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訓:“教育要教大理想” | |
校長 | 張炳良教授 |
學校類型 | 政府資助 |
建立時間 | 1994年 |
所在地 | 香港大埔 |
學生數量 | 2007年6月30日 在校學生 6,336 名[1] |
教職人員 | 2007年6月30日 1,201 名[2] |
校園環境 | 郊區 |
校園面積 | 12.5 公頃 |
香港教育學院(英語: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簡稱HKIEd)現時是香港八家由大學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專院校中唯一一家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教院於1994年由以下五家師訓學院合併後組成:
- 羅富國教育學院(英語: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於1939年創立)
- 葛量洪教育學院(英語: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於1951年創立)
- 柏立基教育學院(英語:Sir Robert Black College of Education,於1960年創立)
- 香港工商師範學院(英語:Hong Kong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於1974年創立)
- 語文教育學院(英語:Institute of Languages in Education,於1982年創立)
該校位於大埔露屏路、倚龍山莊附近。另外,在白石角有一座運動中心,及位於大角咀海輝道8號浪澄灣2樓的市區分校。
由於特區政府(香港教育統籌局)大幅削減教育開支,預料從2005年開始的5年,教院所得到的撥款將會每年減少9%。連同創校津貼的完結、學位減少及其他各種類型的開支削減,教院實際上每年可用的資金將會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 在教院風波平息後數月,校長張炳良表示已經向政府提交正名大學之動議,並制定未來發展藍圖,現在只等待政府的回應。
目录 |
[编辑] 組織機構
[编辑] 歷史
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根源,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
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1939年)、葛量洪師範學院(1951年)、柏立基師範學院(1960年)、香港工商師範學院(1974年)和語文教育學院(1982年)等相繼成立,提供正規的師資教育。
1994年4月25日,當局依照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將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旨在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的專業培訓課程。1994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在位於香港島的總辦事處及7間校舍運作,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進位於大埔的新校園。
香港教育學院於2004年慶祝建校10周年,同時慶祝建基於香港150年師訓教育基礎上,源溯自五所前師範教育學院的65年承傳。
至2005/06學年,本校共提供一項教育碩士課程,9項榮譽教育學士課程、6項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3項教育證書課程、多項在職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其他專上、中學、小學、學前、工業及特殊教育課程。學生總數約7000人,而全日制學生人數則超過3200人。
[编辑] 校董會
香港教育學院的校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根據《香港教育學院條例》[3],校董會為學院的管治機構。
- 主席
- 梁國輝 博士
- 副主席
- 吳克儉 先生
- 司庫
- 彭耀佳 先生
- 成員
- 張國華 博士
- 周永健 先生
- 高彥鳴 教授
- 林李端儀 女士
- 利乾 先生
- 盧乃桂 教授
- 羅頌宜 小姐
- 馬紹良 先生
- 戴希立 先生
- 黃英琦 女士
- 嚴嘉洵 小姐
- 張炳良 教授(校長)
- 李榮安 教授(副校長(學術)及首席副校長)
- 鄭文耀 先生(教育局局長代表)
- 鄭弼亮 先生(教職員選任代表)
- 梁恩榮 博士(教職員選任代表)
- 王秉豪 博士(教職員選任代表)
- 鄭燕祥 教授(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 黎國燦 博士(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 蘇國生 博士(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 梁芷茵 小姐(學生成員)
- 成員暨秘書
- 蒙燦 先生(行政副校長)
[编辑] 歷任校長
- 梁志強(任期:1994年1月—1997年9月)
- 許美德(Professor Ruth Emilie Scott Hayhoe,任期:1997年9月—2002年4月)
- 莫禮時(Professor Paul Morris,任期:2002年4月—2007年7月)
- 李榮安(任期(署理校長):2007年7月—2007年12月)[4]
- 張炳良(任期:2008年1月—)[5]
[编辑] 學術部門
香港教育學院提供一系列涵蓋學前、小學及中學教育三個階段,全日及部分時間制的職前教師培訓及在職教師進修課程,由兩個學院負責推行。
文理學院(Faculty of Languages, Arts and Sciences):提供小學、中學、語文教育課程及專業進修課程。
教育專業及幼兒教育學院(Faculty of Professional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提供教育專業及幼兒教育學院提供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包括專業發展等課程。
所有教學實習事宜,將會由過往各學院自行安排,改由「院校協作與課堂學習研究中心」及「學校體驗事務處」統一統籌。
持續專業教育學院以自負盈虧形式運作,提供在職培訓,顧問及其他有助提升教師專業的服務,以支持教師專業化,回應學校和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需要及渴求。
此外學院並設不同的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合作項目,並積極參與社會。分別為:
- 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
- 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
- 研究與發展中心
- 國際教育中心
- 語文教育中心
- 院校協作與課堂學習研究中心
- 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 教學科技中心
- 亞太教育領導及學校質素中心
- 公民教育中心
- 幼兒研究與發展中心
- 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
-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習中心
- 縱橫資訊科技語文發展中心
- 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
[编辑] 設施
[编辑] 大埔校園
位於香港新界大埔露屏路,佔地 12.5 公頃。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教學大樓包括一座中央設施樓及多座教學樓,中央設施樓內有圖書館、電腦中心、600 座位的演講廳、學生活動室及飯堂等,而教學樓內設有課室、實驗室、專業製作室、工作室、資源中心及電腦室等教學設施。校園亦會為學生、高級教職員及其他駐校員工提供宿舍,3 座傳統式學生宿舍(羅富國堂、葛量洪堂及柏立基堂)提供 1,500 個宿位,而賽馬會學生宿舍的家居式單位共為 500 名學生提供家庭式的居住環境。
- 賽馬會小學
位於大埔校園內的示範學校,8 層校舍依山而建,附有中央庭園及梯階式花園,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2002年全年建築大獎」。
- 匯豐幼兒發展中心
位於大埔校園內附屬於幼兒教育學院,由「香港匯豐銀行慈善基金」捐助 785 萬港元興建,以自負盈虧及非牟利的形式獨立運作。
[编辑] 運動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運動中心位於大埔白石角優景里,佔地約 5.3 公頃,設有可容納 1,200 觀眾的有蓋看台、四百米全天候跑道、天然草足球場、可作足球場或曲棍球場之人造草場、5 個網球場、緩跑徑、健身室、其他康體活動設施及停車場。
[编辑] 市區分校
香港教育學院市區分校位於九龍大角咀浪澄灣,設有課室、電腦室、多媒體室、多用途室、藝術室、音樂室、會議室及演講室等。亦設有市區分校校務處、圖書館、資訊科技服務處及持續專業教育學院。
[编辑] 交通
由於教育學院的位置非常偏僻,除了在日間往返學校及港鐵大埔墟站的275及275S線巴士及另一條往返馬鞍山的綠色專線小巴線以外,就只有山腳下來往大尾篤的巴士及小巴。過了午夜12時,唯一的對外交通工具就是的士或學生個人的交通工具。若在深夜沒有的士路過,就要步行約一小時前往大埔中心,然後轉乘N271通宵巴士或通宵紅色小巴前往旺角。
學校亦有停車場,但一般學生絕少使用。一般只有具特殊需要的學生或外籍學生使用。
[编辑] 爭議
[编辑] 背景
- 2007年1月25日,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以10票反對、3票支持、3票棄權,否決與校長莫禮時續約。莫禮時表示,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在2006年6月曾經對他表示,由於他不支持教院與中大合併,將會不獲續約。梁國輝則表示莫禮時誤解了他。[6][7][8]
了解教院內情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次否決續約的决定,令人聯想到是教統局局長李國章運用他自己的影響力,來達至教育學院和中大合併的目的。莫禮時一直致力於把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獨立的大學。[9]2007年1月26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香港電台第1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印證並確認了莫禮時校長對梁國輝主席「不合併不續約」的說法。陸教授並斷言他上任後的親身經歷:在2003年夏天基準試放榜後,竟然有消息傳出說教育學院栽培出的學生都「不合格」,但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主修英文的學生都「合格」,只有那些不主修英文的學生「肥佬」。這件事令到教育學院來屆的收生人數急跌。往後幾年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人數止跌回升,回復事發前的數目。[10]
- 2007年2月5日,副校長陸鴻基教授在他的公開信中[11]表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對他本人和莫校長作出直接或間接的威嚇。[12]2004年 6月26-27日李國章對他說:「好!I'll remember this. You will pay!(我會記着,慢慢跟你算帳!)」,為的是李國章要求教育學院發聲明譴責超額教師和教協,遭陸教授拒絕。陸鴻基在信中說:「現在是算帳的時候了。」
陸教授表示在2004年1月,李國章曾致電莫校長,要求教育學院主動提出與中大合併,不然,「會放手讓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太隨意削減教院的學生名額」。[13]
陸副校長更表示過去數年不時有教統局高官致電給他,要求他開除發表文章批評教改或教育政策的4名同事,每次都被他拒絕。[14]
[编辑] 公開聆訊
- 2007年2月6日,當事人梁恩榮和葉建源表示希望立法會介入調查或公開聆訊。張文光議員表示已聯同8名民主派議員要求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曾鈺成在農曆新年前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討論教統局長李國章,是否干預教育學院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15]
- 2007年2月7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宣佈在2月12日開會,討論教育學院事件。主席曾鈺成表示,若有需要,會邀請教院代表及教統局長李國章出席。[16]
- 2007年2月15日,特首曾蔭權突然宣布成立一個由法官胡國興主持的法定調查委員會,調查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提出,有政府官員干預教院學術自由和自主的指控是否屬實,期望委員會在4個月內提交報告。曾蔭權形容陸鴻基的指控十分嚴重,有需要查根究柢。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一旦調查證實教統局長李國章、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干預教院的指控屬實,便應「落台」。
- 2007年3月29日,教育學院校長莫禮時在宣誓後向調查委員會作供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在2003年時曾警告指若教院不肯跟中大合併,最終會被「強姦」/「蹂躪」(原文是"Rape")。他又指出羅范椒芬曾向他表達不滿教院職員公開批評政府的教改政策,李國章致電給他表示羅范椒芬已列出懲罰教院職員的名單。
- 2007年6月20日,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不當干預教院兩名職員的學術自由,而對教統局及其局長李國章的指控則不成立。報告發表後,羅范椒芬向行政長官曾蔭權申請於7月1日起提早退休並獲接納。其後,羅太發表公開信,強調自己沒有干預學術自由,希望自己的請辭能夠引起社會人士對香港「崎形的政治生態」的討論和反思。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
[编辑] 外部連結
香港教育學院合併前的院校 |
---|
羅富國教育學院 | 葛量洪教育學院 | 柏立基教育學院 | 香港工商師範學院 | 語文教育學院 |
香港大專院校 | |
---|---|
法定公營大學 | 香港大學*#1 - 香港中文大學*#1 - 香港科技大學*#1 - 香港浸會大學*#1 - 香港理工大學*#1 - 香港城市大學*#1 - 嶺南大學*#1 - 香港公開大學*#3 |
法定私營大學 | 香港樹仁大學 |
法定學院 | 香港演藝學院#2 - 香港教育學院*#1 |
專上學院 | 明愛徐誠斌學院 - 珠海學院 |
職業訓練 | 職業訓練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黃克競-李惠利-青衣-摩理臣山-屯門-沙田-葵涌-觀塘) - 工商資訊學院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
高等教育院校 | 香港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 - 附屬學院 - 保良局社區書院 ) - 香港中文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 - 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 - 香港科技大學 (持續進修學院) - 香港浸會大學 (持續教育學院 - 國際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專上學院 - 香港藝術學院)- 香港城市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 - 專上學院 - 社區書院) - 嶺南大學 (持續進修學院 - 社區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 香港教育學院 (持續專業教育學院) -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 恆生商學書院 -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
* 香港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成員院校 #1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資助 -- #2公帑資助 -- #3非定期公帑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