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編輯摘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百科的指引 |
---|
內容 |
不要介紹自我 不要複製原始資料 消歧義 不要製造惡作劇 胡言亂語 用戶頁 |
條目包含 |
知名度 |
分類 |
子頁面 模板 列表 頁面分類 |
編輯 |
勇於更新頁面 構築網絡 編輯摘要 條目的大小 |
討論 |
討論頁指導方針 在討論頁上簽名 利益衝突 條目中不要有免責聲明 |
態度 |
禮儀 不要傷害新手 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 |
格式 |
格式手冊
參見:方針 |
當編集維基頁面時,在文章內容的方框底下會有一列寫著「編輯摘要」的文字框。
編輯摘要: |
在框內所寫入的文字,將會和編輯時間一起顯示在最近更改頁面。填寫編輯摘要是維基的指導原則之一。從過去的經驗裡,維基人認為即使是再簡短的說明也勝過沒有。
目录 |
[编辑] 在摘要欄所寫的內容
摘要欄是為了記載對條目所做的變更而存在。寫在該處的文字將永遠留存,即使有筆誤也無法更改。
若是只有加入一小段文字,也可以考慮將增加的內容直接複製到摘要內。當條目變動很大時,也請以簡潔的敘述讓其他維基人能夠瞭解修改內容。
摘要欄內能夠記載最大至250位元組(約80個中文字),此外無法寫入200字(不分全形半形)以上的內容。超出這兩點限制的摘要部分將會被捨棄。
修改部分不明顯、或是刪除既有內容時,請在編輯摘要內寫下理由,修改理由不明確時有可能會被恢復至原先的版本。另外也可以考慮利用討論頁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編輯時標明大幅變更或小修改、以及適當的摘要,能夠有效幫助其他維基人判斷是否需要檢視該變更。摘要有時會吸引其他編者的興趣,而讓該領域的專家參與編輯。例如「修正筆誤」之類的具體摘要,會比「稍微修改」來得合適。
此外,從其他條目複製、搬動文章內容時,必須要在摘要欄內加入複製來源條目的連結,詳細請參見#何時應該加上連結。
[编辑] 創建條目時
在新建條目時所加入的編輯摘要會顯示於新進條目裡。維基百科每日都有許多條目被創建,其中有些條目會沒有被注意到而埋沒。在摘要欄內寫入適當的說明,有可能會吸引其他編者的注意,而參與條目的擴充或修正!
條目若是簡短的小作品,也可以考慮直接將文章內容複製到摘要裡。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條目則可以加上幾個關鍵字,讓專門領域外的維基人也能夠大致知道條目的性質。
- 條目是屬於什麼領域?
- 編輯內容是? (新條目、重定向、消歧義、小條目等)
如果條目名稱是人名
- 是哪個國家的人
- 其職業、事蹟
[编辑] 摘要欄常用省略語
維基人為了有效率地達成一些工作,將摘要常用的字彙省略。以下列出一部分範例。
略語 | 意思 |
---|---|
修正筆誤、typo、sp |
修正錯字缺字。 |
lk、links |
追加內部連結,用於增加新條目連結等時候。於省略語之後以維基連結格式方式用單引號圍住連結名稱。例如:link: '[[電車]]' |
xl, ext lk |
編輯外部連結。 |
維基化、wikify、wikified |
對文章標示內部連結、增加章節等。 |
調整格式、排版 |
依照格式手冊(Manual of Style)所做的變更。 |
#REDIRECT [[其他頁面]]、redi |
重定向至[[○○○|其他頁面]]。 |
copyedit |
推敲。 |
清理、cl、cleanup |
清理。修改章節、錯字、文脈等細節。 |
[[其他條目名稱]] |
貼上至其他條目名稱的連結(也可以附註文字)。這個作法尤其對於創建新條目時,可以用來吸引其他維基人的注意,尤其對於關注監視列表而沒有觀看新進條目的維基人。 |
+eo之類 |
增加其他語言版本的跨語言連結。最初的範例為世界語版的連結。 |
+commons之類 |
增加其他計畫的連結。最初的範例為維基共享資源連結。 |
revert、rvt、rv |
回退至早前的版本。
|
rvv、rv/v |
因為破壞行為而回退。
|
see Talk、見討論頁 |
關於此編輯的說明或討論,寫於條目的討論頁裡。 |
+ (add) |
增加/刪除,可以簡略為"+"與"-"。(例如:「+官方網站」為增加官方網站的連結) |
消歧義、dab、disambig |
修改消歧義頁面(disambiguation page)的連結(例如:將[[ASP]]改為[[Active Server Pages|ASP]])。 |
cite、ack |
記載參考資料的出處。 |
合併、merge |
合併條目。 |
移動、mv |
移動部分文章。 |
tmp |
增加 / 變更模板。 |
提交快速刪除、{{delete}}、{{d}}、{{速删}} |
提交快速刪除。 |
/* 章節 */ |
編輯條目章節時會自動加入如上的標題(依瀏覽器不同有可能不會自動加入)。在修改章節名稱或增加新章節時,可以重新替換(會顯示為「→章節名」)。 |
cat、category、分類 |
增加或調整分類。 |
[编辑] 摘要所顯示的位置
[编辑] 何時應該加上連結
中文維基建議翻譯或複製(複製貼上)其他文章時,於摘要欄明確註明出處與適當的連結,這對於條目編輯歷史的資訊補充是很重要的事情。關於為何需要如此步驟,請閱覽Wikipedia:版权信息。
[编辑] 翻譯文章
- 包含翻譯其他語言條目、依照翻譯變更後,將文章投稿至中文維基的情形。
(另參見Wikipedia:版权信息)
- 請記載原文條目的連結。例如,當以英語版的 "China" 這個條目進行翻譯並投稿的時候,於摘要欄寫上「 翻譯自 [[w:en:China]] 」(或是翻譯修改自)之類的敘述。
- 若參考的不是當時的最新版本,請註明是翻譯自過去何時的哪個版本。例如:「 翻譯自 [[w:en:China]] (01:56, 6 Jun 2004) 」
- 此外,當條目內有該翻譯來源連結的情況(包含一般的跨語言連結),即使不在摘要欄張貼連結,只要能夠令人瞭解是從其他語言的哪個條目哪個版本翻譯過來的即可。。
[编辑] 複製文章(copy & paste)
- 包含將中文版條目的部分內容,投稿至其他條目或新條目的情形。
(另參見Wikipedia:版权信息)
- (注意1)複製貼上在分拆條目時是必要的動作。但是分割內容時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若是不符合某些要件的話有可能會遭到刪除。不習慣的維基人可以考慮在討論頁提出分割提案,請有經驗的用戶幫忙。
- (注意2)並非複製條目部分內容,而是要改變條目名稱時,請勿執行該動作。此時請依照Help:页面重命名的指示處理。
- 刊載其他條目所複製的內容時,請於摘要攔貼上複製來源條目的連結。若複製的並非最新版本,請比照翻譯條目的作法,明確指出來自哪個版本。例如:「 複製 [[中國]](2004年8月2日 (月) 09:18 」之類的形式。
- 分割條目時除了複製部分內容之外,一般會刪除原條目的該內容。刪除時請於摘要欄貼上分割後的條目連結。例如:「 將「中國地理」一節分割至[[中國地理]]後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