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省自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省自治,中华民国初年北洋軍閥執政時期被提出的一种政治制度。最初由湖南軍閥譚延闓、趙恆惕等人所提出。1920年7月湖南督軍譚延闓通電全國,表示要“順應民情”,實行民治,“採民選省長制,以維湘局”。并获得浙江军阀卢永祥、广东军阀陳炯明等人响应。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也主張依照美國聯邦制,由各省自制省憲法,實行自治,张东荪、丁世泽、潘力山等发表文章支持联邦制。
1922年1月《湖南省憲法》公布,先後得到四川、雲南、貴州、兩廣、浙江和奉天等省地方軍閥的響應。1922年9月,胡適也主張“建立在省自治上面的聯邦的統一國家”。孫中山認為聯省自治阻礙他統一全國的大業,主張中國傳統的中央集權式政治體係,晚年對聯省自治乃至於聯邦皆抱持敵視的態度。1922年夏天,孫中山在广东韶關建立北伐大本營,組成聯軍欲進攻江西,开始武力统一中国行动。廣東的陳炯明本人標榜“暫緩軍事”,“先立省宪”,於是兩人發生激烈之衝突。最後孙中山回到广州,陳於1922年6月16日砲轟孫中山的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在蔣介石、陳策等護衛下乘永豐艦離開廣州,退居上海。1926年蔣介石發動北伐戰爭,進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聯省自治的主張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