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七事变 | |||||||||||
---|---|---|---|---|---|---|---|---|---|---|---|
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 |||||||||||
國民革命軍在卢沟桥上奮勇作战 |
|||||||||||
|
|||||||||||
參戰方 | |||||||||||
中華民國 | 大日本帝國 | ||||||||||
指揮官 | |||||||||||
宋哲元 | 田代皖一郎 香月清司 |
||||||||||
兵力 | |||||||||||
100,000 | ? | ||||||||||
傷亡 | |||||||||||
16,700 | ? |
中國抗日戰爭 |
---|
1931年-1936年
1937年-1939年 七七事變 - 北平-天津 - 淞滬 (四行倉庫) - 太原 - (平型關) - 忻口 - 南京 - 徐州 - 臺兒莊 - 蘭封 - 重慶 - 武漢 - (萬家嶺) - 南昌 - (修水) - 隨棗 - 第一次長沙 - 桂南 - (崑崙關) 1940年-1942年 棗宜 - 百團大戰 - 豫南 - 上高 - 中條山 - 第二次長沙 - 第三次長沙 - 浙贛 1943年-1945年 鄂西 - 滇西緬北 - 常德 - 豫湘桂 - 第四次長沙 (衡陽保衛戰) - 豫西鄂北 - 湘西 - 桂柳 主要戰役以粗體顯示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稱芦沟桥)的中日军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国。七七事变是中国展开全国對日八年抗戰的起点。
目录 |
[编辑] 政治背景
自1937年日本二·二六兵变以来日本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政府迫切需要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解决接踵而至的经济、政治问题。而《何梅协定》签定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华北的势力锐减,客观上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产党达成协议共同抗日,两党再度走向联合(共產黨志在借道东进抗日),即第二次国共合作。
[编辑]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编辑] 经过
1937年6月起,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所谓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國民革命軍驻地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国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遂于晚上八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國民革命軍第29军37师219团(團長吉星文)奋起还击。
事件後第二天共产党便发表抗日通电,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尽快履行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在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宣佈准备应战和必要時守土抗战到底的決心。7月28日、7月30日,日軍相继佔領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编辑] 军队配置
[编辑] 中國
[编辑] 日本
- 中國駐屯軍 司令官 田代皖一郎中將、香月清司中將(接任)
- 北平特務機關長 松井太久郎大佐
[编辑] 七七事变历史照片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連接
- 日中战争的序幕的七七事变(鳥飼行博研究室)
- 松井太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