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游錫堃 | |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
|
任期 2002年2月1日 – 2005年2月1日 |
|
前任 | 張俊雄 |
---|---|
繼任 | 謝長廷 |
|
|
任期 1989年12月20日 – 1997年12月20日 |
|
前任 | 陳定南 |
繼任 | 劉守成 |
|
|
出生 | 1948年4月25日 (60歲) 宜蘭縣冬山鄉 |
政黨 | 民主進步黨 |
配偶 | 楊寶玉 |
學歷 | |
---|---|
|
|
經歷 | |
|
游錫堃[1](1948年4月25日-),台灣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人,台灣政治人物,曾任民進黨主席,與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合稱民主進步黨「四大天王」。2007年9月21日,因台灣特殊政治鬥爭環境下的「首長特別費」爭議,而與馬英九、陳唐山、呂秀蓮一同遭到最高檢察署特偵組起訴,宣佈辭去黨主席一職。[2]
目录 |
[编辑] 生平
- 年幼時,家貧,因而務農多年。
- 13歲時,房屋在颱風毁於水災而且其父同年因結核病逝世。他從宜蘭中學初中部輟學,在家庭農田全時間工作。
- 父親去世後,母親為生計改嫁給湖南人夏福禧,當時夏福禧是淡水情報學校的伙夫頭。夏福禧因為人事調整,婚後不久被調到淡水情報學校,擔任炊事班長。游錫堃剛當選省議員時,夏福禧去世;當時游錫堃選在老家附近的冬山國小禮堂盛大舉辦告別式,感謝夏福禧的養育之恩。
- 19歲時,他在羅東高商就讀夜間補校。曾加入青年黨。
- 1985年,從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畢業。
- 接觸政治後,即加入民主進步黨。
- 在民進黨贏得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曾經擔任過2任8年(1981年—1989年)的台灣省議員和2任8年(1989年—1997年)的宜蘭縣縣長,其中1994到1996年間兼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任第二任縣長時,環保立縣、觀光立縣、資訊立縣、文化立縣是他的主要目標。
- 1998年,應台北市市長陳水扁邀請,擔任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一年。陳水扁市長連任失敗後,在民進黨主席林義雄邀請下擔任民進黨秘書長。
- 2000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輔佐行政院院長唐飛。不久,為八掌溪事件負起政治責任而去職,由總統府秘書長張俊雄接任副院長。卸下行政院副院長後,游錫堃本來打算從商,但是幾月後,他接替張俊雄留下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職位。也兼任位於台北市北投區關渡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 2000年10月,唐飛辭去閣揆,由張俊雄接任。
- 2002年2月1日,內閣改組,接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 他是民進黨執政時期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足足有三年。任內的漁會、農會信用部風波,使他三次向陳水扁辭職。在陳水扁連任後,他大幅改組內閣,除了延攬任期過半的縣市長外,也任用自己的親信。後因民進黨未能在國會取得過半數席次,而不被連任。2005年2月1日,轉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 2005年12月,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因縣市長「三合一」選舉敗選而辭職以示負責。游錫堃宣佈辭去總統府秘書長,參選補選的民進黨主席。
- 2006年1月15日,民進黨第十一屆第二次主席補選結果揭曉,游錫堃以25397票壓倒蔡同榮的16846票和翁金珠的4406票,當選民進黨主席。
[编辑] 重要從政事蹟
[编辑] 宜蘭縣長任內
*《前言》:
游錫堃是首位標榜「文化立縣」的縣市長,在其八年主政之下,運用極為有限的資源,結合許多關心文化的人士,開發出多項文化創舉,尤以「國際童玩藝術節」及「國際名校划船賽」最著名,被譽為「打造新故鄉的大師」。宜蘭在游錫堃手上從素樸的本土文化意識之提倡逐漸深化為為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振興與學習社會的建立。台灣首次在地方,紮實而具體地將文化藝術的課題轉化為一種提高生活與產業價值的動力來源。「文化立縣」的目標使世人更有機會相信:「宜蘭的選擇,其實是台灣的選擇。宜蘭是台灣人心靈的故鄉」。1993年的天下雜誌民調,在全國五個生活品質滿意度最好的縣市中,宜蘭縣排名躍居第一。這不僅掀起全國性知名度,更為紮根台灣本土文化帶起革命性影響,從而帶領宜蘭縣成功地走出條極‘其不尋常的道路。宜蘭經驗也很快走出宜蘭成為其他地方縣市學習的典範。這段時期主要的施政成果包括:[3]
- 創辦全國第一個官辦歌仔戲團 - 蘭陽戲劇團。
- 創設全國第一座鄉土史館 - 宜蘭縣史館。
- 規劃全國第一座地方博物館 - 蘭陽博物館。
- 實施公共工程藝術化,美化蘭陽平原。
- 推動「宜蘭厝」計劃,是台灣第一個官方導引的美化民宅計劃,以便能逐步達到改善地景目的。
- 綜合規劃改建新校園,使校園具整體感,成為政府執行國教改建計劃的典範,令各縣市政府競相觀摩。
- 舉辦「歡樂宜蘭年」,成為全國唯一在除夕夜與全縣民眾一起大圍爐的縣市政府。
- 創辦國際童玩藝術節,吸引數十萬人潮,成為全國唯一官辦活動,僅靠門票收入還能有營餘的文化活動。
- 第一個以縣為單位,執行「社區總體營造」的縣市,並成功承辦第一次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
- 訂定地方紀念日 - 宜蘭紀念日,以培養民眾的本土歷史感情。1996 年宜蘭紀念日二○○周年,堃仔舉辦五大階段、時間逾十個月的超級大活動。
- 1992年 舉辦區運會,堃仔花費歷來最低的經費 - 僅三億元,卻開辦出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區運會,不但為區運史立下典範,更為宜蘭人贏得尊嚴與驕傲。
[编辑] 行政院長任內[4]
[编辑] 重要施政成果指標
- (1)台灣經濟成長率,從 2.17% 提升到 6.07%(2004)。
- (2)失業率,從 5.17%(2002),降到 4.44%(2004),等於下降 0.73%,增加 45 萬個就業機會。
- (3)資本支出預算執行率,從 81.2%(2001),提升到 93.6%(2004),刷新過去紀錄。
- (4)金融改革部分,本國銀行逾放比從最高 8.09(2002)降到 2.78(2004),符合國際標準,是一個成功的金融改革,獲國際稱讚。
- (5)貿易總額,從 2301 億美元(2001)成長到 3419 億美元(2004),三年之間增加 1118 億元,成長率高達 48.5%。
- (6)外匯存底,從 1222 億美元(2001),上升至 2417 億美元(2004),三年之間增加 1181 億美元,成長 95.6%,金額比政黨輪替前卅年之合還多。
- (7)全球評比:世界經濟論壇成長競爭力評比:台灣從世界第 7 名(2001年)亞洲第 2 名,進步為世界第 4 名(2004年)亞洲第一名,刷新過去紀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國家競爭力評比:臺灣從世界第 16 名(2001),進步到世界第 12 名(2004)。
[编辑] 三大改革計畫
(1)政治改革方向:生活政治上,厲行掃除黑金、杜絕賄選,重塑行政文化,重建社會的道德規範與理性秩序,給民眾一個沒有黑道的生活安全環境,以及一個乾淨、清廉、效率的政府。行政結構面,調整政府部會組織,廢除鄉鎮選舉,強化政府部門競爭力。政治結構上減少選舉次數,建立選舉經費與政治獻金管理制度,改革選舉制度,減少立法委員人數。
(2)金融改革措施:建立短期票券集中保管、結算及交割制度,推動合理證券交易市場制度,健全證券投資信託及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管理與發展。推動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充實金融重建基金。
(3)財政改革計畫:落實財政改革,健全財政劃分法的制訂,調整租稅結構,以充裕公共建設財源,解決中央與地方財政資源分配問題,促進國家資源的有效利用。
[编辑]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
(1)E世代人才培育 :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推動全民網路教育;活力青少年教育;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
(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藝術與設計創意人才培育;整備創意產業發展環境;發展創意設計產業及創意媒體產業。
(3)國際創新研發基地:吸引國際研發人才,引進全球研發資源;提供五00億研發貸款,活絡創新研發活動;設立重點產業學院,鼓勵產、學、研合作培育產業人才,蓄積創新研發能量;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建構特殊領域研發優勢;推動重點產業科技研究,建立核心產業技術領域。
(4)產業高值化:共同籌募一、000億元創投基金,擴大新興產業資金之取得管道;協助開發產業核心技術,包括電子/資訊、光電、通訊、機械、紡織、生技等,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推動重點產業,包括傳統產業高附加價值化、兩兆雙星產業、四大新服務業及綠色產業;獎勵投資國際通路與品牌;開發建設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基地。
(5)觀光客倍增:整備現有套裝旅遊路線;開發新興套裝旅遊路線及新景點;建置觀光旅遊服務網;國際觀光宣傳推廣;發展會議展覽產業。
(6)數位台灣:發展寬頻到家所需的基礎設施;積極扶持新興且具高潛力的數位產業,包括數位娛樂、數位典藏、數位學習等;推動電子化應用,包括電子化政府、智慧型交通系統、產業/企業電子化、網路化社會等。
(7)營運總部:規劃自由港區;以全套的租稅行政措施,協助企業籌設運籌總部;建設北、中、南三大海空聯港,整合海空運,以配合複合性運輸之需求;簡化各項通關貿易文件與作業,使通關無障礙;產業全球運籌電子化,使供應鍊管理順利e化。
(8)全島運輸骨幹整建:建設高速軌道運輸系統,提供快捷 、準時安全的大眾運輸,包括完成高速鐵路及聯外道路、投資都會區捷運網,促進東部鐵路快速化;協助台鐵轉型再生,改造台鐵成為區域性的都會捷運;健全公路路網建設,包括補助地方公共交通,形成便利完成的生活圈道路網、延伸/擴建高快速路網。
(9)水與綠建設:水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地貌改造與復育;發展再生能源;污水下水道建設;綠營建計畫。
(10)新故鄉社區營造:活化社區營造組織;社區營造資源整合;原住民新部落運動;新客家運動;照顧服務社區化。
[编辑] 新十大建設計畫
(1)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 (2)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 (3)M台灣計畫; (4)台灣博覽會; (5)台鐵捷運化; (6)第三波高速公路; (7)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 (8)北中南捷運; (9)污水下水道; (10)平地水庫海淡廠。
[编辑] 重要政績
- 中科、竹科與南科架構西部科技走廊:政府以不到11個月的時間在台中完成第3個科學園區,2003年7月28日中部科學園區第一家廠商進駐,至2006年中科的投資進駐已逾兆元,年產值提升1,200億,更使得大台中地區的房地產漲幅高達3成!從資訊科技產業群聚的竹科連結中科,以及光電、積體電路、生技產業群聚的南科連成一氣,已經形成台灣西部科技走廊,民進黨政府主張的綠色矽島卓然有成!
- 兩兆雙星與第三兆元產業:2002年,行政院強化擁有既有優勢的半導體與影像顯示兩大產業,並發展全球明星產業數位內容與生物科技兩項產業,截至2005年12月底,兩兆雙星及第三兆元產業產值合計約3兆1,000億元。
- 中小企業升級與傳統產業轉型優惠融資:2002年9月提出「振興產業新投資兆元優惠融資計畫」,投入兆元優惠融資,累計保證件數近110萬件,保證金額超過1兆2,000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貸款達1兆9,000億元。相對國民黨執政時10年才挹注120億元信保基金,民進黨執政6年就挹注了380億元。
- 「006688專案」 :「006688措施」,就是工業區土地出租的前2年優惠廠商免收租金,第3、4年6折收取租金,第5、6年則8折收取租金為促進產業投資,解決各地工業區閒置的土地,政府自2002年5月開始提供共900億元推動「006688專案」,已經核准承租廠商730家,投資金額達2,800億元,產值估計超過4,500億,帶動5萬人就業機會。
- 土地租金三免五減半:對於投入重點發展產業及重大經建計畫業者,2003年4月起給予前3年使用公有土地免租金,後5年租金減半之獎勵,8年內可節省投資廠商土地租金成本達3億2,000萬元,降低用地取得成本。
- 活絡房地產市場:為活絡房市與不動產,有效解決全台龐大的閒置空屋,從2002年起推動土地增值稅減半,2004年再度調降,使得土地移轉增加了28%。除推出不動產證券化,活化房地資產等重大利多之外,還推出優惠房貸,自2000年8月起,銀行貸款總額已達2兆6,000億元,協助85萬餘戶國人購置住宅,帶動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復甦。
[编辑] 其他
- 2002年5月起,原住民老人年滿55歲至未滿65歲者每人每月得領3,000元敬老生活津貼,並補助因經濟困難而無力支付健保費者。
- 2003年1月開始施行就業保險法,保障勞工職業訓練及提供失業救助金;2003年5月起通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勞僱協商義務,並輔助勞工解僱訴訟。
- 2003年9月開辦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
- 完成中部科學園區(花10個月又25天的時間),招攬全球規模最大的六代面板廠(友達光電)進駐。
[编辑] 具爭議言論
[编辑] 道德訴求論
- 2006年8月12日,游錫堃表示,道德訴求是封建時代的觀念、是人治的行為;很多人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道德價值判斷。游錫堃認為,民主法治社會中,「道德就應該用法律檢驗才對」,民進黨一向「堅持法治,相信司法」;例如:包括稍早已被除名的台北市議員羅宗勝及邱永仁、林進興等兩名立法委員,都可以證明「民進黨對黨紀的執行相當嚴謹」;如果黨員行為有偏差,民進黨「自然會以黨紀處分」。游錫堃呼籲,施明德和其他的倒扁人士應該要把眼光放遠,看看台灣的長遠發展,要真正的了解「人民內心的聲音」。游錫堃宣稱,現在大家都期待「政局穩定」,「全民拚經濟」、停止「政治惡鬥」才是「符合2300萬台灣人民的期待」。[5][6]
[编辑] 天助阿扁
- 2006年9月11日,游錫堃在美國紐約法拉盛台灣會館「努力打拚二十年,民進黨二十周年黨慶」活動中表示:「九月九日倒扁當天,天公下大雨,代表天也不肯倒扁,是天助阿扁,天助台灣。」「反貪腐倒扁人士,說穿了就是舊勢力的反撲與尋求復辟,目的就是要把本土政權搞垮,是幫中國人在糟蹋台灣人。」挺扁僑胞隨之鼓掌,高喊「抗扁運動,結果被水扁」。[7]
[编辑] 替中國人糟蹋台灣人
- 2006年9月16日,游錫堃在台灣社主辦的「我們在向陽的地方——愛、希望、台灣之光」集會中指出,倒扁總部的幹部王麗萍講台灣國人民時,就要被迫向紅衫軍道歉;但是雷倩等人卻可以大喊中華民國萬歲,這不是替中國人在糟蹋台灣人嗎?台灣絕對不能讓『紅色恐怖』打倒、被糟蹋、被看輕!台灣國加油!」並認為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全場紅海一片,竟然一面國旗都不拿,這根本是『替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的『紅色恐怖』。」但是,游錫堃的這段談話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簡化成「中國人糟蹋台灣人」,引發爭議。[8]
- 2006年9月18日,游錫堃出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大會時表示:從六年來的一連串杯葛、罷免案到倒閣案,以及最近紅衫軍一連串的倒扁行動,其實都是國家認同的鬥爭;大部分人認同台灣,小部分人認同中國,因此造成內部的矛盾;他強調,這是黨中央的定位,「不敢說正確,請多多指教。」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陳景峻認為,這種說法,雖然台獨基本教義派喊得很爽,但是民進黨未來怎麼辦?民進黨立委鄭運鵬表示,民進黨中央逼迫民進黨民代不敢走「中間路線」,既然陳總統已表明不會下臺,那就應該找尋一條民進黨可自立自強的道路。
- 2006年9月20日,游錫堃強調:民進黨20年來「就是要建立正常台灣國」,「現在很多人要我們倒、要讓本土政權崩」,怕民進黨建立「正常國家」的理想實現;他呼籲民進黨支持者要支持法治、支持台灣。
- 2006年9月25日,游錫堃對《中國時報》刊登自己發表「中國豬」言論而動怒,聲稱報導「惡意虛構、無中生有」,揚言將對《中國時報》提出告訴。[9]次日,《中國時報》刊登道歉啟示。[10]
- 2006年12月28日,游錫堃28日上午為了控告《中國時報》報導「中國豬」誹謗案親自出庭,並在台北地檢署前當眾宣示:未來民進黨不但拒看《中國時報》,也拒絕接受《中國時報》記者採訪。
[编辑] 華裔台灣人
在民主進步黨二十週年黨慶大會上,游錫堃說:「我是華裔台灣人。」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剛認為:[11]
- 「游主席的『華裔台灣人』則具有驚人的顛覆性,因為這是在徹底地面對一個事實:長久以來,在日常政治文化中佔據著『台灣人』本尊的福佬人,該是承認他自身也是外來移民之一的時候了!『華裔台灣人』可以是一真實面對自身的正名運動的肇端。」
- 「不論游主席是否意識得到,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台灣其實並不是河洛人或客家人的原鄉,這兩個群體其實都是『華裔台灣人』;而真正可以稱台灣為原鄉的,只有『原住民』。游主席顛覆了決議文中所暗含的先來後到位階關係。既然只有台灣原住民堪稱台灣為其原鄉,而其他群體都是後來移民,那麼游主席未竟的顛覆思想其實可以是:『台灣人』就是原住民;而所有其他的後來移民,都應該是『連字族群』,即——華裔台灣人。」
- 「這讓我們得以反省台灣社會並非如游主席所說的沒有族群問題,當然有,其中最具有道德意涵的族群問題就存在於弱勢原住民(即『台灣人』)和強勢漢人(即『華裔台灣人』)之間。但游主席也許並不知道,他的『華裔台灣人』卻能幫助大家覺悟他所說的『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的真義即是漢人糟蹋原住民。」
[编辑] 政黨票勿投台聯
2008年1月2日,民進黨中常會散會後,游錫堃公開呼籲選民將政黨票集中投給民進黨,不該分散給台灣團結聯盟,否則團結的藍軍將使得分裂的綠軍「輸得土土土」(慘敗)。
2008年1月3日,台灣社發表聲明稿〈堅持公投討黨產 政黨票投民進黨〉[12],刻意把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升高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一個中國,終極統一』的對決」,要求「所有認同台灣『主體意識』的選民」在2008年1月12日(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投票日)「應該集中政黨票,投給民進黨」,理由是「民進黨可說是同時兼具主張台灣主體,又有足夠權力基礎的政黨」,形同暗中呼應游錫堃的論述。同日下午,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批評,這樣的論述是「反民主」的作法。
2008年1月4日,台灣團結聯盟正式控告台灣南社社長鄭正煜、台灣北社社長張學逸、台灣北社副社長金恆煒、台灣中社社長戴正德、台灣社副社長余文儀、台灣社秘書長羅致政、台灣客社社長張葉森(以上七人都是台灣社出席發表該聲明稿者)與游錫堃等八人「明顯意圖使人不當選」。[13][14]
[编辑] 注釋
- ^ “堃”,拼音:kūn,注音:ㄎㄨㄣ,音同“昆”
- ^ 台灣自由時報新聞,首長特別費案 百人還在等結果,2007年9月21日。
- ^ 《文化‧宜蘭‧游錫堃》,作者:陳賡堯,出版:遠流,出版時間:1998年7月1日。這本書忠實地記錄了整個「宜蘭文化路」的過程與演變,是本珍貴的文獻史料,對有興趣研究宜蘭的讀者,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至於宜蘭選擇的這條路,希望也能給其他縣市的發展,一個不同的參考。
- ^ 《公僕報告》,作者:向陽、呂東熹、黃旭初,出版社:印刻,出版日期:2004 年 1 月 15 日。
- ^ 2006年8月13日《台灣新生報》:〈游錫堃批施停留在封建時代〉
- ^ 蕃薯藤-新聞-挺扁/〈游錫堃批施:觀念還停在封建時代 應該相信司法〉
- ^ 游錫堃:九九大雨 天助阿扁 張富忠:太冷血 請全民公評 - 2006年9月13日 中國時報
- ^ 批紅色恐怖不拿國旗 游:中國人糟蹋台灣人 - 2006年9月15日 中國時報
- ^ 《媒體指曾說「中國豬」 游錫堃提告》- 2006年9月26日,中國時報A2版
- ^ 《小啟》- 2006年9月26日,中國時報A2版
- ^ 趙剛,〈「華裔台灣人」的進步性〉
- ^ 台灣社聲明稿〈堅持公投討黨產 政黨票投民進黨〉全文
- ^ 2008年1月3日,東森新聞報:〈拚立委/台灣社籲勿投台聯政黨票 黃昆輝批反民主,告!〉
- ^ 2008年1月4日,台灣團結聯盟全球資訊網:〈台聯:只是要捍衛一個公平的選舉環境〉
[编辑] 外部連結
官銜 | ||
---|---|---|
前任: 陳定南 |
台灣宜蘭縣長 1989年—1997年 |
繼任: 劉守成 |
前任: 張俊雄 |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2000年—2002年 |
繼任: 陳師孟 |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2002年2月1日—2005年2月1日 |
繼任: 謝長廷 |
|
前任: 蘇貞昌 |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2005年 |
繼任: 馬永成(代理) |
政黨職務 | ||
前任: 呂秀蓮(代理) |
民主進步黨黨主席(補選) 2006年—2007年 |
繼任: 陳水扁(回任) |
民進黨四大天王(陳水扁時代) | |
---|---|
呂秀蓮 - 游錫堃 - 蘇貞昌 - 謝長廷 |
|
||
---|---|---|
國民政府時期 (1928-1948) |
譚延闓 - 蔣中正 - 孫科 - 汪兆銘 - 蔣中正(二次)- 孔祥熙 - 蔣中正(三次)- 宋子文 - 張群 | |
行憲後 (1948-1997) |
翁文灝 - 孫科(二次)- 何應欽 - 閻錫山 - 陳誠 - 俞鴻鈞 - 陳誠(二次)- 嚴家淦 - 蔣經國 - 孫運璿 - 俞國華 - 李煥 - 郝柏村 - 連戰 | |
第四次修憲以來 (1997-) |
蕭萬長 - 唐飛 - 張俊雄 - 游錫堃 - 謝長廷 - 蘇貞昌 - 張俊雄(二次)- 劉兆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