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房宮賦》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藩鎮跋扈,吐蕃(西藏)、南詔(雲南)、回鶻(河西)軍等外軍入侵。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因此在賦中,極盡描寫之能事:
“ |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 ” |
阿房宮賦大舉神話了阿房宮,借古諷今,純粹是想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