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南省濮阳市 | |
现任市长 | 梁铁虎 |
政府驻地 | 华龙区 |
建市时间 | 1983年 |
面积 | 4188 平方公里 |
人口 | 357.93万(2005年末) |
电话区号 | 0393 |
邮政编码 | 457000 |
|
濮阳,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
目录 |
[编辑] 别称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编辑] 历史
- 春秋时 濮阳一带属衞國,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 宋元时 濮阳改称开德府。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
- 清朝时期 濮阳称开州,与清丰、南乐隶属于大名府。
[编辑] 行政区划
濮阳市辖5县1区:
[编辑] 旅游
- 中华第一龙牌坊1987年,濮阳县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图案,目前在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据科学测定在距今6460±135年前,故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 戚城文物景区景区内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墙-戚城遗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仓颉 、仓颉陵仓颉,史皇氏,今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 八都坊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坐落于濮阳城内北大街。八都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由明代濮阳籍御史纪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纟延 ,尚书赵延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八家共立。原建筑于文革时期被推毁,现建筑系仿制品。
- 毛楼生态旅游区位于范县辛庄乡。
- 子路坟(仲由墓)位于濮阳县城北5公里,今京开大道西侧.其始建年代不详。
- 世锦园
- 中原绿色庄园
[编辑] 地理
濮阳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北部与山东聊城,菏泽毗邻,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地处北纬35°20′0″--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全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
[编辑] 气候
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一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毫米~6013毫米。
[编辑] 交通
1997年12月27日,濮台铁路全线贯通,与京九铁路胜利接轨,成为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的一条重要联络线。
[编辑] 教育
- 大学
- 濮阳市教育学院
- 濮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http://www.pyvtc.com.cn/
- 中原油田广播电视大学
- 河南省濮阳工业学院
- 濮阳中西医结合专修学院
- 河南濮阳师范学校
- 中原油田石油技工学校
- 濮阳市卫校
[编辑] 网站
[编辑] 中原油田
[编辑] 历史荣誉
- 濮阳市于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 1999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2000年12月28日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1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2002年获“国际花园城市铜牌奖”。
- 2003年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 2004年10月1日,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 历史名人
- 端木赐春秋时衞人,又称子贡,孔子得意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善于辞令,有干济才。孔子称他有瑚琏之器。他曾经商曹、鲁间,富有千金。又聘问各国,与诸侯“分庭抗礼”,游说齐、吴等国,促使吴救鲁伐齐。后卒于齐。
- 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姓仲,名由,一字季路,春秋鲁国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人。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后为孔子高徒,性豪爽勇敢,喜闻过,有政事才。
- 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姓公孙,名鞅,衞國(国都濮阳)国君之妾所生。因他是衞國人,又名衞鞅。后被封于商,故名商鞅。在秦国当丞相十年,极力变法,成绩卓著,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未期衞國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
- 荆轲(?-前227)战国末刺客。衞國(今濮阳)人.
- 张仪战国时魏人(今濮阳市区张仪村人),家贫,与洛阳苏秦同师于鬼谷子(王栩),学习游说之学。三年学成,被秦王用为相。
- 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唐朝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
- 王仙芝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濮州(今河南范县)人。
- 杜鸿渐(708-769年)今濮阳市人.唐朝宰相.
-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县人,家境贫寒,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起,郑板桥任范县县令,历时五年,在任期内,政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