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民 (印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如欲得知其他国家的贱民制度,请看贱民条目。
贱民,又稱旃陀羅。是印度种姓制度中不属于任何四种种姓的人,他们被看做是低于任何四种种姓。
“賤民”的組成很廣泛,佔印度總人口的25%。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贱民还要分几个亚等级。贱民在传统的印度社会中只允许做被认为是非常卑贱的行业。這些行業包括以下幾種:
- 掃街及清潔旱廁
- 理髮
- 鞋匠
- 皮革加工
- 洗衣服
- 捕魚
賤民的來源不可考:他們可能是南印度人來到印度次大陸以前的原住民,也可能是罪犯,也可能是犯了事的戰俘,甚或是不理種姓制度限制而進行的跨種姓婚姻及其後人。值得注意的是,不論男女雙方原來的種姓為何,只要其中一方為賤民,其後裔皆為賤民。
由於這種賤民制度的嚴苛,使不少被劃為賤民的人過着苦不堪言的生活。身為賤民,亦阻止了其他人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在印度,有報告一位女子只是因為向一位達立特人給了一杯水,而被家公家婆帶到河裡脫光衣服,並被送到廟裡接受酷刑和悔過[1]。因此,聖雄甘地當年爭取印度獨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廢除種姓制度。
然而,這在印度次大陸上已有數千年的傳統,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廢除。至今在印度仍有不少人對賤民存有偏見,而逼使這些人前往外國謀生。在印度獨立之前,賤民完全沒有機會接受任何教育。即使現在,賤民在街上也不可以穿着鞋子,在任何地方也必須站立,即使周圍有很多空的座位。曾有例子報導,有人因為航班上有賤民而拒絕登機,導致飛機延遲起飛。
但萬事都有例外的:印度憲法之父安倍德卡爾本身就是賤民出身。但他在爭取到應有的教育機會之後,成功考取大律師的執照。