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
---|
基本教義 |
三寶 涅槃 緣起 戒定慧 五蘊 |
修行位階 |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
人物 |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龍樹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虚云 印光 |
宗派 |
大乘 上座部 藏傳 漢傳 |
经典 |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楞伽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經 大日經 維摩詰經 藥師經 坛经 阿含經 百喻經 涅槃经 圆觉经 |
聖地 |
八大圣地 四大菩薩道場 |
维基主题:佛教 |
智顗(538年-597年Z),世稱智者大师,天台大師,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
目录 |
[编辑] 簡單生平
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主要生活于陈、隋年间,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人,一说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人。智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
[编辑] 天臺立宗
陈后主贞明元年 (587),于光宅寺讲《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的基础。入天台山后立天台宗,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一宗。其学说以《法华经》为主教依据,故天台宗亦称法华宗。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立一心三观。
[编辑] 德高望重
智顗于陈、隋两朝深受帝王礼遇,隋炀帝杨广授予智顗“智者”之号。
[编辑] 五时八教
天台宗立教,依《妙法莲华经》,智顗依此经立“五时八教”的判教理论。他在《法华玄义》中把佛教教义都看作是佛所说的法,并分为五个阶段,名为“五时”,即华严时,佛于初成道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以自证之法试机的时期;鹿苑时(阿含时),佛于鹿野苑等地,十二年间说小乘阿含经,被认为是以最低理解能力者为对象的经典;方等时,广泛地说各种法门,说《维摩》、《思益》、《楞伽》等经,弹诃小乘之执,赞大乘佛法;般若时,专说空义,说诸部般若经,淘汰大小别见之情执;法华涅槃时,会三乘归一乘,立圆教,说真常,明佛性,更于入涅槃前夕说《涅槃经》。
所谓“八教”,即为“化法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化益的内容,即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四教”,是说佛教的教化过程和方式,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编辑] 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是智者大师的獨到見解。何謂三千呢?先說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每一界又有十法界,比如人中,有人間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樣十乘十就是一百法界。每一界又具《妙法蓮花經》中所講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一百法界乘十如是,就是一千如是。再乘以三種世間:國土世間、眾生世間、五陰世間,就是三千世間。三千世間就在一念心中,所以稱為“一念三千”。《摩诃止观》卷五云:“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例如八相迁物,物在相前,物不被迁,相在物前,亦不被迁。前亦不可,后亦不可,只物论相迁,只相迁论物。今心亦如是。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即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 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界。”
[编辑] 主要著述
智顗有著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小止观》等,流传久远,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