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新市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天水圍新市鎮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區,為香港的其中一個新市鎮,也是元朗第二個新市鎮,人口約27萬。未來,天水圍新市鎮可能會和正在計劃中的洪水橋新市鎮融合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帶。
目录 |
[编辑] 發展
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並以天華路為分界。政府於1990年開始首先發展南部,首個公共屋邨、居屋以及私人屋苑都位於南部。天耀邨為天水圍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92年落成。在同一年,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樂湖居也正式入伙。到了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7年)。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稱港鐵西鐵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北部初期為預留發展區,直至1994年預留區的才正式開始規劃,目前還正在興建公共屋邨及居者有其屋住宅,將來新市鎮的發展將會集中於北部。
此外,在80年代房屋署介紹天水圍新市鎮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區(現天慈邨位置),興建由博愛醫院營運的殯儀館,惟後來居民反對興建殯儀館,最終計劃取消。
[编辑] 社區環境
天水圍新市鎮有多條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嘉湖銀座、天水圍公園等康樂設施都是設於南部。由於天水圍新市鎮是一個全新的新市鎮,行人路一般較為寬闊,人流也沒有市區那麽擠擁,生活空間較大,也著重環境綠化。
不過政府發展天水圍新市鎮北部時候,由於當年董建華政府提出每年興建85,000個單位的政策,所以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的公共房屋的樓宇高度和密度都比南部高。面對人口的急劇上升,北部社區的公共設施被批評跟不上。
近年,新市鎮內發生了一些嚴重的家庭問題,吸引了香港傳媒的廣泛關注,天水圍的形象變得較為負面,比率上較一般新區域的數字高。
2006年7月政府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標籤天水圍是個「悲情城市」,結果被各傳媒批評發表太遲,落藥不夠重。[2]
香港歌手李克勤於2006年底推出的大碟李克勤演奏廳II中收錄了「天水‧圍城」一曲,歌詞被指容易令人聯想起天水圍的負面印象。
[编辑] 區內問題
1998年天水圍北部開發時,特區政府剛宣布建立「八萬五」房屋計劃,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按照當時規劃,俊宏軒、天逸邨、天恆邨共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但隨著九七金融風暴影響擴大,大量居屋停建,原有單位逐改建成接收低收入家庭的公屋。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以建立公屋。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房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1]
大量公屋在一區內出現,令人口急劇暴漲。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制較為寬鬆,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高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2001年入伙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准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
在發展過程中,天水圍規劃長期受到非議。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大量居屋居民,因而按照8比1的人口比例建立停車場,但大量房屋改成公屋後,區內停車場長期空置。與此同時,天水圍北原定有一間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沒有公園等基本設施。
在區內人士要求下,民政署曾讓步把俊宏軒和天逸邨中間的空地填平,讓區內人士散步,但負責工程的民政署指公園是康文署管理,只肯稱這片地方是「地台」,亦因為財政預算不足,長期拒絕在「地台」上建燈。當地區議會幾經申請後,康文署才在「地台」上裁種20棵樹,但拒絕給樹澆水,居民唯有發起植樹運動,讓居民種樹及澆水。[2]
區內唯一的政府診所位於天水圍南,低收入居民為省車錢,要步行半小時才可看病。醫管局最後在天華邨的博愛醫院中加開一間診症室,但面對10萬居民,該診所每天的名額僅有22個。天水圍北亦沒有圖書館,康文署亦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來兩天,經過多年爭取,才於天澤商場租下一個單位做臨時圖書館。
就業問題在區內更備受關注。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高達40多元,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布,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的人數最多。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3]
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一名無業漢斬死妻子及兩名年幼女兒後,用刀自殺身亡,這宗滅門慘案震驚全港,區內問題再次引起普遍關注。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針對天水圍情況,報告提出近30項建議,包括更有效調配資源、加強協調各部門如警方、醫院、非政府機構。報告又建議,檢討現時處理虐偶個案的程序,提出修例讓法庭接受被虐者書面作供避免因為要出庭而不敢指控配偶。報告又促請政府定期檢討城市規劃的機制、儘早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然而,事隔3年後,小組提出防範家庭悲劇的24小時社署輔導熱線仍未全面落實。
連串事件下,天水圍被傳媒冠以「悲情新市鎮」[4]的名字,香港人亦常把天水圍聯想到「綜援」及「倫常慘劇」。其中,2005年香港天水圍婦女聯合會曾就天水圍進行意見調查,半數非天水圍區居民對該區的印象只屬「一般」,更有20%受訪者表示感覺「很差」。[5]歌手李克勤2006年亦有一曲《天水‧圍城》,歌詞說「圍住了血汗,圍住了當初厚望」、「氣候太涼,像殘酷得天生等天養」。有人在網上號召居民聯署要求禁播。[6]
2007年10月14日,天水圍再度發生倫常慘劇,一名領取綜援的新移民家庭,丈夫患上鼻咽癌在醫院留醫,患精神病的妻子將一對12歲及9歲的子女,用繩索綑綁從24樓擲下,自己隨後亦跳樓,3人當場死亡,事件再度震驚香港。蘋果日報翌日指天水圍在04年倫常慘劇發生後成立了3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但中心的查詢電話假日竟無人接聽,若有緊急求助,電話錄音會要求求助者致電社署熱線或者留下聯絡口訊,幾經轉接竟然轉介至九龍灣明愛向晴軒的熱線電話。[7]。
翌日明報社論說:「天水圍已淪為悲情新市鎮,是香港之恥,更是特區政府之恥。以香港社會今日的富裕程度,以香港人的愛心,以特區政府的財力物力,特區政府完全有能力加強天水圍高危家庭的支援,關鍵只是,政府有多大的決心而已。」[8]
雖然天水圍被冠以「悲情新市鎮」,專欄作家高慧然卻持不同意見:「天水圍這個社區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有甚麼特別呢?發生在天水圍的悲情故事,在別的社區同樣上演著。讓天水圍成為一個悲情市鎮的,並非天水圍人,而是把『悲情市鎮』這個標籤貼到天水圍額角的一班政客,以及推波助瀾的傳媒。」[9]
六天後(2007年10月20日),影星周潤發出席香港濕地公園舉行的「世界濕地日2008香港區慶祝活動」啟動禮時,首次提出天水圍應「改名」。他表示:「天水圍城,不應圍住人,改名就天下太平。這樣就不用這邊好,另一邊便死人塌樓,不如將天水圍與濕地公園兩邊的字拼在一起夾夾。」 [3] 2008年1月17日,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將周潤發提出天水圍改名的建議,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中正式提出。曾蔭權當時表示,天水圍的名字是由原居民所改的,而劉皇發作為原居民代表,亦提出改名,他們會尊重居民的意願。[4]
2008年5月29日,南華足球隊主委羅傑承先生有意借用石峽尾會藉,並以天水圍之名組織球隊參加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此舉隨即惹來石峽尾球迷不滿,形容此行為等同"掠奪石峽尾居民努力之成果,並以政府派發綜援的方式分給天水圍居民".石峽尾球迷在言論中自栩石峽尾為"真正的悲情城市",同時亦怒稱天水圍為「卑鄙新市鎮(卑鄙城市)」, [5]
[编辑] 基礎建設
[编辑] 公共屋邨
天華路以南
天華路以北
[编辑] 居屋屋苑
[编辑] 私人屋苑
[编辑] 購物商場
天水圍公園旁的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這裡也是天水圍新市鎮最繁榮的中心地帶。但由於規劃交通配套失敗,嘉湖銀座並不鄰近區內的交通樞紐-天水圍西鐵站,因此人流亦不如其他新市鎮市中心商場,店舖檔次亦不高。雖然天水圍鄰近深圳灣大橋,但由於運輸處規劃的B2巴士線,不能直達嘉湖銀座,因此嘉湖銀座雖然是近水樓台,但亦不能受惠於自由行旅客的消費,無法藉零售業興旺創造區內就業。
[编辑] 基礎教育
區內約有50間中小學,而規劃中更有多所中小學將會興建,以應付日益上升的居住人口。
[编辑] 公共設施
[编辑] 治安部門
[编辑] 醫療服務
天水圍新市鎮設有一間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水圍天瑞路三號地下(天水圍公園旁)。天水圍新市鎮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水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而區内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编辑] 康文設施
天水圍新市鎮內亦有一個市鎮公園,公園內設有一個人工湖和網球場等設施。[6]
天水圍新市鎮設有屬於分區規模的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屬小型圖書館規模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都位於天水圍公園旁一帶。天水圍新市鎮東北部還建有香港濕地公園,園內有設有3個大型展館及人工建造的大型濕地。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天水圍新市鎮共有兩個社區中心分別位於天耀邨及天瑞邨。2006年6月,面對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需求,房屋署現正改建天恒邨部分使用率偏低的停車場成爲社康設施。工程完成後為區内居民提供的新設施包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文娛康樂場所,提供會議室、多用途活動室和休憩設施等。[7]
[编辑] 博彩娛樂
- 香港賽馬會天水圍投注處
[编辑] 其他設施
位於天瑞巴士總站附近,有一間天瑞社區中心。
位於天耀商場附近,有一間天耀社區中心。
[编辑] 商場
- 天瑞商場
- 天恩商場
- 天慈商場
- 天盛商場
- 俊宏廣場
- 天影路商場
[编辑] 交通
天水圍新市鎮早期便有輕鐵接駁,連接各屋邨,是為新界西北部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位於天耀邨以南的西鐵綫天水圍站則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西鐵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由天水圍新市鎮往市區美孚只需要半小時的時間,來往中區也只需一小時。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輕鐵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所以乘輕鐵來往各屋邨較為方便。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內設有單車徑,可達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
每天早上的繁忙時間,很多學生需要在新市鎮內或是在元朗新市鎮上學。再加上有大批居民使用西鐵綫來往市區上班需要利用輕鐵來往西鐵綫車站,新市鎮內使用輕鐵的乘客非常多,交通壓力非常大。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被遷至天逸,以增加其及其他路線的班次。
- 港鐵
- 西鐵zh:綫; zh-hk:綫; zh-hant:綫; zh-hans:线; zh-sg:线
- 輕鐵
- 輕鐵於天水圍共有16個車站,輕鐵天水圍站與西鐵綫天水圍站交匯。
- 設有705、706、751、751P^、761P
- 巴士
註有[^]的路線祇於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 小巴
- 綠色專線小巴
- 33、34、34A、35、77、77A、79S、607S、610S、618
- 綠色專線小巴
[编辑] 參見
香港元朗區 | ||
---|---|---|
中國深圳 | ||
中國深圳 |
本區主要地方 |
北區、大埔區 |
元朗市中心 - 橫洲 - 十八鄉 - 凹頭 - 南生圍 - 天水圍 - 流浮山 - 尖鼻咀 - 屏山 - 洪水橋 - 廈村 - 白泥 - 新田 - 落馬洲 - 米埔 - 錦田 - 石崗 - 八鄉 |
||
屯門區、 荃灣區 |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考資料
- 規劃署《新界規劃小冊子——元朗》[8]
- 土木工程拓展署——區域發展服務——天水圍新市鎮 [9]
- 天水圍新市鎮範圍
- 天水圍天瑞體育館啟用
- ^ 沒經規劃的 悲情城市 2006-10-04 明報
- ^ 沒經規劃的 悲情城市 2006-10-04 明報
- ^ 拎綜援自殺求助冠全港 東方日報 2007年1月28日
- ^ 明報社評:天水圍慘案不斷特首須提供「希望」 2007年10月15日
- ^ 文匯報:音樂劇為天水圍正名 2005年10月18日
- ^ 蘋果日報:李克勤唱衰天水圍 業主要求賠償 2006年11月22日
- ^ 熱線多無人接求助無門 2007年10月15日 蘋果日報
- ^ 明報社評:天水圍慘案不斷特首須提供「希望」 2007年10月15日
- ^ 蘋果日報副刊名采版:高慧然隨遇而安:天水圍 2007年11月15日
|
||
---|---|---|
九龍衛星城市 | 觀塘 | |
1970年代初 | 荃灣 - 沙田 - 屯門 | |
1970年代末 | 大埔 - 粉嶺/上水 - 元朗 | |
1980年代末 | 將軍澳 - 天水圍 | |
1990年代初 | 北大嶼山(東涌) | |
計劃中新市鎮 | 洪水橋 - 古洞北 - 粉嶺北 - 坪輋/打鼓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