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千岛群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千岛群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南半部分,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或北方四岛。
南千岛群岛包括:
其东北边為得撫島,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南千岛群岛的原住民为阿伊努人。
目录 |
[编辑] 歷史
18世紀起,日本及俄羅斯先後在此進行開發,直到1855年,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約定得撫島以南的南千島群島歸日本所有,日本先後在南千島群島設置行政區劃。直到1945年蘇聯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發動八月風暴軍事行動,佔領南千島群島。
在1945年雅爾達會議當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並簽訂雅爾達協定。在日本投降後,蘇聯即依據雅爾達協定宣佈擁有該地主權。
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領土」中,約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自1905年樸茨茅斯和約後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the Kurile Islands, and to that portion of Sakhalin and the islands adjacent to it over which Japan acquired sovereignt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Treaty of Portsmouth of 5 September 1905.
條文中並沒有約定千島群島的範圍,但在簽約當時,日本國會所通過的放棄範圍包括國後島和擇捉島。然而蘇聯當時並沒有簽署這份和約。
直到1956年,蘇聯和日本兩國簽署蘇日共同宣言,但由於當時兩國對南千島群島的主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日本國會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棄國後島和擇捉島的決議,不放棄南千島群島的主權;雖然蘇聯原本也同意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但卻無法對國後島和擇捉島的部分取得共識,因此最後簽約時,並沒有對領土爭議達成任何協定,宣言中也沒有任何相關內容。
此後,2004年俄罗斯决定归还较小的齿舞和色丹岛(占争议地区领土面积的6%),但被日本拒绝。
2006年8月16日俄国巡逻艇向接近争议地区的日本渔船鸣枪示警,打中一个渔民的头部致死,成了这一争议地区的第一个牺牲者,日本舆论群情激奋。
[编辑] 日本主權論點
- 根據1855年簽訂的日俄和親通好條約,日本和俄羅斯在千島群島上的邊界應該在於得撫島,因此得撫島以南的國後島、澤捉島、齒舞群島和色丹島是日本的領土。
- 根據1875年的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兩國當時交換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時,千島群島指的是得撫島以北的區域,因此作為千島群島。因此國後島、澤捉島、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並不算是千島群島。
- 日蘇中立條約原本應於1946年4月到期,這段時間日本並未對蘇俄發動攻擊,而是蘇聯單方面破壞約定佔領當時的日本領土,為嚴重破壞約定的行為。而日本原也已於1945年8月14日宣布投降,但蘇聯仍然於8月28日至9月5日的期間佔領日本領土,為單方面侵略的行為。
- 日本雖然簽署了舊金山和約,但條文中指的千島群島並不應包括南千島群島。且蘇聯並未簽署這份和約,表示兩國之間領土並未達成協議。
[编辑] 日本無主權論點
- 在蘇聯進軍日本前,就已向日本駐蘇聯大使表明終止日蘇中立條約。
- 蘇聯佔領千島群島是二戰的結果,而日本無法改變二戰的結果。
- 根據雅爾達協定美英已同意將千島群島的主權讓予蘇聯,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無法改變此一結果。
- 舊金山和約中,日本表示放棄千島群島,而日本過去的行政區劃千島國包括了國後島、澤捉島和色丹島,且日本習慣上所謂的「千島」也包括了國後島。
- 簽訂舊金山合約的時期,1950年3月8日政務局長島津久大在日本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中表明「千島包括了南千島」,同樣的1951年10月19日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中,條約局長西村熊雄以及同年11月6日的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中外交政務次官草葉隆圓,都表示過同樣的訊息,但後兩人也表示齒舞、色丹並不是千島群島。
[编辑] 外部連結
- (日文)想知道!北方領土(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廳地區振興部北方領土對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