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釣魚台或稱釣魚台島(中國現代亦稱釣魚島,是釣魚臺列嶼的主島,位於台灣東北外海,琉球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華人世界認知,依海底地勢與歷史行政隸屬,此島應為台灣島附屬島嶼。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釣魚台列嶼主權成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日本三方亟待解決的爭議。目前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被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日文名稱「魚釣島」;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間斷地對釣魚台列嶼聲張主權,中華民國並將之劃歸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自1970年代開始,華人組織的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參見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
目录 |
[编辑] 地理
- 台灣基隆港東偏北約186公里(100海里)處。
- 中國大陆浙江溫州港東南約356公里(192海里)處、中國大陆福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東偏南約385公里(208海里)處。
- 日本沖繩那霸空港西偏南約417公里(225海里)處。
釣魚台呈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4.3平方千米。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海拔383米,位於中部;其他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位於东海大陆架上。而日本沖繩琉球群岛则是大陆架之外的火山岛。
- 釣魚台實為台灣大屯山之延伸,故依據1960年代生效的大陸架公約觀點[1],釣魚台理應為台灣島的一部份。
[编辑] 名稱
中國有關釣魚台島的最早文獻出自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採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中國大陸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
有些人宣稱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戰爭前一年,慈禧太后將釣魚台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採藥用地,但該文件格式與清政府文件相差甚遠,極有可能是偽造文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