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泰中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文泰中學 Clementi Secondary School |
|
文、行、忠、信 | |
成立 | 1926年3月1日 |
---|---|
類型 | 官立 |
辦學團體 | 政府 |
地區 | 東區 |
校監 | 霍李娛馨女士 |
校長 | 李國佳先生 |
社 | 文、行、忠、信 |
學生會會長 | 伍俊彥(6J) |
教師人數 | 56人 |
學生人數 | 977人 |
刊物 | 學生報:《鐸聲》 |
友好學校 | 上海市羅星中學 |
姊妹學校 | 廣東實驗中學、首都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韓國蔚山通信情報高等中學 |
地址 | 香港北角炮台山道三十號 |
電話 | 2570 6411 |
傳真 | 2578 5719 |
電郵地址 | [1] |
網站 | http://clementi.edu.hk |
金文泰中學,原名香港官立漢文學校,是香港第一所由殖民地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亦是現時香港首屈一指的中文中學。
目录 |
[编辑] 歷史
金文泰中學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官立中文中學。校訓出自《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25年,精通中文和廣東話的金文泰爵士,就任香港總督。他熱愛中國文化,加上當時包括馮平山在內的多位香港華商,都希望開設一所用中文做教學語言的學校,首間中文官立中學因此誕生。
官立漢文學校開設前,香港大部分中文中學,都由民間私辦。根據李我所述,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戰爭結束。而民間私辦中文中學畢業生,多數會在中國繼續升學,課程亦銜接中國學制。
官立漢文學校在1926年開課,首任校長為當時的漢文視學官李景康先生。
1941年12月,日軍攻佔港島。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日軍佔領香港而停辦。戰爭結束後,於1945年復校,並在1946年易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
1951年,殖民地政府為紀念金文泰爵士對香港中文教學的貢獻,將學校易名為金文泰中學。戰後復校後,一度與皇仁書院共用堅尼地道校舍。1961年9月,金文泰中學遷入現有位於北角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校舍,並於同年9月啟用。
該校於2000年至2001年獲校友提名,參加優質教育基金主辦的傑出學校獎勵計劃,結果在校風及培育一項評選中獲頒優異獎。
[编辑] 校歌
校歌由師從前清遺老翰林太史公的詩人劉隨作詞(劉隨亦曾任教金文泰中學),及由知名歌唱家鄒慧新作曲。
學海惟深,學山惟祟。吾校立訓,文行信忠。
際茲寰宇,文化交彰。術同中西,為世所尚。
勗哉學子,進德日新。必憤必悱,聿毅聿勤。
誦我詩書,理我絃歌。廣業成器,吁嗟菁莪。
[编辑] 知名校友(節錄)
政界
- 馮秉芬爵士(1911年5月28日—2002年5月16日),於1921年肄業
- 香港商人和政治家,前市政局、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議員(1951年至1972年)
- 利榮森,於1935年畢業
- 利希慎家族成員
- 大律師。綽號招積健,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侯選人。曾任足球校隊隊長。
公務界
- 尹德勝,於1962年畢業
- 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 羅富昌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學術界
- 杜祖貽,於1954年畢業
- 黃卓然,於1957年畢業
- 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近代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常用筆名「小思」
- 物理學家,前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1998-2004年)
- 生物學家,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
- 伍卓耀,於1967年畢業
- 化學家,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化學系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 鄭燕祥
- 亞太教育研究學會會長、香港教育學院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總監,兼任亞太教育領導及學校質素中心主任
- 地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講座教授,2007年度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得主
- 梁伯華
- 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亞洲學系主任,2007年艾利斯島移民獎(Ellis Island Medal of Honor)得主
-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兼職講師及時事評論員
其他
- 水墨畫家
- 作家
- 著名攝影師
- 利嘉兒
- 無綫電視合約藝員
- 閻韻
- 鋼琴家
- 趙自珍
- 作家
- 商業電台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