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新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興新村,位於臺灣南投縣南投市虎山山麓。為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之所在。1956年,臺灣省政府從臺北市疏遷到中興新村辦公。中興新村也是臺灣戰後第一個新市鎮。
中興新村的整體都市設計參仿英國倫敦「新市鎮」創建模式而設計建造完成,其全區的開發,於民國46年(1957年)建設完成,佔地約二百公頃,規劃建設成完善的辦公與住宅合一之田園式行政社區,社區內開先例之雨、污水分流下水道系統,使社區有最好的生活環保標準,社區內巷道採囊底路設計,易形成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濃厚情誼,突顯強烈的社區意識。村內公園綠地處處、花木扶疏,漫遊其間,神清氣爽,怡然自得,已成為中部地區每逢假日遊客如織,最佳觀光休閒及兒童遊樂場所。
臺灣省虛級化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正在致力於進行中興新村的再造、活化。該計畫目前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列管。[1]
目录 |
[编辑] 設施
[编辑] 範圍
中興新村官舍用地多分佈於中正路以東地區,包括光榮、光華及光明三個里 (亦為初始規劃中興新村範圍),規劃為低密度之獨棟住宅使用,並依照省政府員工家庭狀態分配,但建設施工時爆發建商弊案,整體建築物較初始規劃前、後、左、右及高度皆內縮一公尺,造成村內建物特別矮小之現象。
民國53年,又發佈實施另一個中興新村南內轆地區都市計畫,民國73年,李登輝主席任內把前後兩個都市計畫合併成一個「中興新村(含南內轆)都市計畫」;民國78年,邱創煥主席任內把公共設施保留地做專案通盤檢討,並予以核定。民國81年連戰主席任內由公管處編列預算,委請台灣省政府住都局辦理「中興新村整體規劃」並成立中興新村整體發展指導委員會及中興新村整體發展規劃小組負責推動;民國84年,宋楚瑜省長到任後發佈實施。[2]
中興新村之初始規劃官舍啟用後,隨著日後省政府之人員編制越來越多,原有之官舍已不敷居住,遂於長春公園旁往省訓團處闢建新官舍使用,前有大草坪,及內麓溪公園 (包含戶外籃球場等),因規劃為五百戶住宅,故稱為「五百戶」。
[编辑] 交通
[编辑] 鐵路
中興新村初成立時,原有糖業鐵路中南線經過附近地區,並於1957年7月4日成立省府前招呼站。但2年後即因八七水災,隨鐵路全線廢止而結束業務。
後期為便利商旅,公路局(之後為臺灣汽車客運)代售中興新村至臺灣主要城市之聯運車票:臺汽至台中車站再轉乘臺鐵縱貫線。業務存續至九二一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