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学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目录 |
[编辑] 起源
大学士一職乃唐中宗時首創,原職為協助皇帝批閱奏章,起草詔書等。
[编辑] 明朝的大學士
[编辑] 廢相
到了明初,明太祖大興冤獄,誅殺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年),殺胡惟庸,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職。
[编辑] 內閣之名
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正式有「內閣」之名,仁宗、宣宗、英宗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编辑] 首辅之名
大学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辅,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明世宗嘉靖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
[编辑] 清朝的大學士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内阁受制于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编辑] 南书房的興起
康熙时,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编辑] 軍機處的興起
雍正時設「軍機處」,有軍機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宰相机构。
[编辑] 三殿三阁大學士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编辑] 參考資料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 中国历代官制演变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