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 |
台灣人口 - 台灣經濟 |
台灣教育 - 台灣交通 |
台灣語文 - 台灣軍事 |
台灣政治 - 台灣選舉 |
台灣族群 - 台灣法律 |
台灣政府 - 台灣外交 |
台灣文化 |
台灣古蹟 - 台灣電影 |
台灣藝術 - 台灣文學 |
台灣戲劇 - 台灣舞蹈 |
台灣宗教 - 台灣喪葬 |
台灣媒體 - 台灣小吃 |
台灣體育 - 台灣節日 |
台灣眷村文化 |
台灣地理 |
台灣生態 - 台灣氣候 |
台灣山峰 - 台灣河流 |
台灣湖泊 - 台灣溫泉 |
台灣水庫 - 台灣島嶼 |
台灣歷史 |
台灣考古遺址 |
史前時期 - 荷西時期 |
明鄭時期 - 清治時期 |
台灣民主國 |
日治時期 - 中華民國 |
分類 |
政府機構 - 社會運動 |
生物 - 博物館 - 台灣人 |
文化 - 族群 - 古蹟 |
城市 - 媒體 - 交通 |
飲食 - 教育 - 經濟 |
組織 - 語言 - 地理 |
歷史 - 地圖 - 政治 |
建築 - 社會 - 旅遊 |
台灣的地理範圍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單指台灣島一地,廣義則是中華民國(台灣)所實際控制的台灣地區,包含台灣島、澎湖列島、金門群島與馬祖列島,有時也包括釣魚台列嶼。
目录 |
[编辑] 台灣島
相對位置: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太平洋西岸,菲律賓北方,琉球群島西南方。
台灣島位於西太平洋上,形狀似番薯。東岸為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南濱巴士海峽。北接東中國海。全島面積為35,915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南北狹長,東西窄。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為主體。山地、丘陵約佔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地殼被擠壓抬升而形成的山脈,南北縱貫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
[编辑] 地形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有若干火山地形。但目前本島並無明顯活躍的火山活動。
海拔極限:
[编辑] 水文
台灣雨量豐沛,大、小河川密佈,長度超過100公里有七條,依序分別是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烏溪、秀姑巒溪 - 樂樂溪。位居中部地區的濁水溪雖然最長,然而以流域面積而論,位居南部地區的高屏溪最大。其他主要河流尚有大安溪、北港溪、八掌溪、蘭陽溪、花蓮溪、卑南溪等。平均年降雨量2,150mm,降雨量分佈不均(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約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為蒸發散損失,使得可利用水量僅佔降雨量之20.5%。),約80%降雨集中於5月至10月之豐水期,位於台北縣平溪鄉的火燒寮是台灣也是東亞年降雨量最多之地。
由於最大分水嶺中央山脈分佈位置偏東,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佈在西半部,
多數河川在夏季時洪水滾滾;至冬季又祇剩下河床上礫石粒粒,堪能行舟者不多。僅有臺北市周圍之淡水河、大漢溪、基隆河等有全年較穩定的水量,在台灣清治時期曾發揮重要運輸功能。
台灣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積約8平方公里。其餘大多是由人工所修築的埤塘、水庫居多,如虎頭埤、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石門水庫等。
[编辑] 島嶼
台灣的附屬離島包括蘭嶼、小蘭嶼、綠島、小琉球、龜山島、龜卵嶼、七星岩及基隆東北方的棉花嶼、彭佳嶼、花瓶嶼、基隆嶼、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燭臺嶼位於台北縣金山鄉的北部、釣魚台列嶼(共8個,另有3個未命名岩礁),總共22個。(旗津島原屬於半島,因高雄第2港口開港,獨立成島,但非屬傳統22個附屬島嶼;而外傘頂洲等西南沿海沙洲,亦非屬之。至於蘭嶼南方之高台石,長年隱沒於海水下)
- 火山島:台灣周圍離島絕大分屬於火山島。其中澎湖群島的岩石構成較特殊為玄武岩,此乃因南海曾短期海底擴張所造成,其餘皆屬安山岩。龜山島最近一次噴發距今約7,000年, 目前仍有火山活動。
- 珊瑚礁島:由珊瑚礁組成,多分布於南部海域,包括小琉球、七星岩。
- 陸連島: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原與臺灣島分離,因興建和平橋而相連。
[编辑] 氣候
台灣氣候以通過中南部嘉義的北回歸線為界,將台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吹西南風,冬吹東北風)。冬季溫暖(山地低於平地、北部低於南部)、夏季炎熱(除山地外,其餘皆在20℃以上)、雨量多(山地多於平地、東岸多於西岸、北部多於南部)。五、六月為梅雨季,六至九月為颱風季,於冬天時偶有寒流。
台灣的天然災害
- 熱帶氣旋:平均每年三至四個。熱帶氣旋是影響台灣氣候的主要因素,除了強風造成的屋舍毁損,熱帶氣旋所帶來的瞬間雨量也容易造成豪雨,由於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發水災以及土石流。另一方面,由於熱帶島嶼地形若缺少夏季的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現乾旱。
- 寒害:台灣冬季雖溫暖,但偶爾大陸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至0~10℃低溫,造成農漁作物損失。
[编辑] 海岸
- 西部海岸(沙岸)——多沙灘、沙洲、潟湖,海岸平直單調、海水較淺。
- 東部海岸(岩岸)——高山與深海相鄰,沿岸平原狹窄,海水較深。
- 北部海岸(岩岸)——岩石岬角與海灣相間,為台灣海岸最曲折的一段。
- 南部海岸(岩岸)——以珊瑚礁地形為主。
[编辑] 區域地形
山脈
- 中央山脈 —為台灣最長最大之山脈,北起蘇澳,南止鵝鑾鼻。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長達330公里。有台灣屋脊之稱。
- 雪山山脈 —位於台灣西北部,北起三貂角,南止濁水溪,長180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
- 玉山山脈 —位於中央山脈西側,北以濁水溪與雪山山脈為界,南達高雄縣旗山。
- 阿里山山脈 —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北起於濁水溪上游,南達曾文溪上游,長135公里,呈南北走向。山脈較低已無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
- 海岸山脈 —北起花蓮溪出海口之南,南止於台東之北,呈南北走向,長148公里。北段較低,南段較高可達1,500公尺。
丘陵
盆地 |
平原 台地 |
海域 |
離島與外島 火山島嶼 |
其他島嶼
|
[编辑] 澎湖群島
- 澎湖群島由90個島嶼組成,位於台灣島西部,彼此相隔澎湖水道。最大島嶼為澎湖島(即大山嶼)64平方公里、次為漁翁島(即西嶼)18平方公里、白沙島(即北山嶼)14平方公里。群島除最西的花嶼主要由玢岩及花崗斑岩構成外,餘皆為玄武岩臺地經侵蝕破壞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緩,海拔不逾80米。海岸珊瑚礁發達,北部且有環礁生成。
[编辑] 釣魚台列嶼
- 釣魚台列嶼由釣魚島、黄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飛瀨島等8個島嶼及3個未命名岩礁所組成。
[编辑] 金門群島
- 金門群島位於臺灣海峽西方,臨中國大陸福建省九龍江口,與廈門隔海對望。除了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全島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紅壤土為主,農業發展受限。太武山高度253公尺,為金門島最高峰。
[编辑] 馬祖列島
-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北方,臨中國大陸福建省閩江口和連江口,與福州隔海對望。馬祖列島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等等附屬島嶼組成。地質條件上為花崗岩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南竿島的雲台山,高度248公尺,列為台灣地區小百岳之一。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主要島嶼中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编辑] 南海諸島
[编辑] 面積
- 總計:36,188平方公里
- 陸地:32,260平方公里
- 水域:3,720平方公里
陸地邊界線:
- 0公里
海岸線長:
- 1,566.3公里
海事請求:
對蹠點(相對極 en:Antipodes)[1]:
[编辑] 自然資源
只有儲量不多的煤、黃金、銅、硫磺、天然氣、石灰石、大理石和石棉。
土地利用:
- 耕地:24%
- 長期作物:1%
- 其他: 75% (2001年)
[编辑] 生態保護區
台灣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台灣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可區分為「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等四類型。目前國家公園有七座,其中最新的國家公園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台灣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類別 | 國家公園 | 自然保留區 | 野生動物 保護區 |
野生動物 重要棲息環境 |
國有林 自然保護區 |
總 計 |
---|---|---|---|---|---|---|
個數 | 7 | 19 | 16 | 30 | 9 | 80 |
面積(公頃) | 322,845 | 64,477 | 25,118 | 297,948
(扣除與野生動物 |
21,772 | 702,361
(已扣除 |
占台灣陸域面積 | 9.0% | 1.8% | 0.6% | 8.3% | 0.01% | 19.5% |
[编辑] 環境問題
由於政治處境的問題,目前台灣並無參與任何國際環境保護條例。
[编辑] 參見
[编辑] 註記
|
|||||
---|---|---|---|---|---|
北台灣 |
|
||||
中台灣 |
|
||||
南台灣 |
|
||||
東台灣 |
|
||||
金馬地區 |
|
亚洲地理 |
---|
阿富汗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阿曼 · 阿塞拜疆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林 · 不丹 · 朝鲜 · 東帝汶 · 菲律宾 · 格鲁吉亚 · 哈萨克斯坦 · 韩国 · 吉尔吉斯斯坦 · 柬埔寨 · 卡塔尔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蒙古 · 孟加拉国 · 缅甸 · 尼泊尔 · 日本 · 沙特阿拉伯 · 斯里兰卡 · 塔吉克斯坦 · 泰国 · 土耳其 · 土库曼斯坦 · 文莱 · 乌兹别克斯坦 · 新加坡 · 叙利亚 · 亚美尼亚 · 也门 · 伊拉克 · 伊朗 · 以色列 · 印度 · 印尼 · 约旦 · 越南 · 中華民國(台灣)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