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越戰爭 | |||||||||||
---|---|---|---|---|---|---|---|---|---|---|---|
{{{partof}}}的一部分 | |||||||||||
{{{image}}} |
|||||||||||
|
|||||||||||
參戰方 | |||||||||||
越南 | 中華人民共和国 | ||||||||||
指揮官 | |||||||||||
文進勇 | 楊得志 許世友 |
||||||||||
兵力 | |||||||||||
陆军和民兵约:100,000+ | 步兵:85,000+、400辆坦克 | ||||||||||
傷亡 | |||||||||||
争议中,20,000人伤亡? 中國声称:4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有平民10,000以上死亡 |
争议中,2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26,000人阵亡;40,000人负伤 中國声称:6,954人阵亡;15,000人负伤 |
中越戰爭,又稱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国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称之为在北部边界打败侵略战争。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佈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继续逃亡。
目录 |
[编辑] 战争背景
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很緊密的關係。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权。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者。在戰爭期間,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內之聲廣播電台,則大罵「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說:「北寇(指北京)妄圖侵占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1]
[编辑] 中苏交恶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持續处于敌对状态,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隨時有可能再次爆發大戰,而中美关系則开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苏联出于牵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编辑] 柬埔寨
虽然越共和红色高棉曾经有过合作,但是当红色高棉的领袖波尔布特掌权而建立民柬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柬要求越南“归还”那些在数个世纪前柬埔寨“丢失”的领土给柬埔寨。越南人自然地拒绝了这些要求,而波尔布特的反应是对柬埔寨的越裔进行屠杀(參見柬埔寨历史),而且在1978年,柬支持一支越南游击队入侵西越。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为了阻止红色高棉对越南侨民的大屠杀,入侵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泽东主义的红色高棉政权。同时中國认为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越南方面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对南沙群岛部份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中国政府方面声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國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进入越南。而当时国际上大部分西方国家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认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也指責中國入侵越南,亞洲大部份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中國自越南撤軍,但这一出兵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暗中鼓励,朝鲜与紅色高棉也站在中国一边。
紅色高棉亦稱為赤柬,成立於1950年,於1975年至1979年間統治柬埔寨,期間實行高壓恐怖統治,有一百二十萬至三百萬人遭到屠殺,當中包括20萬華人(當時高棉華人約有四十五萬),佔當時柬埔寨總人口約五分之一。赤柬於1979年1月7日遭越南推翻。
[编辑] 越南華僑的迫害
[编辑] 中國的戰前準備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称“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另外一种观点是,中國本来打算占领河内严惩越共以后再撤回。同时,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进入临战状态,这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参见63军大事记、16军大事记)。
广州军区于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战术准备:4个野战军、3个地面炮兵师和高射炮兵师、铁道兵3个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全部进入待命地点。(另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同时完成战术部署;海军南海舰队在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一百二十余艘和作战飞机一百七十余架。)
昆明军区临阵易帅,杨得志司令员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军区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2日总参、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参战的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铁输送紧急开进,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
[编辑] 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國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襲,由於事發突然,且當時越南主力正規軍皆在高棉戰場作戰,於是便動員雲南(3個師)、廣西(3個師)共六個邊境步兵師、國境警備民兵、地方民兵及後備部隊應戰,至諒山戰役時始有較正規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參戰。战争中一度攻占了越南约20多个城镇和军事据点。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越军剛經過越戰洗禮,全民皆兵,使中國軍隊損失慘重,於是當時大部份的前線指戰員便下令不論老弱婦孺皆視為敵人射殺。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國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國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政府称: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國境警備民兵。但中國解放軍傷亡慘重,僅2月17、18日兩天陣亡人數就達4,000餘人。
-
- 2月17日,中國突襲越南,戰爭開始,中國佔領孟關鎮。
-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飛彈陣地被摧毀,老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中國空軍轟炸海防。
-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越南空軍轟炸河口以西的中國增援部隊。
- 2月21日,高平淪陷。
- 2月22日,包樂淪陷,越軍開始抽調駐高棉與老撾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
-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河江淪陷。增援的兩個師在空軍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
- 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國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激烈巷戰。越軍曾試圖滲透進入中國境內,但遭擊潰。柑塘淪陷。
- 2月25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但在諒山攻防戰中,負責擔任諒山、高平一線的中國精銳主攻部隊第41、42軍與越南首都防衛軍之第308師正面交鋒,損失慘重,幾全軍覆滅。
-
- 3月1日,諒山激戰,越軍自河內增援精銳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42軍被擊潰,中國緊急將後方砲兵師拉至前線與越軍進行刺刀肉搏戰,兩個砲兵師皆損失慘重。
- 3月4日,308師遭中國隨後增援的兩個師由側翼突襲擊退,諒山陷落。
- 3月5日,中國宣布已達到目的,開始自越撤軍。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抵抗到底,越軍自高棉與老撾抽調回國的正規部隊正式抵達,已就戰爭態勢準備就緒。蘇聯開始增兵中蘇邊界,中蘇大戰一觸及發。東歐共產國家掀起一片聲討中國侵略的怒吼。
-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此期間中國軍隊劫掠了大批民生工礦物資回國(皆为此前中国无偿支援越南的物资),越南工礦業設備亦遭破壞殆盡。
-
- 3月7日起,中國正式撤軍,並開始掠奪民生工礦物資,利用補給車輛載回中國境內。多處越南工礦業設備遭破壞殆盡。聯合國及西方國家紛紛譴責中國的侵略行為。
- 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砲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
- 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離開越南領土。
- 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中國官方未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亦未正式发表伤亡人数,僅於官方《人民日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劫掠破坏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
此戰曝露出中國軍隊在歷經文革十年,戰力受到嚴重損毀:紅而不專結果,形成熟悉馬、列政治教條指戰員領導專業軍人,軍階制因文革廢除導致軍隊上戰場不能層層領導亂成一團,於諒山戰役於山霧裡,中國部隊坦克寸步難行,竟發生綑綁新兵於坦克砲管上指揮方向怪事。經鄧小平深入知悉問題,於此戰後進行大刀闊斧改造軍隊。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军事谊文出版社有中译本),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國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萬餘人,还有2万被击毙。
[编辑] 中國的戰後檢討
- 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並無可咨識別之軍階、軍銜制度,導致指揮體系嚴重紊亂,戰後中國軍隊全面恢復文革前軍階、軍銜制度,軍銜再增加大校成為四級制。
- 越軍善用曾經造成美軍大量傷亡之詭雷埋設,再度使中方傷亡慘重。
- 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乎預期,而中國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砲兵間的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戰爭期間傷亡慘重。
- 前線通訊能力不良,砲兵因常發生誤擊友軍事件而無法充分發揮支援效果。
- 59式與62式戰車不利於在山岳叢林地帶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裝甲武器攻擊,損失慘重。62式戰車裝甲太薄,防禦力不足。
- 步兵缺乏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鬥車輛輸送,全靠步行作戰,機動力過差。
- 醫療設備、醫護人員不足,造成兵員死亡比例過高。
- 工兵設備與技術都不足,尤其缺乏現代化渡河工具,影響攻擊速度。
- 空軍支援不夠,且缺乏夜戰能力。
- 前線指戰員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仍然使用老式戰術,導致兵員重大傷亡。
- 後勤補給情況不理想,補給車輛不足,常靠人力進行運補。
- 部隊訓練不足,且缺乏山地、叢林戰與夜間戰鬥的訓練;與長年在山林與美軍作戰週旋的越共軍接戰,倍感吃力。
[编辑] 评价
这场战争是因边境纠纷而引发的局部战争。但有的学者认为,从其发动背景来分析,可能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内凝聚国家向心力以巩固其政权;对外展示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而发动的战争,戰後鄧小平成功取得了國內一切權力,華國鋒被趕下台。学者一般认为,战争原因可能有内外两大因素:[來源請求]
- 内部原因:
- 外部原因:
-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全球存在著广泛的利益冲突,而中国由于与苏联交恶和以往输出革命的策略,导致了其在东亚地区处于相对孤立的局面。为了與蘇聯爭奪在共產世界中的領導權,並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及拓展外部空间并援助其盟友红色高棉政权,因此趁越南的盟友苏联忙于阿富汗战争 (1979年)无暇它顾,而美国又开始与中国改善关系之际,发动了此次战争。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中越戰爭,同时也是对苏联的一个教训。这点在邓小平1月访美,2月就开战的顺序来看,尤为明显。对于美国来说,西方国家乐于见到中国教训一下越南这个苏联的盟友。美国还曾经明确的表示,如果苏联因此对中国发动核子攻击,美国将视为苏联对美国发动核子战争而予以还击。中越战争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近10年的黄金时期,直到1989年6月。
[编辑] 影响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尤其是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施行了焦土政策。他们藉由毁灭村庄、公路、铁路來对越南的乡下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來源請求]
边界冲突持续了整个1980年代,包括1984年四月的那次显著大规模冲突,两山战役。1999年,在经過多年谈判之後,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虽然具体分界线仍然被保密。[2] 这次的条约中包含了较小的边界调整,一些土地被归还给中国。越南官方媒体报道新边界事实上于2001年8月左右实施。
中越戰後鄧小平在國內成功獲得了黨、政、軍一切權力,華國鋒被趕下台,但卻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老山邊界戰爭[3],中越兩國海軍並於1980年代初在西沙群島爆發數次海上軍事衝突。這使越南更徹底的向蘇聯靠攏,甚至將戰略要地金蘭灣借給蘇聯作海、空軍基地之用,使中國腹背受敵,此舉為中國所始料未及。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继续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
1991年苏联解体後,中越关系开始正常化。在此之後,中越之间人民交流日趋频繁,对地区和平和发展發揮了积极作用。两国政府和人民渐渐淡忘、也很少提及当年的军事冲突。
[编辑] 知名人物
[编辑] 中方
- 徐良
- 史光柱
[编辑] 越方
[编辑] 紀念作品
[编辑] 中方
- 凯旋在子夜(电视剧)
- 高山下的花环(电影)
- 黑豹突击队(电视剧)
- 血染的风采(歌曲)
- 十五的月亮(歌曲)
- 铁甲008(电影)
- 新兵马强(电影)
- 花枝俏(电影)
- 闪电行动(电影)
- 长排山之战(电影)
- 雷场相思树(电影)
[编辑] 香港
[编辑] 越方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 XinHui:1979年中越戰爭的政治歷史和中國主動防禦的概念
- G.D.Bakshi:1979年中越戰爭:有限戰爭案例研究
- Bruce Elleman:中蘇關係和1979年中越衝突
- 作者未知: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