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體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 |
台灣人口 - 台灣經濟 |
台灣教育 - 台灣交通 |
台灣語文 - 台灣軍事 |
台灣政治 - 台灣選舉 |
台灣族群 - 台灣法律 |
台灣政府 - 台灣外交 |
台灣文化 |
台灣古蹟 - 台灣電影 |
台灣藝術 - 台灣文學 |
台灣戲劇 - 台灣舞蹈 |
台灣宗教 - 台灣喪葬 |
台灣媒體 - 台灣小吃 |
台灣體育 - 台灣節日 |
台灣眷村文化 |
台灣地理 |
台灣生態 - 台灣氣候 |
台灣山峰 - 台灣河流 |
台灣湖泊 - 台灣溫泉 |
台灣水庫 - 台灣島嶼 |
台灣歷史 |
台灣考古遺址 |
史前時期 - 荷西時期 |
明鄭時期 - 清治時期 |
台灣民主國 |
日治時期 - 中華民國 |
分類 |
政府機構 - 社會運動 |
生物 - 博物館 - 台灣人 |
文化 - 族群 - 古蹟 |
城市 - 媒體 - 交通 |
飲食 - 教育 - 經濟 |
組織 - 語言 - 地理 |
歷史 - 地圖 - 政治 |
建築 - 社會 - 旅遊 |
臺灣多以「中華臺北」為名參加國際體育競賽,目前實力較具國際水準的運動種類包括棒球、壘球、跆拳道、撞球、網球、桌球、羽毛球、射擊等。
目录 |
[编辑] 棒球
棒球在台灣有國球之稱,是由日本引進台灣,在台灣已發展了多年。 棒球可說是台灣最為受歡迎的運動,早在日治時期就已由日本引進台灣。自從1968年台東縣紅葉少棒隊擊敗來訪的世界少棒冠軍日本隊,與1969年金龍少棒隊參加美國少棒聯盟一舉奪得冠軍,開啟了台灣三級棒球的黃金時代。[1]而在日治時期就已有台灣棒球好手前往日本打球,綽號「人間機關車」的吳昌征能投善打,於1995年進入日本職棒名人堂。
自少棒獲得世界冠軍之後,從1969年台灣金龍少棒隊得到世界少棒冠軍到1991年止,台灣的少棒隊總計拿到15次冠軍頭銜;青少棒方面則從1972年首次參加世界青少棒賽即奪得冠軍到1991年20年間共獲得17次第一;而青棒方面,則是從1974年開始參加世界少棒聯盟於羅德岱堡所舉行的青棒賽,一直到1991年18年間總共得到13次冠軍。
1980至90年代,郭源治、郭泰源及莊勝雄因為在日本的優異表現,被稱為「二郭一莊」。台灣在成棒的國際賽事表現也十分優異,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中獲得銅牌。另外在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棒球第一次被列為正式項目)獲得銀牌。
1990年中華職棒(全名中華職棒大聯盟)正式成立,創始隊伍為味全龍、三商虎、兄弟象及統一獅,為台灣成立最早的職業棒球聯盟,也是台灣目前唯一的職業棒球聯盟。3月17日台灣棒球史上的第一季職棒聯賽開打,為台灣成立最早的職業棒球聯盟,也是台灣目前唯一的職業棒球聯盟。台灣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亞洲第三個擁有職業棒球聯盟的地區。之後於1997年中爆發的球員簽賭、放水打假球事件,導致職棒環境陷入嚴重低潮,及成立的台灣第二個職棒聯盟—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的成立,導致觀眾人數銳減,但在2001年主辦第34屆世界盃棒球賽在當時的業餘選手張誌家(後來曾加盟日本職棒)、旅美選手陳金鋒的帶領下,並奪得第三名後,使台灣棒球的熱潮再現。
2003年1月13日兩職棒聯盟簽署合併協議書,那魯灣公司同意解散台灣大聯盟,並將其所屬的四支球隊精簡為兩支球隊—那魯灣太陽(誠泰COBRAS前身)與第一金剛(La New熊前身)。兩職棒聯盟合併後更名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華職棒目前有六支球團,分別為統一獅、兄弟象、興農牛、中信鯨、誠泰COBRAS與La New熊。
近年來則有許多球員赴美打拚,目前已有陳金鋒、曹錦輝、王建民、郭泓志及胡金龍等人曾經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舞台。 在經過數年的棒球熱潮後,中華職棒的票房在2006年球季呈現大幅衰退,一般認為與王建民掀起台灣球迷收看大聯盟的熱潮,進而體認到台灣職棒競技水準與國外的差距,加上認為中華職棒對自身問題(如成立二軍、球員待遇等)不能反求諸己所致。
[编辑] 籃球
台灣在2003年成立超級籃球聯賽,一共七隊;2005年成立女子超級籃球聯賽,共有四隊。
[编辑] 足球
台灣目前最高等級的足球聯賽是企業足球聯賽,2008年共有台電、大同、國訓、富邦、鴻鑫北體、悍創、Molten佐儀、義聯集團8支球隊參加,其中只有 台電、大同2隊是半職業化球隊,其餘各隊均以服兵役及學生選手為主。女子足球則有女子甲組足球聯賽,參賽球隊主要為各級學校球隊。
足球是全世界最普及的運動,歷屆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規模與影響力,均遠遠超過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足球運動在台灣的普及度,卻始終不如棒球、籃球等。早期的國家代表隊成員多以徵召旅居香港的選手為主,在亞洲盃足球賽曾經獲得1960年季軍、1968年殿軍。自1980年代以後,國家代表隊成員漸漸改以甄選本地選手為主,國際賽成績便大幅滑落,最近幾年世界排名均在150名至170名之間徘徊。
台灣的女子足球運動發展甚早,女子國家代表隊曾經獲得1977年、1979年、1981年連續3屆亞洲女子足球錦標賽 (女子亞洲盃足球賽前身) 冠軍,也曾在1991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晉級8強。不過1990年代以後,各國開始重視女子足球,國家代表隊處境便日益艱困,最後一次在亞洲盃女子足球賽獲得名次是1999年的亞軍。
[编辑] 網球
[编辑] 桌球
曾經出現2位世界排名前10名的男子桌球選手,分別是蔣澎龍與莊智淵。女子桌球選手相對實力較弱,不過中國出身的陳靜曾經代表台灣贏得奧運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