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sgratis.com

See also ebooksgratis.com: no banners, no cookies, totally FREE.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Talk:唐朝 - Wikipedia

Talk: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朝是一篇特色条目。我们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
不過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请勇於更新页面,作出您的贡献。
優良條目  特色條目 唐朝經改進後由優良條目變成了特色條目
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模仿专题小组确认唐朝日語维基百科中的特色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你知道吗?
唐朝曾於2007年1月26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维基百科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唐朝条目质量已经提升,根据条目质量标准参考的评分,结果如下:
平均得分 3.3 条目质量
历史专题 唐朝属于历史专题:一个旨在提升维基百科历史方面的内容的维基专题。
欢迎您参与历史专题及讨论。请不要替代(subst)本模板。
本条目在历史专题中被评为特级,参见历史条目质量评审标准

目录

[编辑] 新條目推薦

[编辑] 條目質量提升計畫

[编辑]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第一次

[编辑] 第二次

[编辑] 特色条目评选

[编辑] 建议

我觉得内容安排可以采用世界各国的写法,参看wikipedia:WikiProject国家,另外,也希望能够完善wikipedia:WikiProject朝代--百无一用是书生 () 08:34 2004年12月13日 (UTC)

現在這樣年號跟統治者放在同一個表中顯得很亂,為什麼不分開呢?

首先个朝代条目都是这样的,格式比较统一;而且分开显得太啰嗦,每个皇帝又重新提一遍--百无一用是书生 () 07:18 2004年12月14日 (UTC)

新唐書跟舊唐書的繁體字版無法直接連結,這是因為中央研究院設的限制,因此改提供二十五史的聯結, 並且改放到二十四史條目中。

现在“文化”和“科技”的排版很不好,内容应该综述,而不是分述。--百无一用是书生 () 15:00 2004年12月14日 (UTC)

[编辑] 小问题

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介绍中间加入黄仁宇的观点(固然他很有名,而且好像也很时髦)当毕竟是个人观点,百科全书中有必要写进他的观点吗?那是否还有必要将其他人的意见列出来。如果成为通说的话就没有必要特别将黄的观点点明,只要说一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时期就可以了。建议倒不如在黄仁宇条目中罗列一下。东东狐 07:04 2004年12月25日 (UTC)

他算是權威性學者,在大歷史的研究領域中,仍有不能取代的地位,就正如我們為甚麼容許引用資治通鑑的觀點而容不下中國大歷史的觀點呢?
罰抄(罰抄會館) 08:10 2007年1月13日 (UTC)

[编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和唐朝有关的条目

仅供参考--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07 2004年12月14日 (UTC)

[编辑] 军事应该写什么

军事制度还是对外战争?--肉丝跑蛋 (留言) 04:27 2004年12月17日 (UTC)

我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军事制度说白了就是军队的官制,可以写到官吏制度里面去。对外战争就是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则可以写到历史里面去。所以我觉得这个章节没什么用。--hunry 04:45 2004年12月17日 (UTC)

我認為軍事跟疆界、對外關係等可以變成一章。--[[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05:25 2004年12月17日 (UTC)

我認為軍事中的裝備﹐戰陣﹐戰術﹐統帥等可以獨立成章。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05:29 2004年12月17日 (UTC)
唐代有什么和历代不同的战阵、战术吗?这些战阵、战术是全国性使用的吗?对历史、对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至于统帅,更可以合并到历史一章中--hunry 05:47 2004年12月17日 (UTC)
临时我想到有怛罗斯战役中唐步兵所用的大刀应该是当时先进的装备(要查资料)。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05:54 2004年12月17日 (UTC)
可以写军队的编制,武器装备,战阵、战术。--百无一用是书生 () 06:31 2004年12月17日 (UTC)

[编辑] 地圖

唐代地图,与正规教科书上的很不一样。Ab ab 99 20:09 2004年12月17日 (UTC)

这应该是晚唐时的疆界,实际可能还要小。历史教科书上一般都有盛唐和晚唐两幅地图,日文版唐朝条目下面那张地图是盛唐疆界。我觉得应该找几张各时期唐疆界图以作对比,或许可以放在军事下面。PS:日文版的整个条目写的更有条理,详略也比较适当,值得参考一下(有点惭愧)。--06:02 2004年12月20日 (UTC)

這幅地圖應是初唐時期的。 JeRRy~雨雨 17:34 2004年12月23日 (UTC)

[编辑] 唐朝历史时期的划分与日文版翻译

注释里有日文维基的内容,是否是准备将其翻译、补充到这个条目?在翻译之前,我觉得要明确一下唐朝历史时期的划分。在日文版里,唐朝被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但实际上这种划分是对唐诗而言的,我并没有看到过有这样对唐朝历史时期的分段方法。--Alexcn 03:39 2004年12月27日 (UTC)

個人認為無需依從日文维基的分段方法。他們現時的長處是資料比我們多,但不太清楚如何分別有用或較次要的。我們有我們的分段方法,只須取長補短便行。我認為用安史之亂為分水嶺不錯。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06:30 2004年12月28日 (UTC)

[编辑] 关于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年”为“载”的问题

历史上确实是这样的,744-758这些年里,年份是称“载”的,如755年为天宝十四载。给一个链接看一下:[1]希望能引起重视。 Burea Acupotter'n 13:03 2004年12月29日 (UTC)

[编辑] 唐朝最大疆域

条目中所列的唐朝最盛时疆域显然有问题,故暂换为原图。中国历代疆域图中有关唐朝的地图共有三幅,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时的地图,其中前期时的疆域最大,后期时的疆域最小。唐朝前期和中期时的地图可见:

  • 唐朝前期地图,注意其不包括吐蕃和东北地区,但包括西域、中亚和蒙古地区。
  • 唐朝中期地图,注意其不包括吐蕃、蒙古和中亚地图,但包括西域和东北地区。--Wengier留言) 04:41 2006年1月19日 (UTC)

[编辑] 唐朝,YY出来的强盛

一个人在他儿童时期是做些个好事,而在他青壮年急老年时期竟做坏事,那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怎样评价他?大唐是个开放的国度,仿佛大唐一直就开放着,开放是大唐发明的。大唐以前中国不是个开放的过度吗?是谁打开的丝绸之路?是谁招引大批西域客商来的中国?是隋朝而不是唐朝。又是谁让丝绸之路被别人堵上了?是谁被阿拉伯国帝国打败?致使中国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东西方交流中断?阻隔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又是谁让汉隋在西域开创的疆土丧失饴尽的,让西域开始伊斯兰化?是唐朝而不是宋朝。正是腐败肮脏的唐朝。这个败家的朝代!把开放的国度的荣誉给这个致使中国不再开放的朝代?中原汉族的悲哀正是唐朝造的孽。吐蕃、南昭这样的小邦都欺辱我大汉民族。最可气的是有些不要脸的历史学家,大唐的疆域有多大?天宝十二年以前,黄河九曲还在吐蕃手里。 一说到唐朝现在的中国人就开始自豪,仿佛那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那时侯是中国最强盛的时候。这些只是人们美丽的幻想。是有些无耻的历史学家不顾历史事实,把唐朝吹嘘得天花乱缀。恶意的误导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就像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一样,要看他大部分的时期的表现。唐朝强盛有几年?唐朝衰败堕落又有多少年?是强盛的时候多还是懦弱的时候多?唐朝有多少发明创造?唐朝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唐朝的腐败与堕落,给中原汉族留下了致命的打击。我们往往把隋朝的功绩归于唐朝,把唐朝的堕落迫使中国衰弱的危害归罪于宋朝。

有些中国人无知在于不会分析复杂的背景客观的条件,只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模式,就是看结果,赢了就是天神就敬仰,败了就是魔鬼蠢蛋而丝毫不知道对手是谁?一个狼打败几只兔子,而一只狮子败在几个老虎手里。那么这个狼是神,那个狮子是废物。但如果这个狼碰到老虎早就完了,那个狮子碰到再多的兔子也不在话下。狮子比狼强得多。中国现在和几个像埃塞饿比亚那样的小国打赢了有什么值得可骄傲的?若败在美国手里也不能说无能?唐的对手突厥、回鹘等是逐草而居没有半座城市的原始部落。宋面对的对手辽国、西夏等是拥有无数城市的封建大帝国。突厥人的头子是“可汗”,就是游牧部落的酋长。辽国的头子是“天皇帝”,是封建大帝国的皇帝。吐蕃、南昭在唐之前隋朝老老实实、必恭必敬,在唐之后的宋朝也是老老实实、必恭必敬。一到唐朝就是强者了就成为祸害了。这足以说明唐朝之弱!宋面对的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具有健全国家行政体制的大帝国,唐面对的是没有半点国家雏形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原始部落联盟。吹嘘唐朝的人就是把美国与埃塞饿比亚一样看待。唐朝打败还是原始阶段居无定所的小部落有什么可骄傲的?宋朝对付的是超级大国虽输了也值得称赞!宋朝被蒙古灭了窝囊吗?当时有哪个国家能向宋朝那样抵挡蒙古?

唐朝惨败给阿拉伯帝国致使中国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东西方交流中断?阻隔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又是谁让汉隋在西域开创的疆土丧失饴尽的,让西域开始伊斯兰化?公元696年(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军八万人进攻南昭,结果唐军大败死六万人。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大唐又发兵七万人攻打南昭,结果全军覆没。中国历代很少有军队大败于南方民族的,只有常不敌于北方民族。可见唐军的无能。大唐很给“中国”(中原)人丢脸。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那是不是自淫?

盛唐的领土是虚空,大片区域统治是不巩固的。大片土地是荒漠。南方大片领土还处于未开发地区,都没多少人居住。盛唐人口3000多万,有一大半居住在关中、河南等地区。沙漠荒原和城市农田都是土地,能一样吗?上海的土地,和甘肃的土地能一样吗?所以宋朝的真实领土纯度实力比唐朝要比唐朝的领土纯度强数倍。宋朝再形成之初就一点先天不足,它周边的所谓蛮夷已经不是停留在游牧时代,仅仅满足于掠夺的原始的部落联盟了,而是真正意义上对等的政权。无论是大辽还是西夏都是高度发达的封建国家。而唐的腐化,致使中原地区马匹稀少。中原的马大概都被饥民吃了吧?而战马在古代相当于今代的坦克,使“中国”军队没有 “坦克”这是谁的错?

重用北方蛮族,在极盛期就发生了安史之乱,蛮人攻占了两京,并且丢失了所有扩张的版图,西域、蒙古、自家的河西走廊,甚至河北(河北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逆向的蛮族化),首都几次被攻陷,完全是一个分裂的局面,并直接形成了以后五代十国这一中国自先秦以来最为严重的大分裂。安史之乱把中国的发源地几乎都毁了,从此以后关中地区就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直到现在还是落后地区。秦、汉、唐时西安可一直是中国心脏,中国最富强的地区。中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安史之乱后到五代十国时期被很多人欲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河南地区“千里萧条”,关中地区“兽游鬼哭”,洛阳城里“宫室焚烧”,杜甫“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白,“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查。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看看当时人民国家的惨状“……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欲令鬻儿女,言法恐乱随。……”

唐朝实行的是“外强中空”的兵力分布政策。而外强的是胡兵。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都有一多半的突厥血统而无半点汉族血统。他们都有自己的胡名。他们士兵都是胡人。所以他们对中国是冷血无情。安史之乱绝不是内战。安史之乱节度使专权,军人的地位奇高无比,军人就是武人无文化的人。大都像安一样冷血无情、杀人如麻的人。让他们掌握国家的命运,国家人民能好吗?大部分唐诗就是一部述说人民苦难的历史。

安史之乱后,唐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相继失陷,吐蕃的国势达到颠峰,数次攻入关中,更攻下长安。代宗时期的“防秋”就是每年秋季布置大量兵力于关中西部防御吐蕃。德宗时期,唐联合回纥,天竺,大食,南诏,历经数代,才勉强摆平吐蕃,使西线得以安定。德宗剑南镇在边防上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必须要面对南诏和吐蕃的联合攻势,德宗时期起用韦皋为节度使后,才打开局面,重新联合南诏,数次大败吐蕃。吐蕃、回鹘相继兴起,西北马场不能保全,唐朝手中再也没有一只强大的雇佣兵力可平定藩镇叛乱,国事日衰不可避免。唐代中后期起,南诏国大肆入寇西南,劫掠人口钱财,使得唐代最后的一块战略后方也被破坏殆尽。吐蕃、南昭这样的小邦都欺辱我大汉民族。

从此以后唐王朝一直是苟活。而周边各民族纷纷崛起。五代十国乱我中华。“军阀混战,天子无种,唯兵强马壮者居之。”天下大乱,连年混战,哪顾不顾百姓死活,“五季为国,不四、三传辄易姓,其臣子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投,习以为常。”臣子对待皇帝如同看待雇工对待雇主一样,雇主完了再找新主。这是司空见惯的时。官员如此,怎么能治理好国家?人民疾苦,卖女吃子的是常有发生。总之当时中国是混乱不堪、缺乏信仰、道德混乱,民不聊生、毫无民族气节的时代。中原数次被异族强奸。后唐、后晋、后汉均为突厥沙陀部所建。都是胡人,胡人在当时就是相当于抗日战争时倭人。

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继立援石敬塘,叛后唐建立后晋,晋割燕云十六州(又名幽蓟十六州,地界相当于以今北京市大城市为中心,东至遵化,北迄长城,西至山西神池、繁峙、宁武,南至河北(保定河间)。)给契丹国。(燕云十六州分别为云州、朔州、武州、幽州、蓟州、妫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应州、寰州、儒州、瀛州、蔚州)石敬塘不是卖国贼,因为石敬塘不是汉人而是胡人。

是谁让原始落后的民族纷纷崛起与强大?是谁令领先世界几千年的中原文明不再占据优势?是谁致使中国的发源地几乎被彻底的毁了?是谁让汉隋在西域开创的疆土丧失饴尽的,让西域开始伊斯兰化?是谁让中国失去战马之地,致使以后的中原军队缺少机动能力?是谁让吐蕃、南昭、契丹、突厥这样的小邦都欺辱我大汉民族。

唐朝军事能力上的宏观布局在哪里?请问唐朝的战略眼光在哪呢?唐朝这样强盛???国家受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了?这样的强盛只能说,空有其名,名不覆实。唐朝更多是带给中原民族的耻辱。唐朝强盛存在一些人自淫的脑子里吧?

唐人杜佑在《通典》中这样评价盛唐时期的对外战绩,“国家开元天宝之际,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斯)之战,云南渡泸之役,没于异域数十万人。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旋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没。安禄山讨奚,契丹于天门岭,十万众尽没。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杨国忠讨蛮阁罗凤,十余万众全没。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耶?”

唐朝惨败给阿拉伯帝国致使中国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东西方交流中断,阻隔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又是谁让汉隋在西域开创的疆土丧失饴尽的,让西域开始蛮夷化。让西域开始蛮夷化。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帝国防卫日益依靠外国雇佣军和边境地区的“蛮族”部落;这些人远没有过去的自卫军可靠。所以,751年,中国军队在南部的云南和中亚的怛逻斯均遭失败。后一战役尤为重要,因为它使胜利者穆斯林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闻名世界的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这样评价唐朝:“唐朝政权从763年一直苟延残喘到874年。……唐政权对755-763年灾难反应的各种改革,却未能阻止其最终崩溃。唐王朝于909年灭亡;后来王朝,统一中国的下一个统治王朝,直到960年才建立。事实上,统一政权的空白期从874 年一直延续到979年,而且,中华帝国并没有完整地重新统一,它在四面八方都丧失了边缘领土。”《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在北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今山西和河北),唐朝的长期衰弱容忍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外族对广大领土的占领。来自北方的外来民族有沙陀突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等等,其中有一些长期居住在长城以内,另有一些则是新近侵入的,它们先后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只留下黄河以北的小部分地区仍由纯粹的汉人统治。由沙陀伟大领袖李克用的儿子在 923年建立的后唐王朝,是这些非汉族的强大力量最值得注意的结果。丢失给异族的大部分疆土最后由宋朝收回,但长城内的极北地区,即所谓十六州,则注定将继续处于外族统治下达四个世纪之久。”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有些不要脸没有脸耻、喜欢自淫的历史学家及学者,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愣把说成吐蕃、南昭、契丹、渤海、西域等国的土地说成唐朝的疆域。东亚洲有三个民族不懂得尊重历史,一个是日本,第二个是朝鲜,第三个就是中国。突厥、吐蕃、契丹、渤海、回鹘、南昭等等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归在外国蛮夷列传里,它们的领地根本就不是唐朝的领土。而现在的一部分中国人愣是把这些蛮夷的领土意淫成唐朝的领土。网上不顾历史事实画的唐朝疆域比比皆是!你可以说唐朝和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你不能说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是唐朝的一部分。《新唐书》:“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相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代中国至少是四国演义,唐朝根本代表不了中国。“隋、唐之间,突厥为大。其后有吐蕃、回鹘之强。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十七八,而契丹最盛。”唐朝所处的那个时候,中国境内有许多政权国家当时是诸强争霸的局面。

唐朝强盛时也是吐蕃统一强大的时候。吐蕃的疆域可比现在的西藏大得多。同样南昭也比现在的云南大得多。吐蕃和南昭绝对不是唐朝的一部分。他们和唐朝绝对是不同的国家。唐高宗时期公元670年(咸享元年)吐蕃发兵灭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唐朝西域四镇(鬼兹、于阗、焉耆、疏勒)被吐蕃夺去,唐朝派大将薛仁贵率 10万大军进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大败。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又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直到武则天时公元692年(如意元年)要靠女人把领土夺回。唐军是屡次的惨败在吐蕃手里。唐朝都打不过吐蕃,看看发展一千年以后的西藏实力如何?就知道唐朝的实力是什么样的水平层次了。公元696年(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连处在原始阶段的契丹都打不过,别说以后的大辽帝国了。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军八万人进攻南昭,结果唐军大败死六万人。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大唐又发兵七万人攻打南昭,结果全军覆没。中国历代很少有军队大败于南方民族的,只有常不敌于北方民族。可见唐军的无能。大唐很给“中国”(中原)人丢脸。正是因为唐朝皇帝搞不定外族侵扰才设立藩镇。河北藩镇就为防御契丹、奚等族所设。唐朝后来又重文轻武,所以只能起用蛮人。所以才重用安禄山,安禄山打不过契丹人,大败后,看唐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已经腐败不堪软弱可欺,所以开始反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时单一民族契丹人战斗力和以后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大辽帝国还不可同日而语。安禄山虽打不过还处在原始阶段契丹人,但对付软弱的唐朝却绰绰有余。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那是不是自淫?    突厥是没有城池的原始部落,他们虽然占据很大地方,但大都是没有开采的荒漠,就是说这些土地没有国土性质。大都是属于自然环境,谁占就是谁的。就是唐朝打到哪,也只是代表占领一个点,而不代表一个面。在古代的领土观念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是有“公陆”(和公海一样)的就是那土地虽也不属于谁。如大唐在西域建立军事管理区域,并不能说从长安到西域就都是唐朝的疆域。不能说唐朝的军队到过哪,哪就是中国的领土。要不然汉隋那么强大,怎么没到外国去做战?汉唐隋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向现在的美国一样有拒敌于千里之外,在异国的土地上建立军事管理区(如美国现在的伊拉克的所做所为)。

[编辑] 说唐朝最强盛是对中国的侮辱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被叛军队攻陷。


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唐代宗逃往陕州,长安被吐蕃军队攻陷。


公元783年(建中三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长安被泾原叛军攻陷。


公元881年(广明元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长安被黄巢军队攻陷。


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长安被岐州、邠州节度使李茂贞、王行瑜占领。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城。


公元904年(元佑元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温强迫迁都洛阳后杀死,长安变成废墟,从此再也没有作为中国的首都。


唐朝皇帝屡次丢下可怜的人民仓皇逃跑,唐朝皇帝逃窜出首都次数创造是中国、世界之记录。完全是可耻的行为,为中国丢尽了脸。


看到一个文章,题目是“真相唐朝中国军队与阿拉伯军队中亚战史 ”,里面内容有很多是不符合史实的,比如“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扩张、侵略性。”,这完全是瞎扯,否则,怎么解释中国自秦朝到目前的版图变化?古代开疆扩土是光荣的事,哪个时代就那个样子么,为什么作者开头就撒谎?最后作者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关于唐朝最后退出中亚的争夺,个人比较同意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即是唐朝的退出不是因为怛罗斯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不但是被阿拉伯打败,导致隋朝时期开创的“丝绸之路”被唐朝中断,还有在东北和南方的失败。这三次大的失败之后的安史之乱是李隆基的昏庸和杨国忠的贪财,安禄山是被逼反的,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别人。此外,造纸术传播给阿拉伯和西方是被动的,因为唐朝当时被俘虏的人员中有会造纸术的。对于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是好事,但对中国敌人的强大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坏事。


唐朝是强盛的时候发生的安史之乱,后果是藩镇割据,而辛亥革命后的状况比这个还惨,外国人把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定义为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安史之乱反映了唐朝对地方军阀控制不利,这个祸根要往上查,不能只怪唐玄宗。安史之乱造成的人口损失在三千万以上,之后的唐朝人口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其实, 安史之乱之前, 唐朝就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失败,比如,南诏王国的独立建国,唐朝曾经发动一连串攻击,但每次都在万山丛中被击败,前后共死二十余万人。在云南的南诏王国建国的同时,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唐帝国也受到同样打击。有人说,战争的起因是"高仙芝私自作主贸然出击",或者说,"为了打破阿拉伯的统治,高仙芝以石国(昭武九姓之一)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但事实是,引起那场战争不是这么简单的。怛逻斯战役,西方人叫做 The Battle of Talas. 安西战区(新疆库车)司令官高仙芝攻陷石国(乌孜别克塔什干布),俘虏了它的国王和王子。但王子在途中逃走,告诉中亚诸国,高仙芝如何伪订和约,如何乘石国不备发动奇袭,以及如何屠杀老弱和劫掠财物。中亚诸国被高仙芝的卑鄙行为所激怒,但中亚诸国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和唐朝为敌,就向西方的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求援。阿拉伯帝国于七五一年,与高仙芝的三万余人的洋华混合兵团开战。高仙芝所属的葛罗禄部落派遣军叛变,与阿拉伯内外夹攻,唐帝国洋华混合兵团崩溃。高仙芝狼狈逃回死伤二万余人。 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唐朝的衰败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安史之乱.


怛逻斯战役的失败,主要原因是高仙芝的愚蠢,他的行为导致阿拉伯等国形成了联合阵线 ,也许可以说高仙芝是个名将,但这个战役至少说明这个名将有一大污点。 关于双方的军力,双方的主将都是厉害角色,军队数目双方有分歧,中国方面的学者说阿拉伯联军是10万,15万,甚至是20万,唐朝则是3万。西方学者认为阿拉伯联军是7万,唐朝联军是3万。实际上,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事先并没有开战的意图,导致怛逻斯战役完全是偶然的,是高仙芝的背信和残暴引来了阿拉伯联军,因此,双方的军队数目都不应该超过10万的。唐朝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葛逻禄部一万人叛变,唐朝最后损失两万,也就是说,唐朝几乎全军覆没。葛逻禄部的叛变是因为战争在5天后,唐朝已经显露败相,所以叛变。 而国内学者却把阿拉伯军队说成是15~20万,或者,把战败责任推给了葛逻禄部的叛变, 给唐朝遮羞,正如那些所谓历史学者贬低隋朝,丑化清朝,以"创造"出唐朝的伟大一样。


为了给唐朝的失败遮羞,有人是这样说的:“唐与大食七次有记载的较大战役,打了个6:1,大食人撞得个头破血流。很多人总是拿怛罗斯说事,那战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安史之乱紧接其后,大唐抽调西域兵力回去镇压叛军,连高仙芝都被抽调而去,后被老年昏庸的玄宗斩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 对此作者真的佩服,最后是谁丢了那么多的土地啊? 人家失败1000次但最后得到土地也是胜利啊,作者竟然还在意淫。据国外史学记载,怛罗斯之战(The Battle of Talas River ,751 AD),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唯一的一次主要战争。此战在西方是出名的,但出名的不是那场胜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都没怎么记载这个战役,可是,这个战斗中,阿拉伯人俘虏了会造纸的工匠,造纸术就这样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帝国传给罗马帝国,造纸术加速了西方的文明进程,唐朝的军事失败不算什么,但却为中国后来造就了强大的敌人,唐朝的罪孽深重。在中国,此战根本谈不上什么出名,因为,中国的历史学家或者不提或者淡化 。


在东北,云南,西北的三次重大失败,导致唐朝衰落.而安史之乱彻底的摧毁了唐朝,首都被占,宫殿被毁。总之,唐朝是不错的,但远没有教科书上吹的那么厉害,唐朝的黄金时代到此结束。


关于安史兵变,唐王朝第九任皇帝李隆基本来是一个英明人物,但他却在位四十五年,任何英明人物掌握无限权力如此之久,都会堕落。他六十岁时,把他一个儿子的妻子,二十六岁的杨玉环召唤进宫陪他上床,封为贵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弄权,杨国忠向范阳战区的节度使安禄山索取巨贿,他一口拒绝。杨国忠不能忍受这种轻蔑,遂决心打击他,诬蔑安禄山谋反,向李隆基一再告密,后来,杨国忠派遣警备部队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逮捕他的宾客,全部处死。安禄山愤怒,他知道向皇帝申诉没有用,所有的奏章都不能越过宰相这一关,他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叛变,他决定叛变。率领洋华混合兵团十七万人南下,宣称讨伐杨国忠。杨国忠得到消息,大为兴奋,因为事情终于证明他料事如神,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安禄山缉拿归案。不过安禄山的洋华混合兵团却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六百公里,渡过黄河,攻陷洛阳。七五六年再向西进击,攻陷潼关。李隆基从长安仓促逃出,逃到了距长安只六十公里的马嵬坡(陕西兴平西),愤怒的禁卫军包围行宫,把杨国忠杀掉,屠灭他的全家,包括他的儿女和杨玉环两位拥有极大权力的美丽姐妹。为了防备复仇,禁卫军要求李隆基处置杨玉环,李隆基只好把她绞死。但李隆基仍然贪婪不肯放弃宝座,他的儿子李亨不能忍受,径行奔向西北五百公里外的灵武郡(宁夏永宁西南),宣布即位,遥尊逃到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亨手下没多少兵力,二十万精兵早先大都死在云南了。于是,向回纥汗国乞援,付出的报酬是:收复长安时,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七五七年,回纥兵团收复长安,在李亨的儿子李豫一再要求下,回纥答应等收复洛阳时再践约。李豫的理由是,如果在长安即行烧杀掳掠,洛阳人民必定恐慌,势将为安庆绪死守。后来,洛阳被收复时,那些日夜盼望政府军的人民,却发现政府军如此狰狞。

安禄山兵变由于他的大将史思明在范阳(北京)投降而结束,历时三年零五个月。可是李亨没有度量容纳这个叛将,秘密计划把史思明杀掉。阴谋不幸泄露,史思明再度叛变,攻陷洛阳。这时,唐王朝皇位已由李豫接任,他用他父亲李亨同样的条件,再向回纥汗国乞援。七六二年,回纥军团收复洛阳,洛阳遭到第二次恶运,距上次恶运仅只五年。洛阳的妇女儿童在恐惧中涌向圣善寺和白马寺躲避,希望佛祖的神灵保护。结果回纥纵火焚烧,一万余人全被烧死,大火数月不熄。繁华盖世的东都,再罹浩劫,从此一百年间,一片荒凉。唐政府的军队也效法回纥,兵锋所至,对自己的同胞,比回纥兵团还要凶暴。黄河流域数百公里,残存的人民,用纸张糊作衣服,苟延求生。


也许有人会问,我说的盛唐是唐朝的一个最垃圾时期,而不是唐朝最强盛时期。这个是不对的,安禄山兵变前,已经有三次重大失败,东北的安禄山被契丹打败;云南的南诏王国建国,并消灭唐朝军队20万;中亚草原上,唐朝名将高仙芝被阿拉伯帝国打败,中国被赶出了西域,汉朝和隋朝开发的丝绸之路中断。唐朝的盛世要是那么强,怎么会被一个安禄山兵变彻底摧毁了呢? 连同安禄山兵变,共历时九年,死亡三千万以上。总之,唐朝给中国带来过辉煌,也给中国带来过黑暗。但是,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大肆吹捧辉煌,而淡化或者不提唐朝给中国带来过黑暗。而对清朝的则相反,拼命张扬夸大清朝的黑暗面,而淡化清朝的贡献,周思源教授甚至连清朝的盛世也要否定。

[编辑] 关于日本人所做的大唐最盛时的疆域图

Image:800px-Tang map.JPG

这张图根本不准确,唐朝疆域最大时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那时候回纥还没建国呢,后东突厥也未兴起,所以整个蒙古草原应该都是唐朝领土,而且贞观时期的天下十道还未分为十五道(开元时期才分十五道)。建议删除此图。日本人想贬低大唐,可惜连历史中最重要的时间问题都搞错了。顾心阳 09:46 2007年3月5日 (UTC)

阁下难道没有看清楚吗?这幅图上面只是说“8世纪 大唐帝国”,根本没说这是唐朝疆域最大时候的地图。阁下的批评完全搞错了对象,您应该批评把这张8世纪唐朝疆域图当成唐朝疆域最大时期地图的人。--鸟甲 09:55 2007年3月5日 (UTC)

楼上说对,刚发现,重说:

这张图根本不准确,唐朝疆域最大时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而8世纪时为唐玄宗统治时期,南诏虽已建国,但刚刚兴起,疆域远没有图中这么大,图中似乎是南诏极盛时的疆域,但就算极盛时也没有包括贵州,图中很明显把贵州划入了南诏版图。中国东北渤海国也刚建立,远没有这么大,只是唐朝下属的一个都督府、羁縻州而已。整个东北包括黑龙江以北和库页岛都是大唐领土。建议删除此图。日本人想贬低大唐,可惜连历史中最重要的时间问题都搞错了。顾心阳 10:38 2007年3月5日 (UTC)

愤青就是愤青,肚子里的货就是这么少,还是给你补补历史课吧:
  • 唐玄宗真长寿,从700年当皇帝到800年,未免太夸张了吧。可惜他是从713年到756年掌权的。
  • 南诏首领皮罗阎于738年(开元廿六年)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当时统治范围的确不大。可惜天宝九年他就把唐朝逼退到金沙江以北了。永泰元年整个西南地区都入其所有。到八世纪末,四川南部,云南全部,贵州西部都是他的

,就连成都也差点被南诏攻陷过。

  • 天宝以后,安东都护府就废掉了,整个辽河以东都是新罗所有。渤海国713年(开元元年)就建国了。安史乱后,东北地区控制力更差。换言之,自安东都护府废掉之后,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土地就只有辽河以西的地区。即使是以夸张著称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没把库页岛划到唐朝的地图里,而是为了安抚满族同胞,划给黑水部了。
  • 说老实话,日本人把唐朝画大了。西北地区自安史乱后就没再属于唐朝,归属吐蕃了。
  • 若见到日本就这么感冒,去百度吧。那里同好很多。

最后劝告一句,没两滴墨水就别乱晃。做无盐女并不光荣。--出木杉 12:47 2007年3月5日 (UTC)

出木杉的话让我非常伤心,这是对一个拼命刷新用代理上维基的老用户的待客之道么?

说我是愤青,先弄懂愤青的定义好不,别乱给别人扣帽子,这是文革作风。

你的解释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可是海还是有破绽,看图:

  • 图中唐朝仍然控制着中亚,那就应该是怛罗斯战役以前的地图,也就是天宝十载(西元751年)以前,那时候的南诏有这么大么?南诏最盛时也就北自大渡河、东至贵州西部一小块,但那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而图中却基本上把贵州中部都划入南诏版图了,几乎要到湖南了,能没有问题么?渤海国的问题同样,至少就图上的时间而言,中国东北的大部分还应该是唐朝管辖。

PS:我的言语虽有不当,但我并没有对日本感冒,只是说出事实而已,本人对于日本人民和日本文化是尊敬的。另外,本人是男生,别性别都没搞清楚就开口。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别的地方的管理员而对维基指手画脚,也并没有到处宣传自己的身份,所以这位朋友在删除我上传的图片投票时所说的话不知道根据在哪里,是否我可以告你侵权、诽谤?我好不容易用速度极慢的代理冒着风险上维基,居然会碰到这种事情,真是太寒心了。顾心阳 03:00 2007年3月6日 (UTC)

    • 看来我还是有必要继续给你补课。还拿在中苏决裂背景下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例。以开元廿九年(741年为准)的地图来看,连谭老自己也知道造假不光荣,所以剑南道的姚、戎等州地名的后面,许多都用括号加了(XX诏),换言之,这些地方唐朝只有名义上的统治,实际统治者都是当地酋长。黔中道岭南道也是如此。许多地方写了XX州,却连州的治所都没写。如果现在的地图上写了XX省,却连省会都没标,也没有具体的更细的行政划分,你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存在的省吗?至于东北地区日本人画的更大,那时候安东都护府已经内徙(换言之,流亡的地方政府,有这个单位却一寸土地都没有),辽河以东地区已经归属新罗了。后来新罗衰落,渤海强大,又从新罗手里转移了罢了。另外我说过了,渤海国713年就建国了,虽然名义上还是唐朝册封,但内政大小事务唐朝并没有管理,都是渤海国人在管理。至于你有没有炫耀你是别处的管理员,用户页和你的贡献都不是白写的,都有历史记录在案。--出木杉 03:22 2007年3月6日 (UTC)
行了,既然我们观点不一,依据不同,就不必争论了,我承认了这幅图还不行?

还有,我的用户页面写什么是我的自由,别人看不看是别人的事情,怎么能说我是到处炫耀?!至于我的贡献,你找出来我“到处”炫耀的依据,否则别乱扣帽子,OK?——顾心阳 03:42 2007年3月6日 (UTC)

请见Talk:維庫,还有,如果维库里的苏州苏州历史都是你写的的话,那么我认为你在你在条目中立性上做的相当差劲。虽然苏州在唐朝也确实相当繁华,但是你在唐朝条目里有关苏州的修订也有问题。爱家乡不是这么个爱法的。--出木杉 03:52 2007年3月6日 (UTC)
找到区区几条就说明我“到处炫耀”,你真行!!至少我对你说过我是管理员么?!维库里的苏州历史我是拷贝维基再自己加以修改的,有什么问题?维库的问题你把它放在维基上讨论干什么,有意见到维库里去说。我是吃中国共产党的饭长大成人的,心里一直记得党的好,不像有些人吃着党的饭,领着党的钱,却和党对着干。顾心阳 04:11 2007年3月6日 (UTC)
哎呀,当初还不是您老在这里做广告。就因为党没在大跃进饿死你父母,没在文革时打死你父母,所以你就要感恩戴德。党在那里吃山珍海味燕鲍翅,看你可怜给你一点白米饭,你就山呼万岁感激不尽,这可真是典型的奴才式思维。关键是你记住,党没给我饭吃,我的饭是父母辛苦赚来的,我父母也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国企员工,我们没拿党的一分钱。相反党还拿了我们不少钱,但我没有享受到任何他拿完钱之后许诺做的事。我根本不欠党什么,倒是我被迫给党的钱就象水漂一样一点回应都没有。--出木杉 04:20 2007年3月6日 (UTC)
顾心阳兄,别的不说,你最后一句话有问题。你是把政府看作人民父母吗?这可不符合现代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也得谦虚地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人民。我们吃的是人民的饭,不要有奴才思想!--鸟甲 04:20 2007年3月6日 (UTC)
RE::我发一两条就是做广告了?谁来看啊?难道你没发过言?那我能不能理解为你也做广告?你认为我做广告你可以向管理员告发我啊!让管理员封了我行不?

不知道你父母的工作是靠谁得到的,不知道没了党你们还有没有饭吃?有些没有发生的事是很难说的,你难道就没有一点靠共产党的地方么。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是奴才?我是奴才,你就当家做主了?这能不能算是你对我的人身攻击?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政治,确实我是拥护中共的,但我不会在条目上体现出来,维库里的中共条目我都没动过。

我爱家乡,但是观点都是从别人那里来的,如果称不上中立的话也正常,我就不信有绝对中立。

RE:鸟甲:我没有把党看作父母,但也不会妖魔化她,只是以自己的认识来看待她,不能说我是奴才思想。观点不同,但我绝不偏激,懂得求同存异。
这个无关讨论就到这里结束,希望别再说了,纯粹意识形态问题。顾心阳 05:21 2007年3月6日 (UTC)
苏州先生,你对最基本的版权知识可谓一无所知,也根本不准备写中立的文章。因为你认为中立是做不到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想做到中立。别人的观点?参考来源也要做到中立,这么说写纳粹条目,只引用《我的奋斗》也是没问题了?只要是别人写的,就无所谓中立?你既然完全不相信不遵守维基的方针,那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呢?这里不是你一个人的地方,你在别的网站管理员习惯了,这里可不是。如果不适应,那么大可回到你有权利你适应的地方去。也省得你冒着大风险被那些网络警察监视。--出木杉 08:01 2007年3月6日 (UTC)
看你的架势想赶我走是不是,这也是你的待客之道么?再说一遍,你把维库的事放在维基里说,有意义没有?你怎么知道我对版权一无所知?不遵守维基方针?说话要有根据,版权来源不明可以删除,观点不中立可以改,还不让人犯错误了?难道阁下从没有犯过错误?顾心阳 08:35 2007年3月6日 (UTC)
我才懒得赶走你呢。况且,来访的人可不止有客人,还有不受欢迎的人。你在维库里的作为,就能猜测你在维基里的作为了。我没看过维库的编辑历史,但维库的首页不是苏州就是历史。你以为只要大家都转载,就没有版权。这就是你的版权常识?至于中立的观点,你把你的故乡捧的这么高,都「苏一扬二」了,我更不敢指望你有什么中立了。--出木杉 09:11 2007年3月6日 (UTC)
说来说去你还是拿维库说事,你在维基里说维库有意义么?还有,我可没有说“苏一扬二”,只是“甲郡标天下”,白居易说的,而且许多介绍苏州的资料都是这么说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以给你看看。顾心阳 09:31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关于唐朝首都

首都就有长安洛阳吧?虽然武周迁都洛阳,但毕竟很短时间,又迁回了,虽然安史之乱后政令不出关中,但长安名义上仍然是首都,直到唐昭宗迁洛阳了。那时候可不像南非置三都,或者其他非洲国家建政治、经济双都的。至于并州太原),虽是唐高祖起兵地和武则天故乡文水县所在的,但充其量就是陪都地位么,能和长安和洛阳并列称首都么?要是太原算的话,曾经建都号或京号的成都凤翔江陵等岂不都能算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顾心阳 04:01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关于李恪

不知何时起,就有南唐追尊唐太宗子李恪为先祖的说法了。按唐太宗之时距南唐已有三百多年,李恪也仅仅是南唐四世祖,怎么可能对得上呢?金翅大鹏鸟(talk) 08:52 2007年3月6日 (UTC)

这位朋友说得对啊,查过《十国春秋》和《江南野史》才发现确实是建王恪而不是吴王恪。顾心阳 09:02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唐朝有几位君主?

即使不算武则天,唐朝皇帝也有21位啊(伪帝李承宏不算),难道殇帝不算?他可是名正言顺即位的,虽然时间极短。而且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武周是唐朝的一部份,就如新朝汉朝的一部分(Template:中国历史里是这样表示的。),后金清朝的一部分一样。《正说唐朝二十一帝》就没有算殇帝而把则天后算进去了。再说表格里写的是君主,不是皇帝。武则天作为皇太后光宅开始独揽大权,但并未改国号,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她是唐朝君主。所以我认为唐朝君主应该有22位(伪帝除外)。——顾心阳 09:21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谁能画一幅唐和新罗灭高句丽后的地图?

--Ksyrie 08:27 2007年3月10日 (UTC)

某人更換的唐朝地圖明顯有問題,比如唐朝版圖並不包含吐蕃等地。還原為原先的八世紀地圖。--64.56.249.123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7:09 (UTC)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