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汽油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凝固汽油彈(napalm)是幾種戰爭用可燃液體的總稱,大多以膠狀汽油為主成份。準確地說,「napalm」一詞字面上指的是凝固汽油彈中用來與汽油混合以產生膠質燃劑的黏稠劑成份。此詞是由它的研發團隊──路易·菲塞領導,哈佛大學的一群化學家──所命名,是naphthene(環烷烴)的鋁鹽與palmitic acid(棕櫚酸)的混成詞,製造凝固汽油彈時會將這兩種成份加入可燃物質使其膠質化。[1]
早期的流質燃劑(例如噴火器的燃料)有個重大問題,這種物質容易噴濺又難以附著,很難達到集中殺傷的目的。美國發現改用膠狀汽油(gasoline gel)可以提昇噴火器的射程與效用,但是膠狀汽油使用需求量大又昂貴的天然橡膠,很難製造。然而,廉價許多的凝固汽油彈黏稠劑發明以後,就解決了原本需要橡膠的燃劑的問題。[1]
現代的凝固汽油彈黏稠劑以苯和聚苯乙烯為主要成份,稱為凝固汽油彈-B(napalm-B)。[1]
美國與其他同盟國軍隊使用凝固汽油彈黏稠劑,用來改善噴火器與炸彈的可燃液體成份。他們進一步提出此黏稠劑與汽油的混合比例公式,讓混合物能遵循指定的速率燃燒並附著在物體之上。燃燒汽油彈另外一個實用但危險的效果,是它會「急速消耗附近空氣中的氧氣」並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造成生物窒息,通常用在炸彈中時會發生如此效應。凝固汽油彈在越南戰爭中用以為直昇機淨空登陸區域。[1]
雖然凝固汽油彈是二十世紀才發明的,但應當視為戰爭使用燃劑的悠久歷史的一部分。然而,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使用流質燃劑(例如希臘火)。噴火器,一種應用流質燃料的步兵用燃燒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人首先用在軍事上,之後戰爭雙方各自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噴火器。[1]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