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为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之一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 |||||||||
夏朝 | |||||||||
商朝 | |||||||||
周朝 | 西周 | ||||||||
東周 | 春秋 | ||||||||
戰國 | |||||||||
秦朝 | |||||||||
汉朝 | 西汉 | ||||||||
新朝 | |||||||||
东汉 | |||||||||
三国 | 魏 | 蜀 | 吴 | ||||||
晋朝 | 西晋 | ||||||||
东晋 | 十六國 | ||||||||
南北朝 | 宋 | 北魏 | |||||||
齐 | |||||||||
梁 | 东魏 | 西魏 | |||||||
陈 | 北齐 | 北周 | |||||||
隋朝 | |||||||||
唐朝 | |||||||||
元朝 | |||||||||
明朝 | |||||||||
清朝 | |||||||||
中華民國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西汉全盛疆域 |
|||
---|---|---|---|
首都 | 长安 | ||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
共12位 刘邦 刘婴 |
||
成立 | (秦末农民起义) (前202年) |
||
灭亡 | (王莽称帝) (9年) |
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
西漢自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刘邦在该年5月听从娄敬的建议从洛阳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
目录 |
[编辑] 历史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编辑] 西汉建立(前206年-202年)
[编辑] 楚漢相爭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到處出現割據勢力,而劉邦和項羽也在這時崛起。他們找到了楚王的後代,立為楚懷王(後為楚義帝),並且各自出兵,打算攻滅秦朝。
前206年,秦朝為楚所滅,秦王子嬰投降。此後項羽漸握大權,他杀掉了义帝,自封為「西楚霸王」。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他将劉邦封在蜀地,且將劉邦的國號定為漢。該年中國有兩個年號,一是「漢高祖元年」,一是「西楚霸王元年」。不久,劉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劉邦贏了項羽,而則項羽拒絕了屬下東渡烏江卷土重來的建議之後,他在烏江邊自盡,為楚漢戰爭畫上了句號。
前202年,劉邦稱帝,建國號漢。五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编辑] 與民休息(前202年-前141年)
[编辑] 無為而治
漢高祖稱帝後,有鑑於秦亡經驗,遂在政策上採取道家「黃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
首先,採取「郡國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對內注意興修水利,減免賦稅,為恢復農業發展創造條件;對外則和親匈奴,維持邊區和平。漢朝這一系列政策大體維持了一時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問題,對內的輕徭薄賦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強勢力日大,形成土地兼併;對外則匈奴侵略日頻,威脅邊區和平。
在執行這些政策之餘,漢高祖也對在楚漢相爭中有大功的異姓諸侯王們起了猜忌之心。韓信就是在這時候被蕭何用計被呂后處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異姓諸侯王幾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劉姓諸侯王。劉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說了一句話:「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编辑] 呂太后專權
漢高祖死後,政權漸漸被高祖皇后呂太后所掌握,繼位的太子漢惠帝因受到呂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後,呂太后連立兩傀儡皇帝,並漸漸削弱劉氏宗室,並封諸呂為王,掌權長達八年。這種局面一直到呂后死後,周勃和陳平奪禁軍權,斬殺呂產等人,才告消滅。
[编辑] 文景之治
呂太后死後,由於諸呂掌握兵權,而功臣更不滿呂氏專權,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施計奪取呂氏的兵權。由於漢高祖只餘下兩個兒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趙氏強橫,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呂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親生為由,迎立代王恆即帝位,是為漢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後,也持續此種政策,因此歷史上將此時期稱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間,聽取晁错的意见,進行削藩。操之过急,結果發生了“吳楚七国之乱”,為此時期唯一的一次動亂,且為期不到一年,結果由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所平定。七國之亂後,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编辑] 大漢盛世(前141年-前49年)
[编辑] 對外戰爭
西漢中期算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段。景帝死後,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無為而治」的治國策略,對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驅逐至漠北地區、打通西域,造成「絲綢之路」;對內則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力量;並召開「鹽鐵會議」將製鹽和制鐵的事業收為國有。但武帝對外的戰爭也是有代價的,武帝三打匈奴後繼續對匈奴攻伐,令匈奴邊患再次復燃;武帝時國家的稅收再次增加,同時武帝將刑罰也再次加嚴,武帝後期因此發生了一些暴亂;開銷甚大,因此創立「均輸」、「平準」官,與民爭利。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成為了中國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發表了著名的輪臺之詔,這也表達了漢武帝對自己深刻的反省,國家也漸漸穩定下來,使漢武帝雖有亡秦之失卻無亡秦之禍。
[编辑] 昭宣中興
武帝死後,由年僅八歲的漢昭帝即位,霍光輔政。昭帝極為聰明,只是天妒英才,21歲即病死。死後,荒唐的劉賀被廢,由漢宣帝即位,秉持中庸之道執政,他在位期間,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願,呼韓邪單于以臣子的身分晉見宣帝,中匈的百年大戰,終告落幕。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間,被稱為昭宣中興或昭宣之治。
[编辑] =強弩之末(前47年-9年)
[编辑] 外戚柄政
宣帝於43歲時病死,太子漢元帝即位。元帝以後,豪強大地主兼併之風盛行,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加上漢成帝沉迷於溫柔鄉、漢哀帝的「斷袖之癖」,都讓漢朝逐漸衰弱。此時,外戚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漸干預朝政。最後,他殺孝平,廢孺子,於9年1月10日正式稱帝,改漢為新,西漢亡。
[编辑] 西漢政區
- 一級政區:郡(國)漢初年有60多個郡,2年共103郡、國。長官最初稱郡守,景帝時改稱太守。
- 二級政區:縣(侯國、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是設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政區。公元2年,共有縣、侯國、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萬戶以上的縣稱縣令,萬戶以下的縣稱縣長。
- 行部(又稱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了13行部,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编辑] 边境民族
西汉一朝有以下边境各族相鄰:
在各個外族中,西漢最常接觸的乃匈奴,早在剛立國不久,漢高祖劉邦已出手派兵攻打匈奴,但失敗外還在「白登之圍」中被困。到漢武帝時曾三次征伐匈奴,一度把匈奴驅出漠北,但隨著征伐繼續,匈奴問題始終都未能徹底解決。
而為了對付匈奴,漢武帝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欲聯絡西域諸國夾擊。雖未能達到目的,但此行卻加深了西域與漢朝間的往來。
[编辑] 文化
[编辑] 哲学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國後,漢朝有鑑秦亡經驗,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國,是為黃老之術。直到漢武帝時,思想上已有大改變,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為儒學深深影響中國文化之始。
[编辑] 宗教
[编辑] 史学
- 史记:由司馬遷所著,在中国的历史学和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编辑] 學術
以上兩個是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
另外,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
[编辑] 艺术
[编辑] 經濟、人口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西汉文化的影响。
秦代末年,由於長期戰亂,人口下降。到漢武帝即位時,西漢人口已經上升到5000多萬。但是到武帝末年,由於長期的軍事行 動,人口降到武帝初年的一半。武帝之後,繼任者吸取了教訓,採取了相當緩和的政策。至漢平帝時,人口已經達到5960萬。
[编辑] 君主列表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
汉太祖 | 高皇帝[1] | 刘邦 | - | 前206年—前195年 |
- | 孝惠皇帝[2] | 刘盈 | - | 前195年—前188年 |
- | 前少帝[3] | 劉恭 | - | 前188年—前184年 |
- | 後少帝[4] | 劉弘 | - | 前184年—前180年 |
汉太宗 | 孝文皇帝 | 刘恒 | 前元、後元 | 前180年—前157年 |
- | 孝景皇帝 | 刘启 | 前元、中元、後元 | 前157年—前141年 |
汉世宗 | 孝武皇帝 | 刘彻 |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後元 |
前141年—前87年 |
- | 孝昭皇帝 | 刘弗陵 | 始元、元凤、元平 | 前87年—前74年 |
- | 昌邑王 | 刘贺[5] | - | 前74年 |
汉中宗 | 孝宣皇帝 | 刘询 (刘病己) |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黃龙 |
前74年—前49年 |
汉高宗(後除廟號) | 孝元皇帝 | 刘奭 |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 前49年—前33年 |
汉統宗(後除廟號) | 孝成皇帝 | 刘骜 |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绥和 |
前33年—前7年 |
- | 孝哀皇帝 | 刘欣 | 建平、元寿 | 前7年—前1年 |
汉元宗(後除廟號) | 孝平皇帝 | 刘衎 | 元始 | 前1年—5年 |
- | 孺子 | 刘婴[6] | 居摄、初始 | 5年—8年 |
注: |
[编辑] 西汉世系表(含更始、東漢)
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有兒子四人。
- ?
- 劉信,漢七年十月(前196年)立為羹頡侯。
- 劉喜,代王
- 劉邦,太祖高皇帝
- 劉交,漢六年正月丙午(前201年)立為楚王,在位二十三年後(前178年)死,諡號“元”。
[编辑] 宗室
○○─┬→ ○○ : │ : └→ 劉賈(荊王) : : ├→ 太公(太上皇) : │ : ├→ 劉伯 : │ │ : │ └→ 劉信(羹頡侯) : │ : ├→ 劉仲(代王) : │ │ : │ └→ 劉濞(吳王) : │ : ├→ 劉邦(太祖高皇帝) : │ : └→ 劉交(文信君、楚元王) : : └→ ○○ : └… 劉澤(高后七年,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 │ └→ 劉嘉 │ └→ 劉定國
[编辑] 楚元王系
劉交(文信君、楚元王) │ ├→ 劉郢客(上邳侯、夷王) │ │ │ └→ 劉戊 │ ├→ 劉辟非 │ ├→ 劉生 │ ├→ 劉禮(平陸侯、楚王、文王) │ │ │ └→ 劉道(安王) │ │ │ └→ 劉注(襄王) │ │ │ └→ 劉純(節王) │ │ │ └→ 劉延壽 │ ├→ 劉富(休侯) │ │ │ ├→ 劉辟彊 │ │ │ │ │ └→ 劉德(關內侯,陽城侯,繆侯) │ │ │ │ │ ├→ 劉安民 │ │ └→ 劉向 │ │ │ │ │ ├→ 劉伋 │ │ ├→ 劉賜 │ │ └→ 劉歆 │ │ │ │ : │ │ : │ │ └→ 劉慶忌 │ │ │ │ │ └→ 劉岑 │ │ │ ├→ 劉○○ │ ├→ 劉○○ │ └→ 劉○○ │ ├→ 劉歲(沈猶侯) │ ├→ 劉埶(宛朐侯) │ └→ 劉調(棘樂侯)
[编辑] 高祖系
劉邦(太祖高皇帝) │ ├→ 劉肥(齊悼惠王) │ │ │ ├→ 劉襄(齊哀王) │ │ │ │ │ └→ 劉則(文王) │ │ │ ├→ 劉章(朱虛侯、城陽景王) │ │ │ │ │ └→ 劉喜(共王) │ │ │ │ │ └→ 劉延(頃王) │ │ │ │ │ └→ 劉義(敬王) │ │ │ │ │ └→ 劉武(惠王) │ │ │ │ │ └→ 劉順(荒王) │ │ │ │ │ └→ 劉恢(戴王) │ │ │ │ │ └→ 劉景(孝王) │ │ │ │ │ ├→ 劉俚(城陽王) │ │ └→ 劉雲(哀王) │ │ │ ├→ 劉興居(東牟侯、濟北王) │ ├→ 劉將閭(楊虛侯、齊王、齊孝王) │ │ │ │ │ └→ 劉壽(懿王) │ │ │ │ │ └→ 劉次昌(厲王) │ │ │ ├→ 劉志(安都侯、濟北王、懿王) │ │ │ │ │ └→ 劉建(靖王) │ │ │ │ │ └→ 劉遺(頃王) │ │ │ │ │ └→ 劉終古(思王) │ │ │ │ │ └→ 劉尚(考王) │ │ │ │ │ └→ 劉橫(孝王) │ │ │ │ │ └→ 劉交(懷王) │ │ │ │ │ └→ 劉永 │ │ │ ├→ 劉辟光(扐侯、濟南王) │ ├→ 劉賢(武成侯、菑川王) │ ├→ 劉卬(平昌侯、膠西王) │ └→ 劉雄渠(白石侯、膠東王) │ ├→ 劉盈(孝惠皇帝) ├→ 劉桓(孝文皇帝) ├→ 劉如意(趙隱王) ├→ 劉長(淮南厲王) │ │ │ ├→ 劉安(阜陵侯、淮南王) │ ├→ 劉勃(安陽侯、衡山王、濟北貞王) │ │ │ │ │ └→ 劉胡(式王) │ │ │ │ │ └→ 劉寬 │ │ │ ├→ 劉賜(陽周侯、廬江王) │ └→ 劉良(東城侯) │ ├→ 劉友(淮陽王、趙幽王) │ │ │ ├→ 劉遂(趙王) │ └→ 劉辟彊(河間文王) │ │ │ └→ 劉福(哀王) │ ├→ 劉恢(梁王、趙共王) └→ 劉建(燕靈王)
[编辑] 惠帝系
劉盈(孝惠皇帝) │ ├→ 劉恭(太子少帝) ├→ 劉強(淮陽王) ├→ 劉不疑(恆山王) ├→ 劉弘(襄城侯、恆山王少帝) ├→ 劉朝(軹侯) └→ 劉武(壺關侯)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链接
- 《汉书》全文:(簡體)
前朝: 秦朝 |
中国朝代 | 后朝: 新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