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 泰王国 |
|||||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曼谷 | ||||
最大城市 | 曼谷 | ||||
面积
|
|||||
地理最高点 | 因他暖山:海拔2,545公尺 | ||||
时区 | 东七区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泰语 | ||||
人口 | |||||
民族 | 泰族、華人、馬來族 | ||||
主要节日 | 4月13日至4月15日:潑水節 12月5日:国王诞辰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君主立憲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GDP(PPP) | 7077.6亿泰铢(约合1兆9660億美元(2006年)) | ||||
人均GDP(PPP) | 7,900美元(2007年) | ||||
货币单位 | 铢 | ||||
国家资料 | |||||
国家象征 |
|
||||
国际域名缩写 | .TH | ||||
国际电话区号 | 66 | ||||
泰国,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撾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稱是暹罗。
目录 |
[编辑] 國家名稱
正式名称: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ราช是“国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是“领土”、ไทย是“自由”。「自由」一词讀音為「泰」,这也是该国主要民族的名称,故稱泰國。当地俗称:เมืองไทย。中文全称是:泰王国,简称:泰国。
泰国过去正式的名称是暹罗(สยาม)。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因为当时的东南亚,只有泰国还是独立的国家,其它国家都成为了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殖民地。现在还有少数华人把泰国称为“暹罗”。
[编辑] 歷史
泰國古稱暹羅,部份先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18世纪,华裔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来拉玛一世拿握政权,建都曼谷,史称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16世纪西方列强来到泰国,直至19世紀末,英法兩國已經分別在暹羅東西兩邊建立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將暹羅列為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其後英法於1904年劃定勢力範圍:湄南河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雖然暹羅沒有成為列強殖民地,但仍然受到英法的諸多壓制。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1851年至1868年在位)開始國家開放政策,至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至1910年在位)借鑒西方國家經驗,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來適應殖民國家對暹羅施加的壓力。1932年6月,在一次不流血革命后,暹羅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49年改名泰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時泰国倾向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泰國簽訂〈日泰同盟條約〉。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佈向英美宣戰,日本曾將部份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佔領地割讓給泰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泰國隨即在翌日宣佈:「泰國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泰國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的主要軍事盟國,在經濟、軍事等有親切關係。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該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予。
2006年4月2日的议会选举遭到三大反对党的联合抵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4月5日,泰国看守内阁总理他信在内阁特别会议上指派副总理奇猜·万那沙提暂时行使看守内阁总理职责。[1] 5月8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泰国选举委员会在组织4月2日国会下议院选举中“有违法和违宪行为”,因此选举结果无效,应重新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2]
2006年9月19日军队乘他信总理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机发动政变,宣布暂时废除宪法。[3]
[编辑] 政治
按泰国宪法,泰国国王没有很多实际权力,国王本人主要是国家及其完整统一的代表。現任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很受到国民的敬爱,因此他有时也出面调解政治危机。政府首脑是总理,由国王指定,一般由议会联合政府多数派党的领袖担任。
泰国由两会组成:众议会有500席,参议会有200席。议会成员由国民选举。众议会议员当选四年,参议会议员当选六年。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其成员由国王指定。
但2006年9月19日,由頌提·汶雅叻格林将军领导的軍隊乘他信總理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之機發動政變,宣佈暫時廢除憲法,解散内阁及禁止一切政党活动。荷枪实弹的军人及坦克进驻首都曼谷,军方更控制电视台等战略地点,全国进入军事戒严状态,頌提则成为代总理。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
[编辑] 行政區劃
泰国全國共有76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5個「府」(จังหวัด,changwat)與直轄市的首都——曼谷。這76個行政區一般被劃分為5個主要地區,包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與南部地區,每個府都是以其首府(เมือง,mueang)作為該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級行政區劃,稱為「區」(อำเภอ,amphoe)與「次區」(กิ่งอำเภอ,king amphoe),根據2000年時的統計,泰國全國共有795個區與81個次區。至於首都曼谷的次級行政區則與各府的次級行政區在命名上有點出入,稱為「khet」(เขต),總數達50個。
|
|
|
[编辑] 地理
國境大部份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变,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份。
泰國西部為山區,是喜瑪拉雅山脈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脈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位於清邁府的英坦昂峰(海拔2,576公尺)是泰国的最高峰。
东北部是呵叻高原,这里夏季极干旱,雨季非常泥泞,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另外,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氣候方面,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攝氏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气温最高,可達攝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弱。
[编辑] 人口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總計8000多萬人口。泰族為主要民族,佔人口總數的40%,佬族(老撾族)居次佔人口總數之35%(一般統計會把泰族、佬族合併計算)、華族佔14%,馬來族佔2.3%,其餘是高棉族、苗族、瑤族、桂族、汶族、克倫族、撣族、塞芒族、沙蓋族、孟族等民族。
其中,中央泰国人所使用的方言版本被作为官方语言,广泛应用于政府和学校传播。
大约有14%的泰国人口是华裔,其中相当一部份来自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
另外,马来族是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2.3%),其余的少数民族包括高棉、蒙族等民族。除此之外尚有京族,以及一些住在山上的部落,例如巴通族、嘎良族、拉胡族、苗族、傜族等,接近緬甸的山區有少數撣族人,这些人口大约为788,024人。
除此之外,泰国还有大量的来自其他亚洲地區、欧洲、北美等长期居住在泰国的人口,还有大量非法移民。不过由于泰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这些人口只占总人口的很小一部分。
以產業結構來分析,泰国的人口主要为农业人口,集中在稻米產地,即泰国的中部和东北、北方。随着全球化进程,泰国也在工业化过程中,有大约31.1%的泰国人口集中在曼谷等大城市,而且在持续增长中。
[编辑] 宗教
大多数泰国人信奉小乘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九成以上。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 惹拉府以回教徒为主。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编辑] 經濟
1985年至1995年间泰国的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最快的。1997年泰国的货币危机引发了亚洲经济危机,泰銖对美元的比值从1:26降到1:56。1998年国民经济下降了10%。
1999年开始泰国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其主要动力是出口。
[编辑] 泰國華商
泰國華商是泰國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地有不少大型企業都是由華商開辦。這些華商早在清朝時就已經來到泰國謀生,並漸漸溶入當地。然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發生的事,加上華商長袖善舞,漸漸把握了泰國的經濟命脈,使當地開始出現排華情緒。华人为求自保,都主动放弃原來的中国拼音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語文字來当作他們的新姓氏、甚或採用當地原有的姓氏。這運動後來稱之為「改姓名運動」。但自從1990年代開始,泰國連同其他四小虎成員的經濟開始起飛,群眾的態度開始轉化。當地傳媒更製作節目,講述華人在泰國歷史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強調他們與泰國的其他種族一樣,都是泰國人。
[编辑] 旅遊
旅遊業在泰國觀光旅遊局的大力推動下,成為泰國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遊客可以在境內不同的地區享受不同的旅遊形式。泰國有現代化的城市曼谷,南部面臨暹羅灣和印度洋,有很多天然的沙灘度假區發展起來,北部山區氣候宜人,亦適宜旅行。
著名的旅遊景點:
[编辑] 文化
[编辑] 語言
泰国的官方语言是泰语,用泰语字母。少數民族有他們各自的方言。
[编辑] 節慶風俗
泰國深受佛教影響,故此有很多節日皆是與佛教有關的。泰國的國定假日通常以西曆計算,但若干宗教節日和傳統節日會以泰国历或農曆計算。
其主要節慶日如下:
日期 | 中文名 | 当地名 | 备注 |
---|---|---|---|
1月1日 | 元旦 | Wan Khun Pee Mai | |
1月至2月间 | 新年 | 中国农历正月初1至初3 | |
2月 | 萬佛節 | Mahka Bucha | 泰曆3月15日 |
4月6日 | 查库里王朝纪念日 | Chakri | 纪念查克里王朝的奠定 |
4月13日至4月15日 | 宋干节/泼水节 | Songkran | |
5月 | 佛誕 | Vaisakh Bucha | 泰曆6月15日,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成道和出滅 |
5月1日 | 劳动节 | ||
5月5日 | 泰王登基纪念日 | 纪念现国王加冕 | |
5月15日 | 春耕节 | ||
7月 | 守夏節 | Ansanha Bucha | 泰曆8月15日,紀念佛祖成道後向信徒講說之日 |
7月 | 佛祖開示紀念日 | Khao Phansa | 泰曆8月16日,是為期3個月的佛教齋戒期的首天 |
8月12日 | 母親節 | Mother's Day | 纪念现王后生日 |
10月23日 | 五世王纪念日 | Wan Piyamaharat | 纪念朱拉隆功大帝逝世日 |
12月5日 | 父親節 | Father's Day | 纪念现国王生日 |
12月10日 | 宪法纪念日 | Constitution Day | 纪念1932年立宪 |
12月28日 | 鄭皇節 | Taksin Day | 抗緬復國的民族英雄達信大帝登基纪念日 |
12月31日 | 除夕 | New Year's Eve |
另外,在泰國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民族節日,例如:
[编辑] 參看
[编辑] 外部連結
- 泰王国政府官方网站(泰语、英语)
- 泰國觀光局(中文繁體)
- 泰國觀光局青年旅遊網(中文繁體)
- 泰国中央银行(泰語,英语)
- 泰国国徽/各省省徽(泰語,英語,荷語)
- 香港旅遊討論區 - 泰國旅遊熱點(中文繁體)
- 泰友營(中文繁體)
- 泰國瘋中文網(中文繁體)
亚洲 | |
---|---|
东亚及北亚/东北亚 | |
东南亚 | |
南亚 | |
中亚 | |
西亚/西南亚 | |
备注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欧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列表 |
泰国行政區劃 | |||||||||||
|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
---|
澳大利亚 - 文莱 - 加拿大 - 智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香港 - 印度尼西亚 - 日本 - 大韓民國 - 马来西亚 墨西哥 - 紐西蘭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俄罗斯 - 新加坡 - 中华台北 - 泰国 - 美國 - 越南 |
亞細安會員國(ASEAN) | |
汶萊· 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 老撾· 馬來西亞· 缅甸·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國· 越南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孟加拉国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斯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
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IOR-ARC) | ||
---|---|---|
現會員國 | 澳大利亚 - 印度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阿曼 - 新加坡 - 南非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坦桑尼亚 - 也门 - 孟加拉国 - 伊朗 - 泰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
觀察員國 | 中国 - 埃及 - 法国 - 日本 - 英国 | |
國際組織觀察員 | 环印度洋旅游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