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字 |
繁體字 |
異體字 |
簡化字 |
二簡字 |
漢字簡化爭論 |
日文漢字 |
朝鮮漢字 |
|
儒字 |
中國書法 |
輸入法 |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又把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并且简化得过于简单,社会上使用“二简字”过于混乱。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因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目录 |
[编辑] 历史
-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级行政区一级报纸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
-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编辑] 简化方法
- 参见:汉字简化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简化方法比较混乱,但与《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的简化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编辑] 形声造字
保留原字的形旁,声旁加以改造,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如:
[编辑] 会意造字
按照原字所表示的意义改造或新造。如:
[编辑] 字形假借
即利用已有的字形简单的字代替。这样的很多具有相同声旁的字只保留声旁。如:
其他的例如:(二簡字-規範簡化字)桔-橘,帐-账,粘-黏,拚-拼,咀-嘴,肖-萧,闫-阎,兰-蓝,予-预,欠-歉,令-龄,邦-帮,迂-遇,交-跤,扇-煽,付-傅、副,杆-秆、竿。
[编辑] 简省部分
即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将原字的一部分省略。如:
[编辑] 变换部分
即保留原字大略的形状,进行部分结构的改造。甚至以不相關的符號取代原來的構件。例如:
而这种简化方法颇受争议,如二简字将“展”简化为“尸”下加一横,在当时被形容为“尸横遍野”。
[编辑] 意义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后人认为它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二简字是在一片“拨乱反正”的呼声中,并未实行大规模地研究分析,仓促地制定和發佈的。二简字由于书写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字的速度,但它使不同漢字的外貌更為相近,增加了辨別的難度。
[编辑] 影响
由于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简字”已经成为教学用字,因此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部分“二简字”在殘留在社会裏。然而,由於「二簡字」簡化得太厲害,難以辨認,當現在的人們閱讀回二簡試行時期的報刊資料,往往亦滿腦疑惑。
同時,因為「二簡字」對漢字原來筆畫和構成部分,作了很大幅度的減省,使人們認為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書寫漢字,民間自造、亂造簡化字的風氣又再度盛行起來。這亦是「二簡字」帶來的不良影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佈,从法律上禁止了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的不正当应用。由于曾经在社会上“二简字”被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且简单易写,废止后的“二简字”有时会出现在非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文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共场所也影响着现在的社会生活,市场、商场甚至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二简字。比如: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共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很多媒体在推广汉语的节目中都以此为例。
此外,由於部份內地人在移民香港時,二簡字尚未廢止,他們在與大陸通訊時仍不時使用二簡字。即使是日常公文裡,亦會把“副經理”簡化成為“付经理”。內地員工在收到這些公文時,都會感到啼笑皆非,但若給他們指正時,亦有人會堅持自己沒有寫錯,因為他們小時候所學習的,就是這樣寫。這亦是為何不少二簡字的習慣到現在還存在的原因。
[编辑] 姓氏更動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姓氏,只有“萧”而無“肖”。而二简字将“萧”简化成“肖”(在此前民间对于“萧”就有这样的简化写法),虽然二简字很快被叫停,但是这次更改在社会影响很大。此后在大陆的许多文献中两字几乎不分,比如:中国名将萧劲光在二简字后被写为肖劲光,现在的很多文章乃至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于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萧劲光与肖劲光。姓的更改在两岸交流上也带来了不便,比如登机的审核。[1]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 《中国语文的现代化》,周有光,(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