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微处理器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這個 Intel 微處理器 列表 是用來展出所有的 Intel 的微處理器(µPs),從一開始的 4 位元4004 (1971年) 到現今的 64 位元 Itanium 2 (2002年) 和有 Intel 64 的 Core 2 (2006年)。每一個產品都有簡短的技術資料。本列表主要以系列區分。
[编辑] 以推出日期區分簡表
年份 | 系列 | |||||||
---|---|---|---|---|---|---|---|---|
80X86 | Pentium |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Pentium 4 | Intel Core 2 | Itanium | 非X86 | |
1971 | 4004 | |||||||
1972 | 8008 | |||||||
1974 | 4040 8080 |
|||||||
1976 | 8085 | |||||||
1978 | 8086 | |||||||
1979 | 8088 | |||||||
1981 | iAPX 432 | |||||||
1982 | 80186 80188 80286 |
|||||||
1985 | 80386DX | |||||||
1988 | 80386SX | i960 | ||||||
1989 | 80376 80486DX |
i860 | ||||||
1990 | 80386SL | |||||||
1991 | 80486SX | |||||||
1992 | 80486DX2 80486SL |
|||||||
1993 | Pentium | |||||||
1994 | i386EX 80486DX4 |
|||||||
1995 | Pentium Pro | |||||||
1997 | Pentium MMX | Pentium II | ||||||
1998 | Celeron Pentium II Xeon |
|||||||
1999 | Pentium III Pentium III Xeon |
|||||||
2000 | Celeron | Pentium 4 | XScale | |||||
2001 | Xeon | Itanium | ||||||
2002 | Itanium 2 | |||||||
2003 | Pentium M Celeron M |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 ||||||
2004 | Pentium 4 Prescott Intel 64 |
|||||||
2005 | Pentium D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
|||||||
2006 | Intel Core Duo Intel Core Solo |
Intel Core 2 Duo Intel Core 2 Extreme |
||||||
2007 | Intel Core 2 Quad |
[编辑] 4 位元和 8 位元 處理器
[编辑] Intel 4004: 第一個單晶片 µP
- 推出於 1971年 11月15日
- 時脈速度 740 kHz
- 0.06 MIPS
- 匯流排寬度 4 位元 (由於針腳數量限制,混合位址和資料)
- PMOS
- 電晶體數量 2,300 個,使用 10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640 位元組
- 程式記憶體 4K 位元組
- 世界第一個微處理器
- 使用在 busicom 計算機
- 小記事: 原來的目標是想要與 IBM 1620 時脈速度相當;但是並沒有相當符合。
[编辑] 4040
- 推出於 1974年 第四季
- 時脈速度 500 kHz 到 740 kHz 使用 4 到 5.185 MHz 石英震盪器
- 0.06 MIPS
- 匯流排寬度 4 位元 (由於針腳數量限制,混合位址和資料)
- PMOS
- 電晶體數量 3,000 個, 使用 10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640 位元組
- 程式記憶體 8K 位元組
- 中斷常式
- 4004 的增強版本
ab cd ek
[编辑] 8008
- 推出於 1972年 4月1日
- 時脈速度 500 kHz (8008-1: 800 kHz)
- 0.05 MIPS
- 匯流排寬度 8 位元 (由於針腳數量限制,位址和資料混合使用針腳)
- PMOS
- 電晶體數量 3,500 個,使用 10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16 KB
- 一般用在終端機、通用計算機、裝瓶機器上
- 在 4004 之後發展
- 原本想要在 datapoint 2200 終端機上使用
[编辑] 8080
- 推出於 1974年 4月1日
- 時脈速度 2MHz
- 0.64 MIPS
- 匯流排寬度 8 位元 資料, 16 位元 位址
- NMOS
- 電晶體數量 6,000 個,使用 6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64 KB
- 10 倍於 8008 的效能
- 使用於 Altair 8800、交通燈號控制、巡弋飛彈
- 需要六個支援晶片,相較於 8008 需要 20 個
[编辑] 8085
- 推出於 1976年 3月
- 時脈速度 5MHz
- 0.37 MIPS
- 匯流排寬度 8 位元 資料, 16 位元 位址
- 電晶體數量 6,500 個,使用 3 μm 製程
- 使用於 Toledo scale
- CMOS 80C85 in Radio Shack Model 100 portable.
- 高度的整合,第一次以單一個 5 伏特電源供應運作,先前需要 12 伏特。
[编辑] 16 位元處理器: x86 的起源
[编辑] 8086
- 推出於, 1978年 6月8日
- 時脈速度:
- 5MHz 有 0.33 MIPS
- 8MHz 有 0.66MIPS
- 10MHz 有 0.75 MIPS
- 匯流排寬度 16 位元 資料, 20 位元 位址
- 電晶體數量 29,000 個,使用 3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1 MB
- 10 倍於 8080 的效能
- 使用在可攜式電腦
- 與 8080 的組合語言相容
- 使用區段暫存器來一次存取超過 64K 的資料,這些年來程式設計師現有的詛咒來臨。
[编辑] 8088
- 推出於 1979年6月1日
- 時脈速度:
- 5MHz 有 0.33 MIPS
- 8MHz 有 0.75 MIPS
- 內部的 架構 16 位元
- 外部的匯流排寬度 8 位元 資料, 20 位元 位址
- 電晶體數量 29,000 個,使用 3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1 MB
- 與 8086 完全一樣,除了它是 8 位元 外部的匯流排
- 使用在 IBM PC 和 PC 的相容產品
[编辑] 80186
- 推出於 1982年
- 主要地使用在嵌入式應用 - 控制器,銷售點系統,終端機以及類似產品
- 除了處理器外,包含計時器,一個 DMA 控制器,一個晶片上的中斷控制器。
- 後來改名為 iAPX 186
[编辑] 80188
- 較新的版本之 80186 ,擁有 8 位元 外部的資料 匯流排
- 後來改名為 iAPX 188
[编辑] 80286
- 推出於 2月1, 1982年
- 時脈速度s:
- 6MHz 是 0.9 MIPS
- 8MHz, 10MHz 是 1.5 MIPS
- 12.5MHz 是 2.66 MIPS
- 匯流排寬度 16 位元
- 包含支援 多工 作業系 統針對 各行程 位址記憶空間 的 記憶體保護 硬體。
- 電晶體數量 134,000 個,使用 1.5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16 MB
- 增加保護模式特色到 8086,擁有一樣的指令集
- 3-6 倍於 8086 效能
- 廣泛地使用在當時 PC 複製產品中
- 可以在 45 秒掃描 大英百科全書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 非 x86 微處理器
[编辑] iAPX 432
- 推出於 1981年1月1日 為 Intel 第一個 32 位元 微處理器
- Object/capability 架構
- Microcoded 作業系統 primitives
- 1 TB 虛擬可定址空間
- 硬體支援容錯
- 兩個晶片的一般資料處理器,包含 43201 和 43202
- 43203 界面處理器 (IP) 與 I/O 子系統互動
- 43204 匯流排界面單元 (BIU) 簡化了建造多重處理器系統
- 43205 記憶體控制單元 (MCU)
- 架構和執行單元內部的資料線路是 32 位元
- 時脈速度:
- 5 MHz
- 7 MHz
- 8 MHz
[编辑] i960 或 80960
- 推出於 1988年 4月5日
- 類似 RISC 的 32 位元 架構
- 主要地使用在嵌入式系統
- Evolved from the capability 處理器 developed for the BiiN joint venture with Siemens
- 很多的變形,由末兩位字母可以辨識
[编辑] i860 或 80860
[编辑] XScale
- 推出於 2000年 8月23日
- 32 位元 RISC 微處理器, ARM 架構 為基礎
- 有很多衍生,像是 PXA2xx 應用處理器,IOP3xx 輸出輸入處理器和 IXP2xxx 及 IXP4xx 網路處理器。
- 2006年7月,Intel宣布將PXA2xx及PXA9xx(代號:Hermon)賣給Marvell公司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80386系列
[编辑] 80386DX
- 推出於 1985年 10月17日
- 時脈速度:
- 16MHz 是 5 到 6 MIPS
- 2/16/1987 20MHz 是 6 到 7 MIPS
- 4/4/1988 25MHz 是 8.5 MIPS
- 4/10/1989 33MHz 是 11.4 MIPS (在 Compaq/i 16K L2 是 9.4 SPECint92 )
- 匯流排寬度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275,000 個,使用 1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第一個可以處理 32 位元資料的 x86 晶片
- 重整並擴充記憶體保護支援,包含分頁的虛擬記憶體和虛擬86模式,是由 Windows 95 和 OS/2 Warp 所需要的特色。
- 使用在桌上型電腦
- 可以定址足夠的記憶體來管理地球上每個人八頁的歷史。
- 可以以 12.5 秒掃描整個大英百科全書
[编辑] 80386SX
- 推出於 1988年 6月16日
- 時脈速度:
- 16MHz 是 2.5 MIPS
- 1/25/1989 20MHz 是 2.5 MIPS, 25MHz 是 2.7 MIPS
- 10/26/1992 33MHz 是 2.9 MIPS
- 內部的架構是 32 位元
- 外部的匯流排寬度是 16 位元
- 電晶體數量是 275,000 個,使用 1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16 MB
- 虛擬記憶體 256 GB
- 16 位元位址匯流排可以達到低成本的 32 位元運算
- 內建多工支援
- 使用在入門等級桌上型電腦和可攜式電腦
[编辑] 80376
- 推出於 1989年 1月16日; 於 2001年 6月15日 終止
- 針對嵌入式系統的 386 衍生變形
- 無 "真實模式,直接地開機就處於 "保護模式"
- 從 1994年 後由更成功的80386EX 取代
[编辑] 80386SL
- 推出於 1990年 10月15日
- 時脈速度:
- 20MHz 是 4.21 MIPS
- 9/30/1991 25MHz 是 5.3 MIPS
- 內部的架構是 32 位元
- 外部的匯流排寬度是 16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855,000 個,使用 1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由於晶片的低功率消耗,是第一個特別為可攜式電腦生產。
- 高度整合,包含快取, 匯流排, 和記憶體控制器
[编辑] Intel386 EX
- 推出於 1994年 8月
- 針對 嵌入式系統 的 80386SX 衍生變形
- 靜態核心,例如,能以想要的慢速(因此對於功率非常有效率)執行,甚至降低到完全停止。
- 晶片內的周邊:
- 時鐘和電源管理
- 計時器和計數器
- watchdog timer
- 序列輸出輸入單元 (同步跟非同步) 以及並列的輸出輸入
- DMA (直接記憶體存取)
- RAM 刷新
- JTAG 測試邏輯
- 比 80376 更極大地成功
- 使用在數個軌道衛星和微衛星上
- 使用在 NASA 的 FlightLinux 專案中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 80486系列
[编辑] 80486DX
- 推出於 1989年 4月10日
- 時脈速度:
- 25MHz 是 20 MIPS (16.8 SPECint92, 7.40 SPECfp92)
- 5/7/1990 33MHz 是 27 MIPS (22.4 SPECint92 於 Micronics M4P 128k L2)
- 6/24/1991 50MHz 是 41 MIPS (33.4 SPECint92, 14.5 SPECfp92 於 Compaq/50L 256K L2)
- 匯流排寬度是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1.2 百萬個,使用 1 μm 製程; 50MHz 是 0.8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晶片內建一級快取(level 1 cache)
- 50 倍於 8088 的效能
- 使用在桌上型電腦跟伺服器
[编辑] 80486SX
- 推出於 1991年 4月22日
- 時脈速度s:
- 9/16/1991 16MHz 是 13 MIPS, 20MHz 是 16.5 MIPS
- 9/16/1991 25MHz 是 20 MIPS (12 SPECint92)
- 9/21/1992 33MHz 是 27 MIPS (15.86 SPECint92)
- 匯流排寬度是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1.185 百萬個,使用 1 μm 製程,以及 900,000 個,使用 0.8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跟 486DX 完全一樣的設計,但沒有數學輔助處理器。
- 使用在低價的入門級 486 桌上型電腦
- 可以使用 Intel OverDrive 處理器升級
[编辑] 80486DX2
- 推出於 1992年 3月3日
- 時脈速度:
- 50MHz 是 41 MIPS (29.9 SPECint92, 14.2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 8/10/1992 66 MHz 是 54 MIPS (39.6 SPECint92, 18.8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 匯流排寬度是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1.2 百萬個,使用 0.8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使用在高效能,低價的桌上型電腦
- 使用 "speed doubler" 技術,使得微處理器核心能以匯流排的兩倍速度運行
[编辑] 80486SL
- 推出於 1992年 11月9日
- 時脈速度:
- 20MHz 是 15.4 MIPS
- 25MHz 是 19 MIPS
- 33MHz 是 25 MIPS
- 匯流排寬度是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1.4 百萬個,使用 0.8 μm 製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使用在筆記型電腦
[编辑] 80486DX4
- 推出於 1994年 3月7日
- 時脈速度:
- 75MHz 是 53 MIPS (41.3 SPECint92, 20.1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 100MHz 是 70.7 MIPS (54.59 SPECint92, 26.91 SPECfp92 on Micronics M4P 256K L2)
- 電晶體數量 1.6 百萬個,使用 0.6 μm 製程
- 匯流排寬度是 32 位元
- 可定址記憶體 4 GB
- 虛擬記憶體 64 TB
- PGA 封裝 168 個針腳,SQFP 封裝 208 個針腳
- 核心大小是 345 平方公釐
- 使用在高效能入門級的桌上型和價值型筆記型電腦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 Pentium ("I")
[编辑] Pentium ("Classic")
- 推出於 1993年 3月22
- P5 0.8 μm 製程技術
- 匯流排寬度 64 位元
- 系統匯流排速度 50 或 60 或 66 MHz
- 位址匯流排 32 位元
- 電晶體數量 3.1 百萬個
- 可定址記憶體 4 giga位元組
- 虛擬記憶體 64 tera位元組
- Socket 4 273 pin PGA處理器 封裝
- 封裝 dimensions 2.16" x 2.16"
- 超純量 架構提供五倍於 33MHz 486DX處理器 的效能
- 以 5 伏特電壓運行
- 使用於 桌上型 電腦
- 16KB 的一級快取
- 衍生
- 60 MHz 是 100 MIPS (70.4 SPECint92, 55.1 SPECfp92 on Xpress 256K L2)
- 66 MHz 是 112 MIPS (77.9 SPECint92, 63.6 SPECfp92 on Xpress 256K L2)
- P54C 0.6 μm 製程技術
- P54C 0.35 μm 製程技術
[编辑] Pentium MMX
- 推出於 1997年 1月8
- P55C 0.35 μm 製程技術
- Intel MMX 指令集
- Socket 7 296/321 針腳 PGA (pin grid array) 封裝
- 32KB 一級快取
- 電晶體數量 4.5 百萬個
- 系統匯流排速度 66 MHz
- 衍生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 Pentium Pro, II, Celeron, III, M
[编辑] Pentium Pro
- 推出於 1995年 11月1日
- Pentium II and III 的祖先
- Socket 8處理器 封裝 (387 針腳) (雙 SPGA)
- 0.6 μm 製程技術
- 0.35 μm 製程技術, 或 0.35 μm CPU 伴隨 0.6 μm 二級快取
[编辑] Pentium II
- 推出於 1997年 5月7日
- 擁有 MMX 和改進 16 位元效能的 Pentium Pro
- 242 針腳的 Slot 1 (SEC) 處理器封裝
- 電晶體數量 7.5 百萬個
- Klamath 0.35 μm 製程技術 (233, 266, 300MHz)
- Deschutes 0.25 μm 製程技術 (333, 250, 400, 450MHz)
[编辑] Celeron (Pentium II 為基礎)
- 推出於 1998年 4月15日
- 242 針腳 Slot 1 SEPP (Single Edge 製程or 封裝), Socket 370 PPGA 封裝
- Covington - 0.25 μm 製程技術
- Mendocino - 0.25 μm 製程技術
- 推出於 8月24日, 1998年
- 電晶體數量 19 百萬個
- 66MHz 系統匯流排速度
- 32KB 一級快取
- 128KB 整合的快取
- 衍生
- 300A MHz 推出於 8月24日, 1998年
- 333 MHz 推出於 8月24日, 1998年
- 366 MHz 推出於 1月4日, 1999年
- 400 MHz 推出於 1月4日, 1999年
- 433 MHz 推出於 3月22日, 1999年
- 466 MHz
- 500 MHz 推出於 8月2日, 1999年
- 533 MHz 推出於 1月4日, 2000年
- 266 MHz (Mobile)
- 300 MHz (Mobile)
- 333 MHz (Mobile) 推出於 4月5日, 1999年
- 366 MHz (Mobile)
- 400 MHz (Mobile)
- 433 MHz (Mobile)
- 450 MHz (Mobile) 推出於 2月14日, 2000年
- 466 MHz (Mobile)
- 500 MHz (Mobile) 推出於 2月14日, 2000年
[编辑] Pentium III
- 推出於 2月26日, 1999年
- 改進的 PII, i.e. P6 基礎的核心, 現在包含 SSE
- Katmai - 0.25 μm 製程技術
- Coppermine - 0.18 μm 製程技術
- Tualatin - 0.13 μm 製程技術
-
- 推出於 2001年7月日
- 電晶體數量 28.1 百萬個
- 32KB 一級快取
- 256KB 或 512KB 高級傳輸 二級快取 (整合的)
- 370 針腳 FC-PGA (Flip-chip pin grid array) 封裝
- 133 MHz 系統匯流排速度
- 衍生
- 1133 MHz (512KB L2)
- 1200 MHz
- 1266 MHz (512KB L2)
- 1333 MHz
- 1400 MHz (512KB L2)
-
[编辑] Pentium II and III Xeon
- PII Xeon
- PIII Xeon
- 推出於 10月25, 1999年
- 電晶體數量: 9.5 百萬個 at 0.25 μm 或 28 百萬個 at 0.18 μm)
- 二級快取 is 256KB, 1MB, 或 2MB 高級傳輸快取 (整合的)
- 處理器封裝形式是 Single Edge Contact Cartridge (S.E.C.C.2) 或 SC330
- 系統匯流排速度 133 MHz (256KB 二級快取) 或 100 MHz (1-2MB 二級快取)
- 系統匯流排寬度 64 bit
- 可定址記憶體 64 giga位元組
- 使用於 two-way 伺服器和工作站 (256KB L2) 或 4- 和 8-way 伺服器 (1-2MB L2)
- 衍生
- 500 MHz (0.25 μm 製程) 推出於 3月17, 1999年
- 550 MHz (0.25 μm 製程) 推出於 8月23, 1999年
- 600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10月25, 1999年
- 667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10月25, 1999年
- 733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10月25, 1999年
- 800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1月12, 2000年
- 866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4月10, 2000年
- 933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 1000 MHz (0.18 μm 製程, 256K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8月22, 2000年
- 700 MHz (0.18 μm 製程, 1-2MB 二級快取) 推出於 5月22, 2000年
[编辑] Celeron (Pentium III Coppermine 為基礎)
- 推出於 3月,2000年
- Coppermine-128 - 0.18 μm 製程技術
- SSE
- Socket 370 PPGA處理器 封裝
- 電晶體數量 28.1 百萬個
- 66MHz 系統匯流排速度, 100MHz 系統匯流排速度 推出於 1月3, 2001年
- 32KB 一級快取
- 128KB 二級先進傳輸快取
- 衍生
- 533 MHz
- 566 MHz
- 633 MHz 推出於 6月26, 2000年
- 667 MHz 推出於 6月26, 2000年
- 700 MHz 推出於 6月26, 2000年
- 733 MHz 推出於 11月13, 2000年
- 766 MHz 推出於 11月13, 2000年
- 800 MHz
- 850 MHz 推出於 4月9, 2001年
- 900 MHz 推出於 7月2, 2001年
- 950 MHz 推出於 8月31, 2001年
- 1000 MHz 推出於 8月31, 2001年
- 1100 MHz 推出於 8月31, 2001年
- 1200 MHz 推出於 10月2, 2001年
- 1300 MHz 推出於 1月3, 2002年
- 550 MHz (Mobile)
- 600 MHz (Mobile) 推出於 6月19, 2000年
- 650 MHz (Mobile) 推出於 6月19, 2000年
- 700 MHz (Mobile) 推出於 9月25, 2000年
- 750 MHz (Mobile) 推出於 3月19, 2001年
- 800 MHz (Mobile)
- 850 MHz (Mobile) 推出於 7月2, 2001年
- 600 MHz (低電壓 Mobile)
- 500 MHz (超低電壓 Mobile) 推出於 1月30, 2001年
- 600 MHz (超低電壓 Mobile)
[编辑] Celeron (Pentium III Tualatin 為基礎)
- Tualatin Celeron - 0.13 μm 製程技術
- 32KB 一級快取
- 256KB 二級先進傳輸快取
- 100 MHz 系統匯流排速度
- 衍生
- 1.0 GHz
- 1.1 GHz
- 1.2 GHz
- 1.3 GHz
- 1.4 GHz
[编辑] Pentium M
- 以 Pentium III 核心為基礎, 擁有 SIMD SSE2 指令和更深的管線設計
- Banias 0.13 μm 製程技術
- Dothan 0.09 μm (90nm) 製程技術
- 推出於 2004年5月
- 2MB 二級快取
- 重新改進的資料預取單元
- 400 / 533 MHz Netburst 形式系統匯流排
- TDP 為 21W,低電壓版為 10W,超低電壓版為 5W
- 衍生
- 1.0 GHz (Pentium M 723) (超低電壓)
- 1.1 GHz (Pentium M 733) (超低電壓)
- 1.2 GHz (Pentium M 753) (超低電壓)
- 1.3 GHz (Pentium M 718) (低電壓)
- 1.4 GHz (Pentium M 738) (低電壓)
- 1.5 GHz (Pentium M 738) (低電壓)
- 1.6 GHz (Pentium M 758) (低電壓)
- 1.4 GHz (Pentium M 710)
- 1.5 GHz (Pentium M 715)
- 1.6 GHz (Pentium M 725)
- 1.7 GHz (Pentium M 735)
- 1.8 GHz (Pentium M 745)
- 2.0 GHz (Pentium M 755)
- 2.1 GHz (Pentium M 765)
- 2.2 GHz (於 2005 年第三季推出)
- Dothan 533 0.09 μm (90nm) 製程
- 推出於 2005年第一季
- 533 MHz NetBurst 形式的系統匯流排,其他與 Dothan 相同
- TDP 為 27W
- 衍生
- 1.60 GHz (Pentium M 730)
- 1.73 GHz (Pentium M 740)
- 1.86 GHz (Pentium M 750)
- 2.00 GHz (Pentium M 760)
- 2.13 GHz (Pentium M 770)
- 2.26 GHz (Pentium M 780)
[编辑] Celeron M
- 所有Celeron M都沒有 SpeedStep 技術,不是 Centrino 的一部份
- Banias-512 0.13 μm 製程技術
- 推出於 2003年3月日
- 64KB L1 快取,512KB 二級快取 (整合的)
- SSE2 SIMD 指令集
- 衍生
- 1.2 GHz (Celeron M 310)
- 1.3 GHz (Celeron M 320)
- 1.4 GHz (Celeron M 330)
- 1.5 GHz (Celeron M 340)
- Dothan-1024 90 μm 製程
- 64KB L1 快取,1MB L2快取 (整合的)
- SSE2 SIMD 指令集
- 內建禁止執行位元 (Execute Disable bit),除了350與360
- 衍生
- 1.3 GHz (Celeron M 350 與 Celeron M 350J)
- 1.4 GHz (Celeron M 360 與 Celeron M 360J)
- 1.5 GHz (Celeron M 370)
- 1.6 GHz (Celeron M 380)
- 1.7 GHz (Celeron M 390)
- Yonah-1024 65 μm 製程
- 64KB L1 快取,1MB L2快取 (整合的)
- SSE3 SIMD 指令集,533 MHz 前端匯流排,禁止執行位元
- 衍生
- 410 - 1.46 GHz
- 420 - 1.60 GHz
- 423 - 1.06 GHz (超低電壓)
- 430 - 1.73 GHz
- 440 - 1.86 GHz
- 443 - 1.20 GHz (超低電壓)
- 450 - 2.00 GHz
[编辑] Intel Core
- Yonah 0.065 μm (65nm) 制程技术,2006年1月推出
- 搭载2MB(雙核心是共享的)二级快取
- T系列的 TDP 為 31W,低電壓版 L 系列為 15W,超低電壓版 U 系列為 9W
- 衍生
- Core Duo T2050 - 1.60 GHz
- Core Duo T2300E - 1.66 GHz (不含VT)
- Core Duo T2300 - 1.66 GHz
- Core Duo T2400 - 1.83 GHz
- Core Duo T2500 - 2.00 GHz
- Core Duo T2600 - 2.16 GHz
- Core Duo T2700 - 2.33 GHz
- Core Duo L2300 - 1.50 GHz
- Core Duo L2400 - 1.66 GHz
- Core Duo L2500 - 1.83 GHz
- Core Duo U2400 - 1.06 GHz
- Core Duo U2500 - 1.20 GHz
- Core Solo T1300 - 1.66 GHz
- Core Solo T1400 - 1.83 GHz
- Core Solo U1300 - 1.06 GHz
- Core Solo U1400 - 1.20 GHz
- Core Solo U1500 - 1.33 GHz
[编辑] 32 位元處理器: NetBurst微架構處理器 (Pentium 4、Pentium D、Celeron、Celeron D等)
[编辑] Pentium 4
- Willamette 0.18 μm 製程技術
- 0.18 μm 製程技術 (1.6 和 1.8 GHz)
- Northwood 0.13 μm 製程
- 改進的跳躍預測機制和其他微指令的調整
- 512KB 整合的 二級快取
- 電晶體數量 55 百萬個
- 匯流排速度為 400 / 533 / 800 MHz (100 / 133 / 200 QDR)
- 3.06 GHz 與 FSB 800 的所有版本處理器 內含 HyperThreaded 技術
- 時脈
- FSB 400 (Northwood A)
- 1.6 GHz
- 1.8 GHz
- 2.0 GHz
- 2.2 GHz
- 2.4 GHz
- 2.5 GHz
- 2.6 GHz
- 2.8 GHz
- FSB 533(Northwood B)
- 2.26 GHz
- 2.40 GHz
- 2.53 GHz
- 2.66 GHz
- 2.80 GHz
- 3.06 GHz
- FSB 800(Northwood C)
- 2.4 GHz 約 6500 MIPS
- 2.6 GHz
- 2.8 GHz
- 3.0 GHz
- 3.2 GHz
- 3.4 GHz 約 10000 MIPS
- FSB 400 (Northwood A)
- Prescott 90 nm 製程
- 推出於 2004年2月
- 處理器的整數指令管線從 20 段增加到 31 段,因此理論上可以達到更高的時脈速度
- 處理器封裝使用 PGA478 與 LGA 775
- LGA 775 的 Prescott 開始使用評價系統命名
- 匯流排速度為 533 / 800(133 / 200 QDR)
- L2 快取為 1M
- FSB533 的 515、516、517、519K、524 及 FSB800 的所有系列支援 HT 技術
- FSB800 的 5x1 有 Intel 64 技術,5x1 與 5x0J 有 NX-bit 技術
- 全系列新增 SSE3 指令集
- 時脈
- FSB 533
- Socket 478
- 2.26 GHz (512 KB L2)
- 2.40 GHz
- 2.66 GHz
- 2.80 GHz
- Socket 775
- 2.66 GHz (505、505J、506)
- 2.80 GHz (511)
- 2.93 GHz (515、516、517)
- 3.06 GHz (519、519K、524)
- Socket 478
- FSB 800
- 括號內是LGA775的代號
- 2.80 GHz (520、520J、521)
- 3.00 GHz (530、530J、531)
- 3.20 GHz (540、540J、541)
- 3.40 GHz (550、550J、551)
- 只有 LGA775 提供下列時脈
- 3.60 GHz (560、560J、561)
- 3.80 GHz (570、570J、571)
- FSB 533
- Prescott-2M 90 nm 製程
- 處理器封裝為LGA 775
- L2 快取為 2M
- 時脈
- 2.80 GHz(620)
- 3.00 GHz(630)
- 3.20 GHz(640)
- 3.40 GHz(650)
- 3.60 GHz(660、662)
- 3.80 GHz(670、672)
- Cedar Mill 65 nm 製程
- LGA775 封裝
- 命名為 6x1
- 時脈由 3.0 至 3.6 GHz (631、641、651、661)
- Pentium 4 EE
- 推出於 2003年9月日
- EE = "Extreme Edition"
- 與 Pentium 4 處理器相同,但擁有 2MB 的 onboard L3 快取
- LGA 775 有 FSB1066 與 FSB800,Socket478 則是只有 FSB800
- 時脈
- 3.20 GHz
- 3.40 GHz
- 3.46 GHz
- 3.72 GHz
[编辑] Celeron
- Socket 478 封裝
- 此系列一律將 L2 快取縮減成 128K
- 匯流排為 400 MHz
- Willamette-128
- 180 nm 製程
- 時脈為 1.7、1.8、2.0 GHz
- Northwood-128
- 130 nm 製程
- 時脈為 1.8、2.0、2.1、2.2、2.3、2.4、2.5、2.6、2.7、2.8 GHz
[编辑] Xeon
- 官方的標誌為 Xeon,而不是 "Pentium 4 Xeon"
- Xeon 1.4, 1.5, 1.7 GHz
- Xeon 2.0 GHz
[编辑] Pentium D
- 雙核心處理器
- 無超線程
- Smithfield 90 nm 製程〔8xx系列〕
- 由兩個 Prescott 封裝在一起
- 1MB+1MB 二級快取 (不共享, 總共 2MB)
- 800MHz系統匯流排〔Pentium D 805 是 533MHz〕
- 比類似時脈的 Prescott 增加了 60% 效能
- 由于使用了外部的总线(FSB) 来连接两个内核,800MHz 的 FSB 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带宽来做内核间的缓存同步,造成性能瓶颈
- Pentium D 是 Intel 为了抗击 AMD 的 Athlon 64X2 而临时做出的产品,从开发到发布只用了 18 个月的时间,自身不是很完善,但是却帮助 Intel 维护了高端的市场。
- 時脈
- 2.66 GHz(805)
- 2.80 GHz(820)
- 3.00 GHz(830)
- 3.20 GHz(840)
- Presler 65 nm 製程〔9XX系列〕
- 於2006年1月推出
- 2MB+2MB 二級快取 (不共享, 總共 4MB)
- 800MHz 系統匯流排
- 9x0 新增 VT 技術,全系列有 EM64T 技術
- 時脈與代號
- 2.8 GHz(915、920、925)
- 3.0 GHz(930、935)
- 3.2 GHz(940)
- 3.4 GHz(945、950)
- 3.6 GHz(960)
-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 雙核心處理器
- 超線程
- Smithfield版本
- 3.4GHz(840)
- 除可開啟超線程外,其他跟同核心之Pentium D一樣
- Presler版本
- 3.46, 3.73GHz(955, 965)
- 1066MHz系統匯流排
[编辑] Celeron D
- Prescott-256
- 插座 Socket 478与LGA775,AGTL+ 133 MHz FSB (QDR, FSB 533)
- 指令集 MMX,SSE,SSE2,SSE3,部分产品支持XD-Bit,EM64T。
- 核心电压 (VCore): 1.40 Volt
-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24日
- 制程: 90 nm
- 尾數為1或6支援EM64T技術,0或5則是不支援
- 時脈
- 2.13 GHz(310)
- 2.26 GHz(315)
- 2.40 GHz(320)
- 2.53 GHz(325、326)
- 2.67 GHz(330、331)
- 2.80 GHz(335、336)
- 2.93 GHz(340、341)
- 3.06 GHz(345、346)
- 3.20 GHz(350、351)
- 3.33 GHz(355)
- Cedar Mill-512
[编辑] 32/64 位元兼容處理器:Intel Core 微架構系列
[编辑] Intel Core 2 Duo(桌面版)
- Conroe 或 Allendale 核心
- 雙核心
- 2006年7月發佈
- 65 納米製程
- TDP 65W
- 增加 SSSE3 指令
- 800MHz/1066MHz/1333MHz 前置匯流排
- Intel 64
-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支援多作業系統
- LaGrande Technology,enhanced security hardware extensions
- Execute Disable Bit
- EIST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 iAMT2 (Intel 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遠端管理電腦
- 時脈
- 800MHz,2M L2快取
- E4300 - 1.8 GHz
- E4400 - 2.0 GHz
- E4500 - 2.2 GHz
- 1066MHz
- 2M L2快取
- E6300 - 1.86 GHz
- E6400 - 2.13 GHz
- 4M L2快取
- E6320 - 1.86 GHz
- E6420 - 2.13 GHz
- E6600 - 2.40 GHz
- E6700 - 2.66 GHz
- 1333MHz,4M L2快取
- E6550 - 2.33 GHz
- E6750 - 2.66 GHz
- E6850 - 3.00 GHz
- 800MHz,2M L2快取
[编辑] Intel Core 2 Extreme
[编辑] 雙核心
- Conroe XE核心
- 2006年7月發佈
- 1066MHz前置匯流排
- 核心倍頻並沒有鎖上
- 其他跟Conroe核心一樣
- 型號:X6800 - 2.93 GHz
[编辑] 四核心
- Kentsfield核心
- 最早於2006年11月發佈
- 1066、1333 MHz 前置匯流排
- 核心倍頻並沒有鎖上
- 130W TDP
- 其他跟 Conroe 核心一樣
- 時脈
- FSB 1066
- QX6700 - 2.66 GHz
- QX6800 - 2.93 GHz
- FSB 1333
- QX6850 - 3.00 GHz
[编辑] Intel Core 2 Quad
- 四核心
- 型號:Q6600
- Kentsfield核心
- 2007年1月發佈
- 2.40GHz
- 1066MHz前置匯流排
- 105W
- 其他跟Conroe核心一樣
[编辑] Celeron(Conroe-L核心)
單核心
- 於2007年6月推出
- 800MHz 系統匯流排
- 使用 Conroe 架構
- 65nm 製程
- 512KB L2快取
- 含 Intel EM64T,病毒防護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
- 時脈
- Celeron 420 - 1.6 GHz
- Celeron 430 - 1.8 GHz
- Celeron 440 - 2.0 GHz
雙核心
- 於2008年1月推出
- 800MHz系統匯流排
- 使用 Conroe 架構
- 65nm 製程
- 512KB L2快取
- 含 Intel EM64T,病毒防護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
- 時脈
- Celeron E1200 - 1.6GHz
[编辑] Pentium Dual-Core(Conroe-L核心)
- 於2007年6月推出
- 800 MHz 系統匯流排
- 原生雙核心設計
- 65 nm 製程
- 1MB L2 快取
- 含 Intel EM64T,病毒防護技術(Execute Disable Bit),EIST 省電技術
- 產品線
- E2140 - 1.6 GHz
- E2160 - 1.8 GHz
- E2180 - 2.0 GHz
- E2200 - 2.2 GHz
- E2220 - 2.4 GHz (尚未正式發布,目前只有工程樣品散片)
- 產品線
[编辑] Intel Core 2 Duo(移動版)
- Merom核心
- 2006年8月發佈
- 667MHz前置匯流排
- 除了前置匯流排外,其他跟Conroe核心一樣
[编辑] 64 位元處理器: Itanium系列
[编辑] Itanium
- Released 5月29, 2001年
- 733 MHz and 800 MHz
[编辑] Itanium 2
[编辑] 備註
[编辑] Intel 64
- 前稱EM64T(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
- 於 2004年 春季推出, 同 4F (D0 和之後的 P4 steppings)
- 64 位元 架構的 x86 擴充; 幾乎是 AMD64 的複製
[编辑] 外部連結
- 晶片列表 – By Adrian Offerman
- Intel 博物館: 微處理器歷史
- MyNikko.com 微處理器博物館 – By Nikko Cheng
- 驱动之家 - Intel芯片设计35年:从4004到80核心
|
|
---|---|
已停產產品 | 4004 · 4040 · 8008 · 8080 · 8085 · iAPX 432 · i860 · i960 · 8086 · 8088 · 80186 · 80188 · 80286 · 80386 · 80486 · Pentium · Pentium Pro ·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Itanium ·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Pentium M ·Pentium D · |
現有產品 | Pentium 4 ·Core ·Pentium Dual-Core · Core 2 · Celeron · A100 · Xeon · XScale · Itanium 2 ·Atom |
列表 | Intel CPU 插槽/插座列表 · Intel晶片組 · Intel處理器 · Intel處理器代號 · Atom · Celeron · Core · Core 2 · Itanium ·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Pentium 4 · Pentium D · Pentium Dual-Core · Pentium M · Xeon |
末來產品列表 | Celeron · Core 2 · Pentium Dual-Core · Xeon |
斜體 表示非 x86 處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