12月19日:泰國央行18日宣佈對外匯採取嚴格管制措施,導致泰國股市狂跌近15%,創下開市31年來的單日最大跌幅,泰國央行被迫緊急宣布取消該措施。
- 12月21日:韓國新行政首都建設推進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將韓國新行政首都命名為「世宗(세종)」
- 12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1737號決議制裁伊朗,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承擔核不擴散的義務。伊朗外交部對此發表聲明,指出此決議是「非法行為」。
- 12月24日:衣索比亞總理澤納維表示,該國當日出動戰機,轟炸正包圍索馬利亞脆弱過渡政府的伊斯蘭戰士,以保衛自己國家的主權。
- 12月26日:台灣屏東縣恆春西南方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7的強烈地震,造成2死45傷,亦有多條海底電纜因此中斷,導致東亞區內網際網路、國際電話服務受阻。
- 12月29日:英國女探險家漢娜·米肯德抵達南極極點,以40天時間創造了新的「單人最快南極探險紀錄」。
- 12月30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被處決。
- 12月31日:2006年跨年曼谷連環爆炸案發生。
[编辑] 出生
[编辑] 逝世
[编辑] 1月
- 1月1日——黃建福,37歲,台灣原住民歌手。
- 1月2日——比爾·史凱特,52歲,前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
- 1月3日——東史郎,93岁,二戰日本老兵。新華網、日本每日新聞
- 1月8日——石田浩,59歲,日本經濟學家。
- 1月15日——賈比爾·艾哈邁德·薩巴赫,79歲,科威特國家元首。
- 1月21日——郭伯偉,91岁,前任香港財政司。
- 1月21日——曾秋坤,英國第二位華人貴族。
- 1月27日——約翰內斯·勞,75歲,德國前联邦總統。
- 1月30日——科丽塔·斯科特·金,79歲,美国民权活动家。
[编辑] 2月
- 2月13日——王選,69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 2月13日——逯耀東,74歲,臺灣歷史學家。
- 2月15日——孫運璿,93歲,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
- 2月20日——方召麐,92歲,中國國畫大師、前任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之母親。
- 2月22日——安積莉卡.露絲安奴(Angelica Rozeanu),羅馬尼亞女子乒乓球連續六屆世界冠軍(1950-1955)。(1921年出生)
- 2月22日——董驃,72歲,著名香港馬評人、電視、電影演員。
[编辑] 3月
- 3月9日——約翰·普羅富莫,91歲,英國政治家,普羅富莫事件主角。
- 3月11日——米洛舍维奇,64歲,前南斯拉夫總統。
- 3月17日——曾國恆,33歲,因公殉職的香港警察,在巡邏的時候疑遭徐步高殺害。
- 3月17日——徐步高,36歲,香港警察,疑涉及殺害梁成恩等罪行的嫌疑犯。
- 3月24日——羅曼菲,51歲,台灣舞蹈家。
[编辑] 4月
[编辑] 5月
- 5月6日——莉莉安·阿斯普隆德,99歲,泰坦尼克号最後一名美籍生還者。
- 5月10日——林挺生,88歲,台灣大同公司前董事長
- 5月22日——李鍾郁,61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 5月26日——愛德華·米其林,43歲,法國輪胎生產商zh-hans:米其林; zh-hant:米其林; zh-hk:米芝蓮;總裁
- 5月29日——岡田真澄,70岁,日本演员。
- 5月30日——今村昌平,79岁,日本电影导演。
[编辑] 6月
[编辑] 7月
- 7月1日——橋本龍太郎,68歲,第82、83任日本首相。
- 7月3日——胡立教,92歲,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 7月19日——馬樹禮,98歲,前台灣駐日代表。
- 7月21日——塔莫(Ta Mok),約80歲,赤柬軍方高層。
- 7月25日——杜照宇,34歲,聯合國停戰維和組織觀察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官。
[编辑] 8月
[编辑] 9月
- 9月1日——羅鷹石,香港鷹君集團創始人。
- 9月4日——史蒂夫·厄文,44歲,澳洲知名動物保育人士,動物星球頻道主持人。
- 9月4日——吉亞辛托·法切蒂,64歲,國際米蘭俱樂部主席,意大利足球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
- 9月7日——何国栋(James Hawthorne),香港電台前廣播處長。
- 9月8日——馮建民,香港警務處前總警司,在葵涌一棟樓宇跳樓自殺。
- 9月10日——張川田,62歲,台灣立法委員。
- 9月10日——郑成思,62歲,中国最著名的知识产权法专家。
- 9月10日——陶法阿豪·圖普四世,88歲,世界最肥胖的君主,湯加國王。
- 9月11日——關海山,香港資深藝人,粵劇紅伶。
- 9月22日——廖冰兄,中國著名漫畫家。
[编辑] 10月
- 10月3日——鄔維庸,香港醫生,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港方委員。
- 10月5日——廖汉生,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軍委原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原副部長,瀋陽軍區原第一政治委員。
- 10月7日——安娜·波利柯傅斯卡亞,48歲,俄羅斯記者,以批評俄國車臣政策聞名。
- 10月11日——柯里·萊多,34歲,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投手。
- 10月13日——王光美,85歲,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
- 10月17日——陈述,86歲,中国演员
- 10月22日——崔圭夏,88歲,前南韓總統。
- 10月28日——霍英東,83歲,香港商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10月29日——阿諾德·奧爾巴赫,89歲,NBA傳奇教練。
- 10月31日——彼得·威廉·波塔,90歲,前南非總統和總理。
[编辑] 11月
- 11月5日——陳定南,63歲,台灣前法務部長。
- 11月20日——洪學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
- 11月20日——罗伯特·奥特曼,81岁。2006年初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资深导演。
- 11月16日——米尔顿·弗里德曼,94歲,美國經濟學家,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11月23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44歲,前俄羅斯特工,疑遭俄羅斯政府毒死。
- 11月23日——鄒承魯,83歲,中國著名生物化學家。
[编辑] 12月
- 12月2日——李性蓁,38歲,筆名「藍絲絨」,台灣知名兩性作家。
- 12月8日——金亨七,47歲,韓國馬術選手。
- 12月10日——皮諾契特,91歲,前智利總統。
- 12月11日——伊莉莎白·博登,116歲,死前為世上最年長者。
- 12月11日——羅德丞,71歲,前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
- 12月20日——马季,72歲,中國著名相声演员。
- 12月21日——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66歲,土庫曼總統。
- 12月25日——詹姆士·布朗,73歲,美國歌手。
- 12月26日——傑拉爾德·福特,93歲,前美國總統。
- 12月30日——萨达姆·侯赛因,69歲,前伊拉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