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可偵測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低可偵測性(Low Observable)技術,最常見的英文說法是Stealth,在台灣一般翻譯為匿蹤,大陸則以隱身稱呼這個技術,香港則稱之為隠形。
低可偵測性技術是採用特殊的設計理論或者是裝置,降低某個物體被偵測到的機會或者是能夠被偵測到的距離。最早使用或者說是具備這種能力的並不是人類,而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利用背景,光影或者是自身表面的顏色或者是花紋的變化,將外形融入他們所存在的環境當中,避免成為獵物,這可以說是最早的低可偵測性的例子。
目录 |
[编辑] 技術簡介
低可偵測性技術是目前軍事研究與裝備開發方面的熱門項目,著眼點在於:當敵人無法發現或者是發現我方的時機較晚時,也就提高我方達到目的的機會與生存率。低可偵測性不單單是著眼於隱藏自己的行蹤,同時也在隱藏的過程當中提高我方的殺傷力與裝備的存活能力,因為不容易被發現的時候,成功躲避敵人或者是攻擊敵人的機率與效率也可以跟著提高,間接降低我方裝備的損毀機率以及需要的數量。
比較常見到有關低可偵測性技術的介紹資料多集中在對付雷達的偵測上面,其實低可偵測性技術包含的範圍包括任何可以做為偵測手段的方式,其中又以無線電波段、紅外線波段、可見光波段以及聲音這四方面的研究為主。
[编辑] 無線電波段
無線電波段偵測手段使用最廣的當屬雷達,雷達在許多偵測手段上的有效探測距離和追蹤的精確度最高,壓制雷達的偵測能力是低可偵測性科技研究上的主要項目。
目前公開的技術方面包括:減少反射訊號的強度,改變反射訊號的方向以及降低自身發散的訊號。
[编辑] 減少反射訊號
減少的方式有三種
其中分為輔助方式和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分為電漿匿蹤和外型匿蹤兩種
主流的方法即是外型匿蹤 利用物體外型的特性(如:鑽石面)來將電磁波折射掉以及減少大量增加反射截面積的物件(如:渦輪風扇 鴨翼等) 使用這項技術來設計軍武的水準相當高 目前公開擁有全匿蹤戰機設計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日本 如:F-117夜鷹式 F-22猛禽式 F-35閃電II F-3心神式先進技術驗證機
另外電漿匿蹤是利用電漿吸收電磁波的特性來取代雷達波吸收材料,據說可以在不改變外型的情況下將雷達反射截面積降低十倍以上,這個技術的理論基礎很早就出現,對於無線電訊號的隔絕現象也早有研究,不過使用在軍用裝備上,尤其是飛機上面還有許多尚未公開或者是證實的說法。
輔助方式
將入射的訊號,利用雷達波吸收材料(Radar-Absorbing Material,ARM)與以吸收。另外一個方式是發射相位相反的訊號抵銷反射訊號的強度。利用雷達波吸收材料的歷史很早,使用的方式包括飛機結構的材料或者是表面的塗料。發射主動訊號抵銷的技術層次相當的高,目前公開擁有這種技術並且有系統實用化的國家只有美國與法國。
[编辑] 改變反射訊號方向
主要減少的方式是利用物體的外型將入射的訊號反射到其他方向上,使得雷達無法在該方向上取得足夠的訊號強度而達到匿蹤的目的。這方面的運用,尤其是在軍用航空器上面非常的熱門,困難度也比較高。產生困難的地方之一是如何讓低可偵測性與飛機的運動性能這兩項互相衝突的要求取得良好的妥協。
由於改變反射訊號的方向必須考慮到物體的外型以及入射與反射之間的角度關係,在設計的階段必須能夠計算物體的形狀,角度與反射的訊號方向的關聯以及加以預測和計算。有關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來自於蘇聯的科學家,然而當時研究的目的卻與軍事一點關係都沒有。美國空軍在發現相關的論文之後加以翻譯,交給洛克希德的臭鼬工作室的兩位電腦專家,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開發出第一套可以計算與預測的電腦程式。這一套程式的第一個作品就是F-117。
[编辑] 降低自身散發的訊號
除了抵銷入射的訊號之外,還必須嚴格控制自己發出的各種訊號,包括雷達,通訊以及其他電子裝備散發出來的雜訊。這方面牽涉到的考慮以及運用方式很廣,譬如說雷達在操作時的必須精確的控制發出的能量,以免被其他的偵測系統接收等等。
[编辑] 雷達反射截面積
雷達反射截面積(Radar Cross Section,RCS)是衡量一個物體將訊號反射到雷達訊號接收裝置的能力。截面積愈大,表示在該方向上反射的訊號強度愈大,也就愈容易被發現。
[编辑] 紅外線波段
機械或者是電子裝置在運作的時候都會產生廢熱,人體本身也會散發能量出來,這些都可以利用紅外線波段的偵測裝置加以蒐集。目前主要的控制方式包括兩類:一種是利用週遭較冷的空氣或者是其他的媒體吸收發出的熱量,減低散發的訊號強度。另外一種是採用塗料或者是其他的手段,改變產生的紅外線訊號的波段到比較容易被大氣吸收或者是常見的偵測裝置使用的波段以外,以達的遮蔽訊號的目的。
[编辑] 可見光波段
可見光的隱蔽手段可以說是人類向大自然與其他物種學習的一個例子,由其他生物與生據來的能力中得到的啟發來達到隱蔽的目的。最簡單的手段就是利用夜間和人類無法在夜間看到遠處物體的天生缺陷,其他常見的使用方式包括與環境類似的迷彩或者是可以欺騙眼睛判斷能力的圖形或者是顏色。
未來的研究方向是將自身週遭的光線加以折射,類似改變雷達波反射方向的概念,使得肉眼或者是可見光偵測裝置無法看到目標。
[编辑] 聲音
雖然聲音的傳遞距離有限,效果不佳,但是這可以說是各種生物,尤其是動物都具備的偵測能力,人類自然也不例外。降低聲音的手段非常的多,譬如利用軟性材料加以吸收,改變機械裝置的設計減少摩擦或者是碰撞產生的音響訊號等等。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鏈結
- Grant R, The Radar Game - Understanding Stealth and Aircraft Survivability, Iris Independent Research
- The Advent, Evolution and New Horizons of United States Stealth Aircraft
- What is Stealth Technology?
- Stealth design used for military aircraft?
- Stealth Satellites
- Anti-Stealth Technology
- STEALTH IN STRIKE WARFARE
- STEALTH TECHNOLOGY
- The Paradigm Shift in Air Superiority (Stealth)
- Stealth Technology
- USAF Stealth Fighters briefing
- Pyotr Ufimstev 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