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修文(1931年-1996年12月28日),中国湖北武汉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奠基人之一。
目录 |
[编辑] 生平
1931年生于湖北汉口,从小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喜爱戏曲和民间音乐,但并没有受过音乐学院的科班训练。1949年,他毕业于商业专科学校,并在1950年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从事音乐工作。[1]
1952年,彭修文调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并在次年(1953年)任该乐团指挥兼作曲。在此期间,他创作和改编了一系列民乐乐曲,并建立了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 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其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
文革期间,彭修文的音乐事业被迫中断,他在家里为唐诗和宋词谱曲,并以此排解心中郁闷。[2]
1981年,彭修文受聘为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同年出任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艺术指导,在他的指挥下,该团成为中国大陆水准最高的乐团之一。
80年代中,彭修文创作了许多大型民乐作品,如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交响诗《流水操》、《怀》、《秦兵马俑幻想曲》等。
1996年12月28日凌晨,彭修文于北京逝世。在他辞世前一周,他完成了《香港节日序曲》的总谱。因时值香港主權移交,香港中乐团刚刚宣布了他将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就任该团新艺术总监的消息,却最终未能履职。
[编辑] 影响和评价
彭修文为现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参照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学、配器法、乐器制作标准和乐队编制建立起来的中国民族乐队,被称为“彭修文模式”,是中国在20世纪中叶最有代表性乐队形式,在他之后成立的中乐团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他的模式[3][4]。另外,40余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其配器之精妙广为人所称道。
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
[编辑] 原創作品
- 幻想曲《秦·‧兵馬俑》、
- 交響詩《流水操》、
- 《金陵》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