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鼂错(前200年?-前154年),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主张削弱各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受到景帝重用。但在七国之乱中,被处死。其文章说理严谨,说服力强,与贾谊的政论文并称“西汉鸿文”。
[编辑] 生平
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早期已陪伴年幼的漢景帝成長,有「智囊」之稱。景帝繼位後,鼂錯任御史大夫。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力(即削藩),但是缺乏具体的执行步骤,操之过急,激化了中央政府和诸侯王间矛盾。导致前54年,吴王刘濞会合共七個宗室封国,以“诛鼂错、清君侧”为名,起兵發動史稱七国之乱之同姓叛乱。做過吳相的大臣袁盎,與晁錯有過怨隙,乘機勸景帝誅殺鼂錯。景帝聽了袁盎的建議,決定誅殺鼂錯,一天在街頭,鼂錯仍穿著朝服,被武士摔下,腰斬。接著全家滅門。景帝問僕射鄧公:「地方的反亂軍來到首都之前,聽到鼂錯已死的消息,吳、楚等國會不會罷兵呢?」鄧公表示吳王濞等蓄勢造反已有數十年之久,如今為因中央削他的封地,所以才提早反叛,「誅鼂錯」只是個藉口。鄧公更說:「鼂錯只是憂慮諸侯們會變得強大,怕有一日不受控制,因此奏請先削諸侯之地令其尊重京師,這是一項有萬世之利的政策。可是這個計畫才剛剛開始推行,(鼂錯)卻已經受到大刑屠戮,這既杜絕了朝內的忠臣上呈意見的意願,又讓外面作亂的諸侯們得以痛快雪恨,臣實在不認同陛下此舉呀。」景帝聽了鄧公一番說話後,方才感到後悔。
《汉书·艺文志》记载,鼂错有文三十一篇,大多失佚,今存较完整八篇,以《论守边备塞疏》和《论贵粟疏》为著。清朝马国翰严可均等著有辑本。
[编辑] 主要著作
- 《论贵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