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獨裁政治權勢者的專制,,比不上民主政治人民的冷漠──孟德斯鳩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是法国启蒙時期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
目录 |
[编辑] 生平
1689年1月18日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布雷特莊園的Q家庭。1716年襲男爵稱號,曾任律師、波爾多議會議長、波爾多法院院長。常去巴黎居住,目睹路易十四晚年朝政混亂的衰敗現象,路易十五接位,由母后攝政,法國社會動盪依舊,孟德斯鳩記錄其見聞,積稿十年,於1721年整理成波斯書簡。1728年旅訪奧、匈、義、德、荷、英等國作學術旅行,實地考察其社會政治制度和其他情況。返國後專門從事著述,曾被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1748年以27年的光陰出版《論法的精神》,全面分析了三權分立的原則。伏爾泰誇讚這本篇幅巨大包羅萬象的著作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1755年2月10日病逝於巴黎。
[编辑] 政治观点
他雖為Q,卻是法國首位公開批評封建統治的思想家,他突破「神授君權」的觀點。認為人民應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認為決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內容是每個國家至關重要的。保證法治的手段是「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三者相互制約、權力均衡。「三權分立說」對於1787年的《美國憲法》、1791年-1795年的《法國憲法》和1792年的《普魯士法典》的制定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完全否定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三個基石:教會、國會和Q。
[编辑] 著作
- 《波斯人通信集》(Lettres Persanes,1721年)
- 《论罗马盛衰的原因》(Considerations sur les caus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de leur decadence,1734年)
- 《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17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