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標點符號 |
---|
点号 |
標號 |
|
间隔号(·),用于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
“外國人和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用間隔號標示。”
“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界,用間隔號標示。”[1]
“用在翻译外国人名的名字与姓氏之间。”[2]
間隔號由中華民國教育部的音界號演變而來;在中國大陸,間隔號取代了音界號的地位,除了原有音界號的功用外,還加入了間隔書名與篇章的新功用。
此外,近年興起在廣告或團體口號當中,如果出現「把個別字眼合起來時,容易混淆語法結構」的情況,以間隔號區分之,例如電影《如果·愛》。
目录 |
[编辑] 範例
- 間隔號的形式為“·”
- 間隔號表示外國人或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例如:
- 海倫·凱勒
- 馬克·吐溫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間隔號還可以用來表示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界(「音界號」無此功能)。例如:
- 《論語·里仁》
- 《孟子·梁惠王》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编辑] 電腦應用
在GB 2312標準中,間隔號「·」的位置在 0xA1A4,對應 Unicode 的U+00B7(MIDDLE DOT)。
在Big5標準中,音界號「‧」的位置在 0xA145,對應 Unicode 的U+2027(HYPHENATION POINT)。另有一個類似形狀的點(標準沒有說是對應哪個標點符號)在0xA150,則同樣對應 Unicode 的U+00B7,但大部份台灣字型廠商只會把它造成半形的寬度。
在中文維基中,工具列中提供的「·」及標題中標準的用法,均為間隔號(U+00B7),而非音界號(U+2027);見:Wikipedia:譯名規範。
中文句点(用于科技文章中替代句号,又可用为全角英文句号)「.」是U+FF0E,由于台湾地区标点统一置中,常被误当作音界號或間隔號。
[编辑] 輸入方法
在倉頡輸入法中要輸入間隔號(U+00B7),應鍵入zxaq(非所有系統支援[3]);如要輸入音界號(U+2027),應鍵入zxaf(根據中文鍵盤)。
在中國大陸通行的计算机QWERTY格式键盘的输入法中,间隔号“·”通常位于“@”(数字“2”的上档键)的位置。
在繁体中文電腦環境中,由於间隔号和音界號輸入都不方便,很多人會以全形英文句號「.」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