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计划是纳粹德国海军关于从1935年始翻新和重建海上力量的计划名称。
目录 |
[编辑] 一战之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武装力量因凡尔赛和约而被大大的限制。对于海军来说,和约中为了限制德国海军,规定德国海军只能拥有6艘10,000吨级战列舰,六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以及12艘鱼雷快艇。而在1919年的“彩虹行动”中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全体自沉。顿时令这个德国海军家徒四壁。之后根据和约,新的建造计划被提上日程。战后第一艘条约型舰——艾姆登号轻巡洋舰建成。在此之后德国进一步建造了三艘“K级”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恩号。并且建造了“K级”的改良型号——莱比锡号和纽伦堡号。由于和约中规定德国海军必须替换掉所有战列舰,而且每艘战舰的吨位不得超过10,000吨,德国海军提出了一个新的舰种——装甲舰。其设计中首先的目的是供给商船,其最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要比巡洋舰猛,并且比战列舰快”1。该舰种首舰为德意志号,装备6门(3X2)11英寸火炮,并且航速高达28节。其后又建造了舍尔海军上将号以及施佩伯爵号。这些装甲舰被其他国家称作“袖珍战列舰”。
[编辑] 纳粹当政初期
在1933年之后,阿道夫·希特勒开始担任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总理,随即撕毁凡尔赛和约,系统的重建武装力量。 随后德国海军将原定的装甲舰D号和E号,改进为战列巡洋舰,即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该两艘姊妹战列巡洋舰装配了9门11英寸主炮(前二后一,三联装),取代了原先的6门主炮。
与此同时,俾斯麦与zh-hans:提尔皮茨; zh-hant:铁必制;的设计建造计划也进入了研讨阶段。对于俾斯麦级,最初设计安装16寸主炮2。但由于法国海军迅速的崛起,导致德国海军不得不将这两艘战列舰重新设计。在这段时间,德国为海军制定了庞大的重建计划,Z计划也得以改进并发展。
[编辑] “巨兽”与“狼群”的抉择
在Z计划以后的改进中,两种海军重建的指导思路被提了出来:
- 重建一个大型的,足以同时对抗英国和法国的水面舰队。该思路,以当时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的观点代表。
- 建造一个数量庞大的U-潜艇群,同时配合装甲舰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这种思路则由一战时曾驾驶过潜艇,后来任海军司令的卡尔·邓尼茨提出。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如果德国要破坏英国在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德国海军的战舰将不得不通过由皇家海军称霸的北海。于是德国选择了前者。
[编辑] 建造计划
在两艘俾斯麦级建造的这段时间,往往被称为德国海军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里同时建造了三艘重巡洋舰西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和欧根亲王号。而之后,则被称为德国Z计划中的“六年造舰时期”(1939年~1945年)。在Z计划中所有现代化战舰都计划在这六年内完成,包括:
- 四艘航空母舰
- 六艘兴登堡级战列舰
- 三艘“O级”战列巡洋舰
- 十二艘“P级”远洋装甲舰
- 两艘西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塞得利茨号和吕佐夫号)
- 四艘“M级”轻巡洋舰
- 两艘“改进型M级”轻巡洋舰
- 六艘“远洋侦查级”大型驱逐舰
第一个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建造开始于1936年,同级二号舰定于1938年开工。到了1939年中旬,随着俾斯麦号和zh-hans:提尔皮茨; zh-hant:铁必制;的下水,三艘改良型战列舰(兴登堡级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与此同时,梅塞施米特Bf-109战斗机以及容克 Ju 87施图卡轰炸机的舰载型也开始研究。但十分不幸运的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有巨大而昂贵的建造计划消耗了大量贵重的原材料,影响了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和运行。最后,所有战列舰的建造计划都被取消,并将其所需的材料以及拆卸下的材料,用于建造更多的U-潜艇。
[编辑] 注释
註解1:这种设计思路和原来的战列巡洋舰设计思路有些相似,但战列巡洋舰仍是为海军炮战的主力舰而设计,但装甲舰则是为了破袭战而设计。
註解2:英文版写为13寸,但相关中英文资料均为16寸,怀疑英文原版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