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教會公報》,最初的名稱為《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是1885年7月12日就開始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這份報紙最初的創辦人是長老教會英國籍牧師巴克禮,發行單位則是「台灣教會公報社」(原稱「聚珍堂」)。
目录 |
[编辑] 歷史
此報是以教會羅馬字(POJ)所撰寫的臺灣話教會報紙。巴克禮在《台灣府城教會報》的發刊詞(光緒11年6月)謂:
- Khó-sioh, lín pún-kok ê jī chin oh, chió chió lâng khòaⁿ ē hiáu--tit. Só·-í góan ū siat pa̍t-mi̍h ê hoat-tō·, ēng Pe̍h-oē-jī lâi ìn-chheh...
- (…可惜,恁本國ê字真oh,少少人看會曉得。所以阮有設別物ê法度,用白話字來印冊…)
文中點出漢字之難學及當年使用者有限。也為了傳達教會消息方便,並兼有教育信徒的使命,故採用本土化的廈門音白話字印製報刊。
台灣府城教會報也記載了當時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民情風俗等消息。比如台灣最早的中學及盲人學校的設立、1887年台灣改設為行省,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戰況、及1895年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攜巡撫印奔滬尾港德商忌利士(Douglas)洋行,再乘德商輪船鴨打號(Arthur)逃離台灣至廈門一事,與當年日軍進襲接收全台的戰情變化等。故而台灣府城教會報除了續接西拉雅語推廣以拉丁字母為台語拼音的濫觴外,亦記錄自1885年來台灣社會一連串演變的新聞,深具獨特性與文獻價值。
爾後亦隨時代的變遷,除有二次停刊(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1969年4月至11月)外,一直發行不輟。最初名為《台灣府城教會報》,經過數次更改名稱,今稱《台灣教會公報》(Taiwan Church News)。1969年12月起因國民黨政府禁令,不再使用白話字,而以中文來編寫至今。採周刊發行,累計出刊達2800餘期。
[编辑] 台灣府城教會報名稱更改階段
- 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 (1885年7月—1891年12月)
- 台南府教會報(Tâi-lâm-hú Kàu-hoē-pò) (1892年1月—1892年12月)
- 台南府城教會報(Tâi-lâm Hú-siâⁿ Kàu-hoē-pò) (1893年1月—1905年12月)
- 台南教會報(Tâi-lâm Kàu-hoē-pò) (1906年—1913年6月)
- 台灣教會報(Tâi-oân Kàu-hoē-pò) (1913年7月—1932年4月)
- 台灣教會公報(Tâi-oân Kàu-hoē Kong-pò) (1932年5月—1942年)
[编辑] 相關的研究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黃佳惠,2000,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 潘家鑫,1991,臺灣地區基督教刊物的內容分析(1980-1990):以「臺灣教會公報」與「福音報」社論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吳學明,2005,評[臺灣教會公報社編]《臺灣教會公報全覽》及其史料價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no. 79:28-30。
- 張妙娟,2002,《臺灣府城教會報》與清季臺灣的基督徒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 ______,2003,《臺灣府城教會報》標題目錄(1885-1895)。台灣神學論刊 25:245-77。
- ______,2004,《臺灣教會公報》:林茂生作品介紹。臺灣風物 54,no. 2:45-69。
- 莊天賜,1998,長老教會與二二八平反運動(1987-1990):以《臺灣教會公報》為中心之研究。臺灣史料研究,no. 12: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