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际饭店 | |
概要 | |
---|---|
所在地 | 中国上海南京西路170号 |
現況 | 完成 |
建造期間 | 1931年5月-1934年12月 |
用途 | 酒店 |
高度 | |
屋頂 | 83.8米 (SSP) |
技術資訊 | |
樓層數 | 24 |
樓板面積 | 15,650m² |
團隊 | |
建築師 | 拉迪兰斯·爱德华·邬达克 (Ladislans Edward Hudec) |
SkyscraperPage.com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际饭店
|
|
---|---|
所在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民国 |
编号 | 6-927 |
登录 | 2006年 |
国际饭店(英语:Park Hotel)位于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南京西路北侧与黄河路转角处(南京西路170号),是上海的一座著名老饭店,上海滩1930年代至40年代的地标建筑之一。大楼的左侧是上海体育大厦(上海体育局所在地),右侧为著名的黄河路美食街,大楼左侧拐角处设有一个银行入口。
国际饭店的英語名稱「Park Hotel」,得名于西侧的派克路(Park Road,今黄河路)。
目录 |
[编辑] 远东第一高楼
1931年5月,国际饭店动工兴建、1934年12月竣工并开业,饭店由4家银行联合投资兴建的投资建造,面对当时的上海跑马厅,由匈牙利籍著名装饰艺术运动建筑师邬达克(Ladislans Edward Hudec,1893年-1958年)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包全部建筑工程。由于当时楼高惊人,故有「仰观落帽」之说。据说,1933年年轻的贝聿铭途经饭店,自豪感油然而生,未等读完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课程,便踏上去美国求读建筑学的道路,并终成一代国际建筑大师。大楼的建筑风格完全是当时美国装饰艺术运动摩天楼风格,外墙使用深褐色面砖,竖线条处理,顶部层层收进,显示出强烈的立体感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底层至3层镶贴黑色花岗石,4层以上镶贴棕色泰山面砖,在第2、3层和14层以巨型圆角玻璃镶贴。大楼总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但地基只有1176平方米。
国际饭店占地面积1179平方米,地上22层,地下2层,地上高度83.8米。在1952年之前一直是「远东第一高楼」。并且长期是中国第一高楼桂冠的“保持者”,直至1983年南京建成金陵饭店。国际饭店也是上海当年华人经营之最高档的豪华饭店。
[编辑] 重要事件
历史上的国际饭店是名流聚集场所,饭店开业后,中外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常常在这里设宴,成为上流社会活动场地之一。1935年在这里举行了中美国际长途电话开通典礼,国母宋庆龄亲自出席并发表谈话。1949年前宋美龄,张学良,陈纳德都是饭店的常客。也有不少名流学者为饭店留下詩畫,此后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期间也经常下榻该饭店。以国际饭店作为背景而发生的重要事件有:
[编辑] 如今的国际饭店
许多饭店原有的室内装潢在大多在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被改变,因为当时的共产政权不喜欢资本主义风格的东西存在。改革开放之后在1980年代开始饭店尝试着回归其原有的风格。
在1997年美国设计师乔治·格利高利(George Grigorian)使用装饰艺术运动风格重新装璜了饭店内部。犹太裔美国建筑师克利斯托弗·乔(Christopher Choa)在2001年恢复了饭店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底楼大厅。
1950年上海市测绘部门确立了国际饭店上海「原点坐标」的位置,现在的上海市地理坐标原点(0,0)就建于国际饭店内。国际饭店现属于上海锦江集团的四星级饭店。1998年国际饭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后,现今拥有24层,楼高86米,共有208套客房,其中标准间约24平方米,使各项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现代化,不过部分客房仍保留饭店最初的风格。2005年,国际饭店投资9000多万元进行改造,恢复原有的艺术装饰派的风格。该楼现在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2006年6月10日,国际饭店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应邀于6月10日参加上海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