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介绍湘潭县,关于此条目的相关内容请参见湘潭
中国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湘潭县 | |
别称:中国湘莲之乡 | |
县名来源于“湘州潭”即昭潭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省 | 湖南省 |
---|---|
地级市 | 湘潭市 |
行政级别 | 县 |
设县 | 唐天宝8年 |
面積 | |
- 總面積 | 2513 km² |
- 建成区(2005) | (易俗河县城)9 km² |
海拔 | x-755 m |
人口 | |
- 总人口(2006) | 114 万人 |
经济 | |
- GDP(2006) | 86.58亿 元 |
电话区号 | 732 |
邮政编码 | 411200 |
车牌编号 | 湘C-5/6xxxx |
中国行政区划代码 | 430321 |
官方网站: http://www.xiangtan.cn |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易俗河镇。全县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14.1万(2006年)[1]。
目录 |
[编辑] 历史
湘潭县境内发现大溪文化时期聚落遗址,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境内已有先民定居。汉置湘南县,治所在今石潭镇古城村,今县地分属湘南县和临湘县,三国吴及两晋均主要属湘南县,并为湘南县及衡阳郡治所所在,其余今县地属湘西县。隋设衡山县。唐天宝八年设湘潭县,县治洛口(今易俗河镇),至此,县境初定,名地相符。明清时期,湘潭文化发达,商贸活跃,经济繁荣。尤其清光绪以后,城市发展迅猛。
湘潭县境从唐始一直大致保持稳定至1950年,县域面积4586平方公里。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后先后析置出今之湘潭市区、株洲市区及株洲县和韶山市。1950年县城关区析置湘潭市。1952年,析株洲镇及太平桥等7乡置株洲市。1959年,析出五星、卫星、星星、上游四个公社及红旗公社的一部分和雷打石镇入株洲市。1968年析出韶山区建省属韶山特区。
[编辑] 地理
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点为海拔755米的昌山。
[编辑] 交通
湘江可通航,湘黔铁路通过境内,107,320国道与上瑞高速公路通过。修建中的武广客运铁路通过境内,在中路铺设越行站,不办理客运业务。
[编辑] 行政区划
1950年至1992年湘潭县城设于湘潭市区内,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城迁于易俗河镇,目前主要的政府机关都已经迁至该镇。2004年,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乡,15个镇,757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8个社区),10825个村民小组,217个居民小组。
15个镇为: |
7个乡为:
|
[编辑] 经济
重要的农业大县,盛产湘莲,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湘莲之乡”。粮食产量与肉类产量2004年为湖南最大,位列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第31位;全国肉类生产百强第16位。2004年GDP63.9亿元,财政总收入2.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亿元。
[编辑]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34.49万户,总人口114.1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04.81万人,非农业人口9.29万人;男性58.91万人,女性55.19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7:100。[1]
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93元;可支配收入4369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7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3元。[1]
[编辑] 著名人物
- 毛泽东,湘潭韶山人,有“红太阳”之称,20世纪对中国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导人之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
- 彭德怀,湘潭乌石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彭绍辉,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 宋楚瑜,湘潭人,台湾政治家,亲民党主席(2000—)
- 马英九,湘潭籍人,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
- 杨度,旷代逸才,曾任参政院参政。親身參與或贊助清末公車上書、變法維新、洪憲帝制。
- 齐白石,湘潭人,中国画大师。
- 冯子根,元代文豪。
- 王恺运,湘潭人,国学大师。
- 黎锦熙,湘潭人,语言文字学家、被誉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 黎锦晖,湘潭人,音乐家。
- 吕骥,湘潭人,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二、三届主席和第四届名誉主席。
- 胡安国、胡宏,在湘潭定居讲学开创了湖湘学派。
- 鉴湖女侠秋瑾,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在湘潭度过8年,在湘潭有秋瑾墓。
[编辑]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行政区划(省会:长沙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