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此名錄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製及維護。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
主要的物種評估機構有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世界保育監察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及IUCN豁下物種存續委員會(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SSC)內的專家團體。總括而言,上述團體所評估的物種數目佔整個紅色名錄接近一半。
IUCN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目录 |
[编辑] 公佈
2006年更新的紅色名錄於2006年5月4日公佈。評估了總共40,168種物種及2,160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族系(Stock)、亞族(Subpopulation)。
所有已評估物種中,共有16,118種被視為受威脅,當中有7,725種為動物,8,390種為植物,3種為地衣及菇類。
名錄中公佈了共784種自公元1500年起絕種的物種,與2004年公佈的數字相同。而與2000年公佈的766種比較,則增加了18種。
每年都有少量的「絕種」物種再次被發現,被撥入"Lazarus taxon"(這是個考古學名詞,指化石記錄中忽隱忽現的物種),或撥入數據缺乏(DD)級別之內。於2002年,絕種物種數量滅少至759種,但後來又回升了。
[编辑] 保護級別
物種被分類入9個級別,根據數目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佈、群族分散程度等準則分類。
- 絕滅(EX, Extinct)
- 野外絕滅(EW, Extinct in the Wild)
- 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 瀕危(EN, Endangered)
- 易危(VU, Vulnerable)
- 近危(NT, Near Threatened)
- 無危(LC, Least Concern)
- 數據缺乏(DD, Data Deficient)
- 未評估(NE, Not Evaluated)
1994年所訂立的準則只有8個級別,低危(LR)級別下再有3個子分類:近危(nt)、無危(lc)、保護依賴(cd),2001年準則更改,將上述組別歸入近危(NT)級別。維基百科中的保護現狀並未隨著更新。
當討論IUCN紅色名錄,「受威脅」("threatened")一詞是官方指定為以下3個級別的總稱: 極危(CR)、瀕危(EN)、易危(VU)。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考資料
- IUCN, 2006. 全球受威脅物種評論梗概(1, 3a, 3b)
- IUCN, 2001. 級別及準別(version 3.1)
- IUCN, 1994. 級別及準則(version 2.3)
- Rodrigues, A.S.L., Pilgrim, J.D., Lamoreaux, J.L., Hoffmann, M. & Brooks, T.M. 2006. The value of the IUCN Red List for conservation.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1(2):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