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一詞泛指日本Takara公司和美國孩之寶自1984年開始合作的產品系列。在故事中則是指生活在賽柏坦星球的機械生命體之總稱。本系列作品在網路上習慣取「TransFormers」而簡稱為「TF」。
目录 |
[编辑] 簡要年表
[编辑] 1974年
原型之一「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誕生
- 1970年,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买下了孩之宝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由于当时日本的孩子们不喜欢军人士兵一类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头换面变成了“变身生化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个微缩版的“变身生化人”,但最终把名字定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体,镀银脑袋,高约10厘米的可动小人形。Takara公司也为微星小超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推出。当然,这时候的“微星小超人”还与变形以及机器人没有任何关系。[1]
[编辑] 1980—1983年
原型之二「戴亞克隆隊(Diaclone)」系列誕生
- “微星小超人”问世已经6年,其间也不断的作出改进与创新,小超人们不再是赤手空拳的进行着他们的战斗,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1982年,“微星”系列开始加入机器人的角色,将以前的人形技术以机器人的形态表现出来,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简单的变形为飞行器之类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时候,Takara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人物更象纯机械的生命体,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改造人形态。而变形种类与变形方式也较以往更为丰富且复杂。这些人物的变形主要以小型家电/设备/工具/武器/迷你汽车为主,如卡带式单放机、显微镜、手枪等。
- 与此同时,Takara也在研究开发新的系列,欲将机器人与变形的概念独立出来。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变汽车的Car Robots系列,变恐龙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
- 而变形金刚前身diaclone的设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该制作组当时的主要机械设定是宫武一贵和加藤直之,而当时还在筑波大学读书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参与了diaclone的设定工作。
- 虽然Diaclone系列仅是在当时的电视杂志上连载一些故事并没有动画/漫画的帮助,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欧美的厂商开始引进代理这些玩具。意大利的GiG公司开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开始引进Diaclone及Micro Change两个系列。Diaclone与Micro Change的国际化终于引起了孩之宝的重视,在当年的东京玩具展上,孩之宝就开始与Takara洽谈合作的事情了。[2]
[编辑] 1984年
變形金剛的正式誕生
- TAKARA想要更加開拓市場,于是看上了在美國有廣大通路的孩之寶,兩者合作下,TAKARA負責玩具提供,孩之宝負責銷售策略,终于在1984年,孩之宝将Microman、Diaclone两个系列引进美国,定名为Transformers,并由Marvel 漫画公司创作相关的漫画。他们在原有的包装盒人物画及日本杂志漫画形象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绘制长篇漫画。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个漫画配合玩具的系列,还找东映动画制作了三部有剧情的动画广告在电视台播放(也就是动画剧集的前三集,也确立了孩之宝與东映之后的合作)。这三部动画广告播出后反响强烈,制作方决定干脆顺便再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便形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98集长篇动画连续剧。
- Takara答应合作之后,找到了当时在カナメプロダクション的小原涉平,委托他根据玩具画出变形金刚的动画形象。当时剧本还没有出来,因此小原在设计时没有区分角色善恶。美国在他的设计基础上修改角色面部表情,以区分善恶。并把他们认为多余的曲线部分改成了直线,并加上了标志。之后,送往东映动画进行动画绘制。类似的手法延续到大电影,直接导致补天士形象的失败。
- 由于初期人物的形象都是从玩具演变而来的,所以不少人物的动画形象与玩具差别很大。如铁皮和救护车,当年不知道多少孩子对这两位的玩具形象大失所望。其实铁皮和救护车的原形是Diaclone系列中的战斗装甲与移动修理台/炮台,根本没有头部的设计,驾驶员就是站在风档后面操纵战斗装甲的。同样威震天原形沃尔瑟P38由于变形设计所限人形也不是很理想,动画中为了配合狂派首领的设定对人物形象做了修改。
- 很多玩家对于早期变形金刚身上的金属部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非常不解,既然变形金刚都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要驾驶室干什么呢?这是因为Diaclone系列中有驾驶员的设定。驾驶员是非常小的人形,脚底镶有磁铁可吸附在机器人身上的金属部件上。
- 另外原Diaclone与Micro Change中不少人物由于设定不太合理没能收录在变形金刚系列中,如Diaclone中几个大型合体和Micro Change中的变形锁机器人与手电机器人等。同时为了弥补人物设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宝还从别的日本玩具公司买来一些变形机器人玩具版权放到了变形金刚系列中,如震荡波和天火等。
- 孩之宝的这一计划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国国际玩具展上,孩之宝凭借还未正式上市的变形金刚,在7天内创下了价值1亿美元的批发订货纪录。在玩具正式上市后的8周内便卖出了3百万个变形金刚,在7个月内卖掉了1千万个变形金刚,占掉了当时玩具市场的43%的份额。这一年,孩之宝共推出了26款变形金刚人物。变形金刚就此开始了至今长达20年的历史。
[编辑] 1985年
- 在1984年推出的很多人物,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积压的库存加以重新包装上市的。从1985年开始,孩之宝在玩具上加上了热感标志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装上有了些变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车人物都是以车形态放在包装中的,而1985年再发行版则是变成人形包装的。而且在几款迷你车中还加附赠了迷你间谍,是一种简单变形的回力车。 除重新发行的产品外,孩之宝又推出了更多的变形金刚人物,不仅有工程车合体,还有机械昆虫,三变战士,机械恐龙等等,但他们仍然是来自于Diaclone系列。原本在Diaclone系列中,工程车六合体(变形金刚中的大力神)与火车六合体(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中的雷电)是配对登场的,但由于当时在美国火车玩具并不是很受青少年欢迎,因此火车六合体没有被选入变形金刚系列。另外,Diaclone系列中三变战士有两位,一位是入选变形金刚系列的闪电;另一位是变形为直升机与X形翼战斗机的,这位仁兄由于设计欠佳不是很好看,没能入选变形金刚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Diaclone末期已经设计完成的大火车,直接以变形金刚的身份登场。 同时,孩之宝也搞了一些集点换玩具的活动。只要收集包装上的点数寄回公司,就可以换回一些无法通过商店买到的人物。来自Diaclone中的PowerDashers和Omnibots成为了集换对象,大概因为他们是在版权交易中被搭卖过来的吧,孩之宝对单独推出他们没什么信心,所以选择了这个方式消化他们。
[编辑] 1986年
電影"The Transfomrers: The Movie"上映
- 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变形金刚已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玩具品牌。1986年对于变形金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前两年已经基本把原Diaclone中的主要产品用完,于是从1986年开始推出了大量原创人物,这些人物很多是在Diaclone末期就已经在设计中的。这一年中推出的新产品开始有了新的特点--合体。原本Diaclone中的合体基本都是六个或更多人组合,这无疑加大了开发的难度。于是Takara设计师把合体部队规范为五人合体,队长体型较大位于合体的躯干部位,四名队员体型较小担任四肢。大无畏与飞天虎、守护神与混天豹陆续配对登场。 此外,孩之宝策划了变形金刚大电影。在大电影中,很多老的人物阵亡了,新一代的人物诞生了。因此大电影的实际作用是为玩具产品的更新换代做铺垫。新一代变形金刚的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变形开始向超现实风格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剧情开始从地球转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不必为从汽车公司购买车型版权而花费大量资金。当时孩之宝负责剧情,设定案,Takara及东映动画负责动画制作和玩具开发及人物设定。由于那时的通讯手段不发达,公司间只能通过定期打长途电话来讨论工作,导致了设计过程中的沟通不足。为了防止大电影的剧情泄密,孩之宝把补天士与惊破天的设定案交给Takara及东映动画时并没有告诉对方这两个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领。Takara设计师以为惊破天只是个要塞参谋,而补天士则只是个普通中型变形金刚,于是设计时并没有象设计首领那么投入,致使这两个人物的玩具出来后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后Takara的设计师很后悔,说如果当时知道他们的身份,会设计的更好。
- 担任重要角色的通天晓,其玩具原本是Diaclone系列中首领人物Convoy(TF中則變成Optimus Prime)的能量强化版,原来的货柜车箱升级为大拖车并可变形为重装甲穿在身上,进入变形金刚系列后删除了原有的关系设定,将身着重装甲的形态设定为独立人物。由于当时官方也没对此做任何解释,所以玩家对于为什么擎天柱车头与通天晓车头是一样的非常不解。
- 大電影製作東映動畫擔當。從美國方面有日元40億的預算下來,不過,有用不完歸還了一半這樣的逸話。
- 雖然大電影的票房不錯,但本片中Optimus Prime等第一季中的TF大多陣亡,使得一群反對日版的TF迷認為是日本人殺掉了Optimus Prime,最後連這點都成了能夠批鬥日版TF動畫的理由之一。
[编辑] 1987年
美國"Transformers"第四季開始播映
日本"Transformer: The Headmasters"開始播映
- 這一年導入了一種新的產品Master戰士,包含了「頭領戰士(Headmaster)」與「標靶戰士(Targetmaster)」。在現有的變形金剛上增加了人類角色。不過日本的「變形金剛:頭領戰士」則是將人類改成體型大小與人類一樣的變形金剛。這些角色能夠變成頭領戰士的頭部或是標靶戰士的槍械。頭領戰士的頭部在人型模式時也能進入載據的駕駛艙。除此之外,本作依然和之前的變形金剛沒有什麼差別。
- 美國方面播映了卡通「變形金剛」第四季(日方稱為「Transformer: The Rebirth」)」,一共三集。美版G1卡通到此正式完結。至於為何第四季只有三集的原因至今未有正式的說法。一般常見的說法是可能因為孩之寶公司不再繼續贊助卡通的製作金費,加上第三季的卡通評價兩極化,因此負責製作的Sunbow公司只好在第四季中為故事畫下句點。
- 日本方面則另行播映了由東映公司所製作的第一部日本變形金剛電視動畫「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作為「變形金剛2010」之續集。「變形金剛:頭領戰士」與「變形金剛」第四季乃是互為平行世界的關係。
[编辑] 1988─1990年
- 1988年 - 日本"Transformer: Super God Master Force"開始播映
- 1989年 - 日本"Transformer: Victory"開始播映
- 1990年 - 日本"Transformer: Zone"發行
[编辑] 1991─1995年
Hasbro在1990年與1991年期間推出了「Action Master」系列。這個系列的特點在於使用了許多G1卡通中的經典角色,而且造型與卡通中的人物模組較為接近,可動度也較高。但相對的,這個系列的變形金剛產品卻無法變形(除了他們的武器與Action Master Elite之外),因此引起了兩極化的評價。
Takara則是分別於1991年與1992年推出了「Return of Convoy」與「合體大作戰」。
1992年後期,Hasbro推出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產品線。但是該產品線初期的玩具大多都是將既有的玩具搭配上新的零件或是配色來販售只有少部分的新玩具,直到後中期之後新模子的玩具才漸漸多了起來。
美國也於1992年推出了卡通「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不過這部卡通其實只是將G1的卡通取出了52集,利用電腦動畫製作了全新的片頭與片尾,外加部份的畫面加工後重播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話題。
1995年,Hasbro結束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產品線,並開始了由子公司Kenner所製作的新產品線「Beast Wars」。Takara則是在這年將「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中的新玩具引進到日本販售。
[编辑] 1996─1999年
- 1996年,加拿大動畫公司製作了電視影集百變金剛,是全球第一部全片由電腦動畫所製作的電視卡通。這部作品使得變形金剛再度大賣,並且陸續製作了許多新產品。而多年沒有合作的麥當勞也拿Beast Wars作為快樂兒童餐所附贈的玩具。
- 1997年,百變金剛進入了第二季,劇情上與之前的G1系列建立起了更為明確的關係。另外有限定販售的「Machine Wars」系列於美國玩具連鎖店K&B上架。Takara則將百變金剛商品線引進日本。同年也引進百變金剛的卡通第一季。
- 1998年,百變金剛進入第三季,也是系列尾聲。日本方面則自行製作了「Beast Wars Second」產品線與動畫。
- 1999年,Hasbro推出新產品線百變金剛:重機械系列,同名卡通也再該年開始播映第一季。日本方面則製作了「Beast Wars Neo」,作為「Beast Wars Second」之續集。播映結束之後,將百變金剛第二季與第三季合併為「Beast Wars Metals」於電視台播映。
- 2000年,百變金剛:重機械系列進入第二季,並畫下了句點。日本則是自行製作了「Transformer: Car Robot」產品線與動畫。這部的特點在於Autobot的成員都是載具。
[编辑] 2000年─2001年
變形金剛新世代系列的開端
- 2000年,日本方面的變形金剛動畫再次由三季番的「Car Robot(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カーロボート)」動畫展開,在日本方面獲得巨大好評之後,2001年美國以「Robot in Disguise(意為「擬態機器人」)」之名引進美國也獲得不錯的評價,從而展開美國日本合作的「新時代系列」變形金剛動畫──由日本企劃、製作,美國引進放映的模式製作。[3]
[编辑] 2002年─2004年
美日兩方正式合作的計畫「Unicron Trilogy (邪神三部曲)」發跡
- 2002年底,日本製作了「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微型金剛傳說」動畫,在美國以「Transformers: Armada」之名引進,不過這部動畫在放映時間點上其實是美國先上映,日本於2003年初時播放的。整個系列的重點在於Micron/Mini-Con引導的整個故事主線和玩具的豐富玩法。
朝高齡層發展的第一步
- 2003年,日本推出了合金模型車加上可變形為焦點的全新系列Transformers Binaltech。以及以現代的技術將過去的人氣角色完全呈現的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スターピース系列。
「Unicron Trilogy (邪神三部曲)」的二部曲
- 2004年日本製作了「Micron傳說」的續篇「變形金剛:超能連結 / Transformers: Energon」於2003~2005年上映,本作首次採用3D卡通遮罩渲染上色方式進行變形金剛們的動畫,玩具設定的重點在於透明零件所組成的能量武器和角色之間的合體功能玩法。此外,2004年也是變形金剛20週年,除了主線的超級連結系列之外,同時也推出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線:
Transformers Robot Masters
- 於日本2004年展開的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ロボットマスターズ系列。藉由多種不同的宣傳方式,展開原創的故事劇情,將日本不同時間的TF產品線中數名人氣角色藉由全新的故事平台聚集在一起,類似歐美的Universe系列的故事架構。但在一年之後,故事連載結束後,這系列也邁入尾聲。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
-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系列是Beast War的續集Beast Machines在日本放映的名稱,這系列在日本視為是使用3DCG的Beast系列第三彈的作品。本作品在日本從2004年11月開始放送。
[编辑] 2005年
Unicron Trilogy (邪神三部曲)的尾聲
- 「變形金剛:銀河原力」系列於美版則稱為Cybertron系列,是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的最後一作。在劇情設定上,美版的Cybertron系列是接續前作「Energon」系列的同一世界,但在日版「Galaxy Force」中則是平行世界。玩具的設計特點在於插入特別設計的晶片來產生多元的玩法。
[编辑] 2006年
Transformers Classics
- 美國Hasbro於Cybertron(日本Galaxy Force)系列結束之後,於2006年底開始推出了數個為了填補產品線缺口的新產品線,然而其中一個產品線中,裡面的新原創玩具都是G1的經典角色,產品線名稱為Transformers Classics。
- 由於這系列原本就是為了填補缺口的關係,所以剛開始沒有計畫給予任何的動漫畫作品作為宣傳,不過這系列相當受到玩家歡迎,甚至於TFCC會員限定會刊漫畫中有獨立推出全新漫畫。在2007年7月結束以後,預定將在2008年Universe系列接續下去。這系列一開始並未在日本地區販售,日本地區預定於2008年3月以新名稱販售不同塗裝的 變形吧!變形金剛系列。
新的變形金剛動畫作品之籌畫
- 在美國的放映變形金剛動畫的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於2006年後半宣布將製作新的動畫「Transformers: Heroes(暫定名稱)」。該部作品在次年正式更名為「Transformers: Animated」(變形金剛進化版)。
Transformers: Kiss Players
[编辑] 2007年
- Transformers: Titanium
- 為了補缺電影放映前的產品線缺口,Hasbro除了在2006年底推出的Classics系列外,也推出了Titanium 6吋系列,但由於銷售不如預期,所以該系列的新產品目前暫緩開發中。該系列並未在日本販售。
- "Transformers"上映
- 由麥可貝導演的真人電影"Transformers"在2007年夏季於全球上映。由於角色的造型設定和傳統的角色造型相差很大,因此遭到部份變形金剛迷的反彈。該片上映之後獲得了3.6億美金的票房,並宣佈了開拍續集的計畫。Hasbro與TakaraTomy在電影版上映的同時推出了玩具。
- Beast Wars Tele-Mocha
- 日本在2007年時重播Beast Wars第一季,同時發售Beast Wars Tele-Mocha系列產品。該系列的產品是將舊有的部分Beast Wars商品重新上色後發行,各產品隨盒附屬一片日語版Beast Wars之DVD。
Transformers Animated
[编辑] 2008年
變形吧!變形金剛 系列
- 於2008年3月預定販售的「變形吧!變形金剛」系列,本身是Classic系列在日販售的版本,由於產品線名稱有所改變,塗裝也有極大明顯差異(日本版的塗裝較接近G1卡通中的原始配色,並於部分零件上施加了電鍍處理),TakaraTomy也有與美版切割的意圖而推出原創漫畫於宣傳刊物中,故分開標明。
[编辑] 美版系列與日版系列的差異
主要是角色名稱與名詞的不同,以下列出幾個代表性的差異:
美版名 | 日版名 |
Autobot | Cybertron サイバトロン |
Decepticon | Destron デストロン |
Optimus Prime | Convoy/Grand Convoy/Galaxy Convoy コンボイ/グランドコンボイ/ギャラクシーコンボイ |
Optimus Primal | Convoy/Beast Convoy コンボイ/ビーストコンボイ |
Hot Rod | Hot Rodimus ホットロディマス |
Rodimus Prime | Rodimus Convoy ロディマスコンボイ |
Cybertron | Cybertron セイバートロン(羅馬拼音是Seibatoron) |
- 世界觀的定義
美國與日本對於G1世界觀的並不一樣。美國對G1卡通的定義是由Sunbow Production與Marvel Production所製作的The Transformers(共五季)與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日本的G1世界觀除了包括The Transformers的前三季與電影版之外,還有日方製作的變形金剛:Scramble City發進篇、變形金剛:頭領戰士、變形金剛:超神 Master Force、變形金剛V、變形金剛Z、變形金剛:柯博文的復活、變形金剛:合體大作戰。
因為製作第四季的時候,美國並沒有預計日本製作了頭領戰士,所以後來日本製作的頭領戰士則被當成是另一套獨立世界觀來看待。而日本方面播放變形金剛的時候,則沒有播出第四季,而是自行製作了變形金剛 頭領戰士來銜接變形金剛2010的故事。
日本由"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至"合體大作戰"都屬於G1,即G2之前所有推出TF產品或媒體都屬於G1。
Unicron Trilogy(邪神三部曲)[4]方面,日版的「Galaxy Force」和前兩作無任何關係,美版則將日版第一集和第二集合併為一集。[5]
[编辑] 華語地區的譯名
變形金剛系列作品繁多,由於譯者的不一,動畫內的各種名詞也有多種譯法。以Optimus Prime為例,在華語地區便有「無敵鐵牛」、「至尊」、「柯博文」、「擎天柱」幾種譯名。
變形金剛:超能連結於臺灣卡通頻道播出時,由於臺灣的變形金剛玩具代理權由香港孩之寶取得,所以名稱使用了不少香港譯名。自此開始,部分名稱採用了港版翻譯,如博派與狂派。不過青文出版社的電擊HOBBY雜誌仍舊使用過取所使用的既有臺灣譯名。
[编辑] 常見中文譯名
- 常見臺灣譯名
|
- Planet Cybertron
- 賽博創 / 賽博宙 (百變金剛)
- 塞博坦 (臺灣孩之寶)
- 聖巴多倫星 (東森幼幼台)
- 常見香港譯名與中國譯名
格式為 -{港譯 / 中譯}-
- Autobot = 博派 / 汽車人
- Optimus Prime = 柯柏文 / 擎天柱
- Decepticon = 狂派 / 霸天虎
- Megatron = 麥加登 / 威震天
- Cybertron = 施比頓星 / 賽伯坦
[编辑] 主要作品列表
以下清單內若無特別註明者為電視動畫。括號內為直譯,「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譯為「變形金剛」。
作品名稱 | 年份 | 日文名稱 | 備註 |
---|---|---|---|
The Transformers | 1984~1987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
日本將第一季與第二季合併播出。各集在日本播映時候的順序與美國不同。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2010 (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2010) |
日本將第三季獨立播出。劇中時間從美版的2006年改成2010年。[6] |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リバース (變形金剛‧浴火重生) |
第四季,共三集。日本未播映,只收錄於LD與DVD,並有日語版。 | ||
1986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クランブルシティ発動編 (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Scramble City發動篇) |
日本OVA作品,為第一季與第二季的總集篇並加入了部分原創動畫。 | |
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 1986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ムービー(變形金剛 The Movie) | 電影版。日本於1989年上映。 |
Transformers: The Headmasters | 1987~1988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ヘッドマスターズ (變形金剛:頭領戰士) |
第一部完全日本原創之變形金剛動畫作品。 |
1988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英雄伝説編 (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英雄傳說篇) |
為G1卡通第三季、Scramble City發動篇、頭領戰士之總集篇。日本於頭領戰士播放完後的三週內在關東以外的地區播出,共三集。 | |
Transformers: Super-God Masterforce | 1988~1989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 (變形金剛:超神 Master Force) |
日本原創動畫作品。 |
Transformer Victory | 1989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 (戰鬥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Victory) |
日本原創動畫作品。 |
Transformer Zone | 1990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 (變形金剛 Zone) |
日本OVA作品。 |
Transformers: Return of Convoy | 1991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リターン・オブ・コンボイ (變形金剛:柯博文的復活) |
無卡通版,漫畫版標題為「The Battlestars」。 |
Transformers: Operation Combination | 1992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合体大作戦 (變形金剛:合體大作戰) |
無卡通版。 |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 | 1993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G-2 (變形金剛 Generation 2) |
美國將G1前三季搭配電腦特效後重新播出。日本以漫畫形式連載於TV Magazine與Comic Bom Bom。 |
Beast Wars: Transformers | 1996~1999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Beast Wars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
日本將第一季獨立播出。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Beast Wars Metals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
日本將第二季與第三季合併播出。 | ||
Beast Wars Second | 1998~1999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Beast Wars Second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
日本製作的百變金剛產品線。 |
1998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ライオコンボイ危機一髪! (Beast Wars II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萊歐康寶危機一髮!) |
百變金剛Second的電影版。 | |
Beast Wars Neo | 1999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ネオ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Beast Wars Neo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
日本製作的百變金剛產品線,劇情接續Second。 |
Beast Machines: Transformers | 1999~2000 |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 (超生命體變形金剛 Beast Wars Returns) |
|
Transformers: Car Robots | 2000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カーロボット (變形金剛 Car Robot) |
美國將本作品搭配上其他產品以Transformers: Robots in Disguise的名稱發行。 |
Transformers: Armada | 2003~2004 | 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イクロン伝説 (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 微型傳說) |
本作品為由美日共同合作之全新世界觀「邪神三部曲 / 微型三部曲」的第一部。產品線譯為「變形金剛:無敵艦隊」。 |
Transformers: Energon | 2004~2005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ーパーリンク (變形金剛 Super Link) |
「邪神三部曲 / 微型三部曲」的第二部。產品線譯為「變形金剛:超能量爭霸戰」。 |
Transformers: Cybertron | 2005~2006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 (變形金剛 Galaxy Force) |
「邪神三部曲 / 微型三部曲」的第三部。美版設定為Energon的續篇,日版則是獨立世界觀。產品線譯為「變形金剛:數碼爭霸戰」。 |
Transformers: Kiss Players | 2006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キスぷれ (變形金剛 Kiss Players) |
日本作品。以廣播劇和短期漫畫形式連載於雜誌。 |
Transformers | 2007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變形金剛) |
由麥可‧貝所導演的真人電影版。屬於新的世界觀。 |
Transformers Animated | 2007~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アニメティッド(變形金剛 Animated) | 由卡通頻道所製作。屬於新的世界觀。 |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 2009 | 變形金剛真人電影版第二集,目前暫定於2009年6月26日上映。 |
[编辑] 註記
- ^ *微星小超人故事背景:
- 在一個名為Micro Earth的星球上有一種微型小人類,他們為成兩派,正義的一方叫Microman,邪惡的一方叫Acroyear,雙方一直在進行著各種鬥爭。後來Micro Earth發生大爆炸,兩派人馬逃到地球上繼續他們的戰爭。Microman的能力是把常規物體縮小供自己使用,而Acroyear的能力則是把自身變大。 其實微星小超人的故事背景與變形金剛最初的故事很像。
- ^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 一个名为Waruder外星帝国的欲侵略地球,名为Diaclone的武装组织担任了保护地球的任务。Waruder帝国的侵略者主要是变形为昆虫,Diaclone组织的人物则平时伪装成各类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后来Waruder帝国利用時间机器从远古带来了恐龙,Diaclone则开发出变形为机器恐龙的部队进行对抗。
- ^ Car Robot在最初的時候和Generation 1與Unicron Trilogy也是互為平行世界,但是近年則是將Car Robot併入日版的Generation 1世界觀。不過歐美仍將Robot in Disguise視為一個獨立的世界觀。
- ^ 日方則是稱為微型金剛三部曲(マイクロン三部作),不過也有用美版稱呼的邪神三部曲(ユニクロン三部作)。
- ^ 不過因為這個舉動讓人完全看不懂第一集,因此美國後來在最後一集(第51集)放映完畢之後又重新放映了日版第二集,香港播放美版時也做了同樣的舉動,也同樣的讓觀眾一頭霧水,並在最終話第51集中加入了Energon中奇克、雷德等人的畫面,以及修改部分台詞來進行與前兩作的連結。
- ^ 當初日方取名為"2010"是希望讓觀眾有種未來感,但之後把故事中的年代由2006年改為2010年。
[编辑] 外部連結
|
|
---|---|
主要角色 | 柯博文(其他版本)- 密卡登 - 魏瓦奇家族 - 大黃蜂 - 羅德 - 天王星 - 鐵皮 - 飛輪 - 馬格斯 - Unicron - Primus |
族群 | 博派 - 狂派 - UNICRON派系 - 微型金剛 - 頭領戰士 - 最初的13人 |
劇中道具 | 原能矩陣 - 母體 - 火種源 |
G1系列 | Generation 1 - 2010/美版第三季 - 頭領戰士/重生三部曲 - 超神 Master Force - Victory - Zone - 柯博文的復活 - 合體大作戰 - Generation 2 - Car Robot/Robot in Disguise |
百變金剛系列 | 百變金剛 - Second - Neo - 重機械系列 |
微型金剛三部曲(日版) UNICRON三部曲(美版) |
微型傳說/Armada - 超能連結/Energon - 銀河原力/Cybertron |
其他作品 | Binaltech - 進化版 |
電影作品 | 變形金剛:The Movie - 變形金剛 (2007) - 墮落者的復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