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音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顎音化 (palatalize) 是一個語言學的名詞,指輔音在發音時變得接近顎輔音。通常發生於硬顎無擦通音[j]或者前元母如[i]、[e]的前面,這個現象會使輔音在發音時,除本身的發音動作外,舌根會頂著硬顎部分發出一個類似短促的[j]。國際音標會在顎音化的輔音右上角加上<j>來表示。
顎化現像在很多語言都有出現。舉個例子,中國的北方方言在近數百年開始出現“尖音”、“團音”的分別。這一種“團音”就是顎音化的形式。另外,在英語裡“question”和“nature”裡的“t”讀成“ʧ”,又或是“soldier”和“procedure”裡的“d”讀成“ʤ”音。這是因為這些 t 或 d 的後面跟從了 /i/ 和 /u/ 音,使前面的 /t/ 和 /d/ 發生了顎化現象。
顎音化在拉丁語族、斯拉夫語族、漢語、日語及印度諸語的發展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種現象在世上很多語言都有出現。
[编辑] 參看
[编辑] 參考書目
Bynon, Theodora. Historical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ISBN 0-521-21582-X (hardback) or ISBN 0-521-291188-7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