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sgratis.com

See also ebooksgratis.com: no banners, no cookies, totally FREE.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仁川登陆 - Wikipedia

仁川登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仁川登陸戰
朝鮮戰爭的一部分

四艘坦克登陸艦在兩棲登陸韩国一天後在紅灘御下人員及裝備
日期: 1950年9月14日 - 9月19日
地点: 韓國仁川
結果: 聯合國軍決定性勝利
起因: {{{casus}}}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方
聯合國 朝鲜
指揮官
道格拉斯·迈克尔阿瑟
詹姆斯·貝斯特
奧利弗·史密斯[1]
白善燁
申鉉濬
金日成
崔庸健
兵力
40,000名兩棲部隊 1,000人守衛灘頭
5,000人守衛首爾
500人守衛金浦機場
傷亡
222人陣亡 1,350人陣亡
被俘人數不詳

仁川登陸戰朝鮮語인천 상륙 작전 Incheon Sangryuk Jakjeon; 代號: 鐵鉻行動)是韓戰中一場決定性的進攻及戰役。

戰役開始於1950年9月15日及至9月28日結束,在兩棲行動中, 聯合國軍通過了在敵軍後方之一系列登陸攻佔了仁川及突破了釜山地區,當時參與這次進攻的聯合國軍之主要組成部份是由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迈克尔阿瑟所指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仁川戰役結束了當時入侵的朝鮮人民軍一連串的勝利及開始了聯合國軍的反攻,向北的進攻停止於鴨綠江,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国人民志愿军覺得在戰略上因可能整個朝鮮的陷落而深受威脅,因此決定派遣150,000名中國士兵介入衝突以支持朝鲜,攻擊在淸川江沿岸的聯合國軍及令他們在長津湖戰役後撤退回韩国

目录

[编辑] 背景

[编辑] 計劃

在仁川登陸之構想是迈克尔阿瑟在韓戰爆發後4天的1950年6月29日視察韓國戰場後提出的,迈克尔阿瑟認為朝鮮人民軍將會把韩国國防軍從首爾擊退,他認為就算有美國的增援,憔悴、缺乏機動力及裝備低劣的韩国軍隊是不能阻上朝鲜軍隊的進攻,他相信只有在敵人後方實施決定性的軍事行動才能令局勢改善,因此他希望在仁川附近實施登陸以切斷朝鲜軍隊之補給線及令它失去戰鬥力,從而贏得戰爭勝利。

為了完成這次龐大的兩棲登陸行動,迈克尔阿瑟要求動用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軍,這支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已證明了其實施聯合兩棲作戰之能力,但是,海軍仍在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內美國國防部長路易·強森的戰後裁軍行動中恢復過來,事實上,強森希望取消整個海軍及將海軍陸戰隊遠征軍人數從最高峰時的300,000人縮減至27,000人,很多海軍登陸艇及兩棲戰艦已經被出售、作為廢物被拆毀或轉移至美國陸軍專用,當倉促地 重新裝備二次大戰時期登陸艇的、從釜山周邊陣地撤出的及重新徵召的海軍陸戰隊集合在一起後,海軍指揮官認為有能力實施這次進攻行動[2][3]

迈克尔阿瑟決定使用遠東指揮部 (FECOM)的聯合戰略及行動組 (JSPOG) 策劃行動,最初之計劃是令其他將領十分懷疑成功之可能性,因為仁川之自然環境及十分強大的防御工事,進入仁川有兩個航道,飛魚峽及東航道,它們會很容易被水雷封鎖,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險—3至8,最後錨地十分細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圍,指揮官阿里·G·卡柏寫道:「我們列出了每個自然和地理障礙名單-在仁川什麼項目都榜上有名。」

這些問題,加上朝鲜軍隊的進攻,迫使迈克尔阿瑟取消於1950年7月在仁川登陸的最初計劃,藍心行動

雖然有這些障礙,迈克尔阿瑟在9月提出了已修改的在仁川的進攻計劃: 100-B計劃,代號鐵鉻行動,詹姆斯·杜里海軍上將簡單總結道:「最好我能說在仁川是不可能的。」,軍官們在簡介時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是否可選擇其它登陸地點例如群山,在簡介後迈克尔阿瑟用了45分鐘解釋選擇仁川的原因,他說因為仁川已被嚴密防守,敵人不會估計到進攻在這裡出現,而在仁川的勝利亦可避免因入侵在更北面的地點而出現之嚴酷冬季作戰,聯合國軍可在仁川的行動中切斷朝鲜的補給路線,同時仁川被選中因為它接近首爾,福雷斯特 P.謝爾曼海軍上將及J·勞頓·柯林斯陸軍上將回到華盛頓及批准入侵行動。

在仁川的登陸不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大型登陞行動,第一次是在1950年7月18日浦項的登陸,但當時行動不是在敵人的佔領區內進行及沒有遇到抵抗[4]

[编辑] 登陸之前

The M26潘興戰車在仁川參與壓制T-34型坦克,1950年8月2日在釜山登陸的一輛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坦克團B連之坦克擊毀了大量及數量不詳的北韓人民軍第42裝甲旅的T-34型坦克
The M26潘興戰車在仁川參與壓制T-34型坦克,1950年8月2日釜山登陸的一輛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坦克團B連之坦克擊毀了大量及數量不詳的朝鲜人民軍第42裝甲旅的T-34型坦克[5]

在仁川的主要進攻開始前7天,一個聯合中央情報組織–軍事情報偵察行動,代號楚蒂·積臣,派出一組遊擊隊到仁川,該隊人員由海軍中尉尤金·克拉克率領在港口入口的永興一個島嶼登陸,在這裡他們將情報發回給美軍。

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遊擊隊收集了關於潮汐、淤泥灘、海堤及敵人防御工事之情報,最重要的貢獻是重開在班尼島的燈塔,當朝鲜人發現盟軍的情報人員已進入半島後,他們派出了16名步兵實施一次掃蕩,尤金·克拉克在一艘舢板上架起機關槍及擊沉了前來進攻的小艇,作為報復,朝鲜軍殺死了最多50名曾幫助尤金·奇勒的平民。

在實際入侵進行前,一系列的訓練及試驗在韓國的海岸與仁川相似的地形進行,這些訓練旨在完善登陸船的時間及表現[4]

在登陸部隊接近時,數艘聯合國軍的巡洋艦驅逐艦砲轟月尾島及掃除在起飛魚峽航道上的水雷,當加拿大軍參加韓戰時,其巡洋艦卡育加號、阿帕切號及蘇族號炮轟海岸,快速航空母艦部隊實行戰鬥掩護、封鎖及對地攻擊之任務,第9驅逐艦中隊在美軍曼斯菲爾德號率領下,冒著敵人炮火下駛入東航道及進入仁川港,該攻擊顯示出一場登陸行動即將展開,在月尾島上的朝鲜軍官通知其上級他希望將敵人趕入海中。

[编辑] 戰役

仁川登陸戰役示意圖
仁川登陸戰役示意圖

在戰役中的小艦隊由詹姆斯·貝斯特指揮,他是兩棲作戰的專家,貝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與了很多兩棲登陸行動,包括雷伊泰島戰役諾曼第登陸[6]

[编辑] 綠灘

1950年9月15日早上6時30分,美國第10軍的先頭部隊在月尾島北部的綠灘登岸,登陸部隊包括第5陸戰團第3營及第1坦克營的9輛M26潘興戰車,其中一輛裝有火焰嘖射器 (火焰嘖射坦克) 及另外兩輛裝有推土機片,登陸部隊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及制造的坦克登陸艦進行登錄,全島在日出前被佔領及聯合國軍只有14人死傷[7],朝鲜軍的傷亡包括超過200人陣亡及136人被俘,主要是來自第918炮兵團及第226獨立海軍陸戰隊團,在綠灘之登陸部隊一直等待至下午7時50分潮漲,令其他部隊可以登陸,在這段時間內,大規模的炮轟及轟炸沿著佈滿反坦克地雷的灘頭陣地進行,以阻止朝鲜軍之反攻,第二登陸波將轉向在紅灘藍灘進行。

朝鲜軍沒有預計聯合國軍進攻仁川,在綠灘的戰事前,朝鲜軍預計 (可能由於美國的反情報網誤導的情報) 主要的進攻將指向群山,結果只派出少少量部隊往仁川,而且他們來得太遲,及他們在聯合國軍到達紅灘及藍灘後才到達,而已經在仁川的守軍亦被克拉克的遊擊隊削弱及凝固汽油彈的轟炸亦被壞了主要的彈藥庫,總共有261艘船湧入港內。

[编辑] 紅灘

聯合國軍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中間)緊抱 J·勞頓·柯林斯陸軍上將 (美國陸軍參謀長,在左邊)及福雷斯特 P.謝爾曼海軍上將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右邊),麥克阿瑟利用他們的會議說服了其他軍方領袖同意進攻仁川的必要性
聯合國軍司令道格拉斯·迈克尔阿瑟 (中間)緊抱 J·勞頓·柯林斯陸軍上將 (美國陸軍參謀長,在左邊)及福雷斯特 P.謝爾曼海軍上將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右邊),迈克尔阿瑟利用他們的會議說服了其他軍方領袖同意進攻仁川的必要性

登陸紅灘之部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團使用梯子爬越海堤作戰,當壓制了朝鲜軍之抵抗後,他們開放了通往月尾島的堤道,令坦克可以從綠灘加入戰鬥,在紅灘之部隊共有8人陣亡及28人受傷。

[编辑] 藍灘

由切斯特·普勒指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團在遠離之前兩個海灘南面的藍灘登陸,當他們到達海岸時,幾門朝鲜軍之大炮的綜合火力擊沉了一部兩棲登陸艇,破壞性的炮轟及轟炸壓制了朝鲜軍的防守,當他們最後到達時,在仁川的朝鲜軍已經投降,因此藍灘的聯合國軍只付出很少代價及遇到微弱的搓抵抗,海軍陸戰隊第1團付出很多時間以增強灘頭陣地的防御及準備向內陸進攻。

[编辑] 結果

[编辑] 灘頭陣地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巴爾多梅洛·洛佩茲中尉在登陸紅灘後(9月15日)正爬越海堤,在拍下這張照片數分鐘後,洛佩茲被一枚投到他身上的手榴彈炸死,他死後被追贈榮譽勳章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巴爾多梅洛·洛佩茲中尉在登陸紅灘後(9月15日)正爬越海堤,在拍下這張照片數分鐘後,洛佩茲被一枚投到他身上的手榴彈炸死[8],他死後被追贈榮譽勳章

在仁川的朝鲜軍之抵抗被清除後,補給及增援的行動立即開始,海軍工程營及水中爆破大隊 (UDTs)已經到達與海軍陸戰隊一起在綠灘建設了浮筒碼頭及清除了水中的殘骸,碼頭是用來卸下餘下的兩棲登陸艇。

金日成在聯合國軍登陸後所寫的文件指出:「原本的計劃是在一個月內結束戰爭,我們不能消滅4個美軍師團...我們因聯合國軍、美國空軍及海軍的出現而感到震驚。」

9月16日,朝鲜軍知道了他們的錯誤,派出6個縱隊的T-34型坦克到灘頭陣地,聯合國軍立即作出反應,VMF-214中隊的2架F4U海盜式戰鬥機攻擊了這些坦克,空中攻擊消滅了敵人一半的坦克縱隊及只損失了一架飛機,由M26潘興型坦克發動之反攻消滅了剩下的朝鲜裝甲師及清除了攻佔仁川的道路。

9月19日,美國陸軍工程兵修復了通往內陸長8英哩(13公哩)的鐵路,金浦機場已被攻佔及運載燃料及軍械的運輸機開始飛入在仁川的機場,海軍陸戰隊繼續卸下補給及增援,到9月22日,他們已卸下6,629輛車輛、53,882名士兵及25,512英噸 (23,000 公噸)補給品。

[编辑] 漢城戰役(首爾戰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50年9月底在首爾陷入巷戰,相片中的美軍士兵手持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及白朗寧自動步槍,街上滿佈北韓軍陣亡士兵的屍體,遠處是一輛M4雪曼坦克
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50年9月底在首爾陷入巷戰,相片中的美軍士兵手持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白朗寧自動步槍,街上滿佈朝鲜軍陣亡士兵的屍體,遠處是一輛M4雪曼坦克

與在仁川快速取得的勝利相反,對首爾的進攻十分緩慢及付出很大代價,朝鲜軍派出另一中隊的T-34型坦克發動反攻,它們落入陷阱及被擊毀,亦派出一些雅克式戰機轟炸仁川港,但只做成輕微損失,朝鲜軍嘗試阻擊聯合國軍的進攻以爭取時間增援首爾及從南面撤出部隊,雖然有警告在攻佔首爾的過程上令朝鲜軍可從南方逃走,迈克尔阿瑟覺得他要儘快兌現之前向韩国政府收復首都的承諾。

第二天,運載美軍第7步兵師的船隻到達仁川港,巴爾將軍渴望指揮師團阻擊敵軍從首爾南面發起之行動,9月18日早上,該師第32步兵團的第2營在仁川登陸及該團餘下的單位在該日晚些時間登陸,第二天早日,第2營已向一個海軍陸戰隊營所攻佔在首爾右邊的據點移動,同時,第7步兵師的第31步兵團在仁川登岸,守衛首爾南部高速公路的任務在9月19日下午6時交給第7步兵師負責,它在首爾市部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在戰役前,朝鲜只有一個戰鬥力不強的師在首爾駐守,該師大部份守衛在首爾南部[9],迈克尔阿瑟親自監督了第1陸戰團在通往首爾的路上與朝鲜軍的戰鬥,鐵鉻行動的指揮權交給了美國第10軍司令尼德·阿爾蒙德,阿爾蒙德的目標是在9月25日拿下首爾,剛好是戰爭爆後3個月的時間,9月22日,海軍陸戰隊進入首爾以尋找堅強防守之據點,他們在逐屋爭奪戰中付出較大傷亡,由於渴望宣稱首爾的光復,阿爾蒙德宣佈該城在9月25日被解放,雖然海軍陸戰隊仍然進行逐屋爭奪戰 (在北部郊區仍可聽到槍聲及炮火聲)。

[编辑] 釜山突破

當沃克的美國第8軍團突破釜山防線時及與第10軍聯合進攻朝鲜軍時,在韩国的最後一支朝鲜部隊被擊敗,在釜山周圍的朝鲜軍人數大約70,000人,超過半數陣亡或被俘,但是,由於聯合國軍集中攻佔首爾而不是切斷朝鲜軍撤往北方的道路,剩下的30,000名朝鲜士兵逃往北方越過鴨綠江,在當地變成了重新組成及配備蘇式裝備的新朝鲜師團之骨幹,聯合國軍繼續向北進攻鴨綠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戰爭。

[编辑] 影视作品

[编辑] 相关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编辑] 附錄

  1. ^ Halberstam The Coldest Winter, p. 302.
  2. ^ Blair, Clay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3. ^ Krulak, Victor H. (Lt. Gen.), First to Fight: An Inside View of the U.S. Marine Corp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4. ^ 4.0 4.1 "Landings By Sea Not New In Korea": September 15, 1950 The New York Times (page 3)
  5. ^ Tamiya
  6. ^ "United States Marines Headed For Seoul": September 18, 1950 The New York Times (page 1)
  7. ^ Alexander, Joseph H.,Horan, Don(1999).The Battle History of the U.S. Marines: A Fellowship of Valor.HarperCollins,v.ISBN 0-06-093109-4 
  8. ^ "The Inchon Invasion, September 1950: Overview and Selected Images" from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and " First Lieutenant Baldomero Lopez, USMC" from US Marine Corps
  9. ^ Baldwin, Hanson W..“Invasion Gamble Pays Off”,The New York Times,1970年1月1日,6.于2006年6月18日查阅. 

[编辑] 參考

  • "The Inchon Invasion, September 1950—Overview and Selected Images." U.S. Department of the Navy/Naval Historical Center. [1]
  • Assault from the Sea: The Amphibious Landing at Inchon. U.S. Department of the Navy/Naval Historical Center. [2]
  • Ballard, John R. "Operation Chromite: Counterattack at Inchon." Joint Forces Quarterly: Spring/Summer 2001. PDF file
  • Blair, Clay,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 Bradford, Jeffrey A. "MacArthur, Inchon and the Art of Battle Command." Military Review 2001 81(2): 83–86. ISSN 0026-4148 Fulltext: in Ebsco. Abstract: MacArthur's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battle command were critical for the operation's success. Battle command requires decisionmaking, leadership, and motivation of soldiers and organizations.
  • Clark, Eugene Franklin. The Secrets of Inchon: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Most Daring Covert Mission of the Korean War: Putnam Pub Group (2002) . ISBN 0-399-14871-X
  • "The Landing at Inchon." Canadians in Korea: Valour Remembered. Veterans Affairs Canada. [3]
  • Halberstam, David(2007).The Coldest WInter -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New York:Hyperion.ISBN 978-140130-052-4 
  • Heefner, Wilson A. "The Inch'on Landing," Military Review 1995 75(2): 65–77. ISSN 0026-4148 fulltext in Ebsco
  • Colonel Robert D. Heinl, Jr. "The Inchon Landing: A Case Study in Ampibious Planning,"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Spring 1998, Vol. LI, No. 2 online
  • Krulak, Victor H. (Lt. Gen.), First to Fight: An Inside View of the U.S. Marine Corp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 Montross, Lynn et al., History of U.S. Marine Operations in Korea, 1950–1953, vol 1. (Washington: Historical Branch, G-3, Headquarters, Marine Corps, 1954)
  • Montross, Lynn. "The Inchon Landing—Victory over Time and Tide." The Marine Corps Gazette. July 1951. [4]
  • Schnabel, James F.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Policy and Direction: The First Year (Washington: 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 1972). official US Army history; full text online, ch 8–9
  • Simmons, Edwin H. Over the Seawall: US Marines at Inchon. (Marines in the Korean War Commemorative Series.) US Marine Corps History Center, 2000. 69 pp.
  • Stolfi, Russel H. S. "A Critique of Pure Success: Inchon Revisited, Revised, and Contrasted."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2004 68(2): 505–525. ISSN 0899-3718 Fulltext in Project Muse, SwetsWise and Ebsco. Abstract: Contrasts the US style of war fighting with that of Germany by examining the US military's 1950 Inchon-Seoul operation and the German offensive in the Baltic in 1941.

[编辑] 外部連結

Milita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主題 Milita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主題首頁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