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MAX(指Image Maximum「最大影像」)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72.6 x 52.8 寸),但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場館播放的影像展示系統中最為成功的。
眾多IMAX系統中,有一種適合在傾斜的天文館圓頂播放的IMAX系統,稱為全天域電影OMNIMAX(原稱OmniMax,現稱IMAX Dome)。
目录 |
[编辑] 沿革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希望能加強電影的視覺震撼。Cinemascope及VistaVision加寬了35毫米式片的影像,而且像Cinerama的多投影機系統能投射出更闊更具臨場感的畫面。然而Cinerama系統操作不易,安裝困難,且各投影機之間的影像互為重疊,影響可觀性。
[编辑] 技術
IMAX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像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70毫米底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 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影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準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術困難——傳統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後不夠穩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術,IMAX公司的威廉肖采用了一项澳洲的名为“滚动循环”的专利技术用于影片放映,主要是增加了一个压缩空气装置来加速底片滚动,并将一个圆柱形镜头置于放映机前端,在放映过程中保持真空状态。IMAX放映机用螺钉固定,四颗螺钉与齿轮将放映机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状态。肖还通过增加凸轮控制臂来抵消放映过程中的细微晃动。放映机的快门长度也比传统设备长大约20%,灯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气-弧光灯甚至需要水冷的电极。 因此IMAX系統造價並不便宜,而且重量達1.8公噸。
IMAX的片基為柯達的ESTAR,(此材料即杜邦化工的Mylar®),原因並非在片基的強度,而在於此片基不會被顯像的化學液影響了尺寸,IMAX的進片裝置對底片邊孔或厚度的變化有嚴格的要求,IMAX底片可歸類為「15/70」底片,意指這種70毫米底片每格有15個邊孔。IMAX的底片非常笨重,底片盤比一般電影的大得多。
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它採用了六聲道35毫米磁帶播放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在1990年代前期,與畫面分離的數碼化六聲道聲源改為以更精確的脈衝產生器作為傳統SMPTE時碼的同步訊號源。這是日後杜比數碼及DTS等電影院多聲道系統的前身。
IMAX繼續發展,出現了新的表現手法,例如立體影像及每秒高達48格的畫格數。音響系統方面則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無壓縮LPCM環繞聲軌)、立體音響系統及呈橢圓形分布的揚聲器群。.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像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 (传统影院座位跨度可达到8~12个银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编辑] 全天域电影
IMax Dome (舊稱OmniMax或全天域電影) 是用作投影於天文館這一類傾斜的半球形銀幕的。此系統採用一魚眼鏡頭拍攝,便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底片上。投影時再採用另一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IMax Dome 水平投影角達180度,而垂直則為122度,其中22度低於投影機水平線,100度高於投影機水平線,這是配合傾斜半球形銀幕而設的。有部分天文館(例如香港太空館)採用沒有傾斜的半球銀幕,因此影像總是高於投影機水平線,而觀眾的座椅則較一般影院更為後傾。
[编辑] 歷史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發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於在1967年於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他們的多投影機式大銀幕投影系統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促使他們設計單投影機、單攝影機式的新系統。首齣IMAX電影於1970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播放,而長期的IMAX系統則於1971年在多倫多安裝。在1974年於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美國館展出了一塊 27.3 x 19.7 米的巨型IMAX銀幕,觀眾向正前方觀看時,畫面足以充滿整個視界。共有5百萬人次觀看過,絕大部分觀眾認為它呈視了強烈的動感,少部分觀眾甚至產生暈船的現象。這個銀幕只展出了六個月,數年後,一塊標準尺寸的IMAX銀幕於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裝,並使用至今。
首個半球形銀幕的IMAX電影院於1973年,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州聖地牙哥Balboa Park的Ruben H. Fleet Space Theater and Science Center開幕。直至2003年5月,全球共有230間IMAX電影院,分布於34個國家,其中約半為商業電影院,另一半則為博物館等教育機構。
[编辑] 內容
雖然從技術角度來看,IMAX是相當出色的電影格式,但一直以來它並未能普及。製作與播放IMAX的費用與運送困難使它的播放時間較普通電影為短(一般為40分鐘,近年亦有90分鐘的IMAX影片出現),題材大多為適合於天文館等科普機構播放的紀錄片。IMAX攝影機曾於太空梭、喜瑪拉雅山、大西洋海底及南極洲拍攝過。
部分IMAX影院亦會利用傳統放映設備播放普通電影,以增加客源。1990年代後期,開始一股增加IMAX娛樂元素的風潮,開攝了一些純娛樂的題材,例如:T-Rex: Back to the Cretaceous(1998)、Haunted Castle(2001)(兩齣皆為IMAX-3D電影)。1999年,迪士尼製作了幻想曲2000——首齣正常長度的IMAX動畫(後來亦推出了傳統戲院版本)。迪士尼在2003年末还发行了首部真人演出的IMAX影片黑神驹前传
在2002年秋,IMAX與環球影片公司聯手推出阿波罗13號(1995)的IMAX版本,是首次利用IMAX獨家的"DMR" 重新制作技術將傳統電影轉換成IMAX格式。 其他一些已经公映的影片如星球大战等也相继利用DMR技术处理被搬上IMAX。由于技术上的制约,早期DMR处理的影片长度最长不过2小时。在2003年,zh-hans: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zh-hant:駭客任務2:重裝上陣; 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2:決戰未來;突破了这一限制,成为IMAX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2003年末,续集zh-hans: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zh-hant:駭客任務3:最後戰役; 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3:驚變世紀;成为首部在IMAX和传统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
观赏者大都对利用DMR技术放大制作的IMAX影片持肯定态度,这些影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远超过传统的35毫米电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名看过"阿波罗13号"的观众这样评价:“巨大的屏幕,爆炸般的声效,还有詹姆斯霍纳那荡气回肠的原声音乐都只有在IMAX才能感受到”。DMR放大技术不能与直接将电影制作成70毫米15孔的IMAX格式相提评论。痴迷于大银幕的人会认为Cinerama技术的衰落与原先的处理方式被新的更简易的低成本的方式所替代大致是同时发生的。DMR只是一个一个重要标志。
IMAX原先只是针对真正70毫米摄制的电影才打上“IMAX的体验”这一标志,现在它也许可用DMR技术放大的影片使用这条标语。
著名导演zh-hans:詹姆斯·卡梅隆; zh-hant:詹姆斯·卡麥隆; zh-hk:占士·金馬倫;曾执导了一部关于鐵達尼號的3D IMAX格式电影,深海幽灵.
截至2002年,共有8部IMAX电影被提名奥斯卡奖,其中老人与海荣获了2000年最佳动画短片奖。
还有很多IMAX电影被重新制作成高清晰度电视格式,在INHD频道播放。
[编辑] 著名的IMAX电影目录
- 花园岛 (1973年) 第一部全天域电影
- 飞吧! (1976年) 票房第二高的IMAX电影(总票房8250万美元)
- 美梦成真 (1985年)
- 珠穆朗玛峰 (1998年) 票房最高的IMAX电影(全球总票房1.206亿美元,其中美加票房8440万美元);参考珠穆朗玛
- 绝境斗士(南极坚忍号) (2001年): 参考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 太空站 3D (2002年)
- 太阳马戏团(索拉奇艺坊)-男人的历程 (2000年): 参考太阳马戏团
- 大峡谷: 不为人知的秘密: 参考大峡谷
- T-Rex: 重返白垩纪: 参考 雷克斯暴龙
- 神秘的埃及,奥玛沙里夫界说: 参考 古代埃及
- 天文
- 电脑世界3D
- 鬼堡
[编辑] IMAX公映的影片
- 阿波罗13号 (DMR)
- 幻想曲2000
- 星战前传2 -克隆人的进攻 (DMR)
- 狮子王 (DMR)
- 美女与野兽 (DMR)
- zh-hans: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zh-hant:駭客任務2:重裝上陣; 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2:決戰未來; (DMR)
- 小黑驹
- zh-hans: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zh-hant:駭客任務3:最後戰役; zh-hk:廿二世紀殺人網絡3:驚變世紀; (DMR)
- zh-hans:哈利·波特与阿茲卡班的囚徒; zh-hant: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逃犯; (DMR)
- 蜘蛛侠 2 (DMR?)
- 北极快车 (3D, DMR?)
- 戰狼300
- 蜘蛛侠 3
-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DMR,部分3D)
- 變形金剛
- 長江七號
[编辑] 技术标准
IMAX (15/70)
- 球面镜头组
- 每格底片15孔
- 水平下拉放映,从右至左(从观者视角)
- 每秒24格底片
- 镜头尺寸: 2.772"英寸 (70.41毫米)乘 2.072"英寸 (52.63毫米)
- 投射尺寸: 至少垂直距离镜头0.80"英寸,水平距离0.016"英寸
全天域电影 与IMAX相同,除
- 特制鱼眼镜头组
- 镜头的光学中心高于水平基准线0.37"英寸
- 椭圆形投射到拱顶银幕,低于平面20度到高于平面110度之间为最佳观赏角度。
[编辑] 著名的IMAX影院
- Ruben H. Fleet太空剧院和科技中心 -- 首家IMax全天域影院,1973年落成。
- 自由科技中心位于新泽西州新泽西市 -- 有世界上最大的IMAX全天域银幕。
- William L. McKnight-3M全天域剧院 ,位于明尼苏达州科技博物馆,拥有一个双银幕系统,可以放映IMAX影片,和一个可旋转穹顶,放下后可放映全天域电影。
- 波士顿科技博物馆的穆加全天域剧院拥有新英格兰地区唯一的全天域银幕。
- 纽约市的林肯剧院,是一家(非科技中心)类的影院,可放映全长度IMAX格式的商业电影。
[编辑] 香港的IMAX影院
香港目前有2家IMAX影院,其中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的並非IMAX商業影院。
IMAX影院名称 | 屏幕大小 | 座位数 |
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 | 直徑:23米 | 315 |
UA MegaBox | 12.64X18米[1] | 274個普通座位,4個傷健位(放映3D影片時為達到最佳觀賞效果需略減座席)[1] |
[编辑] 臺灣的IMAX劇場
臺灣習慣稱為IMAX劇場,且多為文教機構所設置,部分為IMAX Dome,部分為3D立體劇場,播放之影片亦以科學影片為主,大多配上中文(國語)發音。
IMAX劇場名稱 | 螢幕大小 | 座位数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太空劇場 | 直徑23公尺 | 300 |
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明日世界3D奇幻劇場 | 高16.2 寬22.3公尺 |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宇宙劇場 | 直徑35公尺 | 325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大銀幕電影院 | 高17.2公尺 | 320 |
美麗華大直影城IMAX 3D影廳 | 高21.1 寬28.8公尺 | 404 |
[编辑] 中國大陸的IMAX影院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共有6家IMAX电影院(不包括穹顶放映厅)。其中东莞万达国际影城IMAX放映厅是目前亚洲屏幕最大的IMAX放映厅。
IMAX影院名称 | 屏幕大小(m2) | 座位数 |
东莞万达国际影城 | 725 | 700 |
中国电影博物馆 | 567 | 403 |
上海科技馆 | 440 | 441 |
北京UME华星国际电影院 | 430 | 387 |
武汉环艺影城 | 330 | 868 |
上海和平影都 | 300 | 360 |
天津万达影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