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为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之一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 |||||||||
夏朝 | |||||||||
商朝 | |||||||||
周朝 | 西周 | ||||||||
東周 | 春秋 | ||||||||
戰國 | |||||||||
秦朝 | |||||||||
汉朝 | 西汉 | ||||||||
新朝 | |||||||||
东汉 | |||||||||
三国 | 魏 | 蜀 | 吴 | ||||||
晋朝 | 西晋 | ||||||||
东晋 | 十六國 | ||||||||
南北朝 | 宋 | 北魏 | |||||||
齐 | |||||||||
梁 | 东魏 | 西魏 | |||||||
陈 | 北齐 | 北周 | |||||||
隋朝 | |||||||||
唐朝 | |||||||||
元朝 | |||||||||
明朝 | |||||||||
清朝 | |||||||||
中華民國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南北朝 (420-589) |
||||||||||||
南朝 | 北朝 | |||||||||||
---|---|---|---|---|---|---|---|---|---|---|---|---|
陈朝即南朝陳(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的隋文帝所滅。
目录 |
[编辑] 陈霸先创业
陈朝的开国君主陈霸先是寒族出身,在当时重视门第的社会中,并不受到重视。因此他只担任过里司、油库库吏这种小官。然而,他的才干受到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之侄)的赏识,萧映任命陈霸先为侯府的传令吏。萧映担任广州刺史,又任命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等职。南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从此声名鹊起。
南梁大同十一年(545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叛乱。南梁太清二年(548年),陈霸先平定交州。但此时,侯景叛变梁武帝,攻陷建康,立萧纲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希望起兵勤王,但他的上级广州刺史元景仲企图响应侯景。陈霸先没有顺从,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迎接南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并帮助他平定始兴(今广东韶关附近)等十郡的叛乱。无奈萧勃根本没有勤王的诚意,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陈霸先最终决定投奔当时镇守江陵的湘东王萧绎,被萧绎授予明威将军、交州刺史的职务。
南梁大宝二年(551年)六月,陈霸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大宝三年正月(552年),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水陆俱下。二月,王僧辩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决战,终于彻底击败了侯景。侯景在逃亡途中被杀,侯景之乱平息。
侯景被歼灭后,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然而,梁元帝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最终激怒了西魏。南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宇文泰命令于谨、宇文护发兵突袭江陵,梁元帝被杀。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
得到江陵陷落的消息之后,镇守建康的王僧辩与陈霸先都拒绝承认萧詧为南梁君主。两人经过讨论,于第二年(555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到建康,准备立他为帝。
这时,刚刚取代东魏的北齐也想插手南梁内政。 北齐皇帝高洋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拒绝接受。南梁承圣四年三月,北齐军到达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派徐州刺史裴之横抵挡,结果被北齐击败,裴之横被杀。陈霸先坚持不接受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的失败,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陈霸先认为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因此,在九月,他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杀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宝座,拥立萧方智登基称帝,改元绍泰。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然而,此时的南梁却接连发生变故。就在这年冬天,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起兵叛乱,陈霸先亲自讨伐。不久后,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投降北齐,偷袭建康,并攻占石头城。北齐军队也趁机入侵。绍泰元年(555年)十一月,齐军占领姑孰,与徐嗣徽、任约遥相呼应。陈霸先率军抵抗,连续重挫北齐军队。战争一直打到当年十二月,北齐未能捞到便宜,最后决定与南梁议和。但这次议和没有持续多久,两个月后,北齐军卷土重来。北齐大都督萧轨与徐嗣徽、任约合兵十万,向南梁发起第二次进攻,并包围了建康。陈霸先顽强防守,北齐军队屡攻不下,士气低落。南梁太平元年(556年)六月,陈霸先决定出城反击敌军,结果北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被俘,陈霸先下令处决。建康之围被解除,南梁转危为安。
一系列军事上的成功,使得陈霸先的威望日渐提高。南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位给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建立陈朝。虽然陈霸先只当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但他对南方的发展贡献非常巨大。陈霸先为政主张勤俭,使得南方经济逐渐从侯景之乱的破坏中复原。
[编辑] 君主列表
諡號 | 廟號 | 姓名 | 統治時間 |
武帝 | 高祖 | 陈霸先 | 557年--559年 |
文帝 | 世祖 | 陈蒨 | 560年--566年 |
廢帝 | - | 陳伯宗 | 566年--568年 |
宣帝 | 高宗 | 陈顼 | 569年--582年 |
後主 | - | 陈叔宝 | 583年--589年 |
[编辑] 陳朝世系
[编辑] 帝系
陳贊文(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瑞陵) │ └→ 陳霸先(興國)(諡武皇帝,廟號高祖)(萬安陵) : : ├→ 陳蒨(子華)(諡文皇帝,廟號世祖)(永寧陵) │ │ │ └→ 陳伯宗(奉業)(諡廢皇帝) │ │ │ └→ 陳至澤(臨海王、皇太子,無諡廟) │ └→ 陳頊(紹世)(諡孝宣皇帝,廟號高宗)(顯寧陵) │ └→ 陳叔寶(元秀)(後主)
先祖
陈氏上古血缘世系 舜帝——商均——箕伯——强餘——虞颉——虞思——有龙——寿肸——权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寿固——教——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填叔——野——无释——甾——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阏父—— 宛丘世系 (義門堂譜載滿公至翔公世系) 满妫姓——犀候——突——圉戎——宁——孝——灵——燮——圉——鲍————完田——朔——平国——午——弱——偃师——吴——柳——越——衍——琏——履辉——周昌——裔余——仲丕——从善——德绍——述——平——原仁——子远——澄——与京——考——汤——冯——晟——会可——珍——嗣——翔——寔(河南太丘長) 陳寔(漢太丘長)子六:紀洽諶政信光。 │ └→ 陳紀字元方。平原相、侍中、大鴻臚 │ └→ 陳群字長文(立九品官正之法)。 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創制「九品官人法」。文帝即位後,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潁鄉侯。後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潁陰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三百戶,後任司空,錄尚書事。 │ └→ 陳泰字元伯。官拜尚書令.尚書左僕射 。 │ └→ 陳准字可則(晉‧太尉)號元大,晉興安十八學士除大尉,封廣陵郡公。 │ ┌───────────┘ ↓ 陳匡 └→ └→ 陳世逵字太義(丞相掾、太子洗馬、晉元帝南遷時,任長城令遂居長城(今浙江長興縣)。 │ └→ 陳康(丞相掾) │ └→ 陳英(盱眙太守) │ └→ 陳公弼(尚書郎) │ ┌───────────┘ ↓ 陳鼎(步兵校尉) │ └→陳安字一德。 生於東晉咸安元年。 刘宋散骑常侍; │ └→ 陳高(散騎侍郎) │ └→ 陳詠(懷安令) │ └→ 陳猛(長安/安成太守) │ └→ 陳道巨(太常卿) │ ┌───────────┘ ↓ 陳文贊字汝畫,號瑞林,梁赠侍中,陈武帝时追尊景皇帝 │ └→ 陳霸先(高祖武皇帝)
[编辑] 太祖系
陳文贊(太祖景皇帝) │ ├→ 陳道譚(長城縣公、始興昭烈王) ├→ 陳霸先(興國)(高祖武皇帝) └→ 陳休先(武康縣侯、忠壯王)
[编辑] 始興昭烈王系
陳道譚(長城縣公、始興昭烈王) │ ├→ 陳蒨(子華)(長城縣侯、臨川郡王、世祖文皇帝) └→ 陳頊(紹世)(始興王、高宗孝宣皇帝)
[编辑] 忠壯王系
陳休先(武康縣侯、忠壯王) │ └→ 陳曇朗(南康愍王) │ ├→ 陳方泰 ├→ 陳方慶 ├→ 陳方華 └→ 陳方曠
[编辑] 高祖系
陳霸先(興國)(高祖武皇帝) │ ├→ 陳克(孝懷太子) ├→ 陳昌(敬業)(衡陽獻王) ├→ 陳立(豫章獻王) └→ 陳權(長沙思王)
[编辑] 世祖系
陳蒨(子華)(世祖文皇帝) │ ├→ 陳伯宗(奉業)(廢帝) ├→ 陳伯茂(郁之)(始興王) ├→ 陳伯山(靜之)(鄱陽王) │ │ │ └→ 陳君范 │ ├→ 陳伯固(牢之)(新安王) ├→ 陳伯恭(肅之)(晉安王) ├→ 陳伯信(孚之)(衡陽王) ├→ 陳伯仁(壽之)(廬陵王) │ │ │ └→ 陳番(湘濱侯) │ ├→ 陳伯義(堅之)(江夏王) │ │ │ └→ 陳元基(湘潭侯) │ ├→ 陳伯禮(用之)(武陵王) ├→ 陳伯智(策之)(永陽王) └→ 陳伯謀(深之)(桂陽王) │ └→ 陳豊
[编辑] 廢帝系
陳伯宗(奉業)(諡廢皇帝) │ └→ 陳至澤(臨海王、皇太子)
[编辑] 高宗系
陳頊(紹世)(高宗孝宣皇帝) │ ├→ 陳叔寶(元秀)(後主) ├→ 陳叔陵(子嵩)(始興王) ├→ 陳叔英(子烈)(豫章王) │ │ │ └→ 陳弘 │ ├→ 陳叔堅(子成)(長沙王) ├→ 陳叔卿(子弼)(建安王) ├→ 陳叔明(子昭)(宜都王)(江州義門世系祖) ├→ 陳叔獻(子恭)(河東王) │ │ │ └→ 陳孝寬 │ ├→ 陳叔齊(子肅)(新蔡王) ├→ 陳叔文(子才)(晉熙王) ├→ 陳叔彪(子華)(淮南王) ├→ 陳叔重(子厚)(始興王) ├→ 陳叔儼(子思)(尋陽王) ├→ 陳叔慎(子敬)(岳陽王) ├→ 陳叔達(子聰)(義陽王) ├→ 陳叔雄(子猛)(巴山王) ├→ 陳叔虞(子安)(武昌王) ├→ 陳叔平(子康)(湘東王) ├→ 陳叔敖(子仁)(臨賀王) ├→ 陳叔宣(子通)(陽山王) ├→ 陳叔穆(子和)(西陽王) ├→ 陳叔儉(子約)(南安王) ├→ 陳叔澄(子泉)(南郡王) ├→ 陳叔興(子推)(沅陵王) ├→ 陳叔韶(子欽)(岳山王) ├→ 陳叔純(子共)(新興王) ├→ 陳叔謨(子軌)(巴東王) ├→ 陳叔顯(子明)(臨江王) ├→ 陳叔坦(子開)(新會王) ├→ 陳叔隆(子遠)(新寧王) ├→ 陳叔榮(子徹)(新昌王) ├→ 陳叔匡(子佐)(太原王) ├→ 陳叔叡 ├→ 陳叔忠 ├→ 陳叔弘 ├→ 陳叔毅 ├→ 陳叔訓 ├→ 陳叔武 ├→ 陳叔處 └→ 陳叔封
[编辑] 後主系
陳叔寶(元秀)(後主) │ ├→ 陳胤(承業)(吳興王) ├→ 陳嶷(承岳)(南平王) ├→ 陳彥(承懿)(永嘉王) ├→ 陳深(承源)(始安王、皇太子) ├→ 陳虔(承恪)(南海王) ├→ 陳祗(承敬)(信義王) ├→ 陳兢(承檢)(邵陵王) ├→ 陳莊(承肅)(會稽王) ├→ 陳恮(承厚)(東陽王) ├→ 陳蕃(承廣)(吳郡王) ├→ 陳恬(承惔)(錢塘王) ├→ 陳總 ├→ 陳觀 ├→ 陳明 ├→ 陳綱 ├→ 陳統 ├→ 陳沖 ├→ 陳洽 ├→ 陳縚 ├→ 陳綽 ├→ 陳威 └→ 陳辯
前朝: 南朝:蕭梁 |
中国朝代 | 后朝: 隋朝 |
中國朝代:魏晉南北朝時期 | |
三國: | 曹魏 ─ 孫吳 ─ 蜀漢 |
晉朝: | 西晉 ─ 東晉 ─ 五胡十六国 |
南北朝 | |
北朝: | 北魏 ─ 東魏 ─ 西魏 ─ 北齊 ─ 北周 |
南朝: | 劉宋 ─ 蕭齊 ─ 蕭梁 ─ 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