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台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名字起源于其创始人智顗,因其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
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師為慧思禪師之徒,承繼中國南方的禪觀,與北方三論宗的中觀見,尊奉《妙法蓮華經》,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目录 |
[编辑] 特色
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中国佛教大师为适应本民族文化而开创的,因此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双美”。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天台宗讲“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无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因其“妙有”,所以森罗万象,头头安立,缘起三千,法界无碍。
慧思在慧文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心三观”的理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是观空;但虽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这是观假;然而空与假是同一的,此谓观中。在这个基础上智顗认为世上有3000种世间,但这3000种世间都出于一念心中,因此称之为“一念三千”。能将这一切都领会,那么人就达到了顿断三惑,圆证三智的境界。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莲华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经》,观法是《大般若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编辑] 教理
由於印度佛教長時期的發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別和經論,形成龐雜的關係。在魏晉南北朝期間,由西來譯僧逐漸翻譯出來,中國佛教徒面對內容有別、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經典,因而產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時判教」、「化儀四教」及「化法四教」。
[编辑] 五時判教
五時判教是將佛陀一生的說法內容,判釋為五個時期,相應於每一時,便有每一時所說的經典與所度化的對象。五時中,第一是「華嚴時」,第二為「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
[编辑] 化儀四教
化儀四教是對眾生說法的不同形式,因為眾生的根基不一。教化形式可分為「頓」、「漸」、「秘密」、「不定」四種。
[编辑] 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是佛陀對眾生不同的理解能力而講說適當的內容,分別為「藏」、「通」、「別」、「圓」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