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
---|
基本教義 |
三寶 涅槃 緣起 戒定慧 五蘊 |
修行位階 |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
人物 |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龍樹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虚云 印光 |
宗派 |
大乘 上座部 藏傳 漢傳 |
经典 |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楞伽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經 大日經 維摩詰經 藥師經 坛经 阿含經 百喻經 涅槃经 圆觉经 |
聖地 |
八大圣地 四大菩薩道場 |
维基主题:佛教 |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ālayavijñāna),大乘佛教術語,意譯为「藏识」,為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一 。
阿賴耶是語根 ālaya 的衍生語,意思就是「收藏」,出於《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勸請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話:「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將此句譯為中文,就是:“又彼諸人是樂阿賴耶、喜阿賴耶、悅阿賴耶。” 在後期唯識系經論的「阿賴耶識」概念被提出之前,它是佛教界用於表示執著(=渴愛,sk. tŗşņā 或 tŗşā) 或「執著之對象」的一般術語,佛滅後,此語被用來表示意識中最深層的「阿賴耶識」之概念。
唯識家認為,第八意識阿賴耶識,爲一切諸法所依。阿赖耶识是唯识学的核心范畴,是根本识,其它各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由它生出。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如果對“万物待缘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就被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本能状态。
對於阿賴耶識的性質,唯識學中又分兩派:接近說一切有部的一派,稱妄心派,以虛妄心為染淨的所依,清淨法是附屬的。接近大眾、分別說部的真心派,受如來藏思想的影響,認為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而证得真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凈、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
唐玄奘法师作有《八识规矩颂》,其中阿赖耶识颂二如下: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
[编辑] 异熟识
阿赖耶识之异称为异熟识,它為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認為,阿赖耶识由善恶业所薰习,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异熟果,故称為异熟识,它是阿赖耶识之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