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颶風季總結圖 |
|
首個形成風暴: | 2005年6月8日阿爾琳(Arlene) |
---|---|
末個消散風暴: | 2006年1月6日澤塔(Zeta,新紀錄) |
最強風暴: | 威爾瑪(Wilma)—氣壓882百帕斯卡(26.05英吋汞柱,新紀錄)—風速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295公里) |
風暴總數: | 28(新紀錄) |
大型颶風總數 (3級以上): | 7 |
損失總數: | ≥$1,000億(2005年美元,新紀錄) |
死亡人數: | ≥2,280 |
大西洋颶風季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紀錄以來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屢次打破此前紀錄。此颶風季的破壞甚廣,最少2,280人在該季風暴中喪生,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在該季七個大型颶風中,有五個以大型颶風的強度登陸,包括:丹尼斯(Dennis)、艾蜜莉(Emily)、卡特里娜(Katrina)、麗塔(Rita)及威爾瑪(Wilma);它們均帶來重大破壞。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及尤卡坦州、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均受到兩個大型颶風吹襲;而古巴、巴哈馬群島、海地、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薩斯州及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均受到一個大型颶風吹襲,並有至少另一個大型颶風掠過。本颶風季引發的最大災難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颶風卡特里娜的風暴潮高達30英呎(10公尺),導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嚴重洪水,並摧毀了密西西比州沿岸大部分建築物;而在瓜地馬拉,颶風史坦(Stan)連同一個溫帶氣旋造成致命的山泥傾瀉。
本颶風季於2005年6月1日正式開始,至11月30日結束,不過由於持續的風暴活動,本季事實上到2006年1月才真正完結。本季共有破紀錄的28個熱帶及副熱帶風暴產生,其中15個成為颶風。15個颶風裡,有七個成為大型颶風,五個達到4級颶風強度,打平以往的紀錄;更有破紀錄的四個達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最高級別的5級颶風。其中包括大西洋有紀錄以來最猛烈的颶風:飓风威尔玛。
[编辑] 颶風季預測
來源 | 日期 | 熱帶風暴 | 颶風 | 大型颶風 |
CSU | 平均(1950—2000年)[1] | 9.6 | 5.9 | 2.3 |
NOAA | 平均[2] | 11 | 6 | 2 |
CSU | 2004年12月3日 | 11 | 6 | 3 |
CSU | 2005年4月1日 | 13 | 7 | 3 |
NOAA | 2005年5月16日 | 12–15 | 7–9 | 3–5 |
CSU | 2005年5月31日 | 15 | 8 | 4 |
NOAA | 2005年8月2日 | 18–21 | 9–11 | 5–7 |
CSU | 2005年8月5日 | 20 | 10 | 6 |
實際數目 | 28 | 15 | 7 |
每個颶風季開始前,著名颶風專家威廉·M·格雷(William M. Gray)博士都會連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的研究人員,公佈對該季的預測;此外,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預測人員也發表了官方預測。在2005年颶風季之前及期間,格雷博士發表了四次預測,每次都調高了對該季預測的活動程度。而NOAA則發表了兩次預測,第一次發表於季前,而第二次則於颶風季開始了兩個月後發表;第二次預測的活動程度遠高於首次預測。不過,所有的預測都遠低於該季的實際活動程度。
[编辑] 季前預測
在2004年12月3日,格雷博士的小組發表了對2006年颶風季的首份預測,預期該季的熱帶氣旋活動稍微高於平均。該小組並預測大型颶風吹襲美國東岸及佛羅里達州半島的可能性相當高。儘管如此,預測的活動水評比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為低。[1]在2005年4月1日,當格雷博士和他的小組確定該年不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後,將12月的預測水平調高至13個熱帶風暴及7個颶風(之前的預測為11個熱帶風暴及6個颶風);此外也提高了風暴對美國本土威脅的機率。[3]
在2005年5月16日,NOAA發表了對2005年颶風季的展望,預測該季有70%的機會高於正常活動水平;而累積氣旋能量值(ACE)也將會是過往的中位數的120–190%。[4]稍後不久,在5月31日,格雷博士的小組將4月的預測修正為15個命名風暴、8個颶風及4個大型颶風。[5]
[编辑] 季中展望
由於該颶風季前段甚為活躍,在8月2日,NOAA發表了對該颶風季的更新展望,大幅提高了預測水平至平均的兩倍,而ACE值則調高至中位數的180–270%。[6]在2005年8月5日,格雷博士的小組也跟著發表了更新預測,並符合了NOAA的更新。[7]儘管NOAA及格雷都從未預測過如此高的風暴活動,但該兩份季中預測仍然遠低於實際的風暴活動水平。
[编辑] 風暴
- 参见: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風暴列表及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線
|
|||||||||||||||||||||||||||||||||||||||||||||||||||||||||||||||||||||||
---|---|---|---|---|---|---|---|---|---|---|---|---|---|---|---|---|---|---|---|---|---|---|---|---|---|---|---|---|---|---|---|---|---|---|---|---|---|---|---|---|---|---|---|---|---|---|---|---|---|---|---|---|---|---|---|---|---|---|---|---|---|---|---|---|---|---|---|---|---|---|---|
|
[编辑] 熱帶風暴阿爾琳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6月9日—2005年6月11日 | |||
強度 | 每小時70英里(每小時110公里), 990毫巴 |
在6月9日,熱帶風暴阿爾琳(Arlene)於西加勒比海形成,比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個風暴形成早了接近兩個月。阿爾琳越過古巴後,在6月11日於佛羅里達州西部登陸。阿爾琳只造成中等程度破壞,一個泳者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灘被離岸流捲走後遇溺喪生。[8][9]
[编辑] 熱帶風暴布雷特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6月28日—2005年6月29日 | |||
強度 | 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65公里), 1005毫巴 |
熱帶風暴布雷特(Tropical Storm Bret)於6月28日在坎佩切灣形成,翌日早上在韋拉克魯斯登陸。此風暴對數以百計房屋造成破壞,洪水也導致兩人死亡。[10]
[编辑] 颶風辛迪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7月4日—2005年7月5日 | |||
強度 | 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120公里), 992毫巴 |
颶風辛迪(Hurricane Cindy)在7月4日產生於墨西哥灣。辛迪原先被測定為熱帶風暴,但在7月5日以颶風下限強度於路易斯安那州登陸,降雨量為5英吋(130毫米),產生了數個龍捲風,並導致三人死亡。風暴後分析將辛迪升格為颶風。[11][12]
[编辑] 颶風丹尼斯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7月5日—2005年7月11日 | |||
強度 | 每小時150英里(每小時240公里), 930毫巴 |
在7月5日,颶風丹尼斯(Hurricane Dennis)於東加勒比海生成。丹尼斯越過格林納達後增強為4級颶風,氣壓為930百帕斯卡,為有紀錄以來七月最強颶風。丹尼斯先吹襲古巴,再於佛羅里達州西部登陸。該颶風使89人死亡(大多在海地),並在古巴及美國造成40至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13][14]
[编辑] 颶風艾蜜莉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18日 | |||
強度 | 每小時160英里(每小時260公里), 929毫巴 |
7月11日,颶風艾蜜莉(Hurricane Emily)在大西洋生成。它進入加勒比海後迅速增強為4級颶風,氣壓達到929百帕斯卡,打破了丹尼斯的紀錄,成為大西洋有紀錄以來七月最強颶風。艾蜜莉隨後短暫增強為5級,成為大西洋颶風季史上最早達到5級的颶風。艾蜜莉以4級強度橫過尤卡坦半島後,以3級強度登錄於塔毛利帕斯。艾蜜莉使最少14人死亡,經濟損失估計達四億美元。[15]
[编辑] 熱帶風暴法蘭克林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7月18日—2005年7月21日 | |||
強度 | 每小時70英里(每小時110公里), 997毫巴 |
熱帶風暴法蘭克林(Tropical Storm Franklin)於7月18日在巴哈馬群島對開海域形成。該風暴往東北方移動,從未威脅陸地,並於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成為溫帶氣旋。[16]
[编辑] 熱帶風暴格爾特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7月24日—2005年7月25日 | |||
強度 | 每小時45英里(每小時75公里), 1005毫巴 |
熱帶風暴格爾特(Tropical Storm Gert)在7月24日產生,一如數天以前的的艾蜜莉,格爾特吹襲了韋拉克魯斯;約有1,000人為了逃避洪水而撤離,但沒有損毀或傷亡報告。[17]
[编辑] 熱帶風暴哈維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3日—2005年8月8日 | |||
強度 | 每小時65英里(每小時100公里), 994毫巴 |
熱帶風暴哈維(Tropical Storm Harvey)在8月3日於百慕達西南方形成。哈維隨後往東北方移動,為百慕達帶來暴雨。它其後在8月8日於大西洋海面成為溫帶氣旋。[18]
[编辑] 颶風艾琳
- 主條目:颶風艾琳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4日—2005年8月18日 | |||
強度 | 每小時105英里(每小時165公里), 970毫巴 |
8月4日,颶風艾琳(Hurricane Irene)於佛得角以西生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並往西及移動,隨後向北方轉向,但該系統直到8月14日才增強為颶風,也是該季的第二個佛得角颶風。艾琳後來轉向東北方移動,短暫達到2級颶風強度後減弱,並於8月18日成為溫帶氣旋。艾琳並沒有威脅陸地。[19]
[编辑] 熱帶風暴荷西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22日—2005年8月23日 | |||
強度 | 每小時60英里(每小時95公里), 1001毫巴 |
熱帶風暴荷西(Tropical Storm Jose)在8月22日於坎佩奇灣生成。它增強得很快,但也迅速在8月23日於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州登陸。荷西使韋拉克魯斯25,000人需要疏散,也導致瓦哈卡州六人死亡;還有兩人失蹤。[20]荷西為墨西哥帶來4,5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21]
[编辑] 颶風卡特里娜
- 主條目:颶風卡特里娜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23日—2005年8月29日 | |||
強度 | 每小時175英里(每小時280公里), 902毫巴 |
颶風卡特里娜於八月中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生成。它於8月24日增強為颶風後,於佛羅里達州以小型颶風強度登陸。隨後數小時,該風暴進入了墨西哥灣,在8月28日橫過該區套流時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卡特里娜於8月29日在密西西比河口登陸時,為極大的3級颶風。風暴潮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馬州造成災難性的破壞。用來分隔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和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防洪提因風暴潮而缺堤,該市八成地方遭洪水淹沒。強風吹及內陸地區,阻礙了救援工作。估計卡特里娜造成最少7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成為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這也是自1928年奧奇丘比(Okeechobee)颶風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美國颶風,至少有1,836人喪生。[22][23]
[编辑] 熱帶風暴里伊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31日—2005年9月2日 | |||
強度 | 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65公里), 1006毫巴 |
熱帶風暴里伊(Tropical Storm Lee)於8月31日在大西洋形成,數天後消散,沒有威脅陸地。[24]
[编辑] 颶風瑪利亞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2日—2005年9月10日 | |||
強度 | 每小時115英里(每小時185公里), 962毫巴 |
颶風瑪利亞(Hurricane Maria)於9月2日在背風群島以東生成。於9月5日,瑪利亞成為了3級颶風,轉向東北方移動,在9月10日成為溫帶氣旋。這個風暴在逼近冰島時,很不尋常地增強;它遺下的雨帶襲擊了挪威,一人在山泥傾瀉中喪生。[25]
[编辑] 颶風內特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0日 | |||
強度 | 每小時90英里(每小時150公里), 979毫巴 |
颶風內特(Hurricane Nate)在9月5日於百慕達西南方形成,往東北方移動並成為1級颶風,並於9月10日成為溫帶氣旋。內特沒有接近陸地,不過影響了幾艘加拿大海軍的船艦;這些船艦正前往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準備協助卡特里娜的救援工作。[26]
[编辑] 颶風奧菲利亞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0日 | |||
強度 | 每小時85英里(每小時140公里), 976毫巴 |
颶風奧菲利亞(Hurricane Ophelia)在9月6日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後,幾乎馬上在大巴哈馬島登陸。它在佛羅里達州對開海岸成為熱帶風暴,然後增強為1級颶風,於9月12日及9月13日沿著北卡羅萊納州南部的海岸線往東北方前進,帶來極大的雨水及風暴潮。該颶風從未在北卡羅萊納州登陸,隨後返回海面,最終於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登陸。經濟損失達7,000萬美元。[27]
[编辑] 颶風菲利普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17日—2005年9月23日 | |||
強度 | 每小時80英里(每小時130公里), 985毫巴 |
颶風菲利普(Hurricane Philippe)於9月17日在背風群島以東形成後往北移動,達到1級颶風強度後減弱,並於9月23日消散。沒有陸地受到威脅。[28]
[编辑] 颶風麗塔
- 主條目:颶風麗塔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17日—2005年9月23日 | |||
強度 | 每小時180英里(每小時285公里), 897毫巴 |
颶風麗塔(Hurricane Rita)於9月18日在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形成。它移至佛羅里達群島以南後,於9月20日達到2級颶風強度。當麗塔移進墨西哥灣時得以迅速增強,於9月21日成為5級颶風,並成為大西洋盆地有紀錄以來第三猛烈颶風(現在排名第四)。麗塔於9月24日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邊界登陸。德州亞瑟港及波蒙特均遭受大型洪水,而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倫(Cameron)和加爾卡修(Calcasieu)郡則嚴重損毀。麗塔經過的離岸油田也遭到重大破壞。麗塔直接導致六人死亡,總經濟損失估計達100億美元。而從德州休斯頓及鄰近縣份的大逃亡,也間接造成113人喪生。[29][30]
[编辑] 颶風斯坦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2日—2005年10月4日 | |||
強度 | 每小時80英里(每小時130公里), 977毫巴 |
颶風斯坦(Hurricane Stan)是十月第一個風暴,於10月2日橫過尤卡坦半島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斯坦在坎佩奇灣短暫達到颶風強度後,在10月4日於韋拉克魯斯州韋拉克魯斯市登陸。斯坦及其他鄰近天氣系統,為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帶來連場豪雨,造成災難性的洪水及山泥傾瀉。洪水導致超過1,000人死亡,其中最少80至100宗死亡是由史坦造成的。[31]
[编辑] 熱帶風暴塔米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4日—2005年10月5日 | |||
強度 | 每小時60英里(每小時95公里), 1001毫巴 |
熱帶風暴塔米(Tropical Storm Tammy)壽命也不長,10月5日在佛羅里達州東北部登陸。塔米為美國東南部帶來暴雨後,被一個冷鋒系統吸納,結果造成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32][33]
[编辑] 颶風文斯
- 主條目:颶風文斯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8日—2005年10月11日 | |||
強度 | 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120公里), 988毫巴 |
颶風文斯(Hurricane Vince)在10月8日於東大西洋鄰近馬德拉群島的寒冷海水上形成為一副熱帶風暴。當它成為熱帶風暴後,國家颶風中心於10月9日首次對其作紀錄,稍後更短暫增強為颶風。該風暴在10月11日很不尋常地在西班牙登陸,成為有紀錄以來首個吹襲西班牙的熱帶氣旋。[34]
[编辑] 颶風威爾瑪
- 主條目:颶風威爾瑪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17日—2005年10月24日 | |||
強度 | 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295公里), 882毫巴 |
飓风威尔玛於10月17日在西加勒比海牙買加西南方形成。在10月19日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猛烈的大西洋颶風,風速達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295公里),中心氣壓為882百帕斯卡。該颶風移動緩慢,於10月22日以4級颶風強度在金塔納羅奧州登陸,坎昆及科蘇梅爾島受到嚴重破壞。威爾瑪重返墨西哥灣後,在古巴北方掠過,以3級颶風強度在10月24日吹襲佛羅里達州南部,然後進入大西洋,成為溫帶氣旋。威爾瑪直接造成22人死亡;總經濟損失達160至200億美元,大多損失都在美國、墨西哥、及古巴。[35]
[编辑] 熱帶風暴阿爾發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22日—2005年10月23日 | |||
強度 | 每小時50英里(每小時85公里), 998毫巴 |
熱帶風暴阿爾發(Tropical Storm Alpha)在10月22日於加勒比海東部生成,橫過伊斯帕尼奧拉島時造成廣泛地區淹水,隨後被威爾瑪吸收。海地及多明尼加共和國共有42人因風暴遇難。[36]
[编辑] 颶風貝塔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26日—2005年10月30日 | |||
強度 | 每小時115英里(每小時185公里), 962毫巴 |
颶風貝塔(Hurricane Beta)於10月26日在加勒比海南部產生,增強為3級颶風後,在10月30日於哥倫比亞屬聖安德烈斯-普羅維登西亞群島及尼加拉瓜登陸。當局未公佈傷亡及損毀報告。[37]
[编辑] 熱帶風暴伽馬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1月15日—2005年11月20日 | |||
強度 | 每小時50英里(每小時85公里), 1002毫巴 |
熱帶風暴伽馬(Tropical Storm Gamma)先於11月15日在中加勒比海生成,減弱後再次組織起來。風暴從未登陸,最終於11月20日消散,但伽馬帶來的雨水在洪都拉斯及伯利茲造成41人喪生。[38]
[编辑] 熱帶風暴德爾塔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1月23日—2005年11月28日 | |||
強度 | 每小時70英里(每小時110公里), 980毫巴 |
熱帶風暴德爾塔(Tropical Storm Delta)在11月23日在東大西洋形成;一度接近但並未達到颶風強度。德爾塔由28日成為溫帶氣旋後不久,正面吹襲加那利群島,導致七人死亡;並吹倒大加那利島上的著名地標「上帝的手指」(El Dedo de Dios)。[39]
[编辑] 颶風艾普西隆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1月23日—2005年11月28日 | |||
強度 | 每小時85英里(每小時140公里), 981毫巴 |
颶風艾普西隆(Hurricane Epsilon)於11月29日在大西洋中部的惡劣環境中產生。它在12月2日達到颶風強度,持續了一個星期才消散,使預測人員大感意外。[40]
[编辑] 熱帶風暴澤塔
- 主條目:熱帶風暴澤塔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2月30日—2006年1月6日 | |||
強度 | 每小時65英里(每小時100公里), 994毫巴 |
熱帶風暴澤塔(Tropical Storm Zeta)於12月30日產生,成為本季最後一個風暴。形成時間之晚,比各颶風季中最晚生成的風暴──1954年的颶風艾麗絲(Hurricane Alice)──只差六小時而已。澤塔於1月6日消散,成為大西洋颶風史上壽命最長的一月熱帶氣旋。[41]
[编辑] 其他熱帶氣旋
[编辑] 熱帶低氣壓第10號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8月13日—2005年8月14日 | |||
強度 | 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55公里), 1008毫巴 |
第10號熱帶低氣壓在8月13日於小安第列斯群島以東形成,並於翌日消散。它遺下的雲帶稍後被另一個系統吸收,成為了颶風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的一部分。
[编辑] 熱帶低氣壓第19號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9月30日—2005年10月2日 | |||
強度 | 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55公里), 1006毫巴 |
第19號熱帶低氣壓於9月30日在維德角以西形成,但還沒有威脅陸地前,就在10月2日消散。
[编辑] 副熱帶風暴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4日—2005年10月5日 | |||
強度 | 每小時50英里;(每小時80公里), 997毫巴 |
有一個未命名的副熱帶氣旋在颶風季後分析時被國家颶風中心所發現。這個壽命甚短的副熱帶風暴在10月4日於亞速爾群島以南形成,翌日橫過該群島後,被一個溫帶低壓區吸納。
[编辑] 副熱帶低氣壓第22號
|
||||
---|---|---|---|---|
|
||||
持續日期 | 2005年10月8日—2005年10月10日 | |||
強度 | 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55公里), 1008毫巴 |
第22號副熱帶低氣壓在10月8日於百慕達東南方形成,不過它的殘餘雨帶移向新英格蘭地區,造成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
[编辑] 傷亡及破壞
本颶風季的破壞力非比尋常,並造成極重大的人命傷亡。總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至少2,280人確定在風災中喪生。
本颶風季引發的最大災難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從德克薩斯州東部至佛羅里達州西部。最先侵襲該區的是颶風丹尼斯,在佛羅里達州西部造成22.3億美元的破壞。[13]颶風卡特里娜高達30英呎(9公尺)的風暴潮,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馬州沿岸地區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強風吹及內陸地區,阻礙了救援工作。風暴潮也使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防洪提出現缺堤,洪水淹沒了該市八成地區。總損失估計達750億美元,最少1,836人在風暴中喪生;卡特里娜成為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超越了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Hurricane Andrew);並同時成為1928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美國颶風。[42][22]飓风丽塔大致吹襲鄰近地區,再次使新奧爾良淹沒,再路易斯安那州及德克薩斯州造成廣泛破壞;總經濟損失估計為100億美元。熱帶風暴阿爾琳及颶風辛迪也吹襲了美國墨西哥灣沿岸,但造成的破壞少得多。
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也受到猛烈風暴吹襲。颶風艾蜜莉及飓风威尔玛均在科蘇梅爾島及坎昆之間登陸,帶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破壞。威爾瑪的破壞尤其深遠,大型颶風強度的強風在當地持續超過一整天,可能是墨西哥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35]
威爾瑪在佛羅里達州南部造成廣泛破壞,在美國造成的損失達122億美元。[35]而颶風卡特里娜及麗塔曾先後吹襲該地區,但造成的破壞比不上威爾瑪(雖然也算重大)。熱帶風暴阿爾琳吹襲佛州時,一人被捲入離岸流後喪生。[8]而颶風丹尼斯往北前進時也曾掠過該區。
在十月,熱帶風暴塔米及第22號副熱帶低氣壓於美國東北部相遇,造成了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
北卡羅萊納州東南部受到移動緩慢的颶風奧菲利亞吹襲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原來估計該風暴帶來的破壞達16億美元,事後修正為7,000萬美元。美國大西洋沿岸其他地區並沒有受到大型風暴吹襲,不過數個風暴(包括卡特里娜、奧菲利亞、塔米、副熱帶低氣壓22號及威爾瑪)的殘留雨帶影響了某些地區。[27]
墨西哥東北部,包括韋拉克魯斯及塔毛利帕斯,均屢次受風暴吹襲。颶風艾蜜莉直接吹襲塔毛利帕斯造成嚴重破壞。熱帶風暴布雷特、格爾特及 荷西也在該地區登陸,損毀輕微,不過也使12人死亡。[20]
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受到颶風斯坦及鄰近雨區影響,受到洪水及山泥傾瀉。超過2,000人確定死亡,某些城鎮被完全摧毀;但大部分死亡都不是由颶風直接造成。中美洲也遭受熱帶風暴伽馬及颶風威爾瑪帶來的洪水,而尼加拉瓜更受颶風貝塔正面吹襲;不過這些風暴帶來的損毀數字並未公佈。
伊斯帕尼奧拉島逃過了最惡劣的風暴,但在海地有至少89人因颶風丹尼斯、威爾瑪及熱帶風暴阿爾發而死亡。
古巴受颶風丹尼斯吹襲時正值該風暴的最強時期,損失達140億美元;這是古巴40年來最嚴重的颶風災。古巴部分地區也遭颶風麗塔及威爾瑪的嚴重破壞。[13]
歐洲及鄰近島嶼也很不尋常地受到風暴所影響。颶風瑪利亞增強為一個猛烈的溫帶氣旋後肆虐歐洲北部,而颶風文斯以熱帶低氣壓的強度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登陸。熱帶風暴德爾塔變成溫帶氣旋後吹襲加那利群島並造成廣泛破壞後在摩洛哥登陸。此外,亞速爾群島也遭受未命名的亞熱帶風暴影響。共有八人在這些風暴中喪生,而瑪利亞和德爾塔均帶來嚴重破壞,但並沒有損毀數據。
以下風暴並沒有為陸地帶來重大影響:法蘭克林、哈維、艾琳、熱帶低氣壓10號、里伊、內特、菲利普、熱帶低氣壓19號、未命名亞熱帶風暴、艾普西隆、澤塔。
[编辑] 經濟影響
本颶風季的活躍程度帶來極深遠的經濟影響。由於墨西哥灣的油田及煉油設施難以受保護,頻密的風暴使原油價格飆升。而美國煉油設施的損壞,使汽油價格超過歷史高點(甚至排除通脹後亦如此)。歐洲及美國政府開啟了戰略汽油及石油儲備應付需求,而依賴墨西哥灣煉油廠的地區,在颶風卡特里娜的災劫後,出現汽油短缺。風暴過後數星期,價格依然高企不下,因為該區產油量的短缺仍然達每天一百萬桶。[22]
飓风丽塔損壞了墨西哥灣西部的油井,讓人們擔心未來產量在短期內難以恢復。此外,當該颶風依然在墨西哥灣時,天氣預測人員推測麗塔將吹襲休斯頓,該市有許多大型煉油廠,石油價格因而攀升。在喬治亞州,因為麗塔逼近,州長桑尼·普渡(Sonny Perdue)在2005年9月26日及9月27日宣佈全州各公共學校放「雪假」,好讓校巴停駛以節省燃料。不過,隨著麗塔在登陸前遠離休斯頓,煉油設施的損毀也沒有預期般嚴重。[29]
數個風暴的大雨,使多國農業大受打擊。季初,颶風丹尼斯嚴重破壞了古巴的柑橘及蔬菜等農作物,但並沒有完全摧毀該等農業。[13]在中美洲,颶風史坦及其他不相關的暴雨帶來超過20英吋(500毫米)的降雨,不但導致洪水及山泥傾瀉,更大大破壞了如香蕉及咖啡等即將要收割的農作物。瓜地馬拉及鄰近國家的郊區經濟收入非常依賴咖啡與香蕉的收成,風暴嚴重打擊該區經濟。[31]當颶風貝塔吹襲尼加拉瓜時,也同樣對香蕉造成破壞,但由於收成期已過,經濟損失也不算太嚴重。[37]
卡特里娜也帶來政治影響,總統喬治布什、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凱瑟琳·布蘭科(Kathleen Blanco)、新奥尔良市長雷伊·納金(Ray Nagin)都因為對颶風卡特里娜反應過慢或不當,而受嚴厲批評。2005年12月14日,國會聆訊開始調查這些批評是否有理。此外,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署長麥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也因為在卡特里娜風災救援不力,廣受公眾討伐下被迫辭職。
[编辑] 預測不定因素
2005年的一些風暴的行為很不尋常,預測人員難以做準確預測。颶風文斯的形成地點,比紀錄中所有其他大西洋熱帶氣旋都要偏東北,而且出乎意料之外地增強為颶風,儘管人們以為它所在的寒冷海水難以支持颶風。[34]飓风威尔玛成為記錄下增強得最快的颶風,在強烈的风切变中依然能意外地增強。[43]而熱帶風暴德爾塔、颶風艾普西隆及熱帶風暴澤塔都是在季末東大西洋的寒冷海水中生成,正如颶風文斯(儘管緯度比較低)。三個風暴都能在強烈風切變下維持強度,而艾普西隆甚至達到颶風程度;以前人們相信當地的海水溫度之低不能讓颶風存在。艾普西隆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十二月颶風[40],而澤塔則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一月風暴。[41]
[编辑] 紀錄及重要事項
- 参见: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統計數字
2005年颶風季打破了許多熱帶氣旋活動紀錄[44],雖然1944年前的紀錄是無從稽查。[45]
[编辑] 風暴數目
系統 | 平均 |
|
2005 |
---|---|---|---|
熱帶風暴 | 10 | 21 | 28 |
颶風 | 6 | 12 | 15 |
3級或以上颶風 | 2 | 8 | 7 |
5級颶風 | 0.3 | 2(持平) | 4 |
在本季共有28個風暴生成(27個被命名,一個未命名),超越了幾乎全部大西洋風暴生成的紀錄。本季比以往錄得的大西洋颶風季都產生了更多熱帶風暴、颶風及5級颶風;唯一沒打破的紀錄是最多大型颶風,該紀錄由1950年大西洋颶風季保持。
本季亦是首次使用“V”或“W”字母開頭的風暴名稱;當本季官方以字母次序排名的名單用畢後,預測人員首次需要利用希臘字母作為風暴名稱(雖然1970年代曾使用阿爾發及德爾塔命名亞熱帶風暴)。
幾乎所有在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都打破了最早形成的紀錄。28個風暴裡,有22個是按編號最早生成的;打從颶風丹尼斯下來,差不多每個風暴都是如此。
[编辑] 劇烈風暴
紀錄裏前六個最劇烈的颶風中,有三個都是屬於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威爾瑪的882毫巴最低氣壓,打破了颶風吉爾伯特(Hurricane Gilbert)的17年紀錄。[35]颶風艾蜜莉、卡特里娜及麗塔都達到5級,而颶風麗塔和卡特里娜分別成為大西洋颶風史上第四及第六劇烈的風暴。颶風艾蜜莉原先並沒被認定為5級颶風,但國家颶風中心的風暴後分析將它升級。[15]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唯一一個有四個達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5級颶風的颶風季;此前的紀錄為兩個。此外颶風丹尼斯達到了4級,與199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五個4級風暴的紀錄持平。
[编辑] 季初活動
七月,颶風丹尼斯成為八月年的最猛烈風暴,也是加勒比海最早生成的4級颶風。[13]當颶風艾蜜莉再七月稍後達到5級強度,2005年颶風季也成為唯一一個在七月結束前有兩個達到4級颶風的颶風季。艾蜜莉也打破了丹尼斯維持了九天的紀錄,成為八月以前的最猛烈風暴。艾蜜莉同時也是首個在七月錄得的5級颶風,生成時間比舊紀錄早了近三星期(打破了颶風Allen紀錄)。本季的活躍程度從七月底的累積氣旋能量值達到63就可以看到,此前沒有一個颶風季在七月底就有如此高的水平。
此外,七月結束前就已經有七個風暴生成,打破了1887、1933、1936、1959、1966及1995年颶風季的五個風暴紀錄。七個風暴裡有五個在七月生成,也是一個新紀錄。
[编辑] 季末紀錄
颶風艾普西隆在11月29日生成後,從12月2日至12月7日維持颶風強度,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十二月颶風。艾普西隆也是十二月第三強烈的颶風;只有1998年的颶風妮科爾(Hurricane Nicole)和1925年的一個未命名颶風比它更強。
熱帶風暴澤塔在12月30日形成,成為第二晚生成的末個風暴(最晚的是1954年12月30日的颶風艾麗絲,但於該天更晚的時間生成)。澤塔也是繼艾麗絲後唯一一個跨年風暴。此外,澤塔也是最持久的跨年熱帶氣旋,和最持久的一月熱帶氣旋。
[编辑] 2005年風暴名單
2006年在北大西洋形成的風暴將使用下列名稱。本季名單跟1999年颶風季所用的名單大致一樣,不過法蘭克林和里伊取代了1999年使用的Floyd和 Lenny。季後未被除名的名稱將於2011年循環再用。以下名稱於2005年首次使用:法蘭克林、里伊、瑪利亞、內特、奧菲利亞、菲利普、麗塔、斯坦、塔米、文斯、威爾瑪、貝塔、伽馬、艾普西隆、澤塔(阿爾發及德爾塔在1972年曾作為兩個副熱帶風暴的名稱,不過是以希臘字母作後備名單後的首次命名)。本季使用了15個從未使用的名稱,為大西洋颶風季的紀錄。此外,一個在十月初產生的亞熱帶氣旋,因為當初未被認定,故此沒有名稱。
文斯和威爾瑪是大西洋首個以“V”和“W”字母為名的風暴。大西洋颶風季也首次於2005年用畢主名單的所有名稱;從阿爾發開始,2005年是首個利用希臘字母後備名單為風暴命名的颶風季。
英語 | 漢語譯名 | 英語 | 漢語譯名 | 英語 | 漢語譯名 | 英語 | 漢語譯名 |
---|---|---|---|---|---|---|---|
Arlene | 阿爾琳 | Harvey | 哈維 | Ophelia | 奧菲利亞 | Alpha | 阿爾發 |
Bret | 布雷特 | Irene | 艾琳 | Philippe | 菲利普 | Beta | 貝塔 |
Cindy | 辛迪 | Jose | 荷西 | Rita | 麗塔 | Gamma | 伽馬 |
Dennis | 丹尼斯 | Katrina | 卡特里娜 | Stan | 斯坦 | Delta | 德爾塔 |
Emily | 艾蜜莉 | Lee | 里伊 | Tammy | 塔米 | Epsilon | 艾普西隆 |
Franklin | 法蘭克林 | Maria | 瑪莉亞 | Vince | 文斯 | Zeta | 澤塔 |
Gert | 格爾特 | Nate | 內特 | Wilma | 威爾瑪 |
[编辑] 除名
2006年初,世界氣象組織除去了五個風暴名稱:丹尼斯、卡特里娜、麗塔、斯坦、威爾瑪。它們於2011年將分別為當恩(Don)、卡希亞(Katia)、琳娜(Rina)、尚恩(Sean)和惠尼(Whitney)取代。[46] 這打破了一個颶風季有最多除名風暴名稱的紀錄,此前為四個(由1955、1995及2004年颶風季保持)。
[编辑] 參看
- 2005年太平洋颶風季
-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
- 颶風卡特里娜
- 颶風威爾瑪
- 颶風麗塔
[编辑] 參考資料
- ^ 1.0 1.1 (英文)威廉·M·格雷及菲力浦·J·克羅茲巴哈(2004年12月3日年).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和登陸美國概率延伸預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英文)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2006年4月13日年).NOAA回顧創造紀錄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於2006年4月26日查閱.
- ^ (英文)威廉·M·格雷及菲力浦·J·克羅茲巴哈(2005年4月1日年).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和登陸美國概率延伸預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英文)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2005年5月16日年).NOAA: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NOAA.於2006年5月1日查閱.
- ^ (英文)威廉·M·格雷及菲力浦·J·克羅茲巴哈(2005年5月31日年).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和登陸美國概率延伸預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英文)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2005年8月2日年).NOAA提升2005年大西洋風季展望.NOAA.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英文)威廉·M·格雷及菲力浦·J·克羅茲巴哈(2005年8月5日年).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和登陸美國概率延伸預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8.0 8.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阿爾琳(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阿爾琳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布雷特(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辛迪(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颶風辛迪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13.0 13.1 13.2 13.3 13.4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丹尼斯(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颶風丹尼斯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15.0 15.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艾蜜莉(PDF).NOAA.於2006年3月13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法蘭克林(PDF).NOAA.於2006年3月17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格爾特(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哈維(PDF).NOAA.於2006年3月17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艾琳(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20.0 20.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荷西(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西班牙文)Fuente: El Universal(2005年年).Estiman daños en Veracruz por 500 millones de pesos.Teorema Ambiental.於2006年4月22日查閱.
- ^ 22.0 22.1 22.2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卡特里娜(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en}}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颶風卡特里娜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里伊(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瑪利亞(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內特(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27.0 27.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奧菲利亞(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菲利普(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29.0 29.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麗塔(PDF).NOAA.於2006年3月17日查閱.
- ^ (英文)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颶風麗塔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31.0 31.1 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斯坦(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塔米(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水象預測中心(2005年年).熱帶風暴塔米的檔案.NOAA.於2006年4月4日查閱.
- ^ 34.0 34.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文斯(PDF).NOAA.於2006年2月22日查閱.
- ^ 35.0 35.1 35.2 35.3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威爾瑪(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阿爾發(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37.0 37.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貝塔(PDF).NOAA.於2006年4月3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伽馬(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德爾塔(PDF).NOAA.於2006年2月15日查閱.
- ^ 40.0 40.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颶風艾普西隆(PDF).NOAA.於2006年2月14日查閱.
- ^ 41.0 41.1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6年年).熱帶氣旋報告:熱帶風暴澤塔(PDF).NOAA.於2006年3月17日查閱.
- ^ (英文)Landsea, Chris(2005年年).AOML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12.NOAA.於2006年4月3日查閱.
- ^ (英文)Masters, Jeff(2005年年).Wilma strengthens, heads out to sea.於2006年4月3日查閱.
- ^ (英文)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2005年年).2005年大西洋風季值得注意的紀錄.NOAA.於2006年4月3日查閱.
- ^ (英文)Landsea, Chris(2005年年).AOML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11.NOAA.於2006年4月3日查閱.
- ^ 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2006年年).丹尼斯、卡特里娜、麗塔、斯坦和威爾瑪“退役”.於2006年4月6日查閱.
[编辑] 外部連結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
- (英文)NCDC:2005年氣候:大西洋颶風季摘要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丟季風速及死亡人數初步統計
- (英文)國家颶風中心2005年檔案
- (英文)水象學預測中心2005年報告紀錄
- (英文)美國2005年熱帶氣旋造成的雨量
- (英文)美國國家氣象資料中心—2005年大西洋累積氣旋能量指數
- (英文)Flash颶風路徑
- (英文)Unisys的2005年風季頁——所有風暴的路徑圖
- (英文)27個風暴:阿爾琳到澤塔——2005年風季所有熱帶氣旋的動畫27
- (英文)FLHurricane.com的2005年風季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