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噁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4-dioxin | |
---|---|
IUPAC英文名 | 1,4-dioxin |
其它名稱 | p-dioxin, dioxin |
識別 | |
CAS號 | |
性質 | |
化學式 | C4H4O2 |
摩爾質量 | 87.07 g/mol g mol-1 |
外觀 | 無色液體 |
沸點 | 75°C (348°K) |
危險性 | |
EU分类 | Toxic (T) |
主要危險 | 易燃 |
相關化學品 | |
相關化學品 | dibenzodioxin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都依從国际单位制,以及来自标准状况(25 °C, 100 kPa)的条件。 化學品框的說明和參考文獻 |
二噁英,即1,4-二氧杂环己二烯,是一个单环有機化合物。也是一種有毒物質,會積聚在人體及動物的體內。它是一種副產物,在工業上沒有用處,常見的化合物有四氯雙苯環二噁英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
當有機物質在含有氯的環境下燃燒,會產生少量的戴奧辛,其中氯可以是有機氯化物或是以離子的方式存在,它們多在垃圾焚化爐中產生。
如燃燒 聚氯乙烯(PVC,國際回收碼 3)就會產生戴奧辛。
二噁英也可以透過非燃燒的環境中產生,例如在漂白紙張或布料、生產含氯苯酚,其過程均會產生二噁英。
吸煙也有二噁英,因吸煙時燃燒含氯的煙紙。
[编辑] 對健康的影響
二噁英是一種致癌物質,由於它會於人體累積,又會引起多種健康問題。其害處絕不可忽視。
在越南,當地政府及退伍軍人均有研究二噁英對人體的禍害,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曾使用一種強力落葉劑,名為“橙劑”,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二噁英。
1976年,位於意大利薩浮索(Seveso)的依米沙(Icmesa)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大量二噁英被釋出。
積聚過量也會使人的面部長出氯痤瘡。
二噁英也被政客用作暗算政敵的工具,例子有烏克蘭2004年年度總統候選人尤先科,他於9月開始出現身體不適,至11月被證實中毒,體內被驗出含量大量二噁英,接近致命的水平,也是首宗人體攝取大量二噁英中毒的個案。其面部的膿瘡需等數年時間才能得以康復。
[编辑] 消除二噁英的研究
西方已檢出約148種污染化學物質已進入人體, 不少在母乳中也有發現有害物質。因此人們也希望在人類吸收過多二噁英並致病前加以防止。
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平岡正勝是現時世界上研究二噁英分解的專家,他所領導的研究隊伍十多年來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各種方法消除環境中的二噁英。他本身曾在1990年發表報告,建議如何在垃圾堆填區所收集的污水中除去二噁英,以減少堆填區對環境的損害。這種方法現時在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採用。
另外,在2006年1月16日出版的《自然生物科技雜誌》,京都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村田幸作發表了一份報告,指他們的研究利用基因技術,把兩種不同品種的鞘脂單胞菌屬的基因混合而培育出來的超級細菌,能夠吞噬二噁英類化合物,並以前所未有的短時間將之在其體內分解。
並且台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設中學學生李雅廷發現放入二噁英污染土壤中的蚯蚓全部死亡但仍可被微生物分解,轉向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中心合作探討發現門多薩假單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NSYSU)可有效並迅速降解二噁英,是分解二噁英的一大突破。
門多薩假單胞菌除了可分解二噁英外,也能降解溴化二苯二噁英、多溴二苯醚、多氯聯苯、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化學物質。
國際不少組織,在關注或研究 塑料及二噁英之關係以及對生物對人體之影響。 如:
日本的化學物質問題市民研究會 Citizens Against Chemicals Pollution及 歐洲的 內分泌異變問題歐洲研究組合(CREDO)(關心在人類和野生生物生殖問題) Cluster of Research into Endocrine Disruption in Europe
已有先進國家及生產商已減少或停止製造聚氯乙烯產品; 並推行減少用塑料袋。尤其在盛放食物器具、嬰孩用品玩具及醫療用品禁用聚氯乙烯及相關的含氯塑料。
先進國家或地區已關注及要求防止塑料及二噁英危害市民健康。例如:美國東岸緬因洲行政指令。
[编辑] 參考
- http://www.chemicalspolicy.org/downloads/MaineExecOrder2006.pdf
- 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060116-00000009-kyodo-soci
- 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060116-00000006-kyt-l26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24/11/qh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