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斯科 Москва |
|||||
---|---|---|---|---|---|
![]() |
|||||
|
|||||
概况 | |||||
国家: | 俄罗斯 | ||||
区: | 中央联邦管区 | ||||
位置: | 北纬55度45分,东经37度36分 | ||||
海拔: | 130-253 米 | ||||
面积: | 1081 平方公里 | ||||
人口: | 10 472 629 (2007年资料) | ||||
市长: | 尤里·卢日科夫 | ||||
建城时间: | 1147年 | ||||
时区: | UTC +3(夏季:UTC +4) | ||||
地图 | |||||
![]() |
|||||
|
|||||
官方网站: | www.mos.ru |
莫斯科(俄语:Москва 聆听 文件— 播放 [masˈkva])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整个莫斯科人口达到了14,612,602(市区人口:10 472 629),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1],占据了整个俄罗斯人口的1/10。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目录 |
[编辑] 政治
- 市长
现任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 1993年 (Юрий Лужков)
- 杜马
莫斯科市杜马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共有35个席位
- 最近一次莫斯科市杜马选举举行的时间是2005年12月4日,通过投票得出的结果是俄罗斯最大党派——统一俄罗斯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占有其中的28席位,另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КПРФ占有其中的4席位,以及以苹果作为自己旗帜的联合民主党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демократов获得了剩余的3个席位
- 莫斯科有独立的土地划分、人口、国家权利机关和城市地方管理部门、市徽、旗帜、市歌。莫斯科市徽是由深红色的盾牌构成的,宽和高的比例是8:9,骑士面向右侧,穿着银色盔甲,披着淡藍色的披风,手里握着锋利的金色长矛刺向一只黑色的蛇状怪物。它是于1781年在"乔治十字勋章"里关于蛇魔的传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 莫斯科市的市旗是深红色的,长和宽的比例是3:2,莫斯科的市徽位于旗帜的中心。
- 莫斯科的市歌是由音乐家伊.奥.屠纳耶夫斯基在诗歌"我的莫斯科"基础上谱写成的。
[编辑] 行政划分
1991年以后,莫斯科市被划分为10个行政区域,分别是
- 中央区(Центральный)
- 北区(Северный)
- 东北区(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ый)
- 东区(Восточный)
- 东南区(Юго-Восточный)
- 南区(Южный)
- 西南区(Юго-Западный)
- 西区(Западный)
- 西北区(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 绿城区(Зеленоградский)
[编辑] 历史
[编辑] 由来及变迁
-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切尔尼戈夫公爵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而后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初具城市雏形。
- 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7年至1480年期间,莫斯科被蒙古帝国的子帝国之一金帐汗国统治;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并于15世纪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700年后,彼得一世迁都到圣彼得堡。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列宁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并于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
- 而后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直至今日。
[编辑] 历史上的经济及文化
- 莫斯科从最开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虑到了坚固性、可靠性,起初从莫斯科的南部和东部游牧部落的联盟经常威胁着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兰的军队也虎视眈眈。所以弗拉基米尔、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盟军同时建立了坚固的保垒。
- 在库林尔夫战役胜利之后(1390年之后及1480年《伊万三界观 鸟可拉》记载)当时一位象古不河洲米到了莫斯科,从此莫斯科公国迅速壮大起来。古十五世纪时莫斯科人口的数量、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欧洲一些大的城市。1861年农牧制度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盛行起来,莫斯科逐渐发展壮大,它已经成为巨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 十九世纪米古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2000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有10000多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但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
- 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多数是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工具生产厂家等等。
- 在莫斯科工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初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生产。
-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如德国工业巨头)
- 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大力发展了汽车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它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 莫斯科所谓的"印花的"大企业不得不退出了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业生产线,无线电技术,代表生产等领域。生产生活必需品为国家保障自给具有深远意义。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工业强劲的生产和技术基地。
- 在战争年代城市工业的结构转变到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在几百年的时间跨度里,莫斯科扮演了俄罗斯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这里汇集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及纪念碑,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学,凯旋门、圣山上的胜利公园等。
- 莫斯科的权力机关充分认识到了这些文化遗产的宝贵,因此他们从没间断发起对这些遗产的保护。
[编辑] 地理
-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摄氏度。夏季高温。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
-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而再沿着则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
[编辑] 经济
- 莫斯科是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莫斯科还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总共拥有20000多家工厂,其中有数量众多的动力机械制作厂,以及专门制造机床,船舶,和精密仪器的厂家;同时城市还发展各种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业,这其中铝业特别发达;除了重工业外,发达的化工业,轻工业,以及造纸业也是莫斯科工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
- 莫斯科政府首先建设和发展首都自由经济和活关自由贸易区。首选是泽廖诺格勒什列米捷沃和伏努科机区,以及西部的河港。
- 发展经济银行和交易网在俄罗斯金融市场起了重要作用,现在首都有1000家商业银行,其中40%是俄罗斯的,莫斯科金融和交易网所进行的投资和商业活动90%在俄境内进行的。莫斯科的进出口业务得到了海关方面的大力扶持;248个海关口岸提供出入境服务。
[编辑] 人口
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莫斯科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根据1976年的人口统计,居 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0.25%。
[编辑] 文化教育
- 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生1.3万余)为最著名。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每年出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其中就有俄罗斯科学中心之称的俄罗斯科学院,此外其他90多个科学机构,包括78个科研院校以及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研究所,各种专科院校,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以及这些设施的分支机构
- 现在莫斯科72个剧院109个电影院31个音乐厅,78个博物馆、142个展览馆。其中国家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美术馆中以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
-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体育场96个,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还有65个游泳池、290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4个赛车场以及1600个蓝球排球场。
-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编辑] 旅游
莫斯科是俄罗斯一个很著名的旅游城市(参见俄罗斯旅游),绿化面积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市内的人文经典数目也非常众多。
以下列出莫斯科主要旅游景点:
- 克林姆林宫
- 红场
- 莫斯科地铁
-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 普希金艺术馆
- 新圣母公墓
- 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
- 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全俄展览中心)
- 武装力量博物馆
- 奥斯坦基诺(庄园、剧场、电视塔)
- 阿尔巴特大街
[编辑] 交通
有五個民用機場(舍列梅季耶夫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有九個火車總站,是西伯利亞鐵路的起點。市內有莫斯科地鐵。由於臨莫斯科河,又有莫斯科運河和伏爾加-頓河運河接駁,故有「五海之港」的美譽。
[编辑] 其他题目
[编辑] 教育
-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教育中心,其中85所高校中有31所大学19个科学院,其中著名的有莫斯科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莫斯科科技大学,俄罗斯国家医学院、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莫斯科医学研究院,莫斯科农业经济学院、国家管理科学院,俄罗斯国家经济科学院等等。
- 国家保留了从前的基础教育模式,大多数的义务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中的专业和高等教育初纳入国家预算结构之中,这些教育都是免费的。
- 最近几年在莫斯科有偿受教育也已广泛实行,城市的教育体系满足了人口各种不同教育需求。
[编辑] 体育
莫斯科由于其在政治于经济方面在俄罗斯处于特殊的地位,城市中的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队也在俄罗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队即使在欧洲范围内也是耳熟能享的强队,为莫斯科和俄罗斯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
|
|
|
|
|
[编辑] 著名人物
[编辑] 政治家
[编辑] 参考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外部链接
莫斯科在1400年至1856年之間的人口變遷 | |||||||||||
1400 | 1638 | 1710 | 1725 | 1738 | 1775 | 1785 | 1811 | 1813 | 1825 | 1840 | 1856 |
40 000 | 200 000 | 160 000 | 145 000 | 138 400 | 161 000 | 188 700 | 270 200 | 215 000 | 241 500 | 349 100 | 368 800 |
莫斯科在1868年至2002年之間的人口變遷 | |||||||||||
1868 | 1871 | 1888 | 1897 | 1912 | 1920 | 1926 | 1939 | 1959 | 1979 | 1989 | 2002 |
416 400 | 601 969 | 753 459 | 1 038 600 | 1 617 157 | 1 027 300 | 2 101 200 | 4 609 200 | 6 133 100 | 8 142 200 | 8 972 300 | 10 383 000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主办城市 |
---|
1896: 雅典 •
1900: 巴黎 • 1904: 圣路易斯 • 1908: 伦敦 • 1912: 斯德哥尔摩 • 1920: 安特卫普 • 1924: 巴黎 • 1928: 阿姆斯特丹 • 1932: 洛杉矶 • 1936: 柏林 • 1948: 伦敦 • 1952: 赫尔辛基 • 1956: 墨尔本 • 1960: 罗马 • 1964: 东京 • 1968: 墨西哥城 • 1972: 慕尼黑 • 1976: 蒙特利尔 • 1980: 莫斯科 • 1984: 洛杉矶 • 1988: 首尔 • 1992: 巴塞罗那 • 1996: 亚特兰大 • 2000: 悉尼 • 2004: 雅典 • 2008: 北京 • 2012: 伦敦 |
俄罗斯行政区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