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Republic of China Marine Corps, 縮寫ROCMC)是中華民國海軍轄下的兩棲武裝部隊,負責兩棲作戰、反登陸作戰、奪島作戰、台灣本島及外島守備、軍事設施防衛等任務,並有海軍陸戰隊學校培養陸戰隊幹部,在戰爭時也有快速反應及戰力保存的功能, 編制上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為世界第二大規模,惟目前員額約10000人。轄下編制有陸戰特勤隊專職台灣南部反劫船、反恐怖等任務,隊內成員多來自海軍陸戰隊志願役軍士官。
目录 |
[编辑] 沿革
台灣軍事系列條目 |
兵役法 |
其他台灣系列 |
- 肇建時期:
- 整編時期:
- 1947年共產黨全面叛亂,國家局勢艱難困頓,乃於同年9月16日重建海軍陸戰隊大隊於福建馬尾,下轄6個中隊
- 1948年與海軍警衛團併編為陸戰隊第1、2、3團
- 1949年3月擴編為兩個陸戰師並成立陸戰隊司令部於上海,同年移駐定海負責舟山地區及海南島之防衛;繼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於台灣左營集中整訓
- 1950年~1952年9月,先後增編運輸車第1、2營、海軍陸戰隊學校
- 1953年6月接編越南富國島返回之「富台部隊」
- 1955年1月陸戰隊第2旅與陸軍45師併編為陸戰第1師,另增設作戰勤務團及新兵訓練營、11月陸軍780搜索團撥編本隊
- 1957年4月成立陸戰隊士官學校,6月成立艦隊陸戰隊司令部
- 1959年新兵訓練營,擴編為新兵訓練中心
- 1962年3月成立警衛第1營
- 1965年2月成立警衛第2營
- 1966年9月陸戰隊第1旅與陸軍81師併編為陸戰隊第2師
- 1967年成立登陸戰車指揮部
- 1968年9月裁撤艦隊陸戰隊司令部,另成立恒春基地指揮部
- 1969年3月將戰車指揮部更名為登陸戰車團
- 1971年6月陸戰隊檢診所擴編為陸戰隊醫院,同時成立憲兵連
- 1974年4月恆春訓練基地擴編為三軍聯訓基地,1975年戰勤團基地工廠,擴編為陸戰隊專用裝備綜合基地工廠
- 1969年3月新兵訓練中心與三軍聯訓基地指揮部併編為陸戰隊77師
- 1981年成立特種勤務隊與兩陸戰師反裝甲連
- 1983年5月由戰勤團保養營與保養排併編為工兵戰車保養連
- 1984年7月裁撤陸戰隊77師,恢復三軍聯訓基地指揮部及新兵訓練中心
- 1985年4月裁撤空觀隊,10月陸軍船舶營駁車連撥編本隊,定名為兩棲駁運車連第1、2連
- 1986年1月海軍陸戰隊學校及陸戰隊士官學校合併,7月改編陸戰隊醫院為醫務所,9月由兩陸戰師岸勤營,併編為戰勤團岸勤99營並成立2陸戰師化學兵連
- 1987年9月空軍防砲209營第4連及空軍防砲211營第2連改隸本隊,編入2師砲兵團
- 1988年7月豫劇隊奉命編實,9月編成政治作戰連
- 1995年12月豫劇隊改隸教育部
- 定編時期:
- 1997年7月起執行「精實案」,本隊精實為司令部15個處、組,轄陸戰旅、守備旅、基地警衛旅、烏坵指揮部、新兵訓練指揮部、兩棲偵搜大隊、登陸戰車大隊、補保大隊、工岸大隊、通信大隊、綜合保修工廠、隊部營等13個單位,管制陸戰學校、三軍聯訓基地兩個單位
- 2004年4月起執行「精進案」第一階段,新兵訓練指揮部移編國防部後備司令部,補保大隊彈藥中隊移編聯合後勤司令部
- 2005年1月海軍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移編本隊,海軍水中爆破中隊移編兩棲偵搜大隊,海軍灘岸勤中隊、裝備中隊移編工岸大隊。4月陸戰旅、守備旅銜稱更名為陸戰66旅、陸戰99旅。7月基地警衛旅銜稱更名為陸戰77旅,工岸大隊銜稱更名為灘岸勤務大隊、通信大隊銜稱更名為通資電大隊
- 2006年3月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銜稱更名為海軍陸戰隊指揮部[1]
[编辑] 組織
- 陸戰隊指揮部
[编辑] 裝備
- 裝甲車
- M41戰車
- LVTP5兩棲登陸車
- LVTH6A1砲車
- LVTE1工兵車
- LVTR1救濟車
- LVTP5A1指揮車
- AAV-7 兩棲突擊載具
- CM-25拖式飛彈裝甲車
- 後勤車輛
- 中型戰術輪車
- 2500加侖油罐車
- 火炮
- M101榴彈砲
- M110榴彈砲
- MILAN 反裝甲火箭
- M40A1火炮
- T-75 20毫米機砲
- 防空
- 航空器
- OH-6直昇機
- 單兵武器
[编辑] 展望
考量國防財力、國軍精簡政策、本隊任務及未來兵力整建目標,本諸「未來十年兵力目標規劃案」調整,循打、裝、編、訓之理念,建立「量小、質精、戰力強」之陸戰隊。
[编辑] 戰史
- 清洲島登陸戰
- 南山衛保衛戰
- 東山島戰役
- 金門外海-料羅灣灘頭(鴻運作戰)
- 舟山群島戰役
- 長山八島戰役
- 馬尾羅星塔閩安一帶地區
- 九二台海戰役
[编辑] 榮譽
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陸戰隊員勇猛慓悍的英勇表現,親獲故總統蔣介石頒授榮譽虎旗,成為三軍部隊的表率。
[编辑] 隊徽
陸戰隊的隊徽是國際隊徽。世界各國的陸戰隊隊徽的基本圖案都一樣,是海錨、地球、加上各國自己的國徽。因此,陸戰隊的長官們都說陸戰隊是「國際兵種」。確實,其他各軍種的隊徽都不像陸戰隊一樣具有國際共通性。
陸戰隊徽是由海錨、地球與國徽三個圖案所組成,海錨對於船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有穩定船身的功用,代表如錨碇般堅實穩固的戰力,除此之外,海錨也象徵陸戰隊是海軍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中央的地球由海洋及中華民國全圖組成,此一地球圖樣除意味海軍以防禦海域安全為職責,更彰顯陸戰隊員捍衛國家的堅定決心。
隊徽上方的國徽標誌則象徵陸戰隊依憲法效忠國家的精神,「永遠忠誠」則是陸戰隊一貫的信念與精神傳承。
[编辑] 精神
- 隊訓 —「永遠忠誠」其意義是訓勉每位陸戰隊員要發自內心忠於中華民國、忠於陸戰隊、忠於自己的職責,做一位堂堂正正的陸戰隊員。
「永遠忠誠」隊訓是本隊第四任司令羅友倫中將於民國46年4月1日任內所訂定
- 三不怕精神 —「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意在培養陸戰隊員服從負責的團隊精神與誓死達成任務的堅定意志。
亦為本隊第四任司令羅友倫中將所創訂
- 精神標竿 —「一日陸戰隊 終身陸戰隊」「一日陸戰隊,終身陸戰隊」光榮傳統精神標竿,深深烙印在陸戰隊員心田,同甘苦、共患難的革命情感,讓卸下軍裝回歸社會的陸戰隊員,仍以身為陸戰隊的一員為榮。
- 由於海軍陸戰隊訓練嚴格,故新訓中心流傳「一日陸戰隊 不死也殘癈」之非官方精神標竿,且為入伍前籤數最少的軍種籤,故有「籤王」之稱,抽中籤王的役男也因社會評價"抽中海軍陸戰隊很光榮"而感到安慰。
[编辑] 隊歌
詞:楊厚綵少將 曲:張錦鴻教授 審定:桂永清上將
為海軍收戰果,為陸軍作先鋒。
空中炸彈、艦上砲聲、轟隆隆隆隆。
水上策飛馬,灘頭建奇功,男兒到此最豪雄。
高揚青天白日滿地紅,四海起雄風。
[编辑] 歷任司令(指揮官)
- 楊厚綵少將
- 周雨寰少將
- 唐守治中將
- 羅友倫中將
- 鄭為元中將
- 于豪章中將
- 袁國徵中將
- 何恩廷中將
- 孔令晟中將
- 黃光洛中將
- 羅張中將
- 屠由信中將
- 黃端先中將
- 馬履綏中將
- 鄭國南中將
- 高王珏中將
- 陳邦治中將
- 季麟連中將
- 2006年1月起,配合各軍種「總司令」改稱「司令」,陸戰隊司令改稱「指揮官」。
- 徐台生中將
- 徐尚文中將
[编辑] 退伍名人
- 何冠穎(本土劇演員,本名何升楷,518梯次)
- 秦漢
- 張菲
- 陳松勇
- 張震嶽
- 顏正國
- 鄭余亮
- 陳志偉
- 陳進興(白曉燕命案的主犯,後被槍決)
- 王海倫(紅孩兒)
- 陳志朋
- 李興文
- 胡瓜
- 陽帆
- 陳國華(忍者少年)
- 黃仲崑
- 溫兆宇(小彬彬)
- 沈志朋
- 高山峰
- 龍邵華
- 邢峰
- 曾陽晴
- 李茂山
- 黃仲崑
- 楊宗憲
- 玉尚
- 阿龐
- 冠佑(五月天)
- 曹亮吉(作家、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退休、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
- 文一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授、前嘉義縣政府工務局局長)
- 楊肅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莊淇銘(作家、淡江大學教授、前開南大學校長、前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 蔡介誠(音樂家,善管樂)
- 林進財(音樂家,善琵琶)
- 范揚賢(音樂家,善板胡)
- 馬英九(服役時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預官,僅在隊中三個月。目前是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
[编辑] 外部連結
- (中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