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sgratis.com

See also ebooksgratis.com: no banners, no cookies, totally FREE.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楞嚴經 - Wikipedia

楞嚴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harma wheel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基本教義
三寶 涅槃 緣起 戒定慧 五蘊

四圣谛 八正道 三法印 佛性

修行位階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龍樹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虚云 印光
宗派
大乘 上座部 藏傳 漢傳

经典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楞伽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經
大日經 維摩詰經 藥師經 坛经
阿含經 百喻經 涅槃经 圆觉经
聖地
八大圣地 四大菩薩道場
维基主题:佛教

楞严经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對於《楞嚴經》的真偽,長期存有爭議,多數佛教信徒皆認同它是佛陀所說,而部份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文殊师利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

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产生了生死輪迴的现象,应当修习禪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

由於《楞嚴經》內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1]」的詩句。宣化上人也曾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教化眾生的是《華嚴》」皆是在稱讚此書的功德。

目录

[编辑] 歷史源流

《楞嚴經》在唐代中葉成書譯出,並開始流通,最早的記錄見於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記》,隨後的元照著《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也收錄此書。由北宋初,中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大藏經《開寶藏》開始,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大藏經》都收入正藏中,故漢傳佛教的信徒多認為本書不是偽經。

[编辑] 譯者

智昇在《開元釋教錄》中說,此書是由釋懷迪與不知名的梵僧譯出,沒有提到房融筆受[2]。但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續古今譯經圖記》中則說是中印度般剌密帝光孝寺誦出此書,釋懷迪證義,並由房融筆受。般剌密帝在誦出此經之後就回印度了,不知所終[3]慧洪(西元 1071~1128 年)《林間錄》中有智顗大師遙拜西方,祈求《楞嚴經》的傳說[4]。明清之際則有般剌密帝是將經卷藏在手臂中,帶來中國的傳說[5]

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懷迪曾經應詔至洛陽,參與菩提流志譯出《大寶積經》的工作,於睿宗先天二年(西元713年)完成。《開元釋教錄》說此書是懷迪在京師完成譯經後,回到廣州之後譯出。但《續古今譯經圖記》說此書是在唐神龍元年(西元705年)由懷迪譯出,房融筆受。時間上的錯謬,引發後世的懷疑。

另一個疑點是,據《舊唐書》房融於神龍元年(西元705年)二月甲寅(四日)流放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在時間上,似乎也不可能至廣州參與譯經[6]

[编辑] 流傳及版本

《楞嚴經》譯出後,並沒有列入朝廷正式的譯經目錄中,也沒有馬上流傳於世。此經的流行與禪宗有很大關係。宋朝子璿〈西元 656-1038 年〉所著《首楞嚴義疏注經》說此書譯成之後,因為唐中宗剛即位,房融又被貶,所以未得到官方承認,只在禪宗學者間私下流通,後由僧惠振作科判,再傳出[7]。《廣州通志》說此書是由神秀大師見到房融上奏的經本,方才流傳於世,但是這個說法不太可能[8]贊寧宋高僧傳》則說此書是惟愨在洛陽時,由房融家中得到此書,並流傳於世[9]

現代流行本的《楞嚴經》出自清朝《乾隆大藏經》,與之前的《碛砂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是相同的版本。但是有另一版本較少見的《楞嚴經》則出自《趙城金藏》,與《高麗藏》相同,都是出自於《開寶藏》。這兩個版本的主要差異在於楞嚴咒的文句不同,且清版楞嚴咒中只有咒文,而《趙城金藏》本中則加有註解。而且《趙城金藏》本在楞嚴咒之前有一行註文,但到了清版則被刪除了[10]

[编辑] 歷代爭議

《楞嚴經》開始在中國流傳之後,日本僧人普照入唐,將此書帶回日本,但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懷疑。日僧玄睿《大乘三論大義鈔》中記載,西元 724 至 748 年間,日本天皇召集三論法相二宗的法師來鑑定此書,結論是此書是真佛經。但是爭議並沒有停息,所以在日本寶龜年間(西元770-782年),派遣德清法師至中國鑑定此書真偽,德清之師法詳居士認為此書是房融偽造,這說明了在唐朝時中國就有人懷疑此書是偽造[11]。在唐朝之後,對《楞嚴經》的懷疑仍然持續,但只限於少部份人,宋朝朱熹就懷疑此經是房融假造,明朝姚廣孝也曾經引用這段話來質疑楞嚴經[12]。,也有人詢問過蓮池祩宏大師有關楞嚴經是否是房融偽造,而蓮池大師則肯定楞嚴經是真[13]

《楞嚴經》傳入西藏時,同樣引起藏傳佛教界的爭議。在藏傳大藏經《甘爾珠》中,收有由漢譯藏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品以及《魔鬼第九》兩本,相當於《楞嚴經》的第九及第十品,由於它是在前弘期譯出,相當於中國唐代,所以全本可能是因為達朗巴滅佛而散失,只剩下兩品。西藏的盧梅(十世紀間)曾懷疑此經非是佛說而布敦(十四世紀間)則深為置信。之後在清高宗乾隆 17 年至 28 年間又由章嘉呼圖克圖主持,由袞波卻將全經重譯成藏文,並以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刊行。

至近代時,由於疑古風氣的興起,梁啟超在《古書真偽及其年代》中認為楞嚴經是竊取道教術語及中國傳統思想而寫作的:「真正的佛經並没有《楞嚴經》一類的話,可知《楞嚴經》一書是假書」。呂澂的態度更激烈,認為「《楞嚴》一經,集偽說之大成」,他並寫作了〈楞嚴百偽〉一文,對《楞嚴經》提出了101個疑問[14]。何格恩、周叔迦等學者也從不同角度認定此書是偽作。

雖然反對者眾,但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立場,《楞嚴經》此書仍然得到多數信徒的支持,認為此書是真佛經。

[编辑] 主要内容

第一卷

叙述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淫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要求文殊师利以神咒往护,遂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道力未全,因而启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

第二卷

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并说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妄见,随业轮转:(1)众生别业妄见,(2)众生同分妄见。应当抉择真妄,而明五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显本觉真如,显示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三卷

佛对阿难陀就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一一说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卷

富楼那之问,显示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但以三种相续: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诸有为相循业迁流,妄因妄果其体本真。真智真断不重起妄,是故如来证真故无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从人得等。

第五卷

憍陈如五比丘,优波尼沙陀、香严童子、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罗等十六开士、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骄梵钵提、毕陵伽婆蹉、须菩提、舍利弗普贤菩萨、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优波离、大目犍连、乌刍瑟摩、持地菩萨、月光童子、琉璃右王子、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各各自说最初得道的方便以显圆通。

第六卷

即是观世音菩萨说耳根圆通,以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文殊师利以偈赞叹。佛更为说四种律仪(淫、杀、盗、妄),令离禅魔。

第七卷

佛说四三九句大佛顶陀罗尼(即能记忆、受持一切佛法的能力)。此即《大白伞盖佛顶陀罗尼经》。并说安立坛场法则及持诵功德。次因阿难请问修行位次,佛先为说十二类众生(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颠倒之相。

第八卷

说明三摩提三种渐次。其次说明五十七位: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又因文殊问,示经五名,说明经的归趣。因阿难问,说地狱趣造十习因,受六交报(即六道),以及鬼、畜、人、仙、修罗、天等七趣,自业所感差别。

第九卷

说明三界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细魔事,即五阴魔等。

第十卷

说五阴的行阴魔中十种外道(二无因论、四遍常论、四一分常论、四有边论、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识阴魔中禅那现境十种魔事。次明五阴相中五种妄想等。

[编辑] 其他譯本

三國吳天竺竺律炎共支謙譯《摩登伽女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卷。此二部經是同本異譯,內容在說阿難與摩登伽女之間的宿緣。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佛說摩鄧女經》一頁,東晉《佛說摩鄧女解形中六字經》一頁,譯者不詳,此二經同本異譯,但說阿難被困,佛咒救度。

姚秦鳩摩羅什譯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與《楞嚴經》不同,內容主要在說明首楞嚴三昧。劉宋時譯出的《佛說法盡滅經》,譯者失傳,其中有提到佛法消失時,《首楞嚴經》與《般舟三昧經》會先消失,但是這邊所說的《首楞嚴經》應是指鳩摩羅什譯出的《首楞嚴三昧經》[15]

不空三藏譯《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囉陀羅尼》,元沙囉巴譯《佛頂如來頂髻白傘蓋陀羅尼》,元真智譯《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敦煌有發現《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神咒经》殘本。日本東密傳有《白傘蓋大佛頂王最勝無比大威德金剛無礙大道場陀羅尼念誦法要》,譯者不詳。與《楞嚴經》咒相近,可能是相同的咒語異譯,或是《楞嚴經》咒是由此抄錄改寫的。

日本《大正藏》中收有《大佛顶别行法》,此書據說是從《佛顶广聚陀罗尼经》與其他密教經典中抄錄出來的六品,《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在中國已經失傳,但在日本大正藏中還收有部份殘本。在敦煌有發現相同的抄本,名為《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品》,相當於《大佛頂別行法》的第一品。《楞嚴經》的第七品,如何攝心、建立道場、持咒功德,幾乎都與《大佛頂別行法》相同。但是大正本中沒有楞嚴經咒,而敦煌本中有大佛頂白傘蓋咒,與楞嚴咒相似,但版本不同。但《佛頂廣聚陀羅尼經》的說法地點是佛在迦膩瑟吒天,不是對阿難所說。

有學者懷疑《楞嚴經》的第七品是從《大佛頂別行法》或《佛頂廣聚陀羅尼經》中抄錄出來的[16]

[编辑] 注释

  1. ^ 此詩出自清朝徐世昌編《清詩匯》〈原名《晚晴移詩匯》〉,作者不詳,時間約在晚明或清朝。詩題為「钱水西藕花香里读楞严图」:「茅屋三间净扫除,药炉经卷老僧居。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2. ^ 《開元釋教錄》:「沙門釋懷迪,循州人也,住本州羅浮山南樓寺。其山乃仙聖遊居之處。迪久習經論,多所該博,九流弋略,粗亦討尋,但以居近海隅,數有梵僧遊止;迪就學書語,復皆通悉。往者三藏菩提流志譯竇積經,遠召迪來,以充證義。所為事畢,還歸故鄉。後因遊廣府遇一梵僧 (未得其名) ,賚梵經一夾,請共譯之,勒成十卷,即《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是也。迪筆受經旨,緝緞文理。其梵僧傳經事畢,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經至此。」制止寺,即今光孝寺
  3. ^ 《續古今譯經圖記》:「沙门般刺蜜帝,唐云『极量』,中印度人也。怀道观方,随缘济度,展转游化,达我支那。乃於广州制旨道场居止。众知博达,祈请亦多。利物为心,敷斯秘。以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遂於灌顶部诵出一品《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一部(十卷)。烏萇國沙門彌迦釋迦(釋迦稍訛,正云鑠佉,此曰雲峰)譯語,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其僧传经事毕,泛舶西归。有因南使,流通於此。」
  4. ^ 《林間錄》卷下:「天台宗講徒曰:昔智者大師聞西竺異比丘言:『龍勝菩薩嘗於灌頂部誦出大佛頂首楞嚴經十卷,流在五天,皆諸經所未聞之義,唯心法之大旨。五天世主保護秘嚴,不妄傳授。』智者聞之,日夜西向禮拜,願早至此土,續佛壽命,然竟不及見。」
  5. ^ 明通潤《楞嚴經合轍》:「此經係龍勝菩薩於龍宮默誦而出,五天世主最所寶惜,秘而不傳。昔天台智者大師,聞西域有是經,夙夜西望拜求,願見而未及見。般剌密諦欲傳震旦,屢竊而來,皆被獲回,後以微妙細 [疊*毛]書之,乃破臂藏於皮中,航海而達廣州。會宰相房融知南銓,在廣,請就制止寺譯出而筆受之。經成,謄寫入奏,適中宗初嗣,國家多事,未遑頒行。有神秀禪師,入內道場,見所奏本,傳寫歸荊州度門寺。時慧振法師,常慕此經,訪度門寺而得之,經始傳。天寶十年,西京興福寺惟愨法師,復於故相房融家得其筆受之本,始作疏解而廣傳之。」溥畹(約西元1610-1690年)《大佛頂首楞嚴經寶鏡疏懸談》:「據開元中,智昇《續古今譯經圖記》。謂極量乃中印土人,梵名般剌密諦,剖膊藏經。泛海達廣,寓制止寺。值宰相房融謫嶺南,聞有此經,遂欲請譯。師乃出之,柰藏日久,苦於血凝,融妻以水清之,始得明顯。即就制止翻譯,所以有彌伽譯語、懷迪證譯、房相筆授耳,時在大唐神龍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然此經,即灌頂部,錄出別行者。而極量譯畢,遂即回國。以彼王嚴制,不許斯經,私出境外,秘為國寶。師既潛匿賚來,未免邊境受責,為解此難,故速歸也。及房相因南使附奏,又值中宗初承大統,國家多事,不暇宣布。時有神秀禪師,於內道場,因見奏本,遂抄寫隨身,攜歸荊州度門寺。後以魏北館陶振公,仰慕斯經,搜訪靈跡,於度門寺,方獲此本,始為科判。斯則當經來源始末,傳譯時年之大概也。」傅畹此段敍述,除了剖膊藏經一段,大體與宋《首楞嚴義疏注經》類似,見後引,應是混合通潤與智昇之說而成。
  6. ^ 《廣東通志》說他「嘗知南銓」。據此,房融可能是在流放之前,在廣州參與譯經。另,《舊唐書》卷七中宗紀云:「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韋慶等下獄……二月甲寅…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欽州。」《新唐書》〈中宗紀〉:「神龍元年二月甲寅......貶韋承慶為高要尉,流房融於高州。」《通鑑》卷208神龍元年:「二月乙卯正諫大夫同平章事房融除名流高州。」《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五云:「中宗改神龍,正月流房融於高州。夏四月融於廣州遇梵僧般刺蜜帝賚楞嚴梵夾至,刺史請就制止道場宣譯,融筆受。及譯經十卷畢,般剌復攜梵本歸於天竺。」唐初流貶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或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者,多取道韶州及廣州,因此房融可能是在流放途中,經廣州時參與譯經
  7. ^ 《首楞嚴義疏注經》:「大唐神龍元年乙已歲五月二十三日,中天竺沙門般剌蜜帝,於廣州制止道場譯。先是,三藏將梵本,汎海達廣州制止寺,遇宰相房融知南銓,聞有此經,遂請對譯,房融筆受,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翻經纔竟,三藏被本國來取,奉王嚴制先不許出,三藏潛來,邊境被責。為解此難,遂即去迴。房融入奏,又遇中宗初嗣,未暇宣布,目錄闕書。時禪學者,因內道場得本傳寫,好而祕之,遂流此地。大通在內,親遇奏經,又寫隨身,歸荊州度門寺。有魏北館陶沙門惠振,搜訪靈跡,常慕此經,於度門寺遂遇此本,初得科判。」大通禪師,即神秀大師。
  8. ^ 《廣州通志》卷265謫宦錄:「房融,河南人。武后時以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神龍元年以親附張易之兄弟,二月甲寅配流欽州 (新唐書作高州,此據舊唐書中宗紀) 。長安末,嘗知南銓。在廣州時值天竺僧般刺蜜帝三藏持楞嚴經梵本浮南海而至,融就光孝寺譯出而筆受之,今寺中有筆受軒云。神龍元年五月經成入奏,適武后崩,融長流欽州,徙高州死。後神秀入道場見所奏經本,錄傳於世。」但是根據張悅之《唐國師玉泉寺大通禪師碑》:「神龍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顧命扶坐,洎如化滅。」神秀大師於神龍二年(西元706年)過世,此時《楞嚴經》剛在廣州譯出,在時間上不可能看到此書。
  9. ^ 贊寧《宋高僧傳》卷6:「釋惟愨......,年臨不惑,尚住神都。因受舊相房公融宅請,未飯之前,宅中出經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銓,預其翻經。躬親筆受首楞嚴經一部,留家供養。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開題一卷。』......一說楞嚴經,初是荊州度門寺神秀禪師在內時得本,後因館陶沙門慧震於度門寺傳出,愨遇之著疏解之。後有弘沇法師者,蜀人也,作義章開釋此經,號資中疏。」
  10. ^ 《趙城金藏》本在楞嚴咒前有加一行註解:「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菩萨万行品,灌顶部录出,一名中印度那兰陀曼茶罗灌顶金刚大道场神咒」。詳見《中華大藏經》〈校勘記〉。日本《大正藏》將兩版楞嚴咒都收入其中:「此陀罗尼,宋元明三本与丽本大异,故附于卷末。」
  11. ^ 《大乘三論大義鈔》:「遣德清法師等於唐檢之。德清法師承大唐法詳居士:《大佛頂經》是房融偽造,非真佛經也。智昇未詳,謬編正錄。」
  12. ^ 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126:「如楞嚴經,當初只有那阿難一事,及那燒牛糞時一咒,其餘底皆是文章之士添。那燒牛糞,便如爇蕭樣。後來也有人祈雨後燒,亦出此意也。」「楞嚴經本只是咒語。後來房融添入許多道理說話。咒語想亦淺近,但其徒恐譯出,則人易之,故不譯。」姚廣孝《道餘錄》中也引用此段來說明《楞嚴經》是房融所作。
  13. ^ 《竹窗隨筆》:「有見楞嚴不獨義深,亦復文妙,遂疑是丞相房融所作。夫譯經館番漢僧及詞臣居士等,不下數十百人,而後一部之經始成,融不過潤色其文,非專主其義也。設融自出己意,創為是經,則融固天中天、聖中聖矣!而考諸唐史,融之才智,尚非柳韓元白之比,何其作楞嚴也?乃超孔孟老莊之先耶?嗟乎!千生百劫,得遇如是至精至微、至玄至極之典,不死心信受,而生此下劣乖僻之疑,可悲也夫!可悲也夫!」
  14. ^ 呂澂〈楞嚴百偽〉 http://www.xianfengfoxue.com/lvcheng/article.php?articleid=77
  15. ^ 《佛說法盡滅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16. ^ http://www.lingshh.com/17-a/7.htm 《楞嚴經》第七卷經文出處考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